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208章

借天改明-第208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矮个子一听,来了兴趣,连忙问道:“京师城门都只有午时才开,那水泥厂就没停工?”
    商贾扭过头看着后面的矮个子,想说话,觉得别扭,就转回头说道:“你们两个走快点,跟我后面不方便说话。”
    矮个子和壮汉一听,连忙走快几步,和商贾并行。
    “据说中兴侯在走之前就交代,城外那几个厂都不许停工。而且,京师城门也就在勤王军刚出发那几天才是午时开门。自从上次收复滦州的捷报入京后,就恢复正常开门了。”商贾给两位结拜弟弟说了他知道的事情。
    壮汉挠了挠头,然后问道:“大哥,你说这城外的厂子都是中兴侯搞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留一个给自己赚钱,都献给朝廷干嘛?”
    矮个子一听,不等大哥说话,侧过头来直接说他三弟道:“你不是说过中兴侯是天上神仙下凡辅佐紫微星么,他怎么可能像你一样掉在钱眼里呢。”
    壮汉呵呵一笑:“也是这个理。要是凡人的话,不可能有那么大方吧!”
    商贾见两个弟弟说得有趣,就凑热闹说道:“据说中兴侯是来自海外一个非常富有的地方,什么时候出海见识一下就好了。”
    三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八卦,不知不觉就来到城门处了。
    城门虽然还是开着的,但守门的兵丁还是比平常多不少。他们不怎么管进城的人,但只要是出城的,都会被拦住检查。
    商贾看到这情况,眉头一皱,这出城还有点麻烦。
    就在这时候,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让守门的兵丁一下紧张起来,马上持枪往城外眺望。
    商贾三兄弟见此情景,也微微有点慌乱,别是什么坏事吧?
    “八百里加急,前线传来消息了。”有个眼力比较好的兵丁忽然大声喊了起来。
    周围的人一听,呼啦一下全部拥到城门处观望起来。
    领头的校尉一看,连忙驱赶他们:“让开让开,别堵着路。”
    然后他就赶紧闪到一边去看城外的情况,惦记着信使传过来的消息到底是什么消息。
    信使一看离得城门近了,就开始大喊起来:“前线捷报,大胜建虏,收复失地,生擒奴酋。。。”
    城头城下的兵丁以及周围的百姓听到快马飞驰而来的信使喊话,以为听错了,愣是听了两遍,信使快到城门口时,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校尉兴奋地对他的手下道:“敬礼。”兵丁们一听,个个忙不迭地站在一边敬起军礼,恭迎信使。
    老百姓们也仿佛认定即将入城的信使就是立了这些功劳的功臣,一个个用崇拜的眼光迎接信使。
    信使一路飞驰过去,接受路人崇敬的眼光,内心无比的满足,仿佛捷报中的荣誉就有自己的一份,日夜赶路的疲倦一扫而空。
    壮汉看着信使边喊边往紫禁城方向而去,一直到看不见了才问商贾道:“大哥,我们还去城外的水泥厂么?”
