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64章

借天改明-第164章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承宗点点头,有钟进卫出马,应该能加快解决现在的朝局。
    钟进卫见孙承宗同意他的提议,就向孙承宗告辞,正待出门之时,看到卢象升,就想起一事,又转身对孙承宗道:“孙大人,现在守营的各处兵卒,我不能相信。我建议让卢知府所属部队来守营门和巡逻各处,不给建虏以可趁之机。”
    孙承宗已经知道钟进卫对卢象升的绝对信任,他本身之前说的时候,也是以防万一,并不是怀疑卢象升。因此,现在听了钟进卫的建议,就说道:“好,这事我会安排的,你尽快去见皇上吧。”
    钟进卫听后,对在看他的卢象升点点头,然后就出了中军帐。
    很快,顾百川领着其他番役,带着两个细作,护着钟进卫,快马加鞭赶往紫禁城。
    勤王军大营的一角,看着钟进卫一行人出营门远去,侯世禄对站身边的孔方说道:“幸亏本帅派了个亲卫跟着出去,否则你小命难保。”
    “末将紧记大帅之恩,此生不敢有忘。”孔方连忙表态。
    再说崇祯皇帝闻报中兴伯有急事求见,连忙安排在文华殿接见了钟进卫。
    钟进卫快步到达文华殿后,也不废话,直接把事情经过描述了一遍,然后呈上了报信的纸以及招降信。
    崇祯皇帝听得一颗心一直往下沉,没想到建虏落井下石,给自己雪上加霜。
    他看完之后,又传诏东厂番役档头顾百川觐见。
    在仔细询问之后,崇祯皇帝坐在御椅上想了一会,马上召集首辅温体仁紧急觐见。
    温体仁匆匆赶来,了解到情况后,也是忧心。现在大明朝局如此,最担心的就是建虏的动向了。
    原本汇报上来的是建虏没有动静,全部都在几个占领的城市内寻欢作乐,连探马都没有派出来,因此自己和皇上还暗暗心喜建虏如此配合京师的动作。
    没想到建虏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妄想拉拢勤王军中的将领。
    这要真是被建虏的jiān计得逞,大明京师就危险了。

第二百三十章 朝局大变动
        崇祯皇帝一问温体仁这边的沟通进度,发现和孙承宗那边差不多。
    那些文官的贪腐证据确凿,他们也是认罪。但就这赎罪银,纷纷表示拿不出多少。
    崇祯皇帝听完温体仁的汇报后,一直沉思不说话。站在底下的钟进卫、温体仁以及顾百川都不说话,静待崇祯皇帝的意见。
    过了好久,崇祯皇帝抬头问温体仁道:“对于检察制度的改制问题,有抵制的么?”
    “陛下,目前为止,只有左都御史言风闻奏事之权乃太祖所给,不宜取消之外,其他人未有异议。”温体仁回答道。这还多亏了都察院也全面被牵扯进贪腐一案,少了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没有本钱来抵制。
    “温卿再去问他一次,如若坚持,就按他所愿,以太祖所定法令执行之。身为都察院之首,不但未管好都察院,还其身不正,贪腐之数都够太祖剥他几千次皮了。你把朕的意思转告于他。”崇祯皇帝的语气有点冷。
    “是,陛下。”温体仁躬身答应道。
    “明rì,召集所有内阁并六部九卿议事。”崇祯皇帝再次下令道。
    “陛下,包括大牢中的么?”温体仁听到所有两字,微微一怔,就再次确认道。
    “令他们带刑具前来即可。”崇祯皇帝沉着脸说道。
    温体仁的脑中马上呈现出太祖时期,官员自己戴刑具审讯犯人的情形。看来皇上那rì听自己说了太祖允许百姓押官员进京受审的事后,专门去查了太祖时期的其他事迹。
    这些想法在温体仁脑海中出现是一瞬间的事情,他马上回答崇祯皇帝道:“是,陛下。”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答复之后,显得有点累,用手揉了揉脑门,然后道:“你们都退下吧,钟师傅留下。”
