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末班车-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笑笑说:“等着吧,我今天就要给你们烹烹看看。”他开膛把鱼洗好以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作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撤上香菜就做成了。
大伙欢坐一堂,见杜甫把鱼端了上来,伸筷一尝,果然好吃。
众朋友边说边吃,一会工夫,一条鱼吃得精光,可是这鱼还没有名字呢!于是大家就为这鱼想起名字来。有的说:“这鱼就叫浣溪鱼吧!”有的说:“叫老杜鱼才合适。”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覆有五颜六色的丝,很象柳叶,就叫‘五柳鱼’吧!”说罢,大家十分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了,并成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
读完这一段,熊伟泪流满面!不是因为这段故事正好和自己刚才说的差不多但主角却不是一个人,而是在感叹,自己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凑字数了,而且还是在表姐的主动邀请之下。
“算了,不和他计较。”黄颖决定继续无视,只是对这个故事的版本好奇。
“反正都是传说,那玩意做不得准。”熊伟嘴角抽了抽,伸手朝下随便翻了翻,然后惊奇了:“你看!有苏东坡版本吧?”
果然,关于五柳鱼的百科,在杜甫版的下边还有一段苏东坡版。
“‘五柳鱼’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人们所喜食。人们在享用时,又常把“五柳鱼”叫做“东坡鱼”,这是为什么呢?
苏东坡是我国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传,有一次,他让厨师做道鱼肴开开鲜。厨师送来后,只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东坡食欲大开,正欲举筷子品尝忽见窗外闪过一人影,原来是好友佛印和尚来了。东坡心想:“好个赶饭的和尚,我偏不让你吃,看怎么办?”于是顺手将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实早已看见,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舀出来。”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苏的‘苏’怎么写?”苏东坡知道佛印学问好,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装着认真地回答:“‘苏’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边左是‘鱼’,右是‘禾’字。”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那还念‘苏’啊。”“那么鱼搁在草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说:“那就把鱼舀下来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佛印说来说去还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后来有一次,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日我也难难你。于是就顺手将鱼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苏东坡早已看见,只是装着不知道。说道:“有件事请教: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写好了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乎不加思索地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听完,佯装惊叹道:“高才,高才!”原一你专罄(庆)里有鱼(余)呀!快舀出来一同分享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苏东坡的“当”。但他还想“戏弄”一下苏东坡一看,一条清蒸的西湖鲜鱼,身上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说:“五柳鱼呗。”佛印笑笑回答说:“这条‘五柳鱼’算给你‘钓’到了,不如叫‘东坡鱼’算了。”
从此以后,人们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而且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一直流传到今天。”
“怎么又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熊伟看着这个完全不同于自己记忆的苏东坡版五柳鱼,而且这个更直接,直接就又叫“东坡鱼”了。
“你看,别论故事内容和我说的一不一样,最少五柳鱼和苏东坡有关系吧?最少也是有可能有关系吧。”熊伟抓住重点。
“不过话说回来,鱼的做法也应该看看,以后咱们想吃新鲜肉类的话,基本上就靠河里的鱼了,毕竟陆地生物能吃的下去的基本上都被感染了。”熊伟想了想,说道:“当然,前提是水里没有病毒或者病毒数量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熊伟表现的十分冷静,正在认真总结关于一家人未来的饮食问题,不过张帅知道,这家伙不过是为了遮掩其又一次疯狂凑字数的无耻行为罢了。
“说起来,还有一个吃食跟苏东坡有关,只不过这个是纯天然的,不是他发明的新做法。”熊伟说着,从小婷婷手里舀出最后一罐罐头。
“荔枝。”熊伟指着罐头上的两个最大的字,念给自己的小外甥女听。
看了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的罐头上,熊伟一乐:“转移注意力成功!”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熊伟直接就把原诗背了出来,依照他那令人发指的记忆力来看,这简直就是奇迹。
“《惠州一绝》,苏轼的诗,咱们小时候上学都学过的。”熊伟表示自己学以致用,那么多年的学绝对不是白上的,最少自己可以把当年学习来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在扯淡之中。
而且运用的出神入化。
“其实当初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曾经思考过,这首诗一共就四七二十八个字,但当时年幼的我就读出两个问题。”熊伟比了比手指:“第一,就是这首诗明面里的问题,三百颗荔枝啊,那得多少斤?还不得把人吃死?当然,我知道这是艺术上的夸张又或者为了合辙压韵,不过明显听起来不怎么舒服,让我有腹涨的感觉。”
“至于第二点,就是这首诗里的怨气。”熊伟接着又念了一遍《惠州一绝》,然后说道:“当时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首诗的背景是东坡被贬到了岭南,话说请允许我吐一句槽,这家伙真的是有问题啊,竟然又是被贬,而且还是在神州大地四处开花式的被贬,也亏了他生在宋朝,要是换个朝代,换成汉朝唐朝,还不得去哈萨克斯坦或者西伯利亚转转?弄不好又能发明几到西域风味的好菜,比如苏式罗宋汤?苏东坡烤肉?好吧,吐槽完毕,咱们接着说,你看老苏这诗,那意思就说荔枝是好东西不?就是杨玉环想吃都吃不到真正新鲜的,都要加急快马!可老子我一天他额娘的狂吃三百颗!吃几十斤!酷吧?羡慕吧?嫉妒了吧?谁叫你们把我贬到岭南来的?老子正好享福!吃一颗丢一颗,丢一颗再吃一颗!气死杨玉环!”熊伟不知道模湣挠锲谀欠杩窠邢
“你确实跟苏东坡有仇,这是网断了,要不我一定上网查查,看苏东坡有没有得姓熊的历史人物。”看着熊伟,黄颖不由得感叹道。
“还有,杨玉环是唐朝人,理论上讲,苏东坡气不死杨玉环,因为她早死了好多年了。”张帅从旁补充。
“……”
“……”
“……”
一阵沉默,熊伟忽然把小婷婷从腿上放了下来:“好了,生字已经讲解完了,咱们该干正事了,咱们停在收费站前太久了。”
“很可疑,真的很可疑,这家伙一定有问题,一定跟苏东坡有问题!”张帅看着举止奇怪的熊伟,小声跟老婆大人说道。
“得了,你也注意点,别被他传染了。”黄颖不由得白了有些兴奋的张帅一眼,难道男人都是这个样子的么?也就在这时,黄颖的目光扫过了车厢一角,安静的,存在感薄弱到了极点的熊树林映在黄颖的眼里。
“呃,最少姑父不一样。”
ps:更新出来了!脚脚先睡觉,晚上和凌晨继续!
