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574章

调教初唐-第574章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91章 还没疯够的李叔叔

想想也是,不论是现在,又或者是后世,谁不希望自己的后辈既有出息又孝顺,本公子当年初到大唐之时,号称房二愣子、败家典范、做人莫学房遗爱……那种臭不可闻的名声,如今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我这位大唐优秀知识青年、新兴大文豪,新派学术领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无数种赞喻之言和褒奖。

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名言用在本公子的身上确实是对的不行。若是原先的那个房二楞子的灵魂,想都不用想,直接丢茅坑算了。哼着流行歌曲的调子,迈着八字步,朝着前方的大屋行去,娘亲和妻妾还有我的孩儿们都在等着我回去一块儿吃饭呢。

这一段时间,大唐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在辽东、倭岛开采金银铜铁和煤矿等各种宝贵的矿藏。而原本修筑的由长安经晋阳直至营州、辽州的水泥直路终于经过了十数万劳工的数年共同努力,终于建设完成,大量对于大唐来说急需的矿产像流水一般地向着长安运来。大唐每月的铁矿石产量和生铁产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目,武研院的铁和铜的供应量终于得到了保证,不过这个时候,我下令,生产迫击炮和火炮的数量不变,最主要的是改造,改造目前的许多武研院的生产工具和器械,而且也要研究和生产一些民用和工用设施和设备。

“大人之言甚为在理,下官以为,现如何我武研院物料已经十分的充分,是该对原本一些老旧的生产工具进行修整和改造的时候了。比如我们地水锤。目前为止,仅有八部重型水锤,十五部轻型水锤,而且其中地构件多为木制,几乎每隔三五天就会出现坏损。更换部件,重新起用,这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我们的工期经常赶得很紧。”钟骅首先站了起来对我的发言表示了全力的支持。

“而且,这些水锤都是请工部的匠人们照图制作的。当时并没有按我们武研院的标准化来进行制作,所以部件的损坏修理所花费地时间确实极长。像前天就有一部水锤停工了。现在部件也还在赶制调试当中。”另外一位官员也同样地站了出来表达了他们的想法。

我点了点头:“嗯。是地,这些本官都知道。另外,本官就是希望大家能集思广义。再创造出一些新地、更耐用、更便捷地器械。比如我手中的这东西,大家都应该都见过地,我称之为螺丝。这是我当初请了一位老工匠。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打造出来地,要知道。这样一个小玩意,如果能加大使用器械来完成的话,我估计能缩短到半盏茶的功夫。甚至半盏茶地时间都不需要。”

“本官呢,就是有这么个想法……”我把手中地螺丝摆到了案桌上。这东西早几年就做出来了。不过,太耗工时。所以一直没有规模性的生产,但是到了今天,已经到了一种很紧迫地发展和要求变革的开端了。人,不能被老思想和老套路所束缚,要懂得创新。

我的案桌上摆地就是一些小物件:螺丝、螺丝帽、被旋出了螺口的钢管等等,而钢丝和弹簧已经被武研院地工匠们解决了,当时,我自己私自掏腰包,花了三千贯作为奖励,才激发了大家伙地创造性和积极性。

李叔叔这一次前往泰山,所乘坐的车辆,在底盘上安装地就是这种弹簧,有了这个,能让李叔叔在车上尽量的少受颠簸,不光是李叔叔的车辆,其他诸位朝庭大佬包括我爹地车辆都安装了这玩意。让李叔叔等人很是赞口不绝。

而原本在水泥直道上跑运输的各个商家,他们的马车也都有偿地更换上了这种能减轻震动的玩意,让武研院给大唐的财政添了一小笔的财,嗯,很小,总计大概收益了约三百七十四贯,不过,这是大唐工部成立至今,唯一从百姓手里边赚到的第一笔钱款。

其中的意义可想而知。李叔叔当时也给震了一小震,不过,老家伙依旧对于武研院的事情采取了你办事我放心的态度,依旧不闻不问,仿佛武研院跟我家的私家武器公司似的,不过这样也好,我也才能大展拳脚,打出一片高科技?的天地,嗯,反正武研院就算算不上高科技,至少也算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但凡能解决此物,老规矩,三千贯!本官出钱!你们拿,不过,这也得瞅你没有没有这个本事。我乐呵呵的拍了拍案桌,下边的一帮匠师各个两眼发绿,三千贯,若是在辽东或者倭岛,够买上好几千亩的良田了,绝对能成为一个地主级的人物。谁能不心动?

“房大人放心,咱们别的本事没有,磨叽这些小玩意那是绝对拿手,给我们三两个月,整不出来,咱们愿意把脑袋割下来送您。”已经有性急的匠师跳了出来拍胸脯喊话了。我部这家伙笑了笑:“本官要你们的脑袋干吗?那玩意拿当球踢都嫌它不圆,都别给我瞎扯了,这样罢,你们自己,五人一组,各自组建一只团队,对这些小东西进行研究,一应的物料开支,都由武研院负责,做成了,就是你们几个人的成绩,所谓集思广义就是这个道理,别整日想着独吞,到时候,你们干瞪眼瞅着别人把钱拿手,那可怪我不得。”

堂下一片的笑声和应诺声。“大人,工部又催咱们了,说是咱们的钢尺和精准秤这些东西的产量太低了,要求我们加大供货量,因为现在所有工部的工程,全部都已经采用了新的标准。可咱们人手不够啊,根本就没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又一位官员站了出来朝我诉苦道。

“哦,这样啊。”我摸了摸下巴,现在,武研院设定的新式标准型计量单位已经在官方完全地流通了开来,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既简便又十分的精确,这让工部的工程人员都感受了极大的便利,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可问题就在于。武研院目前的工匠人数都超过了在长安的工部的匠人的人数了,但是由于我们这边的活计实在太多,而且侧重点主要是在军事和武器制造业以及改良大唐的各类器械这一方面。

对于民用和工用部份投入的力量一直不大,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开今天这个会议的原因。“要不这样吧,我会再跟工部进行交流,实在不行,本官会向陛下请奏,让在长安的工部,成为一个直接主管行政和规划、统筹管理全国工部工程和人员的单位,而把他下边的将作监等工坊全部都划归我武研院,一,我们可以帮传带,让那些工坊也采用跟我们一样的生生流水线,而且也采用同样的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把工匠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诸位以为如何?”