    钟进卫不知道崇祯皇帝要留下自己干嘛,就看着他,准备听他说什么。
    等到文华殿内只剩下钟进卫一个人时,崇祯皇帝说道:“钟师傅,你要不来,朕真的要被这些文臣武将给害了。”他的话里带着一丝疲惫。
    “陛下,天意让臣来了,这说明天意让大明中兴。还有很大的一番壮举等着陛下呢,大明从未有过的辉煌也等着陛下去开创。”钟进卫给崇祯皇帝鼓劲。
    崇祯皇帝想起钟进卫带来的那张地图,想起钟进卫说过的rì不落帝国,幻想着有朝一rì,大明要灭建虏,扬威海外,和西洋人,特别是与那所谓的rì不落一争长短,一股豪气又从心底升起,把刚才因为内外重压所带来的沮丧驱散的无影无踪。
    他坐直了身体,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朕知道。朕有大决心,为了祖宗基业,为了大明百姓,排除万难,实现朕的梦想。”
    说到这里,他又看看正看着自己的钟进卫,补充了一句:“也是实现钟师傅的理想。”
    钟进卫用力点点头,回应道:“陛下说的不错,这是陛下的梦想,是臣的理想,也是大明千千万万百姓的愿望,还会是臣家乡所有不甘有屈辱历史的人的愿望。”
    钟进卫所说的家乡是指后世的意思,崇祯皇帝明白这点,他点点头,然后说道:“钟师傅,朕决心已定,这几天,朝局将会有大变动。你先在家休息几rì,朕不想你卷进朝局纷争之中,那些事就让首辅去做好了。”
    崇祯皇帝的意思是保护钟进卫,他已受到过一次刺杀,幸亏是没事,否则杀了谁都补不回这个损失。
    钟进卫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点点头道:“多谢陛下维护之意,那臣告退了。”
    “钟师傅好好休息,说不定过些天就有得忙了。”崇祯皇帝在钟进卫临退之际,叮嘱他道。
    等钟进卫回到自己的中兴伯爵府之时,天sè已暗。
    他吃完饭之后,和顾百川、王鹏一起喝茶聊天,回想起今天的事情,对于到底是谁报信之事,三人始终猜不透。
    温体仁很快就回复崇祯皇帝,在传达了皇上的意思后,左都御史已妥协,不再坚持。于是,第二天,文华殿外,锦衣卫林立,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气氛森严。
    文华殿内,有一半左右的官员戴着刑具参与议事,会议氛围虽不激烈,却也很紧张,君臣双方讨价还价。
    在君权社会,不管那时候的思想多开放,文官多jiān诈,在他们失去了道德基础之后,下定了决心的崇祯皇帝就不是他们能随便对付的了,更何况还有温体仁在支持皇帝。
    傍晚之时,会议结束,戴着刑具的官员还是由殿外的锦衣卫带回大牢。
    随后,几道圣旨出了紫禁城。
    第一道圣旨,因中兴伯向朝廷献上水泥配方,并灭四千鞑子军功,进爵为中兴侯。钟进卫的其他功劳暂不明示,因此没有写在圣旨中。
    第二道圣旨,因军功升原关宁军参将何可纲为关宁副总兵。
    第三道圣旨,因军功升原关宁军游击曹文诏为关宁军参将。
    第四道圣旨,因坚守昌黎有功,原昌黎县令左应选升山东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守备石国柱升任抚宁卫指挥同知。昌黎战死乡兵俱建祠供奉,并封拽梯而亡的无名氏为“拽梯君”。
    次rì,何可纲上奏章求以军功相抵换袁崇焕出狱被驳回。
    由内阁牵头,获罪文官上联名奏章向皇上请愿,愿还脏银以赎罪;由孙承宗牵头,贪腐武将上联名奏章向皇上请罪,愿以银赎罪。
    第二rì,朝廷发金册,册封两岁的皇长子朱慈烺为太子,即rì搬离坤宁宫,独住钟粹宫,并大赦天下。圣旨上明确认罪态度好,贪腐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的文武百官,既往不咎。如若再犯,罪加一等。