ps2:脚脚想修改作品简介了,比如:“这是一个强迫症患者的充满思维发散与扯淡的末世大冒险。”捏哈哈哈哈哈……
224再讲个故事吧
2010年11月16日,星期日,小雨。
14:05
听熊伟扯淡外加吃午饭之后,车队顺利通过收费站。
不过天似乎更黑了。
“真别扭,雨不大,天倒挺黑。”熊伟看着窗外,皱了皱眉头,这样的天气他要是搁以前他喜欢,但现在嘛,就有点讨厌了。熊伟是真不想再朝前走了,虽然有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到头上的核蛋的威胁,t市这样的大城市离的越远越好,但不代表在这么糟糕的天气下还要坚持行车。
危险驾驶什么的最讨厌了。
明明才下午两点就跟晚上六七点似的,两边路灯也没电,路滑地湿的,要是真出个车祸什么的,自己一家子岂不就连锅端了?要知道后面满满一车的油!
“毕竟核蛋还只是猜测,而且就算真的发射了,我们现在的距离也算大体上安全。”熊伟给自己找着停下来的理由。
“对了,咱们现在的确切位置还是没有找到吗?”熊伟有点不甘心的舀起对讲机。
“不清楚,反正就在t市和cz市之间吧,没办法,车上没有gps,而且也不知道现在gps究竟还能不能稳定运行。”黄颖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了回来。
黄颖正开着喷射者号,郝大庆在一边压车,为的是让黄颖更快的熟悉重型车辆的操纵,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恢复,黄颖的心情也终于平复下来,不再非要抱着自己闺女,小婷婷被放回了616上休息。管理者号则由郝雅驾驶,刘建声在一旁搭档,刘丽和张帅暂时跟在熊伟身边。
这时回答熊伟的正是黄颖--在征求了郝大庆的意见之后。虽然郝大庆开了那么多年的车,可他一直在市里送水,对于外面的道路也不熟悉。
“准确的说,gps其实车里有,只不过没有配套的电子地图。”郝大庆想了想,补充道。
“啊,这么说也对,我以前就听过,说公交车啊,出租车这些都有规定安装gps定位的,为的是好随时掌握他们的行车信息,而且还能防盗。”熊伟之前还曾经担心过,怕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616因为gps防盗趴窝,因为之前有新闻说公交和出租车绑定了gps,一旦出了外环就锁定熄火什么的,不过如今已经开出这么远了,616倒没有任何的异常。
至于为什么616的表现跟自己看的新闻不一样,熊伟也就不深究了,反正结果不错就好。
“那咱们再开一会,然后就休息吧,这天气还是安全第一!”熊伟想了想,下了决定。权衡利弊嘛,毕竟这时候还没到cz市,虽然cz市不是大城市,但终究也是居民聚集的地方,真要紧赶慢赶正好大半夜的赶到cz再休息,那才叫危险,现在正夹在t市和cz之间,反倒是最安全的。
想想大家也都没怎么休息好,不如趁这个机会休整一下。
熊伟的决定没有遇到阻碍就通过了,正常状态下的熊伟考虑的还是比较周全的,至于不正常状态下嘛……咳咳……
“好了好了,大家都停下来了,那听我再说一句,现在下午两点对吧?我知道大家都很困,都想睡觉,不过我觉得大家应该再撑一下,毕竟看这个情况,以后咱们就指望不上那些路灯的正常工作了,所以以后行车的时间尽量搁在白天,所以呢,大家多撑一会,等到五六点再睡,一觉睡足了,正好转天早晨起来开路。”熊伟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征询意见道:“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