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霍英东全传 >

第55章

霍英东全传-第55章

小说: 霍英东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入会问题又再一次失败了。阿维兰热当时很不高兴,说什么这样下去他就辞职。他要求
大会授权给他,或者执委会授权给他,在两年之内,一定要解决中国的会籍问题。”
  1979年5月,霍英东赴瑞士苏黎世出席国际足联75周年纪念及国际足联执委会议。他在会上要求阿维兰热在处理中国入会问题时态度一定要坚决,并且到表决时以简单多数票方式。会上,阿维兰热发表声明:希望能在1980年解决中国入会问题,并且希望下次执委会在中国举行。3个月后,霍英东、霍震霆、朱玲玲就陪阿维兰热率领的国际足联访问团到北京,与中国洽谈中国入会的问题。阿维兰热一行返国途经香港时,霍英东还特意请他们到家里做客。那时,正巧香港足球总会新会址落成,阿维兰热还应邀为新会址主持开幕式。
  按阿维兰热所言,1980年内要解决中国入会问题;加上自己事前已游说不少代表支持,故而霍英东原先也觉得他主持起草的议案会顺利被表决通过。
  但几天前的国际自行车协会,仅以一票之差通过中国入会,霍英东由此得知台湾仍然有不少支持者,不能对他们掉以轻心。国际足联基本上是欧洲人掌权,会议代表也以欧洲人居多,故欧洲代表是各方面都力争的对象。
  中国台湾代表向欧洲代表游说,认为台湾方面可以改“中华民国”的名称,但无必要在议案加上“不能挂国旗、奏国歌”这一句话。欧洲代表也大多表示同意。
  霍英东闻说此事,甚为担心,他很清楚,不加上“不能挂国旗、奏国歌”一句,客观上就是仍然承认“两个中国”。他向大会建议:台湾既不能沿用“中华民国”之名,当然也不能沿用以往的“国旗”和“国歌”,这在国际奥委会已有先例,台湾只能仿效奥委会做法,另制一旗,另选一歌。
  经霍英东据理力争,欧洲代表也觉得言之有理。最后由国际足联负责人亲自出面,与台湾代表讲清楚,台湾代表无话可说,只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国名”、“国歌”、“国旗”被国际足联修改。
  中国加入国际篮联的情况,与加入国际足联的情况甚为相似,也经历了不少风波。霍英东曾为此四出斡旋,纵横捭阖,当中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霍英东仍然记得一清二楚。他介绍说,有一次,国际篮球联会秘书长威士特钟士(音译)到香港来,他盛情邀请威士特钟士到家里做客,但对方却说:“你请我吃饭,这没问题。但有一个条件,你不要叫我把台湾踢出会!”霍英东就说:“好,大家就不要谈台湾问题!”
  威士特钟士向来是亲台反共的,但在霍英东等人的游说下,最后还是帮助中国解决了国际篮联的会籍问题。但台湾方面不甘心,为此策动一些国家的代表,另搞了一个篮球单项的亚洲组织,推举韩国代表为会长,意图与国际篮联对着干。
  霍英东闻讯后连忙赶去韩国,向韩国有关人士提出,若要成立这个新组织,必须得到亚洲各国、各地区代表的支持,并须以投票方式表决。韩国方面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接受霍英东的提议,但却要求用通讯投票方式表决。霍英东担心有人会借口收不到票,制造新的麻烦。于是,他亲自出马,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向各地代表游说,并把投票收集起来,直接送往韩国。在一张张反对票面前,韩国方面理屈辞穷,只好放弃这个组织。