    商贾的脸上都是笑容道:“去,为什么不去。等回头朝廷大军班师回京,我们再来看好了。”
    矮个子忽然说道:“大哥,我想先回家跟家里婆娘报个信,她一直惦记着娘家。现在打赢了,该回去看下。”
    商贾一听,点点头道:“这倒是应该的,你就赶紧回家报个信吧。算了,今天就不出城了,我那东家听到这喜讯,说不定也会派我们出去查看他在外面的产业。”
    壮汉听了也是一拍脑袋道:“经常来我那买猪肉的几个常客也老是唠叨他们在城外的亲人,我也给他们去报个信吧。”
    于是,三人就在城门处分开,各自回去报这个喜讯。
    捷报越传越广,城里的士绅百姓慢慢对这个喜讯都可以有反应。
    京师几个城门外出的人渐渐地增多,有走路的人,也有骑马的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独自一人,也有成群结队的。
    这些人在京畿之地不是有亲人,就是有产业,现在关内太平了,就赶紧出城去了。
    崇祯皇帝没有像往常一样,办公到深夜,在与内阁初步商议完了有关大军班师回京的各项事宜之后,来到了钟粹宫看望太子。
    这时的朱慈烺才十三个月多点,就因为政治原因而早早被册封为皇太子,独自安置一宫。
    他才是刚会走路的年纪,平常又难得见到父皇,因此崇祯皇帝一过去时,颇有点认生。
    崇祯皇帝见到儿子的反应,心里微微有点内疚。天家的亲情比普通百姓淡薄,这事不但自己亲历过,现在儿子也是如此。
    不过他又有点自豪,大捷的消息传来,让一直蒙在他心中亡国的阴影消散了点,这奴酋都抓了一个了,历史已经改变,自己天天努力的付出算是有了一丝回报。
    他抱着太子,心里暗暗地道:“大明江山不会丢在朕手里,一定会传给你。”
    崇祯皇帝晚上就寝田贵妃处,梅开三度后,才抱着光溜溜的田贵妃说起了话。
    田贵妃用脚指头都能想到崇祯皇帝的心情异常地好,她趴在崇祯皇帝的怀里说道:“皇上,臣妾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用手轻轻拍了拍她光滑的背,笑着道:“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话就讲,吞吞吐吐的,小心朕再惩罚你一次。”
    田贵妃听到崇祯皇帝允许了,就说道:“皇上,朝廷大军都生擒了奴酋,京畿之地应该太平了吧?”
    崇祯皇帝低头看看田贵妃的小脸蛋,轻捏了下才道:“难道还会不太平?”
    “臣妾父亲在京外有几处产业,已经毁于战火,他想着把这些产业重建起来。”
    “哦,朕可没钱,你应该知道的。”崇祯皇帝以为田贵妃是想替左都督要钱来重建。
    “臣妾父亲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能否求陛下赏赐一些水泥。陛下,您知道的,现在外面的水泥根本没得卖。所以,就来求臣妾了。”田贵妃一边伸出小手抚摸崇祯皇帝的胸膛,一边说道。
    “这个没问题,等中兴侯回来,朕让他给左都督拨一些就成。”崇祯皇帝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陛下,臣妾父亲看到水泥厂那用水泥造的广场了,他想着用水泥把几处产业和京师之间的路修一修。陛下,您知道的,这到了下雨的时节,道路太过泥泞,东西都难以运到京师来。”田贵妃说的声音有点底气不足。
    “哦,那岂不是要很多,这恐怕不行。朕还指望着水泥卖钱呢!”崇祯皇帝不同意了。
    “臣妾也是这么跟父亲说的,让父亲打消了这个念头。”田贵妃是个聪明的人,一探崇祯皇帝的口风,知道不行就马上改口了。
    她把这事一放,然后又说道:“臣妾父亲就决定自己买水泥修路,只是。。。”
    崇祯皇帝刚因为缺钱而拒绝了怀中美人的一个不是很过份的请求,微微有点过意不去,现在听她话的意思好像又有难题,就柔声问道:“只是什么?”
    “臣妾父亲手里只有一些大明通行宝钞,没人愿意换这些。因此,他想托臣妾向陛下换些其他纸钞来用。”田贵妃说到这里的时候,稍微抬起头,温柔地注视着崇祯皇帝。
    “其他纸钞?”崇祯皇帝听出了一些意思,声音变得有点僵硬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献俘
    “是啊,都是朝廷印得纸钞,也费不了几个钱。对了,臣妾父亲说了,他绝对不会去大明皇家银行兑换银两,他向臣妾保证。”
    田贵妃见崇祯皇帝有点不高兴了,就赶紧抛出她的解释。她以为,凭自己受宠的程度,有了不兑换银两的保证,只不过是多印一点纸钞来用,应该没问题。
    “是用大明通行宝钞来换大明九思宝钞是么?”崇祯皇帝隐隐有点感觉到这才是左都督想通过女儿来求自己的目的。
    “陛下英明。”田贵妃轻轻地拍了下崇祯皇帝的马屁。
    “想要换多少?”
