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主宰江山 >

第343章

重生之主宰江山-第343章

小说: 重生之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反,大军未动,就引来了四方热议。

史弥远等人收到消息,自然是无不斥责晋军的擅自行动,不遵守朝廷法令;女真人也被顾同的这一招给弄的慌了神了,到现在,他们才明白,和史弥远等人签订的停战议和书,似乎对于顾同的军队并没有约束作用。

面对顾同强硬的出兵宣言,南北百姓自然无不欢迎,那些本来被‘嘉定和议’伤透了心的汉人百姓,此时,更是觉得,只有晋王顾同才是那个真正的一心为国的人,比起懦弱的朝廷而言,也只有晋军才能代表百姓的心声。

民心,就这样悄然向顾同一方开始转移。

就在天下哄哄嚷嚷之中,晋军二十五万大军分四路从南北向着金中都和仆散揆的军队发起了最后的攻击;与此同时,已经答应了一同出兵的邓友龙,也约集麾下兵马,配合晋军的行动,开始向女真人作战。

只是谁也不曾注意到,大战开始之际,顾同在神武军、神机营两支精锐的保护之下,带着哲别、萧成、沈复三员大将,自河南出山东入海乘船,已经向赵宋王朝的统治中心行去。

从登州上船之后,顺着海风,不过数日,船队就直抵钱塘江入海口。

为了保证不让史弥远等人察觉,顾同勒令兵马,于江口下船之后,就隐蔽了行踪,好在冬日寒冷,来海边的人就没有几个,是以也没有注意到一支一万五千多人的精锐部队已经到达了临安城外不足百里的地方。

下船之后,顾同一面派萧成负责军队的驻扎事宜,一面让沈复联系临安城中的路铎,以尽快探查清楚临安城中的具体情形。

好在史弥远等人正在为晋军开战,江淮防御使邓友龙亦随之开战的事情忙的乱手乱脚,根本就没有心思注意到这即将到来的危险。

临安城中的路铎,也不负重托,很快就将临安城的防御状况以及城中各方势力的情况一一传了回来。

收到路铎的回信,顾同略略一看,就知道了此次行动,必然是百分百的成功。

尽管如此,顾同还是没有疏忽大意,在一面派人继续观察临安城内的动向的时候,他也不忘研究具体的进城策略。

照着随行的大内总管太监崔明的意思,既然是勤王之师,自然是旗帜张扬的进入临安城,保王救驾,崔明这个死太监,对于顾同连日来的小心翼翼,很是鄙夷。

可能是觉得马上就要到临安城了,死太监的脾气也就上来了,找到顾同,指手画脚的就说道:“王爷,临安城就在眼前,皇上微在旦夕,你怎么能这样拖延时间?”

“崔总管觉得本王应该如何做?”顾同隐隐有些不快。

哪知道死太监本性暴露,丝毫没有自觉的说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进入皇宫确保圣上安危,万一圣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能担当得起吗?”

顾同把脸一沉,怒道:“本王敬你是皇帝身边人,才对你恭恭敬敬,可是你也不要蹬鼻子上脸,真把自己当根葱,我问你,我军一旦暴露,史弥远狗贼狗急跳墙,那个时候,皇上的安危你来担负吗?”

“这?”

崔明愣了一愣,这才意识到顾同的用心所在。

顾同也没有理会鼠目寸光的崔明,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迅速进入临安城,拿下史弥远等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之中,还不能让赵扩这个皇帝有所损伤。

顾同现在还不想让赵扩死,因为他没有做好准备上台,那么一个昏昏碌碌的皇帝,正好可以用来做傀儡。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顾同之所以要保全赵扩性命的原因。

另打着算盘的顾同,不断分析着临安城中的各派势力,以及在拿下史弥远之流之后对待这赵宋皇室的处理办法,这些东西,都是他必须在进入临安城之前就得做好的。

就在此时,临安城中的路铎传信回来,言说工部侍郎叶适或许可以加以联络,以为内应。

“叶适?”

看着手上的资料,顾同回想着历史上关于这个人的记载,沉思许久之后,最终决定还是见一见此人。

作为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同名的一代高才大能;作为和辛弃疾、陆游齐名的抗金强硬派人物;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个值得一见的人物。

更何况,只要有了此人作为内应的话,进入临安城,拿下史弥远,将会有更加大的把握。

只是叶适会同意吗?期待着和叶适见面的顾同心中也没有把握。

第442章夺权(五)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提倡事功之学的儒家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故名之。

在哲学思想上,永嘉学派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其思想主张与理学、心学针锋相对。

永嘉学派最早提出“事功”思想,亦是永嘉学派最大的特点,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道学家的空谈义理。认为“道不离器”,反对“专以心性为宗主”,对董仲舒提出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表示异议,曰:“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继承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思想,提倡“学与道合,人与德合”,杰出人物应是“实德”和“实政”的结合。

除此之外,永嘉学派还论述了“夷夏之辨”与“正恶之辨”的区别,突出金兵入侵的非正义性,强调抗击金人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重视历史和制度的研究,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但是让顾同最为欣赏的却还是在‘农’、‘商’发展上永嘉学派的新潮思想。永嘉一派旗帜鲜明的反对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性。

