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霍英东全传 >

第3章

霍英东全传-第3章

小说: 霍英东全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些事情,我从来不想回避,朝鲜战争也好,澳门赌业也好,霍文芳事件也好。但很多事,外面写的并不真实。”
  “很多人来写我,我都回绝了。写来写去都是东沙岛、朝鲜战争、卖楼花,不过如此。没有一个人真真正正明白我的经历,到现在为止。以前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那些关于我的书都是代表官方的。我始终觉得应该有一本回忆录、自传之类的书,并非想出版,只是留下一些史实,哪怕是留给自己的家人也好……”
  我想,“留下一些史实”,应该是霍英东接受我的邀请,愿意抽出那么多时间与我交谈的主要原因。我记得,第一次到中银大厦霍氏集团写字楼去时,霍英东对我说:“……到了这个年龄,也应该对历史有个交待,对自己有个交待;况且,再过一两年,一些已过去多年的事情可能也记不起来了。”
  从那天起,在汽车上、在去番禺南沙岛的水翼船上、在赴广州的途中……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中银大厦霍氏集团写字楼和中华游乐会的西餐厅里,我们面对面交谈。在采访中,我曾多次咄咄逼人地提出一些令他难以应答的问题,或没完没了地就一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发问,但他并没有表露出半点不高兴、不耐烦的情绪。我很感谢他的宽容和大量。
  回想起1995年8月28日,在乡村俱乐部交谈了两个小时后,霍英东竟毫无倦意,意犹未尽,又提议到他家里继续谈。
  晚上10点左右,我们离开乡村俱乐部,冒着蒙蒙细雨驱车前往山顶种植道的霍英东私邸。在那里,霍英东把他一生的经历和人生的体验简明扼要地向我陈述,让我再一次去重温、分享他多姿多彩、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
  约莫11点钟,我离开霍氏私邸。坐在房车里,沿着蜿蜒的山路下山,一路上俯望四周,如同浏览一幅巨型风景画:先是豪宅错落有致散布于山上,点点灯光星罗棋布地点缀夜空;到了山脚下,夜轮穿梭的维多利亚海港两旁,一幢幢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散发出璀璨的灯火,幻作一片灯海,把香港染成一个美丽迷人的不夜都市……我沉醉于这都市夜色,禁不住喃喃自语:“刚刚和我话别的那位长者,不正是这美丽的东方之珠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创造者?”
  采访霍英东的时间前后一年有余,我们见面交谈时,我非常注重双方的交流,所以未曾顾得上用笔录,更多的时间,我是用录音机记录我们的交谈。整个采访告一段落时,我点了点我案头的一叠录音带,共有39盒,近80个小时。我很珍惜这些录音带,因为它们记录了霍英东的心路历程和一生的传奇。
  当然,这本传记作品并不仅仅取材于这些录音带的内容,它除了源于我和霍英东的访谈外,还取材于我和前新华社香港分社有关人士、霍家大公子霍震霆先生、最资深的霍氏集团职员凌汉伟先生(凌跟随霍英东40多年,堪称解释霍英东一生经历的活字典)、白天鹅宾馆和南沙经济开发区的一些职员等人士的交谈,以及我与各界朋友的一些海阔天空式的闲聊;此外,它的不少内容,还来自内地和港澳三地几十年间出版的一些关于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史书和不少有关霍英东的报刊书籍资料,以及霍氏集团提供的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文件。
  以下,就是霍英东一生的传奇经历。



