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剪胜野闻 >

第3章

剪胜野闻-第3章

小说: 剪胜野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尝见倭国求通表文,曰:“臣惟三皇立位,五帝禅推,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洪荒,乃万民之纠首。故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疆,偏倭小国,城池不满六十座,封疆不足二千里,故常存知足之心,而知足常足也。臣闻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至尊至上也,城池数千余座,封疆数万余里,尚且不足,常起绝域之意。天发杀机,神号鬼哭;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尧汤有德,四海来宾;周武施仁,万方拱手。今闻大国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却兵之法,岂肯轨途拱奉天颜?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今闻陛下选股肱之帅,起竭国之兵,来侵臣境,贺兰山前聊以博戏,倘若君胜臣输,则满上国之策,设若臣胜君输,番作小邦之利。自古及今,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疾苦,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贡于中华。岁岁称臣于弱国。今遣使臣拜诣丹墀取进止。


徐祯卿(1479~1511)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沈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著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尹恭弘)
  徐祯卿(1479~1511)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为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徐祯卿早年诗歌标格清妍,词采婉约。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受复古论影响,古体诗改学汉魏,近体诗学盛唐,诗风有所转变。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著作。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





  ○林鸿郑定等 王绂夏昶 沈度弟粲 滕用亨等 聂大年 刘溥苏平等张弼张泰 陆釴 陆容 程敏政 罗 储巏 李梦阳康海 王九思 王维桢 何景明 徐祯卿杨循吉 祝允明 唐寅 桑悦边贡 顾璘 弟瑮 陈沂等 郑善夫殷云霄 方豪等 陆深王圻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性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者也。
  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源,无锡人也。慕鸿名,逾岭访之。造其门,二玄请诵所作,曰:〃吾家诗也。〃鸿延之入社。
  郑定,字孟宣,尝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亡交、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中,征授延平府训导,历国子助教。
  王褒,字中美,鸿之兄子婿也。为长沙学官,迁永丰知县。永乐中,召入,预修《大典》,擢汉府纪善。
  唐泰,字亨仲。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历陕西副使。
  高棅,字彦恢,更名廷礼,别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迁典籍。性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其所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
  王恭,字安中,隐居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初,以儒士荐起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
  陈亮,字景明。自以故元儒生,明兴累诏不出,作《陈抟传》以见志。结草屋沧洲中,与三山耆彦为九老会,终其身不仕。
  王偁,字孟易攵。父翰仕元,抗节死,偁方九岁,父友吴海抚教之。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学,陈情养母。母殁,庐墓六年。永乐初,用荐授翰林检讨,与修《大典》。学博才雄,最为解缙所重。自负无辈行,独推让同官王洪。
  王洪者,字希范,钱塘人。八岁能文,十八成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偕偁等与修《大典》。历修撰、侍讲。帝颁佛曲于塞外,命洪为文,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卒官。而偁后坐累谪交址,复以缙事连及,系死狱中。
  黄玄,字玄之,将乐人。闻鸿弃官归,遂携妻子居闽县,以岁贡官泉州训导。
  周玄,字微之,闽县人。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同时赵迪、林敏、陈仲宏、郑关、林伯璟、张友谦亦以能诗名,皆鸿之弟子。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益死土木之难。
  仲微,名显,钱塘人。尝知滕县事,谪戍云南。其为诗颇豪放自喜,云南诗人称平、居、陈、郭,显其一也。
  沈度,字民则。弟粲,字民望。松江华亭人。兄弟皆善书,度以婉丽胜,粲以遒逸胜。度博涉经史,为文章绝去浮靡。洪武中,举文学,弗就。坐累谪云南,岷王具礼币聘之,数进谏,未几辞去。都督瞿能与偕入京师。成祖初即位,诏简能书者入翰林,给廪禄,度与吴县滕用亨、长乐陈登同与选。是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皆工书,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迁侍讲学士。粲自翰林待诏迁中书舍人,擢侍读,进阶大理少卿。兄弟并赐织金衣,镂姓名于象简,泥之以金。赠父母如其官,驰传归,告于墓。
  昆山夏昺者,字孟晹,与其弟昶以善书画闻,同官中书舍人,时号大小中书,而度、粲号大小学士。
  度性敦实,谦以下人,严取与。有训导介其友求书,请识姓字于上。度沈思曰:〃得非曩讦奏有司者耶?〃遽却之。其友固请,终不肯书姓名。其在内廷备顾问,必以正对。粲笃于事兄,己有赐,辄归其兄。
  滕用亨,初名权,字用衡。精篆隶书。被荐时年七十矣,召见,大书麟凤龟龙四字以进,又献《贞符诗》三篇。授翰林待诏,与修《永乐大典》。用亨善鉴古,尝侍帝观画卷,未竟,众目为赵伯驹,用亨曰:〃此王诜笔也。〃至卷尾,果然。
  陈登,字思孝。初仕罗田县丞,改兰溪,再改浮梁。选入翰林,仍给县丞禄,历十年始授中书舍人。登于六书本原,博考详究,用力甚勤。自周、秦以来,残碑断碣,必穷搜摩搨审度而辨定之。得其传者,太常卿南城程南云也。
  聂大年,字寿卿,临川人。父同文,洪武中,官翰林侍书、中书舍人。燕王入京师,迎谒,道曷死,死后五月而大年生,母胡抚之。比长,博学,善诗古文。叶盛称其诗,谓三十年来绝唱也。书得欧阳率更法。宣德末,荐授仁和训导。母卒,归葬,哀感行路。里人列其母子贤行上之有司,诏旌其门。服阕,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荐入翰林,未几得疾卒。
  始,尚书王直以诗寄钱塘戴文进索画,自序昔与文进交,尝戏作诗一联,至是十年始成之。大年题其后曰:〃公爱文进之画,十年不忘。使以是心待天下贤者,天下宁复有遣贤哉。〃直闻其言,不怒亦不荐。及大年疾笃,作诗贻直,有〃镜中白发孰怜我,湖上青山欲待谁〃句,直曰,〃此欲吾志其墓耳〃,遂为之志。
  刘溥,字原博,长洲人。祖彦,父士宾,皆以医得官。溥八岁赋《沟水诗》,时目为圣童。长侍祖父游两京,研究经史兼通天文、历数。宣德时,以文学征。有言溥善医者,授惠民局副使,调太医院吏目。耻以医自名,日吟咏为事。其诗初学西昆,后更奇纵,与汤胤勣、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鐸、邹亮、蒋忠、王贞庆号〃景泰十才子〃,溥为主盟。
  胤勣,东瓯王和曾孙,自有传。苏平,字秉衡,弟正,字秉贞,海宁人。兄弟并以布衣终。沈愚,字通理,昆山人,业医终其身。王淮,字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