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春色诱人 >

第18章

春色诱人-第18章

小说: 春色诱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絮看向窗边,袖舞清风,衣袂翩翩,那欣长倚立的身影下一刻似要乐乘风欲飞。一曲终了,她忍不住地赞了一声,“真美!”
  “何处美?”华韶彦收了笛子,回头冲发怔的青絮笑问道。
  青絮咧嘴回以一笑,“曲美,人更美!”
  “讨打!换做别人说小爷长得美,小爷早就一拳挥上去了!呵呵——”华韶彦走过来捏了捏青絮的鼻子,轻笑道,两人的关系似乎一瞬间又升华了不少。
  “本来就好看嘛!”青絮揉了揉鼻子,嗫嚅道,“还真是自来熟。”
  华韶彦眯起眼睛,佯怒道:“你说什么?”
  “没,什么都没说。”青絮见好就收,“九哥哥笛艺高超,小女子佩服佩服!”
  “噗——”华韶彦被青絮一本正经的模样逗乐了,戳了戳青絮的脑门,“你个鬼丫头,还会学大人拽文了!是担心我不会把刚才说的话放心上,所以随口提了要我吹笛当谢礼。”
  青絮愣怔了一下,他竟然猜到了。她眨眨眼睛,笑嘻嘻地说道:“华家九少爷,忠毅侯三公子,端阳公主最疼爱的小儿子能为我这小丫头演奏一曲,这个是天大的面子,怎么会当不起谢礼呢?”
  “那是,京城里没几个能听到我吹笛,而且我也许久未吹了……”华韶彦低头摩挲着笛身,眸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抬头笑道,“只不过一曲罢了,当不得什么赔礼。我与你说的话依然作数。”
  青絮随意地应了声“好”。
  “记住,我华韶彦承诺过你的,便一定会践诺。”华韶彦的态度十分坚决。
  “哦,省的了!”青絮并未在意,只当是少年执拗的坚持,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记下了。却不知少年因为她满不在乎的态度,牢牢地记住这话很多年。
  这时,景夏敲门进来了,“少爷,景春姐姐派人传话来说,老夫人请你过去一趟。”
  华韶彦一惊,“莫不是老夫人知道了?”
  景夏摇头,“听报信的丫鬟说,好像是京中来信了。”
  “我这就过去。”华韶彦刚迈了一步,回头又道,“絮丫头,待会儿你可要帮衬着哥哥啊!”
  青絮不耐地点点头,“好,不就是给你打个圆场,不让华祖母发现你又惹事了。”
  “那多谢妹妹了!”华韶彦拱了拱手,然后笑着提步出门了。
  两人换好衣裳去了瑞安堂,华老夫人正与上官老夫人说话,面色未见有何异样,默契地对视了一眼。华韶彦冲青絮挑了挑眉,看你的了!青絮撇嘴点头,知道了!
  青絮摆了个自认为很甜蜜的笑容,朝两位老夫人跑了过去,兴奋地喊道:“祖母、华祖母,刚刚九哥哥带我去钓鱼了,那鱼的个头有这么大。。。。。。”说着,青絮还不忘挥着小手在空中比划着,“哥哥钓上来的时候,是我用网兜接住的!哥哥说了,待会儿让厨子做了,让祖母们尝尝鲜。”
  华韶彦额角直跳,只觉得额上好像冒冷汗了,扯着嘴角干笑了两声,这丫头真会演戏,说话时还不忘整我?!
  “哦?果真?”华老夫人横了华韶彦一眼,然后笑着问青絮说,“那小青絮自己钓到没有?”
  “没有。”青絮不甘地嘟着小嘴拍胸脯保证道,“等下回青絮一准能亲自钓到两条鱼,一条给祖母,一条给华祖母。”
  两位老夫人哈哈大笑。华老夫人笑着挥手把青絮叫到跟前,“咦,这头发怎么还是湿的?”
  华老夫人看了华韶彦一眼,华韶彦心头一紧,然后就听见青絮说:“钓鱼时被水溅着了,浑身的鱼腥味不好闻,所以洗洗好再来见祖母。”
  “咱们家小青絮就是孝顺!”华老夫人怜爱地看着青絮,“你那混账九哥哥也不怕你会跌进湖里,还带你去钓鱼,回头祖母好好教训他!”
  华韶彦尴尬地低下头,暗叹,看样子祖母是知道了。
  “九哥哥说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嗯,还说,钓鱼自有钓鱼的妙处,自己不尝试过根本就不会知晓,还说古时候有个老头因为钓鱼钓到了个丞相呢。”答应了帮人家打圆场,青絮自然是尽职尽责。
  她自顾自说着,没留意室内众人的脸色。上官老夫人知道小孙女的聪慧,自然能轻轻松松就记住别人说的话。华老夫人则是暗自纳罕,初时只觉得这孩子是老姐妹教养的,自然比一般的孩子机灵,如今看却是个难得的聪慧人儿,越发可惜青絮年纪太小,不然配自家孙子正合适。至于华韶彦,除了惊异于青絮如此小的年纪竟会懂得这些道理和典故,更为她如此卖力给自己打圆场深感谢意,心底愈发喜欢这个刚认识没几日的小妹妹。
  ——*——*——
  昨天写了一半,忽然开始头晕,上吐下泻的,估摸着我饭后吃的大一堆药在胃里起了化学反应,最后偶光荣地倒在床上起不来,欠账今天补。另外还有一章欠账,这两天补齐。orz