    “这个臣妾不清楚,好像也就一两车而已。”
    大明通行宝钞就是再不值钱,一两车的量,也是有不少,左都督显然是下了功夫收购的。
    崇祯皇帝一下推开田贵妃,从床上坐了起来后,冷冷地对田贵妃说道:“朕的老丈人打得好主意,贱价收购通行宝钞来换取九思宝钞,他兑不兑换银两有什么区别,用出去后别人自然会来朕手里兑换银两,这是从朕手里抢钱。”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对外面喊道:“给朕更衣。”
    田贵妃有点花容失色地看着崇祯皇帝,连忙道:“臣妾考虑不周,臣妾明日就回绝父亲。”
    她知道她的地位取决于皇帝的宠信程度,如果失去了崇祯皇帝的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崇祯皇帝自己穿好了内衣,已经站到床前,由宫女过来服侍他穿戴衣服。
    他回头看着床上有点惊慌失措地田贵妃,忽然觉得有点说过头了,就和缓了点语气说道:“你帮朕带话给左都督,别想着从朝廷手里捞钱。现在朝廷没钱,朕没钱,谁要做过份逼急了朕,不会有好下场的。你让他尽快把手里的宝钞给处理掉,否则后果自负。”
    说到这里,剩下最后的腰带没有系,他示意宫女退到一边,自己一边系着腰带一边对田贵妃说道:“朕想起还有点事要处理,你自己先就寝吧。”
    说完后,对一边的内侍宫女道:“摆驾御书房。”
    崇祯皇帝到达御书房后,找出了每日一报的银行报告看了起来。
    这些天他担心战事,这几乎没什么变化的报告就没有看。刚才田贵妃的话让他想了起来,已经好几天没有了解银行情况了。
    他把几天的情况一浏览,发现银行纸钞的情况和战事息息相关,随着捷报一次一次的传来,用纸钞来兑换银两的人有所减少,而且原先午时左右有很多来兑换银两的也改回傍晚时分了。
    崇祯皇帝看完报告后,靠在御椅背上闭目养神。毕竟运动做得比较多,有点累。
    京畿之战的全面胜利,能让百姓知道朝廷还是有实力,也有能力打赢建虏,这点对于提高朝廷的威信还是很有帮助的。
    事先和钟师傅商议的一些事情必须趁这个机会推动下去才行,虽然打赢了仗,百姓可以松口气,但自己还能松懈,许多事情等着自己做。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用手揉了揉太阳穴,重新开始批阅原本因为胜利而想偷懒留到明天的奏章。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京师沉浸在既高兴又悲痛的气氛中。
    高兴的是建虏终于被打败,甚至传来消息说抓住了奴酋,让京畿之地终于恢复平静。
    悲痛的是,京师百姓陆续知道了京畿之地的惨状。虽然战事一起,肯定是有损失,但没想到实际情况远出乎他们的意料。
    未及逃走的亲人不是死绝了就是被建虏掠走,固定产业十之**被毁得一干二净。
    京师几乎每家每户,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有被这战事影响到。
    京师做死人生意的店铺,慢慢地客流多了起来。虽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烧烧纸钱的事还是有在做。
    京师这些天的舆论基本都是对建虏的痛恨,议论着对被活抓奴酋的处置情况。
    当然,也有对原蓟辽督师袁崇焕的控诉。
    交着辽饷供着他全面负责对虏战事,甚至还挪用其他边军的军饷来支援辽东前线,结果却把建虏放进了京畿之地,还一仗不打,跟随建虏来到京师。
    受到建虏伤害的家庭议论着,说前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处斩有点冤枉的话,袁崇焕怎么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