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天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合力协作,一定可以将方志敏部消灭。”
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在皖南站住脚跟,红十军团决定了“以黄山为依托,在皖浙赣边和皖南积极开展活动,牵制东南方面的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西进,并创立起新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12月13日,红军侦察员向军团首长提供了一份情报:国民党军的“追剿”部队正分三路扑来,中路之敌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与浙江保安纵队一部孤军突进,其前锋已抵达汤口地区。
这一情报使得军团长刘畴西很感兴趣。在军团负责人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刘畴西一改过去的优柔寡断,坚决主张给敌以打击。一向善战的寻淮洲却认为最好不要进行如此冒险的战斗,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造成预料不到的损失。他摆出的理由是:国民党军士气正旺,且拥有优良装备,而我军疲惫,对地形也不十分了解。而刘畴西执意要打的理由是:国民党军虽有优势兵力和装备,但是红军可以利用国民党军骄傲和地形尚不熟悉的弱点,打击其嚣张气焰。军团长颇有理由的主张比起一名师长的主张的分量当然会重得多。红军的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师长当然得服从军团长。为此,会议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伏击尾追的国民党军。
12月14日凌晨,红军进入伏击阵地。谭家桥位于黄山东麓,地处族德、太平、歇县三县结合部,西靠黄山,峭壁不能上,汽车路建就在沿峭壁由汤口通太平马路以西之南端半里长一带小山堡上,东边有石门岗制高点,南面是乌泥关山隘口,北边为一路小山坡,地势险要。红十军团指挥部设在一个极不显眼的小山——钟鼓山的后坳上。兵力部署按照红十九、红二十师顺序沿乌泥关至谭家桥公路两侧自南而北设伏,将战斗力较强的红十九师配置在石门岗上锋一带,地处悬崖峭壁,兵力难以展开。红二十师以一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刘畴西设想,等待国民党军通过乌泥关口,先断敌退路,然后红二十师迅速拦腰出击。倘若钳住了国民党军,还可以有效地阻击援救之敌。但刘畴西失算的是,敌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兵力与红军不相上下,且善长打阵地战。而红十军团远离苏区,皖南地方党组织与武装力量一直未能积极地前来协助,所以不占天时地利。
14日上午6时,国民党军前卫部队经过乌泥关、谭家桥时,看到百姓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种地,有的在路上行走,如平常一样,因此认为没有可疑情况,也就未派部队严密搜索,就通知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前进。其实,这些老百姓都是红军化装用来迷惑敌人的。
14日上午9时,国民党军前卫第二团及浙江保安纵队第三营刚进入伏击圈,一名性急的红军士兵在阵地上开了枪,惊动了国民党军。红军只得提前发动猛烈攻击。国民党军第二团团长周志道当场被击伤左臂,敌军一度限于混乱。但由于开火过早,敌主力尚未进人伏击圈,致使伏击战变成了阵地战。俞济时写一手令给王耀武:“敌人早有埋伏,我们为什么末发觉?速派部队将各重要山头占领,负责击败敌人的袭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官兵不得后退,否则以擅自撒退、临阵脱逃论罪。”王耀武一面将俞的手令传达给部队,一面组织部队正面作战。
敌人动用飞机侦察,迫击炮、机关枪不停地向红军阵地猛烈扫射,红军阵地上的树木、石土被炸得横飞乱舞。红军指战员虽然弹药缺乏,但沉着应战,勇猛顽强。不长于阵地战的红二十师遭到敌军的猛烈攻击,以致阵地被冲垮,石门岗制高点被敌军占领。为夺回阵地,红二十师官兵挥舞梭镖、大刀冲过麻顺河,在石门岗地区再度与国民党军进行激烈的白刃战,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
坚守在乌泥关东南一带的红十九师接连向国民党军第二团发起一次次冲锋。由于主力没有到达最能发挥战斗力的石门岗以北地区,而是配置到石门岗以南的乌泥关地区,兵力施展不开。师长寻淮洲身先士卒,带队冲锋。下午,敌人一阵猛烈炮火刚过,寻淮洲一跃而起,率部冲向敌阵。就在这紧急关头,敌人又一阵密集猛烈的子弹扫射过来,寻淮洲不幸腹部中了数弹,昏迷过去。寻淮洲被抬上了担架。他刚苏醒过来,便忍着伤口的剧烈疼痛说道:“冲,冲上去,把敌人打下去。”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红十九师的一至六连大部阵亡,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负伤。军团政委乐少华被敌人一枪击中右胸。当时有人在叫:“政委,快跑,白匪来了!”乐少华不愿被俘,就用手枪向自己扣了一下,人就昏了过去,过了一会儿被担架抬走。
红十军团进行了一场如此糟糕的战斗,便全军团处于有被国民党军全歼的危险境地。这场战斗是红十军团转向外线的首次大战,不仅暴露了实力,而且大长了国民党军“追剿”部队的志气。
谭家桥战斗为什么会失利?方志敏认为,“主要原因是战术上的缺点:第一,地形的选择不好,敌人占据马路,是居高临下,我们向敌冲锋,等于仰攻。第二,钳制队与突击队没有适当的配备。我们没有集中主要力量,由右手矮山头打到马路上去。第三,十九师是以有用之兵,而用于无用之地,钻入陡峻的山峡里,陷住不能用出来”。(见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此段为博主添加)
