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五代龙腾 >

第182章

五代龙腾-第182章

小说: 五代龙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世用重典,李从嘉在此中是下了狠手,假若说对待那些匪盗都还能有网开一面的话,对待那些官员却是罪加一等!剿匪作战之后淮西十一县的县官都换了六个,淮王于此大力任用年青的官员,六个县官之中的四个都是来自与他一起到达江淮的科举人员。

这些人当中也基本都是李从嘉在来前便安插好的人手。外封淮王之前李璟是给过他一次机会在当时科考之中挑选得力助手的。原本在李从嘉的预期之中他们一开始只是积累地方行政的经验,并没有如此快便启用的安排,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局势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出头的时间也要早了许多,至于人员的任命当然是依足了正规的程序,所有命令都来自与金陵吏部,也显得十分的顺利。正是猖獗的匪患使得淮西一向有些三不管的味道,却也成了李从嘉最好发展的地方。

大唐保大十一年的七月,淮河工地之上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对淮河的治理李从嘉是有着长期的规划的,也从某一个侧面证明了此举绝非是新官上任的沽名钓誉!当然今年的侧重点与去年相比也会有所不同,除了水利工程还要加上军事工事,名为水情观测实则到了战时就能变成屯兵的所在与防御的重点,可以加强沿河的防守。

大唐与后周以淮河为分界线,可想而知假若柴荣对江淮用兵首先要逾越的就是这一道防线,虽然不能与号称天堑的长江相比,但淮河的地形也是李从嘉进行守御战的重要所在!不管唐军是不是在此处阻挡住周军的攻势。但最起码可以借重地形的优势给予对方重大的杀伤,假若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当然更为理想。做不到就要退而求其次。

绵延千里的淮河南岸,李从嘉与一众将领经过实地考察勘测地形找出了十几处周军最有可能发动渡河攻势的所在,那里的军事工事修建的尤其坚固,也许一味的稳守并非上策,但对李从嘉而言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他要将一切细节都做到近乎完美,战争有时就是双方细节的比拼。敌强我弱的态势也不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扭转的。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潜伏了长达半年之后,“天耳”在后周境内几个重要军镇的机构也开始了运作,从他们得来的情报之中最令李从嘉忌惮也是周军强大军事力量的体现便是徐州赵匡胤麾下的三万北府骑兵!精良的装备与刻苦的训练使得他们在和契丹的交战之中都丝毫不落下风,相对唐军而言其战力就会更为可怕。

南征作战之中齐明远的五千骑兵在边镐的调配之下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都虞侯曾经对淮王说过这支训练精良的骑兵五千之数就足可抵得上步卒两万,李从嘉对此深以为然。那么周军的三万北府骑兵又能抵得上自己手下的多少士卒?有一点可以肯定,北府骑兵的素质还要在齐明远手下的骑兵之上,赵匡胤的指挥能力也绝不会下与边镐。

如何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一支强大的骑兵将会是李从嘉在今后时日中最大的课题之一,从天耳传来的情报加以分析,除了兵员素质之与训练质量及战法之外,北府骑兵最优胜与唐军的所在便是战马!在骑兵的战力中战马的能力至少要占到一半的比重,在此缺乏稳定马匹来源的南唐是无法与后周相提并论的。

李从嘉首先考虑的是限制,对付北府骑兵江淮水网纵横的地形将会是最好的天然优势,可他能看得到这一点,柴荣与赵匡胤也肯定可以看得见,他们一定会通过种种手段来削弱唐军在此处的优势!论及酒量李从嘉面对柴荣是信心十足,可要说到用兵他差的还远,淮王对此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知己知彼,知己还在知彼之前,假如对自己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么这场江淮大战他李从嘉就大可认输了。

无论是加强淮河南岸的防守还是刘仁赡提出的以村为点的堡垒都是防守,一旦通过地形和种种策略的运用得到局部优势的话,唐军还要有能够消灭敌军的实力,否则只会让北府兵更加的嚣张!因此增强自己麾下骑军的实力尽量拉近他们与北府骑兵的距离也是李从嘉需要去考虑的重点,第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就还是战马!

华夏的产马之地大半都在北方,幽州、并州等处都有很大的马场,而此时却是多半掌控在后周与契丹的手中,在南方设置马场李从嘉曾经想过,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却放弃了这个想法,天气地理都不合适,强行投资绝对是赔本的买卖!那么它获取战马的来源就只剩下了一条,通过贸易的手段从后周或是契丹之地引进。

前者是几乎可以不加考虑的,马匹是战略资源,可能现在他还能重金弄来个七八十匹甚至上百,但以柴荣的见识一旦想要对南唐用兵之时他李从嘉就很难从后周再获取到任何的战马,有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契丹倒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他们对此也没有太多的管制,可问题在于它们与大唐之间恰好隔着后周,可想而知柴荣会看着他李从嘉从契丹引进马匹吗?到时候花了钱还便宜了别人。

那么要是从北汉和南平等地绕路了?现在可以陆陆续续的去做,就算付出的大一些也值得,可还是老问题,这条通道是很容易就会被封锁的,且耗费时日路程都是太长!苦思之下李从嘉不由将眼光放在了水路上,应该说是在海路上,那里可是没有任何阻拦的。

第两百三十章 船名定海行万里

ps。奉上五一,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泗州城内淮王府门张灯结彩,再过三天就是王长子李仲寓的百日,后世的李从嘉是个钻石王老五,对别人动辄为孩子周岁啊满月啊白日啊等等大操大办还很看不过去,可如今自己也有了儿子,倒是很能理解那些父母的心理了,三天之后整个悦来客栈停业一天,后厨全部搬到淮王府中,李从嘉要在这里宴开八十八桌,大会宾朋。

