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99章

借天改明-第299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看自己的三个最爱的女人,都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
    他知道她们内心的想法;为人父,为人母者,谁不想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在一起!
    崇祯皇帝心中一叹,又低头看起菜碟。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猛然抬起头来,扫视了自己的三个女人一眼,才决然地说道:“朕决定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祖宗基业为重
    周皇后对自己的夫君还是了解的,她一见崇祯皇帝这幅表情,心中一震。趁着皇帝金口未开之际,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顾五个月的身孕,跪了下去,然后哀求道:“请陛下三思!”
    田贵妃和袁贵妃一见,也连忙跟上,离席跪地哭求道:“请陛下三思!”
    周皇后没有料错,崇祯皇帝在祖宗基业和儿女亲情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祖宗基业为重。
    可他刚要说出决断之时,见自己的三个爱妃一脸哀容,跪在地上求自己,不由得又犹豫了一下。
    但最终崇祯皇帝还是毅然地摇摇头,没有答应他们,脸色庄重地说道:“朕是为人父,但更是一国之君,是大明千万子民之君父。朕既然坐在了龙椅上,就得为大明的千万子民负责,对江山社稷,对祖宗基业负责。”
    他说到这里,深深地看了三个爱妃一眼,说出他的决定:“朕之子女也不得例外,一样要封建海外。”
    听到崇祯皇帝最终还是说出了她们最不想听到的话,三个女人心中一阵气苦,但却毫无办法。
    周皇后只能继续求道:“陛下,臣妾不敢阻拦陛下的中兴大业,也知道以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为重。但能否等臣妾死了之后再把咱们的龙儿龙女封建海外可好?他们都是臣妾和妹妹们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要是早早就封建海外不得相见,臣妾身为母亲,怎么忍心龙儿龙女如无父无母地在海外蛮夷之地独自生活?”
    田贵妃和袁贵妃也连忙跟上,继续带着哀音呼喊道:“陛下。。。”
    要说崇祯皇帝心中没有一丝亲情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北京城被李自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之后,他让老婆女儿为之殉国,但却没要求三个儿子殉国,只是托人带他们逃走而已。
    崇祯皇帝此时的内心并不好受,他看到周皇后手托着肚子跪在那里,呆呆地看了一会,才关心地道:“皇后你有身孕,还是先起来为好。”
    然后他又转向其他两位爱妃,也一样让他们先起身。
    可周皇后等人关心以后自己的子女大事,对于崇祯皇帝刚才的决定很不满意,别无他法,唯有继续跪在那里以示抗议。
    三个女人的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沿着她们秀气的脸蛋往下滴。
    爱自己的女人,必然舍不得自己的女人流眼泪,或者说,女人的眼泪,是对付爱自己男人的最好武器。
    崇祯皇帝看着三个爱妃的一脸悲容,想起自己为人父,未尽到自己的职责,心中也是不有点难受。
    殿内寂静无声,就见三个默默流泪的女人跪地上。在她们的面前,则站着一个男人看着她们,相对无语,僵持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崇祯皇帝忽然一咬牙道:“龙子成年封为亲王之后,必须封建海外;龙女则随夫家不必到海外去。此乃朕之底线,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
    他说完之后,又对自己的三个爱妃解释道:“就是朕不这么做,朕后面的皇帝也必然是要这么做的,我们的龙子迟早都要封建海外。如此一来,为他们考虑,晚封不如早封的好。”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见三位爱妃脸上挂着泪水,还是一脸不解地看着自己。知道她们还没想明白,就只好再解释道:“海外无主之地毕竟有限,膏肓之地更是少数。早日把我们的龙儿封建出去,就能早日得到好一点的藩国,这是为他们好,你们三人休得再有妇人之仁。”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一甩袖子,自己走了,留下三个还跪在地上的女人,让她们有时间好好考虑下自己说的话。
    周皇后和两个贵妃互相看看,都默默无语。
    虽然崇祯皇帝说得有道理,可为人母的,更多得是考虑子女亲情,哪舍得和自己的孩子分开。
    周皇后现在有身孕在身,不能久跪。而且崇祯皇帝已走了,再跪也无意义。田贵妃和袁贵妃先后起来,把周皇后也扶了起来,一边带着哀音道了声:“姐姐!”
    她俩一点主见都没有,此时都以周皇后为她们的主心骨。
    可周皇后有什么办法,现在大明宫内只有崇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此时的三个女人,无比地希望自己的婆婆在世,最好还是像以前的万贵妃一样的强势。
    如此一来,把事情捅到太后那边。身为女人,一般都舍不得把自己嫡亲的人封建到海外去,只要以太后之尊向皇帝施压,说不定会有效果。
    可问题是他们的婆婆,也就是崇祯皇帝的母亲,不管是生母,还是嫡母,都已不在了。求告无门,没人约束得了崇祯皇帝。
    其实从这方面来讲,在崇祯初期开始实行这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事,还真是最合适的时机。
    不说那些文臣武将了,那些人因为自身的利益所在,任何时候都巴不得这么做。
    单说现在藩王宗室到了最困苦的时候,想要求变;而现在又无皇室长辈的压力,只要崇祯皇帝顶住了三个妃子的哀求,剩下的就只有对自然环境的克服了。
    周皇后到了此时已知事无挽回之余地,自己身为皇后,当深明大义,辅佐好夫君。
    于是,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擦擦眼泪,安慰两个妹妹道:“陛下已有让步,以后我等就只生龙女给他,就不必遭受这亲人不得相见之苦了。”
    田贵妃和袁贵妃一听,“扑哧”一声笑了一下,这生男生女还能自己定,那就好了。
    以前的时候,自己都是渴求生个龙种,现在倒好,还真如周皇后所说,巴不得生个公主出来,这样也能时常见面。
    可她们转眼又变成了哭丧着脸,总归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生了儿子怎么办好啊!
