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59章

君临战国-第59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若溪看着眼前一亮,惊喜道:“原来是这样握笔的,难怪写的如此流畅有劲,凌哥,你真是太聪明了。”

辰凌微微一笑,问道:“牙刷和牙膏,你送给洛才女没有?”

白若溪笑道:“当然送了,她要尽早试过就知道效果了,呵呵,我昨晚和今早都用过了,简直太好了,比以前盐水和柳枝强百倍,肯定能大赚一笔的。”

一提赚钱,白大小姐就展露商人的本色了。

辰凌跟着笑道:“在秋猎大典上,就开始推出吧,保准能大赚,到时候,可别忘记我的分成哦。”

“讨厌,你当人家那么黑心吗?连合作盟友都不放过?呵呵,对了,我让人在清溪玉坊大肆宣传你是二阶武者的消息,肯定有很多世人要买你输,到时候,你的赔率会更高,咱们可从中获利一把。”白若溪神秘一笑道。

辰凌伸出大拇指,赞叹道:“高,实在是高,大小姐,你不愧为奸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继承了祖辈的经营之道!”

我踢死你!白若溪被他埋汰成奸商,小脸涨得通红,一脚踢在了辰凌的屁股上,小样,我让你瞎说,骂谁呢!

辰凌哈哈大笑:“说说这个笔墨纸砚吧,准备在秋猎大典之后,搞个促销会,就要书法展览,让各国使者和名士都看看,咱们魏国白家推出的文房四宝,从而大赚一笔。”

“好主意,凌哥,就按着你说的办!”

“对了,那纸张造出来没?”辰凌关心问道。

“差不多了,树皮、麻头、麦杆、稻杆等材料都临时储备很多,竹杆枝叶等还在楚国运往魏国的途中,按照凌哥提出的四步工艺,第一批纸张就要出炉了。”

所谓四步工艺,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壮。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壮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这个工艺,是辰凌当年看百家讲坛时候,经学者讲述造纸的过程,东汉时期蔡伦的造纸开始,经过晋代、唐代、明代的发展改进,但自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辰凌听了十分满意,看着白若溪,十分诚挚道:“若溪,我所图,不只是一个自保的辰府,目标远非如此,我希望能和白家一直合作下去,不过,这是一条不归路,不愿意大小姐冒险参与,以后,还是不要公开化来往,合作关系,都在暗中进行,这样也能保全白氏一族。”

白若溪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轻叹道:“恐怕回不来头了,放心吧,凌哥,你的想法,若溪会全力支持的,而且,我相信,日后凌哥必非池中之物,将来飞黄腾达之时,不要忘记白氏宗族的交情就行了。”

辰凌握住大小姐的手,深情款款,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就在这时,侍卫到在门外禀告道:“辰爷,有个自称是燕国的使臣,在府门外恭候,要拜见辰爷!”

“燕国使臣?”辰凌与白若溪面面相觑,实在想不通,燕国使臣来辰府上要做什么呢?难道是慕名而来?燕国,此刻不是正处在生死边缘,近乎灭国了吗,这使臣不去求助魏国、赵国、楚国、秦国这些超级大国,怎么还有心思来辰府聊闲?

第0105章身世之秘

“难道是燕国想要拉拢凌哥去,这燕国就快被齐国吞并了,燕国的王公贵族逃的逃,散的散,听说目前剩下两股势力,易王后和太子平,都剩下些残兵和难民,无力与齐国抗衡,这燕国使臣上门,凌哥不要与他们走的太近了。”白若溪谨慎说道。

辰凌点头,说道:“若溪,帮我尽量多地搜集一下列国最新情报和当权者,以及他们的背景,各国之间的关系,储备、兵力情况,然后为我在各地挑选十二三岁的男童孤儿,要根骨奇佳,而且聪明伶俐,通过各地白氏商会的渠道,秘密聚拢在每个据点,进行淘汰筛选,至于如何选法,秋猎大典后,我会告诉你。”

白若溪眸光一闪,知道辰凌要有大动作了,点头道:“放心吧,凌哥,这些事,我一定会办好。”

辰凌微笑点头,拉着大小姐的手,不愿意松开,有了白家的雄厚财力和资源支持,他要在乱世中崛起,似乎并不那么艰难。

“若溪,你先去后院走走,看看怡儿,她现在是我的妾侍,就等同我的女人,希望你能多照顾一下她,她是燕国人,国破家亡,沦为歌姬,我在公子府上时,被魏公子赏赐给我,就带了出来。”辰凌如实坦白。

白若溪早就看出这二人关系不一般,早就有些吃醋,想不到此时他自己说出来,反客为主,让她一时也不好兴师问罪,轻嗔道:“那是你的家里事,我又不是你的什么人,还管这么多呀?”

“哈哈!”辰凌看着白大小姐脸色忸怩,表情可爱,忍不住笑道:“家里的事,以后也需要若溪帮我打理呢!”

大小姐脸颊晕红,啐道:“口没遮拦,好,这是你让我管的,日后什么才女姬女,统统野花,想再进辰家,哼,难了。”

辰凌逃也似的出了书房,在大厅迎见燕国的使臣,这次来了两个人,一位六旬老者,霜鬓发白,目光迥异,像个老智者,另一位也是个策士打扮,中年男子,一袭灰色长衫,风尘仆仆的模样。

“在下辰凌,不知两位贤者高姓大名?到辰府有何贵干?”

那两人目光看着辰凌,表情震惊,几乎定格在那里,过了好半晌,那老者眼眶泪光闪烁,浑身颤抖道:“公子,你当真不认得老臣了?”