不单单如此,王长子李仲寓的百日之期前后两天,凡是泗州城内交过税的百姓都能通过抽奖获得在闭月阁免费观看梦戏的资格,去大利赌坊亦能获得一两银子的筹码,这便是孩子大伯鍾大少爷的大手笔了,也得到了其余三家的极力支持,损失几天生意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淮王开心王长子开心变成,如今泗州城中的赵家、郑家及林家已不可同日而语耳语,短短的一年间他们拥有的资产翻了足足一倍,这还不算在外地各处的投资,此三家对淮王李从嘉可谓死心塌地。

淮王府正厅之内挂着一副偌大的中堂,上面写着“孝子贤孙”四个大字,乃是当今保大皇帝的御笔亲书,对这个皇孙李璟与锺皇后都是极其喜爱,前天林公公特地将赏赐的礼物运了过来,马车足足装了二十几车,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其中一颗珊瑚树高达三尺流光溢彩,看得李从嘉都是暗自咂舌,自己这个儿子的派头可了不得。

此外像锺大少和李从嘉共同的那些好友是尽皆亲自前来相贺。燕王李景遂都派了王长子李从明前来,金陵的一帮纨绔公子以韩瑞为首亦是结伴而来,包括如今在京城混的风生水起的尤四,同行的尚有四大金刚,根本不用担心他们走后京城的人手问题,如今尤四手下也是今非昔比。各路英杰齐会,按王耀飞的话来说称得上一流身手的都有四五人,而他口中的一流可都是像火将赵元其那般水平的。

这些客人在泗州城衣食住行方面的花费全部都算李从嘉的,淮王自然不会做亏本生意,就拿韩瑞孟元和南平公子而言,他们出手的贺礼至少要在三百两黄金以上,一半是人情另外一半也算是合伙的份例,这些地头蛇在当地的闭月阁都是有股份的,每年的受益亦相当可观。李从嘉大概统计了一下。加上父皇母后的赏赐在内就仅仅李仲寓过这次百日能收的分子足够他装备出一支两万人左右的龙骧军!

现在离李仲寓的百天还有两天多的时间了,该到的贵宾已然尽数到了悦来客栈的天字号房中安置,由锺大少亲自陪着在闭月阁中观看最新的红楼梦梦戏,今天王爷并没有出现,孟元等对此倒很能理解,日子越来越近淮王肯定越来越忙,反正他们有的是时候相见却也不急在这一时,再说新出的这三出梦戏可谓极为精彩不看不行。

此时李从嘉在做什么?答案是和李仲寓的百日没有半点关系。王府的议事厅中黄慎、王耀飞、尤四等人尽皆在坐,另外的几人却是面相穿着都十分的普通。仔细看在他们的手上都还有着厚厚的老茧,这是常年从事手工活的表现,正是如今已然颇具规模的器具所中人。

“王爷,此便是我等新近方才得出的海船图样,目前正在打造之中,预计工期会在三个月左右。建成之后倘若备足食水可供两百人航行二十日之久,不过之前还要进行多次的检测,想要像王爷所说那般怕还是要半年时间。”此时一个身着黑衫面容颇为丑陋的汉子正在指着房中木架上架着的那一副海船构造图侃侃而谈,此人姓第三名流,乃是前番李从嘉从工部挖来的巧匠。如今凭借着精湛的木工技术和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被淮王任命为器具所的所领,主持各项研究。

“好,第三先生和各位都辛苦了,如今之所得已经远超孤之预计,足见各位都乃能工巧匠,当重重有赏,尤其是夏侯先生,甘冒奇险驾船到得琉球扶桑百丽等地,探明潮流风向,当真殊为不易。”李从嘉闻言微笑颔首笑道,亦是出言将器具所的所有人都夸赞了一番。

这一艘海船已经是改良之后的版本了,早在李从嘉身在征南前线之时器具所中一名名为夏侯权的水手已然乘坐海船费时两月去了琉球等地,当时用的还是大唐遣唐使所走的线路,内中亦经历了颇多的风险!李从嘉是从不会吝啬对忠心下属的奖赏的,言辞实利皆是。

“为王爷效力乃是吾等的幸运,若是没有王爷青眼我等这样的匠人哪来如今的舒心日子,自该为王爷竭尽全力才是,不敢当赏!”第三流闻言躬身言道,那些器具所中的巧匠们也是纷纷离座施礼,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兴奋与欣然。王爷待他们的确恩重如山,让他们可以不用为衣食发愁专门研究自己的所长,且收入与地位方面比之以前简直判若云泥,尤其是王爷对他们那种真心的尊重更是让人感动,这不要赏赐之言可不是故作姿态,皆乃是发自肺腑之言。

“哈哈哈,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军中如此孤这器具所中也是一般,诸位有所成就该得其赏,不必推辞。”李从嘉爽朗的笑道。

“多谢王爷,我等定当尽力让这海船可以尽快航行与大海之上。”第三流又是躬身为礼言道,王爷向来是一言九鼎,且对他们从来都是不吝称赞赏赐,上一次一名姓王的铁匠师傅在研究铸造之术时不慎起火烧了器具所三间大屋,自身受伤还心中惶惶,其实王爷却在千里之外亲笔来信,首先问的不是损失而是王清的伤势,嘱咐他千万要善保自身,至于为了试验所引起的损失绝不必放在心上。如此一来人人心安也是各个用命,那王清简直是日以继夜的在所中研究五锻钢的炼法,谁劝也没有,说急了便道我受王爷大恩,非如此不足以相报。

“各位之人本王心中岂能不知?不过尽力是尽力自身却要确保,马上还会再有两名医者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