试想一下,在封建中国社会之中,有这样的一个思想‘异数’出现,将从秦汉时期就实行的‘农本政策’予以摒弃,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来‘重商’思想,这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前世之时,顾同曾经多次设想,如果两宋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并且不为蒙元中断,那么中国的社会发展,定然会进入自己的渠道之中,后人总是说明代才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在顾同看来,两宋社会,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国式资本社会的发端。

顾同穿越之后,就一直在试想着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两宋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但是总是苦于手中的人才大多是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太多,这很是不利于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所以,叶适以及他所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出现,让他十分激动。

此刻,见到叶适,与之高谈畅论一番,比之拿下史弥远等人更让他上心。

怀着激动的心情,顾同耐心的等了两天时间,终于等来了叶适的回复。

“今夜子时,临安城外十里处余杭驿。——叶适。”

看着锦衣卫探子传来的叶适亲笔书信,顾同也不禁莞尔一笑,后世之时,谭嗣同曾经评述永嘉学派是墨家遗学,有‘任侠’风范,此时从也是写的这封信笺来看,倒还真有几分‘任侠’气息。

看完书信,顾同又一想,这恐怕是叶适在试探他的胆气,想到这里,他又是一笑。

“萧成、哲别,今夜我打算来个单刀赴会,好好会一会这位叶大人,军中事宜,你来负责。”顾同说道。

萧成闻言略微有些紧张,但是也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劝说,顾同也不会改变心思的,所以只说了句:“主公,注意安危!”,就没在多语。

哲别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就打点军务去了。

就这样,趁着夜色,顾同只带了沈复一人,往临安城外余杭驿飞马驰骋而去,当然,暗中负责保护顾同的暗卫自是影藏着身形,紧紧追随。要不是暗卫的存在,恐怕萧成也不会让顾同只带着一个沈复前去的。

顾同到达余杭驿的时候,也是还没有打来,趁着闲暇,他的脑海之中又将永嘉学派的点点滴滴回忆了一下,等到叶适出现的时候,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把握说服后者。

“晋王在上,臣叶适此间有礼了!”

在几个仆役的侍奉下,叶适乘着一座小轿准时的出现在了余杭驿的驿亭中,见到亭中顾同只身一人,也是先是一愣,紧接着连忙就拜。

“水心先生多礼了。(注:叶适,字正则,号水心,世称水心先生。)”闻名不如见面,终于见到了叶适本人,顾同满是欣喜的就给叶适还了一个文人相见的礼数。

看着顾同一脸坚毅,满身睿气,叶适心中早就将其暗暗赞许了,等到顾同不持大,以文人之礼和他见面的时候,叶适更是微微点头,只顾同的这幅气度,就比他在临安城中见过的公侯将相让人觉得舒心。

在一个很好的开端之下,顾同也没有绕圈子,就直接向叶适表明心意,“水心先生,我奉圣命来到临安,打算除贼以安天下,不知道水心先生能否为我奥援,如此,我才有把握将史弥远等贼子一网打尽啊!”

叶适已经料到了顾同的来意,其实在和锦衣卫联系的时候,他就知道悄然来到临安城的顾同,定然会行除贼之举,现在听到顾同亲口陈述,叶适还是忍不住的多了几分激动。想他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一直被主和一派打压排挤,开禧北伐的时候,才被韩侂胄擢升为了工部侍郎,本以为天下大势就此可以转变,却没有想到史弥远等人竟不惜发动政变‘‘‘‘‘‘

顾同的到来,让叶适又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是,他却也明白,顾同入城,恐怕不是单单‘勤王救驾’那么简单。

想了一想,叶适直视顾同,向其问道:“晋王,您此来但只是为了除贼那么简单?”

叶适的话,让顾同心中微微一惊。

“难道他看出了什么?”

顾同斜视了一下叶适,见其正满脸好奇的看着自己,心中微微一震,暗想此人却是比想象中的还要难以对付。

正在顾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叶适的话的时候,叶适却突然放声一阵大笑。

“先生笑什么?”

“我笑晋王竟然会怕我一个糟老头子!”叶适摇头叹道:“世人都道晋王是一个敢做敢当的好男儿,现在看来,却也不过是一个留心世间富贵名利的庸人罢了!”

“你!”驿亭之外,沈复听到也是竟然辱骂顾同,想也不想就想反击。

“沈复住口。”

顾同淡然一笑,打断沈复的话,然后看着也是说道:“先生说的不假,顾某正是一个留心富贵名利的庸人、俗人!”

本以为顾同会勃然大怒,却不料会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叶适微微不解。

看着一脸疑惑的叶适,顾同说道:“我在意富贵名利,非是为了一家一姓,乃是为了世间百姓,倘若世间之人,能够务实求进,不去谈那些虚名浮利,而是实实在在的追逐富贵,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世间百姓,能够发家致富,则国家会因此富强,国家富强,就不会有外族侵扰,国泰民安,这又有什么不好吗?”

如果此刻有外人在场,一定会为了顾同的话震惊不已,可是放在道学家眼里,显得离经叛道的狂妄之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