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仙谱 >

第1章

神仙谱-第1章

小说: 神仙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谷溪





简介

追溯远古历史,述说神仙根源。

中国神仙谱系是怎样形成的?

想认识中国第一代的男神女仙们吗?

那就快来吧!

本书以第一回做引子,概述了有关信奉、祭祀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并以女娲和九天玄女为主线,故事也慢慢地展现、延伸开来……

第一回,系话短长

追溯远古历史,讲述神仙根源。

话说中国的神仙谱系十分杂乱。由于历史久远,民间传说颇多,再加上有时候误传,特别是一些传说故事以及诸多神话书籍的出现,把整个中国的神仙谱系搞得更加杂乱无章了。

在众多神仙当中,谁早谁晚,谁大谁小,无从谈起,常常被人们混淆与颠倒,使人们不知所以。

中国究竟有多少神?多少仙?恐怕没有人说得明白、记得清楚。数千年以来,被人们所熟悉和所认识的那些神仙当中,也只不过断断续续的知道那么一点点根底罢了。

有时确实让人分不清自己所供奉的是神、是仙、是佛、是道?只是一味的而又虔诚的苛求着平安与富贵。因此,一些信徒的心理无疑都被弄坏了。

若不弄清这一点,试想,你的愿望和理想,与供奉和信仰的神灵,其法旨正好相反的情况下,到头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或后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有些人看来,立一张灵牌,贴一张神相,烧几柱香火,再磕上几个头,便可得到神与仙的保佑,并能赐予随心所欲、万事如意。

至此各种各类的神门、仙门、教门林立而起,有的还掺杂着一些糟粕巫术,其目的就是要骗人钱财。

当然这些信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谁都想一生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开开心心。

任何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也有寻找精神寄托的权力,无可厚非。

在此这样讲,并非不让人们信奉神门或者教门,而是要正视自然法则和宇宙法则,理念的对待你所信奉的神祇。当你尚未弄清这些神灵的根底和本质之前,便去盲目的崇拜和供奉,到头来依然是糊里糊涂。最愚蠢的是,把该做的事也都寄托在那些神灵身上。越是如此,越是相去甚远。

那些自私自利或罪孽一身的人;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人;那些不去正视天理、人理、伦理、道理的人;那些不去正视宇宙法则而得不到自身超度的人,一切信仰和供奉都是无济于事的!相反,最终会落得事与愿违、自欺其人罢了。

千百年来,在诸多教门当中,虽然那些信教者们也是毕恭毕敬,但始终不得其法,并且也没一人能登正觉。说到底,若要入门信教或者想供奉神灵,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和了解所供奉神灵,其法旨或者宗旨是什么?他(她)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并与其他诸位神祇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切勿盲目的信奉和崇拜。

正因为如此,在本部书中讲述故事的同时,也会相继介绍一些安神、立神位、摆灵牌、安香炉、祭拜、驱鬼、避邪以及古代的祭祀礼仪等等。

当然,介绍这些并非让人们去迷信那些鬼与怪和神与仙,而是让人们清楚的知道入门信教、供奉祭奠的做法和要领,还有那些相传已久的神话故事和变化莫测的神仙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并且,还会把上古时期,最早显现的天神、天将、天帝、天尊以及最早形成的第一代各路神仙们,清清楚楚展示在您的眼前,当您看了之后,会对他们的法理、根源、本质一目了然、如梦方醒!

本书始终遵循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以及人神祥和的自然理念。

在这里所讲的,只不过是善意地提醒和敬告广大的信众们,不要痴迷和相信那些迷信的东西,以及奇谈怪论和糟粕巫术,比如:算命看相、符箓之法、天罡阴符、真人步斗、神符驱邪、神机妙算、先知先觉等等。这些怪诞无稽而故弄玄虚的东西,会将人引入歧途,使人置身于神迷的幻境之中。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神仙们、交给了“老天爷”,实在未免有些愚昧了。

谁见过真正的神仙?谁见过老天爷?谁目睹过天帝的尊容?就连上古时期无所不能的大禹王也没见过天帝的真实面目,何况以后的凡人们呢?

据传,大禹领命治水之时,曾到过许多地方,见过西王母,西王母有三只叫“青鸟”的飞禽,每天为她取食物和用品。(三青鸟在此只提了大鹜和少鹜)。

一日,大禹离开蓬莱,跟着三青鸟使,正驰行之中,忽见一个道者上前向他拱手道:“足下是下界的文命么?”(释:文命是大禹的号),大禹慌忙答应道:“正是。”

那道者道:“此山乃太上真人所居,某奉太上真人之命,说足下一直想觐见天帝,如今天帝已往钟山,请足下到钟山去,不必前进了。”

大禹听了,唯唯答应。那道者也不多谈,飘然而去。

青鸟向大禹道:“既然太上真人如此吩咐,我们就往钟山去吧。”

大禹道:“我记得钟山在塞山之西;从前先帝曾经去求过道,那么我们须回转去了?”

大鹜忙说道:“不是不是,那个是下界的钟山,这个是上界的钟山,大不同呢。”

大禹问道:“上界的钟山在何处?”

