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186章

君临战国-第186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国子民为储君和大臣的车辆闪开一条道来,夹道欢呼,气氛热烈,跟随着储君的车辆一起涌动,人山人海。

辰凌站在六尺青铜盖顶的辕车上,朝着街道两旁的人们挥手,那些饱经风霜和战乱之苦的百姓、难民们,他们此刻浑身褴褛,脸色冻得发紫,但是精神,并没有怨天悲地,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在欢祝燕国的复辟。

这就是朴实的百姓,只要没有战争,只要能温饱肚子,满脸都是感激,其实百姓要求也不高,只不过封建统治者,两千多年来,对百姓都视如草芥,根本不去关心他们的贫困与死活!

辰凌心中悯然,看着那些朴实的面孔,心中暗想:我辰凌要广开民智,让我们炎黄子孙,人人如龙,有尊严、有素养地活着,而不是愚弄百姓,用儒家的封建愚忠、中庸为官之道的封建迂腐思想,把华夏人那股热血和刚正抹杀!

事实上,战国时期,百姓民风朴实,都充满了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等善良性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秦国消灭六国,成为第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帝国,焚书坑儒,控制民风思想,随后进入汉朝,汉武帝又独尊儒术,控制其它家思想,推行愚民政策,使百姓成为被统治的玩偶,没有了自己的思维。

汉朝以后,三国南北朝,隋唐宋明等等,都是这种封建愚民策略,这样一来,国家表面得到暂时的稳固,但是这种封建思想却阻碍中华子孙,开创进取,创新求异的思维,故步自封,傲慢自大,书生误国,到满清时期都已经腐败到骨髓了,还一副‘我为天朝’姿态,都是百姓的思想被禁锢到了一定的极端程度!

辰凌要做的,是打开百姓封建愚昧的枷锁,让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君子如龙,有荣辱感、奋发图强,有强烈地团结精神,而不是明哲保身,自扫门前雪,冷漠旁观等等,甚至到了一个老人摔倒都没人敢去搀扶的地步!

当辰凌从街道回来,颇有感慨,察觉自己逐渐融入到储君的身份中来,担负着振兴燕国,甚至一统九州,塑造华夏辉煌的责任。

就在当日下午,苏秦手捧《治燕十论》进宫了。

辰凌立即召见苏秦,在御书房君臣对坐,听取这些日子来,苏秦与丞相府士子们参照列国变法,结合燕国本土,而拟定的燕国变法大纲:

其一《土地论》,立定废除老燕的井田制度,鼓励开阡陌,扩耕田,宣布土地归国家所有,耕者有其田,实行家庭承包制,耕地不得私下买卖,避免过度集中到少数贵族手里。

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

其三《爵位论》,废除世袭制,百姓可通过考取功名、任官等途径,或者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但爵位并无法律和阶级特权,只是不同爵位,会获得国家不同的俸禄。

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同时任何兵种,都可以有立功的机会,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男儿建功立业成荣耀!

其五《律法论》,按照储君提议,将不同领域都要详细起草律法,比如《刑法》《诉讼法》《民法》《工商法》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大致寥寥几句,需要法家人物具体撰写拟定,目前燕国尚无法家士子,还无法展开细节。

其六《郡县论》,将燕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丞相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这是储君强调的,不能让贵族割地为王了。

其七《度量衡论》,将燕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朝廷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重新铸燕币,稳定物价。

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将军队、行政、司法三个大部门分开,杜绝政出私门,以及三职于一身,很容易拥兵自重,脱离王室管理。

其九《民俗论》,强制取缔燕国境内,一些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

其十《科考论》,普及孩童教育,选拔人才,进入学府学习,设立各个学科,这将是战国第一个实行科考选拔人才的诸侯国!

辰凌一口气听完大纲,微微点头,开口道:“不错,跟寡人料想的差不多,接下来,就是完善细节,拟定具体条令,一些实施的步骤了,这才是重中之重,很多诸侯国的变法,都夭折在变法过程中,眼下燕国缺少人才,不宜马上推出,寡人要先登基大典,继承王位,引蛇出洞,消灭旧贵,扫除障碍,才能真正开展……”

第0318章君臣同心

辰凌看过《治燕十论》,满脸微笑,兴奋异然,自己提到的几点都被概括到里面,被苏秦吃透,看来这种想法已经被丞相和府内的庶子墨客们所接受,否则写不到位,至于如何开展,他们估计都在发懵!

“这十论,句句千均,点到为止,颇有余韵,只是如何开展,丞相可有把握?”辰凌问向苏丞相。

苏秦有点汗颜道:“实不相瞒,其中几点,在历代变法中都未提及,臣也难以借鉴,由于燕国与其他诸侯有所不同,如何细化律法,进一步实施,这些存在困难,丞相府上一共有三名政务司马,六名书律典客,十六名中庶子,三十七名少庶子,凑集在一起,忙于拟定文书,对于变法的细节,无人能真正想到位,需要法家有乾坤大才的士子,主导变法,才能为储君分忧!”