第四十三章纵横捭阖   俨然体育大使(3)
中国台湾入禀英国法院告国际羽联
霍英东俨然一个“体育大使”,为中国加入世界体育组织问题,在世界体坛纵横捭阖。
  在国际足联解决中国和台湾的会籍问题后,1981年,霍英东又邀请世界羽联和国际羽联的代表到香港来,就这两个国际羽毛球组织谁是谁非、或分或合的问题进行谈判。
  其实,这两个国际性羽毛球组织同时存在,霍英东就是始作俑者。霍英东致力于恢复中国在世界体育组织席位的体育外交风云故事,其过程峰回路转、风起云涌、高潮迭起,而当中最曲折艰难、最精彩的,当是羽毛球方面的经过。以致多年以后,当霍英东再次向我讲述这段往事时,仍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讲得滔滔不绝,兴致盎然。
  1975年,在中国多次要求加入国际羽联、并驱逐台湾出会被拒绝之后,霍英东就决定效仿周恩来早年成立新的亚洲乒乓球联会,与原来的乒联会对抗的做法,在香港成立新的亚洲羽联,选举泰国前警察总监春蓬中将为主席,中国代表朱仄为副主席,霍英东为名誉主席,会员包括中国、菲律宾、朝鲜、缅甸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新的亚洲羽联虽然只是亚洲的羽联组织,但还是对国际羽联构成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霍英东仍继续为中国加入国际羽联奔走呼吁。1977年5月7日,国际羽联在瑞典马模举行同人大会,会长MOHLIN采取了强硬的态度,用简单多数投票的方式,把台湾从国际羽联驱逐出去,并且追认前不久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国际羽联大会上,上届会长WYATT决定中国加入国际羽联的决议。
  但中国台湾方面对表决结果不服。由于国际羽联在英国注册,受英国法律监护,台湾方面于是向英国法院申诉,要求英国法院对表决结果做出裁决。中国当时已和英国建交,中国外交部于是向英国表示,若英国法院接受台湾的上诉,判马模会议的决定无效,让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续留在国际羽联,就是制造“两个中国”;英国方面却答复说司法制度是独立的,政府不能干涉法院的行为。最后英国法院于1977年7月4日作出裁决,判台湾胜诉,宣布国际羽协的表决结果无效。
  7月31日,国际羽联在苏格兰召开执委会。会后,会长MOHLIN打电话到香港给霍英东父子,通告苏格兰会议的决定:接受英国法庭的判决。MOHLIN向霍英东解释说:执委会除作出这个决定外,别无他法,因为若违反法庭之判决,将使国际羽联之各英籍人士无法参与有关活动,而对组织各项国际比赛在技术上亦将会发生困难。
在家里成立世界羽联
  “中国进入之后再退出,说明中国已很难再有机会重返国际羽联。惟一的办法就是另创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羽联对抗。接着,我就和亚洲、非洲等国家的朋友,包括泰国的春篷中将、马来西亚的郑仁瑞、新加坡的李竞德、中国的朱仄等人,开始商议筹划新组织的事。”霍英东说。
  “半年之后,也就是1977年底、1978年初,新的组织世界羽联在香港成立,成立的地点就在我家里,没有任何仪式,出席的各国代表只有10多人。好笑的是,开会成立时,连会长也选不出来,个个都不想当,担心这个新组织搞下不去。我觉得中国代表和我都不适合当会长,应该找一个比较中立的国家和人士来当。会后我就叫震霆飞去泰国,找泰国前副总理他威将军出任会长职务。
  “世界羽联成立后,总部就设在毕打行我们公司里。这个组织其实就是在亚洲羽联的基础上,再拉一些非洲国家加入,成员很少,而且非洲是没有羽毛球运动的,所以没有什么代表性。而国际羽联则不同,老组织很有传统性,欧洲有‘汤姆斯杯’,是最权威的。所以,我们世界羽联搞的一些比赛,赢了,大家也不觉得重要。
 “但中国很支持这个新组织,这也是给台湾一个压力。我们在杭州、北京、曼谷、香港举办过几次比赛。1979年,在曼谷比赛时,邓小平还去了泰国支持我们这个新组织,并且亲自到场给运动员颁奖。”
  那时,欧洲很多国家都杯葛这个新组织,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的对立,引起了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关注。印尼、日本、泰国的羽协人士后来在双方之间进行调解,建议双方举行谈判解决分歧。不久,在雅加达世界羽毛球邀请赛举办期间,霍英东、朱仄等人代表世界羽联,赴印尼万隆与国际羽联的代表举行谈判。
 “当时,两个组织矛盾很大,双方代表见面时连手也不握,气氛十分紧张。”霍英东回忆说。
 “万隆谈判”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双方不欢而散。
  而这次,霍英东邀请双方代表齐集香港进行谈判,就是“万隆谈判”的继续。
  其实,双方都有意合而为一,因为国际羽联担心世界羽联像新的亚乒联举办亚洲乒乓球赛、亚非拉乒乓球赛那样,自行举办羽毛球赛扩大影响,削弱自己的权威;而世界羽联则感到国际羽联历来有权威性、代表性,没有信心与对方竞相争辉。
  几天的谈判之后,双方的分歧逐渐缩小,并同意在适当的时候合并,结束分裂局面。
  几个月后,双方代表在日本再次谈判,最后宣布合而为一,中国重返国际羽联,而台湾则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加入其中,多年的纷纷扰扰终于结束。



第四十三章纵横捭阖   俨然体育大使(4)
  不久,霍英东还被推选为国际羽联的名誉主席。
  大约到了1984年、1985年,当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设想之后,中国和台湾参加国际体育组织的问题才最后彻底解决,并全部统一为:内地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加入,台湾则以中国的地方名义“中华台北”或“中国台北”名称加入。



第四十四章    效力内地   台湾图谋暗杀(1)
因为霍英东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驱蒋”,引起台湾的敌视。有一段时间,中国情报部门接获消息:台湾派了3个暗杀小组到香港,准备暗杀3个人——其中一个就是霍英东,但霍英东对此却处之泰然。
台湾派人图谋暗杀霍英东
  体育往往是和政治分不开的,霍英东为中国加入世界体育组织而奔走呼吁,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甚至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外交行为。他长期以来,在多个国际公开场合,大力支持内地,与台湾代表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最后使得台湾在各个国际体育组织中连连败北,这自然会受到台湾方面的敌视。
  另外,自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霍英东除了大举到内地投资、慷慨捐赠以外,还时常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上京议政,并经常接触国家高层领导人,这自然也会引起台湾方面的注意。
  据说,有一段时间,台湾国民党情报部门曾经图谋暗杀霍英东,并且已有实际行动。那是1983年底,内地在北京和香港的情报部门,同时接到“线索”,获知国民党已派了3个小组到香港来,准备分别暗杀3个人:一个是当时的中共港澳工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另两位是亲共的华人资本家其中一位就是霍英东。
  后来,那位前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在他的香港回忆录中,也写及此事:
  “……我原本住在跑马地山村道新华社一些副社长住过的房子里,得到这个情报后,保安部门建议我到新华社机关内住,他们担心我每天上下班,形成活动规律,容易被人掌握……同时认真地告诉那两位亲中的华人资本家,请他们进出注意安全,多带几个人在身边。”
  一次,与新华社香港分社有关人士交谈时,我曾问及此事。
 “那时是否真的有台湾特务过来要暗杀霍生?”
 “我们接到情报;我当时还提醒他小心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