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

第16章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第16章

小说: 如何造就中国的微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量贮备。技术进步永远不会停止,今天看来是最好的技术,也许很快就会
在成本、能力和速度方面落后,这就要求技术应用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二
是建立新的市场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新的市场机制必须能收集信
息并向各类决策者发送信息。在任何市场中,决策都是由集中点向各企业传
递的。每个决策点又是由企业领导者的意识所控制的,所以企业领导者就要
认识到提供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重要性。”

曙光集团总裁李国杰说:“对任何企业来说,还是要看你做的东西,是
不是某项技术指标高,能否关注国外的先进技术,是否有跨越若干发展阶段
的机会。”

李国杰认为如果照这个观念做机器,必须和从前做机器一样,硬件从最


低层搭起,操作系统自己来做,如此一来当然可以保证国产化水平比较高,
但时间保证也会拖得很长。问题的关键是“即使你全部是国产化的,用户应
该买你的吗?没有这事!只有你比其他厂家机器好、便宜,用户才会考虑你”。
只有相信“要把做出来的机器卖掉”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在软件产品方面,李国杰如是说:“我们只做国外公司垄断市场的软件,
做他们报价最高的那些部分,我们攻坚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
内把别人认为是秘密武器的东西拿下来,只有突破这些秘密的东西,这些关
键的东西,才可能赚到钱。”

是的,软件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它好比是“一匹狂野的马”。美国在
这方面占主要地位的原因是美国客户众多,市场均衡,语言统一,洲与洲之
间标准统一,另外经济规模较大。一些亚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软件产业中很
有活力,如印度、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菲律宾等在软件
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明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李国杰说:“我们要咬
住国外公司的耳朵,能并驾齐驱才行。在中国市场上,甚至要让国外咬我们
尾巴,我们要超出他们半年。”

李国杰的这种论道,正如一位革新专家在论述微软的成功时说:微软的
成功不是因为它编写了最好的程序,而是因为它确立了最好的标准——这种
个人计算机软件——被培育和发展成一种标准,而不仅仅是另一种操作系
统。微软的目标绝非收入甚至市场份额的最大化;它是在与消费者、软件开
发商和英特尔这样的微处理器生产商之间建立关系,为此给微软在“充分发
挥作为新产品和关联产品标准供应商的优势”方面提供支持。

在中国计算机市场环境中,李国杰认为这样说的依据是,“国外公司以
为中国没人在做大机器,因此在中国市场上他们不着急。性能高的、刚出来
的机器一定不是最先在中国推,而是用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因此最新机型
半年以后在中国市场才能见到。另外,国外最新机型进入中国,还有很多入
关的手续要办,不是一出来马上就能出现在中国市场的。”一个企业能否做
大,有时并不取决于个人的才干和学识,也不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凝聚更
多的人和你一起干事情,要意识到建立一种新市场的重要性在于支持各类企
业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参与快速增长的市场经济竞争,融入全球市场。
要不断地考虑到自身企业与世界的重要性,要考虑到培养未来市场的必要
性。有一种对企业发展很重要的描述是: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在,只不
过更长些,其中很有道理。回顾一下微软的发展历史,你就能看出微软之所
以能长久主宰软件产业的发展,正是由微软对未来的基本假设所决定的。首
先,微软相信个人计算机软件在功能方面会变得更为丰富繁多,对微软这样
的软件公司来说越来越难以生产。新产品将把原先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操作
系统以及网络通信产品中的许多特点都集中于一身。第二,与此同时,微软
相信未来的个人计算机软件,从用户的角度看,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和可靠。
这将使成百万(甚至上亿)的新家庭消费者更加频繁地使用电脑,处理各种
各样的日常工作事务。第三,微软认为像个人计算机软件这样的高科技市场
变化很快,以至于微软无法断言十年以后微软是否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实力
的软件公司。同样无法确信,微软将成功地保持其在当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并且将其主导权扩展到新的差异很大的市场上。

所以,中国的软件企业在造就“中国的微软”的过程中,不要只看到竞
争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行为决定变化”对未来影响的另一面。只有在目前


已有的市场及其他新的市场上积极进取,在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现存的产品、
顾客、标准、技术能力以及组织机构等资源时,不断地团结更多的技术人才,
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强大的软件公司。


五、别无选择

不知谁说过:“人生就像在大海上行船,在浪峰过后一定是低谷,但紧
接着又会是浪峰,穿越浪峰破浪前进,不知不觉中,你已经驶出了很远。”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在成长中经历了这样一次磨练。

在这一段磨练的过程之中,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当我们坐下来静思
时,却发出了令人感慨的沉思“我们记住了不该记住的东西,却忘却了不该
忘却的东西”。