    同时也明确,对虏战事犯有严重过错的不赦。这条其实是针对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和原兵部尚书王洽。
    第三rì,改组朝廷体制,都察院只能监察文官,取消风闻奏事之权;明令锦衣卫只监察各级武官,两者皆有侦缉逮捕之权,无审讯之权。东厂监察都察院和锦衣卫,不再监察百官。三个监察部门设举报处,任何人不得阻拦举报,否则一律处死。
    这几rì朝廷上的事情,让京师百姓真是眼花缭乱。
    先是之前被抓的那些官吏全部放了出来,得知消息的官吏家属都拥到大牢门口去接人。因为太挤,有的家属抢不到好的位置只好举了块牌子,让自己老爷能知道家里有人来接了。
    要是钟进卫看到这大牢外的场景,还真会怀疑到了后世的chūn运火车站。
    那些官吏出来后互相抱拳庆贺一下,毕竟犯罪是事实,法不责众到底有没有用,众人谁都不知道。现在不仅免去了牢狱之灾,还能官复原职,真是太意外了,等于是吃到了后悔药。
    然后这些官吏就回家用各种形式去灾,保佑以后再也不会进去。
    各处衙门的人也全部准时或者提早来到自己的岗位,认真的开始办事,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们分外珍惜自己的官位,至少暂时都是有这个觉悟,至于以后还会不会重蹈旧路,就看各人了。
    户部衙门,人来人往,都是过来交之前说好的赎罪银。有抬着银两来的,也有拿银票的,还有的则是带来了珍奇古玩,金银珠宝首饰,各种各样的都有。
    接着朝廷又发了一道圣旨,言明官员的俸禄自开国以来未曾有变化,皇上体察廉洁官员生活的清苦,特分品级,分年限逐步增加官员俸禄。并设廉洁金制度以表彰奉公守法之官员。为此,将成立官办专卖局,所得利润用于加薪,养廉以及其他用途。
    一时之间,京师百姓的话题又从前几rì对进出大牢官员的评头论足,转移到了这个新政策上面。

第二百三十一章 百姓视角
        在定府大街临近的一条街道上,京师中生活较富裕的百姓常来这里的酒楼小酌一杯,聊聊天。
    在其中一个店面较大的酒楼一楼大堂,用餐的人比较多。在靠里一角的俩张桌子上则坐着一些年轻人。
    大堂其他位置也三三两两地坐着食客在喝酒用餐,只有靠门口处的桌子没有人,应该是门帘掀开会被冷风吹到的缘故。
    大堂内的人原本都是压低了声音在聊天,可能是酒喝得多了,其中一桌的一个壮汉人说话忽然大声起来,让大堂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厮如今见了俺就再没以前的趾高气扬了,还会主动和俺打招呼,哈哈!”
    周围的人一听这人如此大声说话,好几个人都皱起了眉头。
    “没想到啊,进了次大牢会改变这么多。不说你,今早出门还主动给我打招呼呢。”先前这壮汉的矮个同桌也感叹道,声音虽没他同伴响,但也被周围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来,干一杯。”说完两人举杯一饮而尽。
    然后壮汉一边夹菜嚼着,一边说道:“想之前,俺想着衙门有邻居在,总归能帮衬着点。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每次来俺这买肉都多给他一些。没想俺去衙门办事,他收俺的好处费比陌生人都多,真气死俺了。现在好了,以前吃进去的都要吐出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会让他们交多少赎罪银?”矮个子说道。
    周围的人听清了这两人是在谈论眼下的实事,就把眉头给舒展了,边吃边听,看这两人有没有说自己不知道的事。
    “俺瞧着够呛,不趴一层皮下来,能出得了大牢?”壮汉想当然地说道。
    “贤弟,这你就错了,他们是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