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328章

乱世英雄-第328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还是缺乏主战装备,主力部队严重缺乏突击能力。

客观的讲,东南军与华中军的装备问题比东北军还要突出。

赤山会战之前,因为最高统帅部还在北京,负责内政工作的仍然是管元山,加上受到第三十八集团军指挥权影响,东北军一直没有得到加强,就连移交给罗耀武指挥的第二十七集团军都有很大的独立性,所以当时东南军与华中军还能得到主战装备,特别是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

要知道,华中战区后方就是西南战区,如果王虞珉设在华中地区的战略防线被美台联军突破,西南地区就将受到威胁。当时,最高统帅部已经在考虑迁都,而且大部分领导人主张前往成都。如此一来,华中战区战区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战略屏障,为该战区配备主战装备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当时美台联军已经攻入华中战区,在安徽腹地站稳了脚跟,所以增强华中战区也有足够的理由。

问题是,赤山会战打响之后,特别是到了第二阶段,北方战区再次成为主要战区。

为了增强北方战区,狄劭康不但让第三十八集团军留下了全部主战装备,还尽其所能的为罗耀武争取到了更多的主战装备。因为狄劭康执意留守北京,甚至在最高统帅部的决策会议上表达出了与北京共存亡的想法,加上迁都工作已经展开,很多职能部门正在转移,所以基本上由狄劭康单独决定战略大事,东北军的武器装备也就得到了保证。

受到影响的,正是东南军与华中军,特别是东南军。

因为在此之前,东南军就没有获得足够的主战装备,所以到了赤山会战之后,东南军的战斗力连华中军都比不上。

虽然在赤山会战之后,因为罗耀武在北方战场上发动了大规模游击战,美日联军不大可能按照帕特里奇的计划,在七月初攻入北京,甚至难以在七月份发起进攻行动,所以在分配主战装备的时候,最高统帅部做出了调整,东南军获得了一些主战装备,但是这一情况在六月底出现了转变,特别是在七月初,随着美军扩大战略轰炸规模,重点轰炸了西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使得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的交通一度中断,大批主战装备滞留在重庆,无法送往前线,使得东南军的战斗力大受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陈必时只能通过扩大编制,征召更多的兵员来弥补战斗力上的欠缺。

可惜的是,仅仅征召兵员,显然解决不了问题。

战略反击开始的时候,陈必时手里的装甲力量屈指可数。在一百四十个师中,只有五个装甲师与七个摩步师,其他全部都是步兵师,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纯正的步兵师,拥有一个装甲营的步兵师还不到二十个。一百三十万地面部队,只拥有不到六百辆主战坦克、大约一千辆步兵战车,以及一千余门火炮与火箭炮。要知道,正常编制的话,两个主力集团军就应该配备这么多主战装备。

缺乏主战装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部队严重缺乏突击能力。

战斗打响后,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在最重要的南京战场上,陈必时在第一天就投入了三十个师的兵力,而且集中了该方向上几乎所有主战装备与大口径火炮,结果在第一天的激烈战斗结束之后,东南军仅仅突击了五公里,而美台联军在该方向上的防御纵深高达一百三十公里。

这种程度的突击行动,根本不可能对美台联军构成威胁。

事实上,第一天的战斗,损失最大的就是东南军。

在攻击美台联军的时候,东南军不但损失了一百多辆坦克与更多的装甲战车,还损失了上万名官兵,而美台联军受到的损失微乎其微。

相对而言,华中军在芜湖与铜陵的表现就要好得多了。

除了华中军拥有更多的主战装备之外,还与作战任务有关。不管怎么说,华中军只是这场战略反击的辅助力量,五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两个战场上,而且美台联军在芜湖与铜陵的防御部署并不坚固,兵力也不是很充足。更重要的是,当东南军在南京战场上发起猛攻的时候,美台联军首先得考虑稳住南京战线,因此用在芜湖与铜陵的支援力量非常少,就连空中支援也无法保证。

得益于此,华中军在第一天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围歼了三个台军步兵旅。

正是华中军取得的重大战果,使得南方战场上的局势出现了微妙变化。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王虞珉能够拿下铜陵与芜湖,不但能够消除美台联军对长江中游地区构成的巨大威胁,确保两湖的战略安全,还能与东南战区连成一片,使美台联军无法从上游方向对南京构成威胁。

这样一来,就算陈必时在南京方向上的反击行动没有收获,东南军也能退守南京,不必担心遭到美台联军围攻。

事实上,这也正是华中军在芜湖与铜陵大举用兵的主要目的。

对帕特里奇来说,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在安庆失败之后,铜陵与芜湖成为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主要据点,也是美台联军在扫荡长江下游地区之后,继续向长江中游地区进军的出发点。即便美国当局在进军中国腹地的问题上心存犹豫,并不打算替台湾打天下,迟早会将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丢给台军,但是从今后守卫南京出发,铜陵与芜湖都是战略要地。

受此影响,七月二十八日,帕特里奇就不得不对美军的作战行动做出调整。

增派地面部队显然不太现实,不管是从北方战场抽调兵力,还是从后方增兵,都无法及时到达,也就难以发挥作用。

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只有美军的空中力量。

可以说,这也正是东南军与华中军战略大反击的最终目的,即迫使美军将更多的空中力量用在南方战场上,减轻北方战场上的投入,让东北军有更多的时间完成作战部署,减少部署阶段的非作战损失。

别忘了,到七月底,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仍然以空中打击为主。

虽然美军在部分地区发动了小规模的地面战斗,试探东北军的战略防线,但是在大规模空中打击完成之前,也就是在削弱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之前,没有部署到位的美日联军地面部队很难突破东北军的防线。

问题是,仅仅投入空中力量,就能扭转南方战场上的局面吗?