当年的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在回忆录中对谭家桥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及经验教训作了如下概括:
(1)轻敌的观念,当时在部队中是普遍现象,认为敌补充王旅是不经一击的部队,不是我们的敌手,以至骄傲自痹,这是兵法上说“骄兵必败”的教训。(2)动作不一致,尤其是不服从军团号令,致遭敌各个击破,这证明服从命令听指挥是革命军队战胜敌人的主要务件之一,否则不但不能战胜敌人,而且会吃亏以至于自我灭亡。(3)当敌人业已占领主要阵地,且我主力已退出战斗,凭着儿个干部一时的热情反突击,这不但不能解决战斗,同时自身的损失是不该的,当时先遣队的几个主要干部的负伤与阵亡,大部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遭受损失。(4)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在红军中政治工作条例里业已指出了它的重要性。但先遣队自谭家桥战斗后,虽然当时军团政治部有聂洪钧同志代主任,涂振农同志为副主任,然而当时对部队中的政治文化教育几乎处于停顿的状态,特别是没有抓紧谭家桥战斗的经验与教训在部队中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服工作,致使先遣队自谭家桥战斗后,士气一天天的低落,这将成为历史上的教训。
方志敏、刘畴西、聂洪钧等在谭家桥战斗失利的情况下,紧急开会研究对策。会议决定:为保存红军有生力量,迅速撤出战斗,改变行程,转向涟德、三溪,最后到达太平柯村苏区集中整休。这时,敌军亦因“苦战既久,亟需整顿”而无力追击。当部队转移到泾县茂林时,寻淮洲终因当时医药缺乏,流血过多而英勇牺牲。将星陨落后,被葬在蚂蚁山下。他的牺牲,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一个重大损失。后来,方志敏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追忆了这位年仅二十四岁、曾五次负伤的青年将领。文中写道:
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六千余枝,轻重机枪三百余挺,并缴获到大炮几十门。
方志敏还特别告诉人们,这位年轻的指挥员并不是草莽英雄,而是位“很细心学习军事学”的指挥员。1938年10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率部来到茂林,亲自将部队带到蚂蚁山寻淮洲墓地,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烈士祭扫陵墓。陈毅在寻淮洲烈士墓前肃立良久,随后对指战员们激动地说:“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称著,毕生为革命利益英勇奋斗,光荣牺牲。我们要完成其志,以东线胜利,驱逐日军,回答先烈,庶几无愧……”陈毅同志为寻淮洲烈士立了碑,亲笔书写了“寻淮洲同志之墓”和“寻淮洲同志略历”。
作者的话二
更新时间2010…9…13 9:24:33 字数:1632
九霄方舟大大的提醒和建议:
提醒:1,这是一本小说;2,这是一本穿越小说;3,这是一本用现代思想和战略来经营历史的蓝图小说。所以希望作者顶住所有的压力,按照自己的思路坚定的写下去。
建议:1,守住武汉,不能放弃;2,以此为契点会师南下控制大西南,经略云贵川;3,以北海为出海口,发展海军集团;4,女主角尽快出台,用现有的资金资源控制美国的股市和军事,民用工业并在美国的帮助下运用现在科技知识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5,加大皖南坑道建设,建立一支科技奇兵,主要以装甲部队为主;6,控制武汉后和德国领事取得联系,建立战略互补关系,用德国力量牵制苏联,影响和改变二战历史,把90年代的苏联解体提前出现。让世界变美洲由美国,欧洲由德国,亚洲由中国控制的世界格局。以上敬请作者考虑。
---------------------------------------------
青山的感谢和回复:
青山鞠躬感谢九霄方舟大大的真诚提醒和独到建议。
九霄方舟大大,青山知己也,
本书确实是本用现代思想和战略来经营历史的蓝图小说。
其实本书中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让读者如何的代入,如何的爽快。
而是想利用现代人的思维、对历史进程的反思以及历史人物的智慧,共同构筑一个全新的乌托邦式的民族、乌托邦式的国家、乌托邦式的天下。
为此,本书才坚持选择走敏感路线,一没有媚众,二不能签约,三准备随时被和谐。就是为着写出心中所想,一抒胸臆。
因为,要构筑如此大的蓝图,不可能不涉及到现代历史的高端人物。
不然,小说将会没有一点历史逻辑性,或者就只能走参军大大的红星老路。
这些都不是青山所期望选择的道路。
因此,本书只会在青山构筑的框架内完成。大纲已成,只会调整细节,不会调整思路了。
九霄方舟大大几点建议都非常中肯,有许多设想,和青山思路大致吻合。
不过具体细节上,青山的构思,于大大略有差别。在此特和大大商榷。
一是:现在和德国官方建立战略关系的事宜。
当前,希特勒已经控制德国,以他对红军的痛恨,想来很难愿意与我党建立战略同盟。
而且,二战注定要爆发。希特勒也注定要走向称霸欧洲的道路。和日本的战略结盟也很难逆转。
如此一来,党也没必要冒着官方和希特勒集成联盟危险来增加污点。这样的事情还是留给蒋介石做吧。
而且蒋介石能够从德国大量获得装备,也同样是对未来抗战作出的贡献。
不过周女存在为本书增添了许多可供发挥的空间,想来青山换一种思路来实现方舟大大规划的类似战略目标,大大该不会特别反对吧。
二是:对武汉的控制权问题。
当前,主角的构想是以战制战,所以对武汉的控制,主角会换一种思维,而争取不将蒋介石逼到绝境来个鱼死网破。
在抗战来临前夕。过大的内耗是要不得的。
主角深蕴历史,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