  第二十七章 去做客
  更新时间2012…2…19 22:06:46  字数:2320

  “华祖母,您看青絮不是都回来了吗?您老就别跟九哥哥计较此事了。”青絮拉着华老夫人的胳膊撒娇说,华老夫人睨了眼华韶彦,又看看青絮,这才点头道:“那这次华祖母就先饶了你九哥哥。”
  “韶彦,京里来信,下月太后寿诞,宫里头前来人问了几次,让你去请安!你爹的意思让咱们尽快回去。”华老夫人拿起几上的信递给韶彦,“等十五永宁伯那边亲事定了,咱们就启程回京。”
  “那上次韶彦同您说的那事?”说起回京,华韶彦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再听说宫里来人,暗忖是不是自家娘亲又打起什么主意来了。
  “你放心,我已让人带信回去。我不在府里,他们不会擅作主张。”华老夫人倒也不顾及外人在,继续说,“你别再惹事,我便谢天谢地了。”
  “孙儿省的!”华韶彦躬身给老夫人作揖,“多谢祖母体恤!”
  上官老夫人客气道:“彦哥文才武功样样出众,又少有京城贵介子弟的那些习气,比我那两个孙儿不知强了几倍,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可别夸他,他这人经不起夸的。”华老夫人摆手说,不过脸上的笑容却难掩骄傲,说归说,老夫人还是很满意她这个孙子。
  青絮在一旁朝华韶彦挤挤眼,我不帮你,你铁定混不过去!
  华韶彦莞尔,多谢多谢!
  两人暗中眼神交流一番,各自会意。后来华老夫人让两人在瑞安堂留了饭,又让人通知了华鸢,到了下晌才打发他们去了镇上。
  青絮跟着祖母在明玉别院住了五日,从清华镇到别院里里外外都逛了个遍,期间自然得了华韶彦送来的好吃的,好玩的,直到梧州上官家派人来报信说王家的人来了之后,华老夫人这才放人,青絮拎着大包小包同祖母回了梧州城。
  王赣和族中的两位兄长来梧州,到永宁伯府上给王阳下定。宣氏和王陶没跟来,不过王赣倒是捎了些小物件给青絮,两支簪子和五个时兴花样的荷包,是宣氏带的,还有一盒四大美人的泥塑人偶,则是小表哥王陶送的。泥偶塑得惟妙惟肖,青絮看着甚是喜欢,直夸正太小表哥贴心,长大后定能哄得她未来表嫂团团转。另外,王家老夫人带信来,邀请六月老夫人去江宁小住。老夫人身体已经好了,自然应下了。
  五月十五,王家下定。五月二十,华老夫人和华韶彦离开清华镇回京城了。那日老夫人没去送行,青絮也就留在府中。第二日听明玉别院来人了,华韶彦走时,送给了青絮一枚有她半个手掌大小的玉蝴蝶挂件,说是临别礼物,也算是他欠她承诺的信物。青絮乐得有东西拿,便欣然接受了,至于那什么小孩子过家家的承诺早就抛诸脑后。不过,听来送东西的人说,那日华韶彦和华老夫人走时,送别的官吏、乡绅所乘的马车堵着清华镇水泄不通,青絮暗想,定是自家祖母有先见之明才没去遭这趟罪。
  华家人走后,梧州城开始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直下了半个月才见停。六月初五,华老夫人带着青絮坐船往江宁去了。