绪言(1)
霍英东:香港世纪的传奇
 (一)
  霍英东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是一个奇迹。
  霍英东的成长过程和一生的经历,其实也是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一个小小货运港口变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
  战前兴旺的海上货物驳运,3年零8个月的沦陷,战后军用剩余物资的买卖,朝鲜战争时期,香港参与对中国“禁运”,地产行业的勃兴,银行挤提风潮,填海开港,淡水湖的兴建,“六七风暴”,内地开放后中港经济的交流和合作,《基本法》的起草,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炉灶”的搭建……这一系列关于香港发展和前途的历史大事,霍英东不但都身临其中,很多时候还在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催化着香港的繁荣和平稳过渡。由此可见,霍英东不仅是香港沧桑巨变这部辉煌历史巨剧的见证人,还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和出色的创造者。
  在当今香港商界,个人经历与香港的演变、成长如此密切相关,且足以反映出香港半个多世纪之历史发展的人,除了霍英东,似乎找不出第二个人来。霍英东非凡的一生,如一块多棱镜,清晰地折射出香港20世纪的风云变幻和光辉岁月。
  霍英东的历史,固然说得上是香港的历史;他的传奇,也可以说是香港的传奇;而他创造的奇迹,当然也可堪称为香港的奇迹。
(二)
  霍英东财力雄厚,富甲一方,是香港屈指可数的超级大亨。
  据美国权威的财经杂志《福布斯》1994年6月号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披露,霍英东的财富估计为25亿美元,折合港币约200亿元,在香港的富豪排名榜中约居第8位。霍英东庞大的商业王国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公司性质,账目和财力不尽为外人知,故他实际拥有的财富可能大大超过25亿美元。
  霍英东经营的生意繁多,包括博彩、石油、地产、酒店、贷款、航运等等,可谓林林总总,其中有些还是当地的经济命脉。例如他占最多股份的澳门娱乐有限公司,专营澳门的博彩业,独领风骚,成为澳门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据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澳门赌场的投注额约1500亿港元,其中上缴给政府的赌税约60亿港元,占澳门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30%左右的澳门人直接或间接受雇于他旗下的公司。实际上,他和另一位澳门娱乐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有“赌王”之称的何鸿燊,都是澳门相当一部分市民的米饭班主。
(三)
  不仅在港澳,即使在中国内地,霍英东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可以这样说,近10多年来,他是在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香港资本家。有人也因此以古诗“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形容他在大陆的知名度。霍英东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他在大陆的一个个引人瞩目的创举——1978年,霍英东率先在广东中山县投资兴建中国第一家涉外旅游酒店和第一家高尔夫球场。
  紧接着,他又匠心独运、眼光独到地在广州沙面兴建另一座宏伟的酒店——白天鹅宾馆。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酒店,在正式开业后的第二年,即1985年,就被“世界一流酒店组织”评定为中国第一家世界公认的一流酒店。如今,这座“白天鹅”早已成为广州新八景之一——“白鹅展翅”。
  他又在珠江三角洲捐赠或投资建起了多座桥梁,并率先提出在广珠公路四座桥推行收费还贷、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新方法。这在中国内地是个大胆创举,它使中国的桥梁建设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广东省就是靠这一方法,在过去的10年间,建起1000多座桥梁,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奇迹。除了“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的新方法,霍英东在中国内地投资时提出并经实践成功的一些新思维,比如“有人气才有财气”、“送一条肥鱼,不如送一张网”等,以及在中山温泉宾馆和白天鹅宾馆推行的工资、物价和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改革,都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  20世纪80年代后期,霍英东提出开发广州南沙岛。由他力倡和筹划的南沙发展大计,在这几年间正逐步实施。这个总投资额高达数百亿元的发展计划的成功实现,将对珠江三角洲乃至省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跨世纪工程,年过古稀的霍英东正在做着人生的最后一次冲刺。
  ……
  此外,霍英东可能是对内地捐款最多的香港资本家。10多年来,他捐赠给内地的款项,总计超过20亿元。他的慷慨捐赠,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他的香港大亨和爱国资本家的形
象,更加深入人心。
(四)
  香港开埠至今只有150余年,其间经历了不少风云变幻和风风雨雨。当年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早已成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香港的沧桑巨变,除了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外,人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而霍英东,他不仅亲身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沧桑巨变的过程,而且还以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一次次开拓性的创举,加速了香港的进步和发展,在香港的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绪言(2)
  霍英东对香港最突出的贡献,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率先利用宣传小册子(售楼书)及广告推销自己的楼宇,并首创了分层出售楼宇、预售“楼花”的经营方法——这是地产经营手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把香港的地产市场推向空前的活跃和繁荣。
  尔后,在地产市场叱咤风云的同时,霍英东又涉足淘沙业,重金购买淘沙机船,运用先进机器淘海沙,成为“海沙大王”、淘沙业的巨擘——虽然淘沙生意并没有给霍英东带来太多的收益,但这盘生意的大规模经营,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香港地产市道和建筑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  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霍英东一改往日敢想敢干的作风,除参股澳门赌博行业外,在香港几乎不做任何重大投资,近乎处于“冬眠”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蛰居”多年的霍英东才“重出江湖”,在中国内地大举投资,雄风再现;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船王”董浩云创建的东方海外货柜航业公司,由于受世界航运业衰退的冲击,负债累累,面临清盘的命运之时,霍英东像“白武士”一样,毅然充当北京的代理人注资11亿港元,支持“东方海外”重组资本。其大胆举措和巨资来源,惊动财经界,此举既有助于“东方海外”度过困境,也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香港的安定和繁荣。
  霍英东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和赞许。1991年2月,香港出版了《香江百人志》一书,“为香港开埠150年以来最有贡献和影响力的人物作一次检阅”。该书的选取范围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演艺等领域,入选的100人“均为在某一范畴有突出成就或贡献,对香港各阶层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  《香江百人志》选取了一些已经过世,但曾经在香港叱咤一时的工商界巨头,如何东、胡文虎、许爱周、罗文锦、利铭泽等……而当时仍健在,且入选《香江百人志》中的工商界人士,却只有霍英东、何善衡、邵逸夫、包玉刚、李嘉诚等寥寥几人。——霍英东在香港的地位和影响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五)
霍英东的名字是伴随着他在内地大举投资和慷慨捐赠,而广为内地老百姓所知的。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霍英东就已经和中方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对中国禁运,但霍英东却运载柴油、镀锌水管、轮胎等物资入内地,也由此开始了他作为“红色资本家”的生涯……
   1967年香港事件发生,霍英东一贯的亲中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