寻本溯源,质变来自于挫折。

在我国的软件企业群体之中,有哪一位软件人没有经历过这种挫折,有
哪一位没有经历过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忧虑,只是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而已。
哪怕是现在,一些软件企业界的知名人士也在忧虑。前不久,当我与ADBOE
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闲聊时,他从“维纳斯”背后的阴谋到对方正出现滑坡;
从分析国内财务软件的潜在危机到探讨中国风险投资会不会变味,到说起微
软和中国软件产业的时候,他在忧虑。他说,自己这些年来变化最大的一个
地方就是比较理性化了。过去的时候,可能是比较年轻,受北大的传统影响,
动不动老是有点忧国忧民的样子,老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恨不得把国家
的命运都挑在自己的肩上。现在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至少不是那
么简单。

说起皮卓丁,这使我想起了在中国的软件产业界那些曾经有过辉煌,然
后又消失的人们;想起了那些曾经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然后
抱着遗憾而隐去的人们;想起了那些开创了信息软件产业的人们。吴晓军的
离去,王志东的平步青云,求伯君、王江民、朱崇君的自己作主,周志农的
超想,鲍岳桥、简晶等人离开希望出来自己创业等,无一不是对中国软件产
业的直面,他们的经历为我们编写了一个个故事,同时也为我国软件产业的
发展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1996 年,当我在一家计算机媒体工作时,曾看到过一篇文章《吴晓军离
去》,此时思来,心中未免有些伤感。尤其是吴晓军对2·13 的那种痴心不
改令人佩服。但是世事无常,谁想到吴晓军会离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
公司,然后又回到晓军公司挂个总工程师的名份。如今,他每天都要去中国
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信息中心去上班,主要工作是网络和机器的维护工
作。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吴晓军离开晓军电脑公司,晓
军公司仍然叫做晓军公司;王志东离开新天地,新天地照样出中文之星,在
这个时代里,我们已经不需要依附某一个英雄人物了。说起王志东,他可以
说是这群人之中的“一帆风顺”者。虽然他在新天地摔过跟头,但使他明白
了营造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比创造一个好产品更加困难。他说:“我曾经
一厢情愿地想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
志地写程序,但是国内缺的就是这种环境,国内搞技术出身的人倒霉的很多,
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经营,怎么管理,怎么把握方向。”王志东在找了
几次也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后,就下决心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环境。
1989 年,当王志东进入北大方正时,任务是艰巨的,他要在三个月内拿出东
西,而那时他对WINDOWS 从来没摸过,但他一拍脑袋说,我试试看。而王选
则说,别试试看,立个军令状。就这样,王志东开始躲进自己屋里,什么人


都不见,专心写自己的程序,各种设计的纸铺了一地。两个多月后,王志东
的成果出来了。

1991 年,王志东认为自己在方正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就想走出方正
再学点别的。当时,王志东离开方正有三条路:一是自己办公司;二是出国;
三是去外企。对此,他曾经这样说过:“我想去学一学国外企业的管理,学
几年,再回来自己干,同时练练英语。”于是他就利用在家等出国手续的机
会,又埋头做了一个全新的中文之星1。0 版。不久,他碰到了一个一起上街
的北大同学,同学看到王志东写的这个新玩艺,建议他一起办公司,于是在
1992 年4 月底,新天地成立,王志东出任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王志东说:
“当时看来,这样的分工很自然,我是搞技术的,公司有管理和技术两摊事,
我只能管技术,我不管技术,没有人管技术,我也懒得管财务和人。”但是,
好景不长,到1993 年初,因公司内部原因王志东离开了新天地,再后来的日
子,他的事业呈现出了蒸蒸日上的气势。

在软件行业界,能与王志东一样取得好成绩的还有皮卓丁。

说到皮卓丁,我们不得不简短地对他的个人经历作一些介绍。1988 年,
当皮卓丁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工人日报》社成为一名技术人员时,他同年又
回到了他的老师王选那里搞了一年半的研究工作。

1990 年,皮卓丁到了联想工作,当时联想刚好希望在汉卡上做点软件,
因为那时候汉卡遇到了一些阻力。而这些对于皮卓丁来说,又刚好是专业对
口,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想法:“我可以在汉卡上面加装公文处理、排版这
样的软件。只要配备足够的人员,我可以管理这个项目。”

皮卓丁在做这个项目时也得到了联想高层领导的支持,当时出任联想副
总经理的倪光南对这个项目非常支持,不到半年,这套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就
出来了。当柳传志和李勤他们来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很满意,并称赞皮卓丁说:
“哎,小伙子不错,不到半年就做出了这么一个好东西。”

事实也是如此,在后来的日子里,皮卓丁在联想独挡一面,为联想的发
展起到了一分子的作用。但好景不长,1995 年初,就在联想想向软汉字过渡
时,由皮卓丁负责的联想OF… FICE 软件的50 万元广告费引来了麻烦。单从
数字上说,这50 万元不是个太大的数,皮卓丁说他不光完全有动用这笔资金
的权限,而且预算是经过讨论的,这笔钱干什么也完全有帐可查。而当时联
想领导人却想用这笔钱来改变中国信息产业的样子,但无论怎样,这笔钱的
支出,还是使皮卓丁与老板的意见发生了冲突。皮卓丁后来回忆说:“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