  走水路虽慢,但没有马车的颠簸。青絮这种上辈子小时候在水乡度过,这辈子坐过湖上小船,刚上大船时,她还真怕自己这副身子会不会有晕船的毛病,幸好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在船上,每日功课都没落下,除了读书认字外,她还背着朱嬷嬷和老夫人,时不时偷偷带着杏花做个弹弓逗水鸟玩,生活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船行了六日,江宁终于到了。
  明艳艳的阳光下,岸边柳树舞着窈窕的枝条,枝桠间回响着知了的友情伴唱声,声声不绝于耳。青絮从船上下来,看到码头上往来的穿着各色服饰的客商、旅人和船工络绎不绝,耳边时不时还会响起艄公响亮的号子,他们在用最简答朴素的方式告诉人们这码头的繁忙,更是预示着自己要进入的城池在这样的年代里是何其繁华。
  “姑娘,马车在那边等着呢,这码头上乱,咱们赶紧走吧?”银红看着不远处那些粗豪的搬运工微微蹙眉,忍不住抬手在鼻端扇了扇,“奴婢抱您走吧。”
  “哦,好。”青絮没抗议,任银红抱起自己跟着老夫人和王府派来接人的管家往码头外走。
  上了车,出了码头,透过竹帘,望着外面的街景,青絮深刻体会到,比起梧州,江宁堪比大都市了。道旁坐落着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古色古香建筑,大多两三层高,不过偶尔还能见着四五层高的大酒楼。在酒楼门口来来往往的客人中,青絮竟然还能见到一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她忍不住在心中咋舌,莫非这里的江宁是个对外贸易港?
  车行了两刻便到了王家。
  “姑娘,到了!”银红抱着青絮下了车,入眼的镶鎏金兽首黑漆门,两只石狮子立于左右拱卫门户,上悬书着鎏金大字黑漆门匾在阳光下闪着烁烁金光。
  门口站着一排仆妇笑脸相迎,请老夫人和青絮换车往二门去了。到了里面自有轿子等候,抬了二人入内院。青絮一路走一路想,这高门大户的规矩就是麻烦,跟华、王两家比上官家不论家宅规模、规矩讲究简直就差得太远,底蕴该是不如这两家身后。让青絮疑惑的是,自家亲娘该是低嫁了,却貌似不得便宜爹的喜欢,连带遗忘了自己这个女儿,这里面到底是何缘故?
  等到了王老夫人住的院子,青絮被满屋子女人震得愣了愣,都快赶上明玉别院的聚会了,上至王老太太,旁系走得近的几家奶奶辈的人物,中有宣氏这样的媳妇,下有三四个小表哥的堂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了一屋子,欢迎仪式倒是极其隆重!
  王老夫人是个和蔼的胖老太太,没有上官老夫人的英气,慈眉善目的像个弥勒佛,五官与型男舅舅找不到什么相似之处。一见了青絮老人家掬了两把怀念女儿的热泪,抱着青絮不肯撒手,弄得几家媳妇们劝了半晌才松开,然后扯着青絮看了又看,瞧了又瞧,不住地点头道:“给陶哥儿做媳妇正合适……”
  一旁宣氏可是喜上眉梢。青絮悲催地想,这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婆婆和媳妇怎么都打起她的主意来了?
  接着就听到祖母如同天籁般的声音,“呵呵,孩子还小,心性未定,以后大些再说,也看看他们的造化了……哎,别咱们长辈好心,到最后却成了怨偶……”
  上官老夫人无限感慨,让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