    虽是如此想,但经周皇后这么一说后,心中因为至少有生女能陪伴的期盼,就又好受了不少。
    两个女人陪着周皇后,看着她隆起的肚子,问起御医是否有诊断是儿是女。
    只听周皇后苦笑一声回答道:“御医说是个龙儿。”
    不说两个女人如何听了后如何安慰周皇后,也不讲崇祯皇帝心情不佳地重新去御书房加班之事,单讲钟进卫带着一肚子疑惑,随着徐光启一路走去,来到了一处所在。
    到达门口之后,他抬头看向门匾,上面的五个大字让他恍然大悟,原来是这。

第四百二十五章 农业研究院
    大门后的一个兵丁见到门口站着两个大人物,连忙迎出来见礼,然后毕恭毕敬地站到了一边去。
    “中兴侯,这农业研究院可是用了你说的词,要依下官之见,合着该叫神农园。”徐光启笑着对钟进卫说道。
    钟进卫听了略微有点不好意思,自己只是依后世的习惯说说而已。
    真要取啥名字好听,还要带出处的,还真拼不过这些古代人。
    没想徐光启接着道:“只是觉得农业研究院这五字浅显易懂,因此就用了这五个字。本朝太需要务实的态度来做事了!”
    他有感于朝中大部分同僚只知道打嘴仗,虽然现在好了点,但徐光启还是感到务实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钟进卫一听,不由得笑了下,自己还以为是徐光启顾忌自己的身份,有讨好自己的意思才定为这个名字的呢。
    可到底有没有这层意思在里面,除了徐光启之外,恐怕就没人知道了。
    “徐大人,天快黑了,带我进去看看。”钟进卫见天已近黄昏,就对徐光启说道。
    徐光启微微一点头,往门里做了个手势道:“中兴侯,请。”
    钟进卫也不客气,直接就进去了。否则客气来客气去的,这门没进,天已黑了,这种可不是务实的态度。
    进了门后,迎面就是几亩地大小的地,种着一些植物,但没看到有人。
    在左侧则是一排房子,只有两三间房屋内有灯光透出窗户纸。
    那门卒就跟在大人物的身后,此时想去把人叫出来拜见,但被徐光启拦住了。
    天已要黑了,一场礼仪下来,就看不见东西了。
    徐光启站在钟进卫的右侧,见中兴侯在打量着里面的场景,就给他介绍道:“一切才刚开始,都很简陋。中兴侯请看这边。”
    徐光启说到这里,用手指着那几亩地道:“刚种了些东西下去,包括那番薯苗也是。就在那边,中兴侯要不过去看看?”
    钟进卫摇摇头,这天都黑得差不多了,还过去看啥。
    幸好离得近,徐光启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看清钟进卫在摇头。
    他也知道现在光线太暗了,只是这农业研究院才草创,确实非常简陋,连个火把都没有。
    徐光启也就不再坚持,又指着那排房子道:“那边是在京师周边找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农,由他们伺候着这边。另外从工部抽调了一个吏员管着这里,有事情则由老农汇报给吏员记录,吏员每隔一个月便把记录送给下官过目。”
    这个时候,那几处有亮光的地方,有人听到说话声,用手举着油灯出了门来查看动静。徐光启身后的那个门卒一见,连忙上前低声说了句。
    那出来的人一听,手中的油灯抖了一下,连忙转身回屋。
    眨眼间,从屋里又出来了五个人,领头的还是拿灯的那人,快速走过来。
    到了近前后,钟进卫发现原来是五个老大爷,应该就是徐光启所说的经验丰富的老农。
    只见五位老人到了近前往地上一跪,口喊“草民拜见中兴侯,拜见徐尚书。”
    钟进卫连忙上前扶住最靠近他的那人道:“各位老伯起来吧,不用如此多礼。”
    徐光启倒是觉得很正常,只是见钟进卫如此说,也跟着道:“都起来吧。”
    虽然五位老农因天已黑下来看不清两位大人的面部表情,但听声音还是没问题,就顺势站了起来。
    屋外还是有风,吹着油灯一闪一闪地。
    钟进卫通过刚才的一番观察和听取徐光启的介绍,心中已有一些想法。当下他转身对徐光启道:“徐大人,我们进屋去说说话吧?”
    徐光启只道今日太晚,中兴侯可能看了也说不出啥,就准备等明日再说了。
    谁知中兴侯却相邀进屋去说话,他心中一喜,当即答应下来。在老农的带领下,进入了亮着油灯的屋子。
    屋子倒是完好无损,只是里面的家具不多,只有一些桌椅在内,有门帘通向另外几间,钟进卫估摸着是几位老农休息的地方。
    在钟进卫的邀请之下,几位老农也坐到了一边的凳子上,看着坐在桌子边的两位大人,显得很拘谨。
    钟进卫左右环顾之后,有点奇怪地问徐光启道:“徐大人,你不是说还有一个吏员么?”
    “哦,应该是我们来之前已散衙回家了。”徐光启回答道。
    徐光启见钟进卫的眉头皱了一下,又环顾起四周来,心中一动,就又解释道:“明日将会到一批杂役,皆是身强体壮之人,能给他们打打下手。”
    钟进卫一听,这还差不多,不过他还是有些话要说:“徐大人,对于这农业研究院,我有些建议。”
    “哦,中兴侯请讲。”徐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