大鹜道:“在昆仑之北,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万九千里,我们向北去吧。”

于是,大禹再上断车,天将和三青鸟使伴着向北而行。足足走了半日,忽见前面高山矗立,少鹜道:“到了到了。”一声未了,断车已渐渐落下,降在平地。

……有一羽士过来问道:“足下莫非要觐见天帝么?尘俗之人,凡骨未脱,天帝不可得见。今汝到蓬莱,又到此地,早已鉴汝之诚。汝此刻总算志愿已达,一切容某代奏吧。”

大禹听了,又胜怅然;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大禹治水之功如此之大,想觐见天帝一面,到头来还是因“凡骨未脱”而不能面见天帝。

千乞万求,好说歹说,那羽士见他虔诚朝帝之心,这才引他来到一座金城跟前,但只能远远观看,不可近观。

那金城巍巍耸峙,光彩夺目。那羽士道:“这就是钟山北阿门外,你要举行仪式,就在此地吧,天帝在上面总能看见的。”

大禹听了慌忙止住天将,整肃衣冠,趋进几步,朝着天上恭恭敬敬地拜了八拜,心中默默叩谢天帝授助治平水土之恩。拜罢起来,刚要转身,只见上面飞下一个金甲之神,向大禹说道:“天帝传谕大禹:汝的一片至诚朕已鉴之……”。

在回归途中,那羽士问道:“刚才参拜时看见天帝么?”

大禹道:“我秉诚拜谒,实在没能见到天帝真容,唯见天上一片青云,青云之中隐隐有红云而已。”

那羽士道:“这就是天帝了。你能看见,根基非浅。”大禹听了不解。那羽士道:“天帝所居,以青云为地,四面常有红云拥护,虽仙真亦罕见其面。你见的青云红云岂非就是天帝么!某亦不能常见天帝。”

讲到此,与前面提到的什么“先知先觉”、“听天由命”等,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术语罢了罢了。正是:

列位仙公莫彷徨,

愚下不才敢更章,

班门弄斧表寸心,

拙作一书道吉祥。

谷溪注:承蒙朋友们的支持,特别是青山玉姑娘、欧阳劲峰、星拱北等几位朋友的诚挚指点,使本人茅塞顿开,决心全部改弦更章,将此书重新面示朋友。谢谢您们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您重新阅读和收藏拙作。

第三回 盘古老祖第一仙

说话,天和地的形成与终结,据古人测算,它的周期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这个数叫做“一元之数”,人们常说的“大数已定”就由此而来。

根据十二宫的排列顺序:天开于x宫;地形成于丑宫;人产生于寅宫……。

古人认为,在这漫长地形成和发展期间,已经为天、地、人设定了无数劫难,正因为这些劫难定数,人间的各种灾难、祸殃也就“在劫难逃”了。

人世间的婚丧嫁娶、天崩地裂、改朝换代乃至于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等等,世间的一切事物都随着天时、星象地变化而发生着变化;就这么一直发展着和变化着。

一直到了戍宫时期,“物闭于戍”,人也就随着万物地消亡而消亡。

到了亥宫时期,连天地也都会渐渐消失,因而又呈现出一片混沌状态,然后,再重新开天辟地,周而复始的如此循环下去,以至无穷无尽。

且说,当今宇宙仍在太古子状时期,天与地呈现出混而为一的元气状态;整个宇宙混沌未开形同球体之状,一片黢黑。

在这个巨大的混元体内,完全饱受不到灿烂的阳光,更欣赏不到月夜美景;既没有色彩斑斓,也没有花草树木;没有财富,没有争斗,没有罪孽,没有善恶,一切都是那么寂静、荒凉。只有混为一体的泥流尘沙、巨石与冰块,它们偶尔无声无息地流动着、飘浮着。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阒寂中延续着、发展着、变化着……。

终于到了子状开启的时刻,这时有一个生物,在这个巨大的混元体内渐渐地形成了一座巨型山峰,而这座山峰又经历了千万年地变化,便又慢慢地化成了人形,这就是最初由太元真气化生而成的世间第一圣天地老祖盘古氏。

盘古,又称盘古氏、盘古大王,俗称盘古老祖。他是创世之始神,生在太无之先,每年冬至时为盘古圣诞,又说正月初一或是正月十五为盘古生日,总之,盘古圣诞各地相传不同,各门各派认为不同,自然说法不一。

盘古最初生得古怪:龙首蛇身,浑身光滑,一日九变。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就这样一万八千岁之后,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祖也就非常高大了。

到最后,却见他长得奇特:浑身上下俱是红毛赤发;双目似灯,嘴大如虹,额头前倾,赤眉倒生;上身稍长,下肢微短,并生有四只手臂和两只大脚。

他身躯侧歪弯曲着,两眼微微垂闭,似是沉沉入睡,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突然,只见他稍稍动弹了一下,继而又伸展起了身体,就在他这一伸一展之时,只听得“轰隆”一声炸响,霎时间千万朵火花飞溅,混元球体崩裂,随之便形成了天升地落之势,中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当他站起身来,用他那双粗壮的上方手,掸帚去盖在他头顶上的那些尘埃杂物,又用下方双手将维绕在他身体周围的乱石和冰块推开。

在他慢慢睁开双眼之时,见他躺卧之处,放有两件神物,一件是“神斧”,另一件是“神凿”,这就是盘古老祖开天辟地之神物。

若问此时,世间万物皆无,缘何偏偏在这里会有这两件神物?只因老祖神职所在,可谓是天生地就,唯有这两件神物,才能使盘古老祖留下了这段开天辟地的创世奇功或传奇神话。

只见他双目圆睁,并四下望去,硕大个太元体内暗淡无光,一片泽濛,流沙沄沄,浊气飘散,好一派混沌景象。

老祖看罢,心中十分懊恼。于是,他用上方双手拿起了神斧,又用下方双手握住了神凿,从此便开始了他漫长而又艰难地开凿岁月。

起初,他并不了解神斧与神凿的奇特功能和神奇力量,只是一味的用力把天地相连之处一点一点地劈开凿断。

他为了开拓更大的空间,尽早的完成开天辟地之大业,却不敢有半点怠惰和松懈,更不敢歇息和停留;他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