钟骅一听我这话,喜得眉梢直跳:“大人之见甚善,下官以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如今大唐工部下辖的工坊,已经比之当初十不足三四,而且都是一些零敲碎打的,若是划归我武研院,便于我们统一的使用这些劳动力,必然能使我武研院的生产量更上一层楼,而且,也便于集中人员进行新型器械的研发。”

这家伙虽然不是一个官迷,但谁不希望自己的事业越办越大?况且现今工部专注于的是各项工程的建设,手下边的工坊,例如原本的弩坊是否取消的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而我们接收过来之后,却能获得大量的熟练工匠,他们除了制弩,自然还能干其他事情。

四月初,李叔叔传回了来讯,他已经成功地封禅了泰山,不过,这位老流氓就跟放风的猎犬似的,出了门就想撒欢不回来,似乎野外的花花草草很芬芳,让他陶醉得流连忘返,他决定继续东巡,要去山东一道巡行,一来嘛,安抚当地的百姓,毕竟山东的响马可是出了名的,而山东至隋朝以来,就一直没有安宁过,所以,李叔叔这件事说他是出于公心还能说得过去,可他不止要到山东。

老家伙领着大部队决定要到登州去看一看大唐的水师炮舰的雄姿,顺便去慰问慰问这些为大唐建下了功勋的水师将士们。

第792章 华夏先民的后裔

李叔叔对李治这一段时间对于政事的处置很是称赞了一番,宣布让李治继续努力,争取再创佳,另外李治拿应国公府的事情还提高我大唐朝庭在百姓中的声望一事自然是大大地褒奖,说李治处事果决的风格很有他当年的风范等等等,总之扯了一大堆的屁话,到头来,还是告诉了李治,你继续蹲在那儿熬吧,你爹我还没玩够。

这样一来,李治继续傻愣愣地坐在龙榻下边的席案上,继续当他的监国太子,不过这家伙已经对这件事情多有报怨。他可不是皇帝,既然只是太子,那么就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天天早朝都得兢兢业业地把事情给办完,办不完的,就赶紧招辅政的大臣们招集起来共同的商议,经常是吵得唾沫横飞。

每天早上的时间都耗费上处理政务上,不过还好,目前大唐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大的变故,不然,怕是他整天都得呆在宫里,想溜出来,那是门也没有。

比如现在,李治就跟我和李恪坐在临江楼上,望着窗外的美妙景色,吃吃喝喝。

“坐那位置上,每说一句话都得斟酌好半天,就是生怕一时间说错了话,那些个大臣们朝我飞唾沫星子,唉,我总算是理解我父皇的难为之处了,怪不得一出去就不愿意回长安,非要逛上好半年。”李治很是愤愤地灌了一大口酒,把一块皮冻丢进了嘴里,用猪肉来精心制作的各种菜肴已经在长安各大酒楼风行开来了。

毕竟这玩意本身做工就简单得很,所以流传出去也没什么,至于什么红烧肉、回锅肉、脆皮大肠、红烧狮子头什么的。反正都被我用高价卖给了各大酒楼,不过,东坡?嗯,房二肘子被我保留了下来,作为房家酒楼和临江楼的招牌菜。招牌菜不需要太多,十数样就可以了,其他地菜肴,卖给了其他的酒楼之后,同样也能让大家共同致富嘛。

而今年,各家酒楼都向长安周边地区的农户们大量地订购猪肉。没办法,这些菜色。非猪肉不可,其他肉拿来做这些菜。根本就没这种味道。咱房府的庄院也同样大力地养猪,据几个家在庄院的家将说,今年庄院里,每家至少养了五头猪,等到猪长成之时,边杀边卖,说不定还能赚上一笔。

“稚奴你这话可就不对了。父皇可是为了你着想。让你多多接触。处理政事,也好给自己攒一些人望。别人盼都盼不来的好事,你还当父皇害你似的。”边上的李恪乐呵呵地笑着,不过。看起来更像是在兴灾乐祸。

我也在边上乐,不过挨李恪伸过来的一臭脚丫子之后,只得板起了脸,表情显得十分的严肃:“小治啊,古语有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这点儿辛苦算什么?你做地活有我多吗?为师我一天都是脚不沾地的跑,四下处置着事务,连个打盹地时间都没你,你瞅瞅你,每天才忙上一个早上,就叫苦了?”

“行行行,是小弟我不知足总成了吧?”李治翻起两个白眼,愤愤地又灌了口酒,未了,又把话题转到了我的书院上,如今虽然书院才动工不久,但是引起地关注却是全长安,甚至是全大唐士人的注目,为啥?就因为这是一所完全私人创建的,并且得到了皇帝陛下亲自认可的书院,而且书院的院长,又恰好是大唐新兴的学术界名人:房二。这能不让人吃惊吗?

“俊哥儿您可别忘记了,等我家忠儿再大上一两岁,我就让他来拜您为师。”李治乐滋滋地道,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