战国时期,丞相府其实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丞相等同于总理,而政务司马、书律典客、中庶子等,都是国务院大小官员,包括很多地方机构的最高上属单位。

少庶子多是年轻的文墨吏员,实际上是做日常大量的整理、修缮和刻简事务。中庶子是成年的文职吏员,通常是开府重臣的属官,可掌开府大臣指定的任何具体事务,书律典客制定各种律法,军务司马,就是丞相的副手,左膀右臂等。

辰凌也明白,苏秦精通谋略,最擅长纵横捭阖,靠着言论,就能让战国风云雷动,君王不安,这就是纵横家的风采,但是变法之人,是刚毅秉正,沉厚果断之人,懂得法家的术、势、法、理等要诀,与纵横家并非一路。

如果把变法、财政机构、外交都交给苏秦一个人身上,等于限制住了苏秦,无法发挥他的擅长,却使用他略短之处,不是合适的安排。

“乐毅,究竟在哪里?有史书似乎记载,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后来赵国攻打中山国,为躲避战火,乐毅回到魏国做个小官,等燕昭王发出求贤令后,他奉命出使燕国时,被燕昭王打动,留在了燕国做亚卿,掌握军政大权,变法图强……”

辰凌隐隐记得这些,按照史书推断,乐毅如今可能在魏国,也或者在中山国,毕竟史书记载与真正的历史相差很大,有时候,一个人却有好几个年代背景,前后差了百余年,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能完全相信历史,否则一味遵从历史发展,他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年关之后,丞相认为当如何兴国?”

苏秦凝思道:“回储君,当务之急还是发布求贤令,向列国求才,共治燕国,这样囊括四海人杰,为我燕国所用,从朝政、文化等各方面改变弱燕的形象,另外燕国春耕,每年阳春三月之后,三月末四月初的季节,如此一来,有三个月的时间,拟定法令,先派往各地官员组织地方机构,然后按照新法分土地,安置难民到各村落,不能耽误农耕,至于其它法令,可相继抬出,只要百姓有地耕种,就安心了,解决饥饿问题,对于律法才有心思去认识、学习,按法遵守!”

辰凌点头,丞相说的不错,先稳住农民群众,他们才是最基层的力量,只要民众得以安置妥当,其它顽固势力,即使阻碍变法,到时候抹杀掉,也不会如变天,因为百姓在拥护,他们才是根基。

苏秦又道:“强兵之本,在激赏于民,劳而无功,战而无赏,必生异心。咱们燕国恪守王治三百年,未攻克一国,固守自封,赏罚不明,各地有民谣在唱‘有功无赏,有年无成,有荒无救,有田难耕’,燕国民生怨心,何以强兵?所以才有齐国入侵,一个月就被横扫全境,因为燕国百姓开始并不支持王室,才有妥协,后来齐国撕破嘴脸,烧杀抢夺,激发民愤,才有激励反击,是以要奖励耕战,激赏强兵!”

与中原地带五国相比,燕国世族层的数量和势力都很小,财力和私家武装的规模更小;如果维持旧制,燕国世族和旧贵对公室国府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但是,燕国世族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一脉相延数百年,极少有中途泯灭的家族,因为燕国历代君王都没变过法,也没动过老贵族;二是这些贵族,掌控着燕国大部分商贩、封地等命脉,燕国原本就穷困,很多贵族年底都会上缴大税,有恩于王庭,没有旧贵族们补给,燕国的国库运转将一贫如洗。

而齐楚赵魏韩五国的世族,却在春秋以来的三百多年中历经毁灭与再生,延续百年以上的真正旧世族几乎悉数淹没,代之而起的是新政变法中诞生的新世族,此所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权力层大动荡。

好在一场内乱,让燕国的旧贵族受到重创,因为子之逼迫燕王禅让退位后,与太子平数次大战,为补充军饷,抢夺不少贵族的财产,后来齐国大军攻入燕地,烧杀抢掠一番,大城内的贵族又遭到洗劫,旧贵族湮灭了半数,阻力少了许多。

“寡人明白了,丞相这些日子辛苦,今日是除夕,早点回府庆祝节日吧,燕国虽穷,但是过年还是要吃顿肉饺子的,让丞相府的庶子们放假三日,但是严谨把守变法的消息,在没有变法之前,这些人就都留在丞相府邸吧。”辰凌轻叹道。

苏秦心中一凛,已经明白储君的意思了,变法之前,不希望泄露风声,引起燕国的动荡,毕竟储君很快就要登基,太子平率领残军仍在长白山一带,内患未解决,不希望登基前有变数出现。

“臣明白。”苏秦拱手道。

辰凌微微点头,感慨道:“燕国的未来,就掌控在你我君臣手中,我的目标,不只是强大燕国,称霸诸侯而已,前面的路很长,苏丞相,你要时刻辅佐寡人,互不猜忌,为我承担社稷大任!”

苏秦情绪激动,回道:“储君信苏秦,苏秦定当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好,咱们君臣同心,共谋天下!”辰凌看着苏秦,哈哈大笑,充满了深莫可测的味道。

第0319章求贤令

一位紫衣女子明眸皓齿,若出水芙蓉,清丽绝世,站在悬崖上,若再迈出半脚,就会坠落下无尽深渊,她一身白衣随风飘动,似是将乘风而去的广寒仙子。

秦岭山巅,俯视着九州山河,黄河都结了冰,一片萧索,潼关外,五国盟军的营地早已积雪深厚,将士们已无斗志,士卒纷纷躲在帐篷内生火盆取暖,不得不说,西秦的寒冬太难熬了。

远处函谷关,被五国紫、绿、红、黄等旌旗飘展,代表着齐韩楚魏赵五国的队伍,如今河西之地,驻军数十万,都是盟军队伍,但是在寒冬之下,也失去了活力,猫冬儿中。

这位紫衣女子双十年华,红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