要知道,美军能够迅速调动空中力量,在本土作战的中国空军能够更加迅速的调动空中力量。

随着中国空军也对部署做出调整,南方战场上的战略反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卷一时势英雄第十三章假戏真做

第十三章假戏真做

七月三十日,华中军在芜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数日鏖战之后,华中军成功突破美日联军在长江南岸的防线,攻占了繁昌,进逼南陵,基本上切断了铜陵与芜湖的地面交通。

如此一来,只要打下宣城,芜湖的美台联军就将被合围,而铜陵的美台联军也将失去突围机会。

虽然美台联军在宣城部署了近十万地面部队,并且控制着从宣城通往江苏的铁路与公路干线,但是华中军的进攻势头非常猛烈,而且在以攻打芜湖与铜陵为目的的情况下,华中军没有必要占领宣城,只要能够到达宣城,控制外围的交通要道,对宣城施行包围,就能达到目的。

摆在美台联军面前的难题是,要不要从芜湖与铜陵撤军。

如果要,就得尽快。如果不撤军,就得向这两地增兵,而且也得抓紧时间。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当天晚上参加了由加布里埃尔召开的网络会议。

也就是在这此会议上,加布里埃尔对帕特里奇在南方战场上的作战部署提出了质疑,或者说对帕特里奇的战略计划提出了质疑。

实事求是的讲,当时南方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那么恶劣。

在最重要的南京方向上,东南军在猛攻数日之后,伤亡数万人,仍然没有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没有能够突破美台联军设在溧水县南面的防线。因为突击部队缺乏装甲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战术机动能力,所以东南军一直在正面猛攻,没有迂回攻击美台联军的侧翼,苏州与常州都没有受到威胁。

可以说,除了华中军的表现还算抢眼之外,中国军队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

问题就在这里。

加布里埃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美台联军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趁着中国军队突击无力的大好机会发起进攻,在南京防御极度空虚的情况下,一举拿下这座与北京一样重要的城市。

对这个问题,帕特里奇做了正面回答,即美台联军缺少主力部队。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的战略计划受到了加布里埃尔的质疑。

虽然加布里埃尔一直呆在华盛顿,没有上过前线,但是作为帕特里奇的老上司,这位参加过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将领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非常了解作战行动。在他看来,如果帕特里奇能在南方战场上留下一两个主力师,而不是把四个主力师全部派往北方战场,或者没有在广东浪费两个陆战队,美台联军就有能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用最小的代价打下南京。

面对加布里埃尔的质疑,帕特里奇没有辩解。

不是他不能辩解,而是不想辩解。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东南战场上还有两个美军主力师,就算陈必时为了支援北方战场上的罗耀武,仍然会在这个时候发起战略反击,也会留下足够多的预备队,或者干脆用预备队发起反击,把主力部队留在防御阵地上。更重要的是,如果北方战场上缺少两个主力师,别说在这个时候准备攻打北京,能不能及时攻入华北地区都是个问题。在美日联军没有对北京构成威胁的情况下,陈必时也没有必要在南京大动干戈了。

可以说,加布里埃尔所说的问题,也是必然结果。

只不过,帕特里奇并没有完全否认加布里埃尔的质疑。

正是如此,在这个时候,帕特里奇再次提出了增兵的要求。

虽然当时美国陆军已经没有主力部队可派了,为了增强在中国战场上的进攻力度,美军甚至将一些热点地区的主力部队派了过来,只留下了国民警卫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陆军无兵可派。

要知道,美军的编制本来就比较灵活。

一直以来,在一些低烈度战场上,美军一直在让国民警卫队执行正规军的作战任务。

事实上,有好几支国民警卫队就是在美军缩编的时候,由正规军改编而来的。经过两年多的鏖战,很多参战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国民警卫队积累下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也培养出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兵。这些国民警卫队与正规军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装备上,特别是装备的完整性上。

比如在一些编有装甲力量的国民警卫队中,却缺乏必要的支援部队,特别是航空兵与远程炮兵。即便是一些以步兵为主的国民警卫队,也拥有不少主战装备,关键就是这些主战装备不成体系,无法形成系统的作战能力。

如此一来,只要能够为这些国民警卫队提供足够的作战装备,再从主力师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官过去,就完全能够使其具备正规军的作战能力。

当时,美军并不缺乏这方面的基本条件。

只不过,这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那就是美军与台军的关系。

在东南战场上,美军一直是骨干力量,可是主要参战力量还是台军。这一点,在美台联军的兵力对比上就看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