“啊?”辰凌一下子被弄蒙了,公子?老臣?哦靠,这哪跟哪啊?

“你是……”

“我是郭隗啊,燕国两代老臣,难道你不记得这些吗?”

“我?”辰凌心中暗惊,燕国郭隗,那是燕国有名的贤者啊,曾侍奉过三代燕王,在燕昭王时候,更是举国上下人人敬仰的肱股重臣。

难道,我的这幅身躯的前世,真是个燕国公子?

辰凌心思缜密,仔细想着穿越回来的场景,当时这幅身子,明显的贵族公子哥儿的身板,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而且皮肤细腻,如女子一般,在战国时代,只有贵族公子才会这样。

“对不起,我在魏国战场上受过重伤,波及过脑袋,因此以前很多事记不大起来了。”辰凌试探着回答。

郭隗见对方没有一口否定,心中更有了一线希望,激动道:“公子,可否让老臣看一下公子右背肩胛处,一见便知。”

辰凌微微点头,他倒是没太注意过背后有什么,把长衫扯开,背过了身子,那二人见过之后,满脸震惊,噗通两声,全部跪在地上。

“公子啊,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原来,你就在魏国啊!”

“微臣,淳于臻,拜见二公子!”

这一回,轮到辰凌吃惊了,难道自己真的是什么燕国的公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辰凌不可思议地问道。

郭隗龙虎精神道:“公子,在你的后背肩胛下三寸,有一个凤玉的印记,那是易王后,在公子十一岁出使列国,充当质子时,在后背留下的记号,担心战国混乱,万一有一天走失,能凭此回到燕国,与王后相认,没有错,你就是燕国的二公子,易王后亲生骨肉,姬职啊!”

“姬职?燕国二公子!”辰凌想了半刻,回想自己当时穿越的头一天,就身受重伤,倒在战场的尸堆中,后来在营地养伤,滕虎他们不断喊着自己“晏职”,原来如此。

一定是这位公子,在做质子的时候,听说燕国大乱,想要回国谋取权位的机会,却被魏卒抓到前方大营,充当了军前卒,被一刀斩杀,当时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取名晏职的名字,晏,是“燕”的谐音,职,是公子职的意思。

“公子职!燕国的二公子,莫非他就是,战国鼎鼎大名的燕昭王!”辰凌一下子反应过来,哦靠,燕昭王,那可是战国时期,雄才大略的明君啊,丝毫不弱于秦国的秦孝公、赵国的赵武灵王。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燕国局势混乱,公子职在易王后的支持下,借助秦国与魏国的力量,与太子平发生战斗,最后击杀了太子平一党,登基大典,成为燕昭王。

燕昭王为雪掉燕国的耻辱,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黄金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一时间,天下名士争相往燕。

当时乐毅、秦开、邹衍、剧辛、苏秦三兄弟等等,使燕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几乎差一点灭掉了齐国,要不是后来齐国出了个田单,扭转乾坤,齐国就要亡国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如果自己真的是燕昭王的替换之身,他能做到的,自己同样能做到,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灭掉其它六雄和诸侯小国,一统天下,代替秦始皇,提前完成千古霸业!”

辰凌浑身热血沸腾,雄心壮志彻底激发了,身份的改变,让他更加坚定自己斗志和信心,名正则言顺,有了燕昭王的身份,他就可以顺利揽权,治国平天下,招揽天下名士,打造超级的燕国。

很快,他又冷静下来,因为燕国正处于覆灭的边缘,外有齐国的强敌,内有太子平一党,周围有胡人、高句丽、赵国虎视眈眈,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平定祸乱,让燕国稳定下来,然后在东北黑土地上励精图治,杀入中原流域。

“公子?”郭隗和淳于臻跪在地上,见辰凌陷入茫然,一会冷静,一会兴奋,神色变化无常,有些担心问道。

辰凌蓦然回过神来,目光更加犀利了,装作恢复点记忆道:“我,好像有点记忆了,不错,当日我在韩国离开,却半途遇到了魏兵,把我抓到了魏国大营,在河东边戍上,有一次身负重伤,从那以后,我对过去的事,就记不大清楚了。”

郭隗和淳于臻这才恍然,不过能找到公子职,已经是万幸了,而且公之职此时在魏国还担任官大夫,一身剑术,见识非凡,昨晚的表演,让二人更加坚信,这几年不见,公子一定是得到过高人的指点,才会如此的睿智!

“天佑我大燕啊,天佑我大燕啊!”郭隗兴奋的咆哮起来,也不顾贤者的形象了。

第0106章图谋战国

辰凌的身份落出水面,让郭隗和淳于臻这等燕国重臣垂泪涕流,亡国之辱,哀民之痛,让这两位老臣百感交集,只差一位扭转乾坤的主公,完成复燕大业。

由于太子平生性残暴,燕王哙在世的时候,他就不务正业,整日在太子府花天酒地,不为燕王所喜,后来燕王哙听信谗言,误传王位与相国,学习尧舜禅让,导致燕国破裂不堪。

燕国朝廷内因此分成了三股势力,一部分追随太子,逃到了太白山一带,一部分投靠了相国子之,齐国攻陷燕都时,大部分死于非命,剩下部分臣子则跟随易王后和王室族人逃到渤海岸边渔村一带,企图借助外力复国。

易王后的势力,明显不如太子,因为她没有王位继承人,所以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公子职忽然出现,就会使易王后这一方,法码大增。

“公子,燕国非久留之地,现在魏国太子要在秋猎大典上,致你于死地,不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