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第8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8章

小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本行业目前的情况并不好,未来的趋势显示短期内还会更恶化。    
    二、但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因此,这个行业的景气会比过去都好。    
    积极主动又与积极思考有所不同。积极主动不仅承认现实,也肯定人有权选择对现实环境做出积极回应。    
    任何团体,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都可以汇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对环境主动出击,以达成群体的共同目标,建立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不要说“我办不到”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习惯于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就会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例如:    
    “我就是这样。”仿佛是说:这辈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意味着:责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绪。    
    “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又是外力控制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气好一点”,意思是: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率。    
    “我不得不如此。”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言语态度对照表:    
    消极被动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使我怒不可遏    
    ●他们不会接受的    
    ●我被迫……    
    ●我不能    
    ●我必须    
    ●如果    
    积极主动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我情愿    
    ●我打算……    
    有一次有位学生向我请假,因为他想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没办法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剔除。”    
    “你希望有这种结果吗?”    
    “不希望。”    
    “换句话说,你为了想待在校队所以要请假,可是缺了我的课,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你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社会后果,是人为的。反之,不能加入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会有什么自然后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学习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两相权衡,做个决定。我知道,换了我,也会选择网球队,但请决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行动胜过“感觉”    
    推诿责任的话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的不是、环境恶劣,甚至与星座也有关系。    
    我曾碰过这么一位男士,他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你看我的婚姻,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感觉,我真的很担心,或许我们已不再相爱,这该怎么办?”    
    “已经不再有爱的感觉了?”    
    “是的,可是我们有3个孩子,真叫人放心不下,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去爱她。”我说。    
    “可是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去爱她。”    
    “可是你不了解,没有了感觉如何爱?”    
    “正因为如此,你才要去爱她。”    
    “可是我办不到。”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关心她、照顾她……你愿意这么做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至人世,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关注圈与影响圈    
    从一个人对周遭事务关注范围的大小,以及发挥影响力的意志强弱,也能判断态度是否积极。每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三)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鹜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结果是怨天尤人、畏畏缩缩,受迫害的感觉日益强烈。由于着力方向错误及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    
         
    前面曾提到我的一个儿子在学校适应不良,我与桑德拉都很担心他不如人,受人轻视,这些都属关注圈之内。起先我们把全部心力投注其上,完全处于被动,反而增添忧虑无助以及孩子的依赖心。    
    后来我们转移目标到影响圈,产生了积极效果,不但改变了我们,最后也影响到孩子。因此我们不必担忧外在条件,只要反求诸己,就足以化阻力为助力。    
    由于每个人的地位、财富、角色与人际关系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影响圈可能大于关注圈。这反映出此人自私浅薄,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受制于人。    
    影响力的发挥固然有其轻重缓急,无法完全脱离关注的目标。不过积极主动的人,关注圈应与影响圈不相上下,如此影响力才能做最有效的发挥。    
    别让问题制服了你    
    根据自主程度的高低,人生的问题可分为三类:个人可直接控制(与自身行为有关);个人可间接控制(与他人行为有关);无法控制(已成过去或客观环境使然)。积极主动的人对影响圈中的这三类问题,都有应对之道。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习惯,这是我们绝对做得到的。本书第二部分“个人的成功”中讨论到的习惯一、二、三即属这一类。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有赖改进发挥影响力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这在第三部分“人际关系的成功”中的习惯四、五、六中有所讨论。我个人即曾发掘过30余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足以影响他人。通常一般人顶多知晓个三四招:不外乎动之以情,说之以理;不成功便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或唇枪舌战、拳脚相向。若能扬弃传统压制对方的观念,学习有效的新方式,你可以施展得更为游刃有余。    
    ●无能为力的问题:我们的责任就是改变嘴角的线条——以微笑、真诚平和的态度,接纳这些问题。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习处之泰然,如此才不至于让问题制服了我们。不管一个问题是能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或是能间接控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都在于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改变我们看问题的方式。而所有这些,都在我们所能控制的影响圈之内。    
    用心扩大影响圈    
    一旦化学方程式有某一部分改变,整个化学变化就会改观。同样地,只要我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我曾经与一家公司合作过,该公司总裁精力旺盛,而且对流行趋势反应极其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管理风格却十分独裁。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几乎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多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以上司的缺失作为坐而言却不起而行的借口。    
    例如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指示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6年吗?”    
    “不知道,反正公司大概也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受差遣时,他总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体会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分与该公司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种指示,惟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受到总裁征询意见,他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    
    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强出头、富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其实不然。积极主动的人只是反应更为敏锐,更为理智,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印度圣雄甘地就曾受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跟他们唱高调,谴责大英帝国奴役印度人民。相反地,他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一点一滴努力经营,脚踏实地建立影响力,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他没有任何高官厚禄,以一介平民,凭着热忱、勇气、绝食以及道德说服的力量,终于使英国人投降。3亿人民因而脱离殖民地统治。    
    想了解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从言谈中就可看出端倪。描述关注圈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了无牵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