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南宋军神 >

第383章

南宋军神-第383章

小说: 南宋军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我命令,第一时间将整个汉中城的官兵肃清,同时向新都城传讯,让他们火速安排五千兵马,赶来汉中城,驻守!到了嘴里的肥肉,没理由再吐出去!”经过反复的掂量之后,刘涚决意还是要真正占领汉中城,因为只有将汉中城掌握在手里,才能保证刘家军对大散关的支持!

对于大散关上的情况,刘涚此时并不清楚,他甚至不知道,因为种种原因,看似剑拔弩张的打散关,双方至今都还没有发生过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战斗。

金兀术的大军在大散关下摆开阵营之后,就再没有任何的行动,至于说吴璘这边,却是担心此乃金兀术的计谋,不敢有丝毫的动弹。

要说金兀术的心情,那是比身在汉中城的刘涚更加纠结。

打不打大散关,在金兀术看来已经是不重要的了,囤积了五万多兵马的大散关,在金兀术看来,已经没有成功攻打的可能性,就算是将十万大军都填进去,弄不好最终的结果,会更加宁人失望!

更何况,金兀术还刚刚接到一个让他勃然大怒的消息——在没有经过他点头的情况之下,金国,完颜亶,竟然已经跟南宋签订了合约,也就是说,此时他继续进攻大散关,那就已经在协议之中禁止的事情之列,站在道德高度来说,那就是他金兀术,破坏了双方的盟约!

听到这个消息的金兀术,差点没有下令,要带兵回去将完颜亶那个废物,碎尸万段!

在没有经过金兀术的点头之下,完颜亶的此举完全是破坏了金兀术的整个谋略大计!

在金兀术看来,如今南宋朝廷能不能投降,已是不重要了,随着对刘涚军力的了解愈加深入,金兀术是越来越感觉,金国将来的敌人不可能再是懦弱的南宋,反而会是刘涚所控制的巴蜀,以及那些同样出生在茫茫草原上的蒙古人。

故而在金兀术的意识之中,对付刘家军,比对付南宋更为重要。通过最近这半年时间对南宋朝廷的试探,只要南宋朝廷还是赵构这个懦夫在掌权,那么金国随时都可以敲打南宋而不用担心有任何的后遗症。

但若是放任刘涚一直成长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的时间,刘涚就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任何一方都不敢小觑的势力,甚至于问鼎天下。刘涚问鼎天下,这样的事情是金兀术绝非无法接受的,为此他是毫不犹豫的发动对大散关的进攻,殊不料,兵临大散关下,却无法再前进一步,要说金兀术的心情,当真是郁闷的可以。

“刘涚军那两万援军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吧?”

在大散关下僵持了数日之后,金兀术也不是完全闲着。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动用十万大军,金国投入的资源也是相当的惊人,如此大的消耗,若是没有一点收获,必然会受到朝廷内外的弹劾。

故而金兀术一面思索良策,一面也是不停的让手下拼了命的去打听大散关上各方面的情况,其实也就是到现在为止,金兀术仍旧没有放弃攻打大散关的想法。

“狼主,大散关实在是难以接近,小的们牺牲不少,但打探到一些不是很确切的消息!”

“说来听听!”

对于下面人的话,金兀术倒是没有发脾气。大散关不是城池,生活在其中的平民百姓几乎没有,来来往往都是军中同袍,想要混进去那简直就难于登天。

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大散关上虽然没有老百姓居住,可是数万人的吃喝拉撒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这些物资的运送,都需要地方百姓的支持。

金兵也就是通过一些归化的宋人,混迹到那些平民之中,通过这些经常进出大散关的平民口中,去了解如今大散关上的兵力等各方面的情况。自然,用这种方式了解到情报,其中可信的程度有多高,恐怕就只能是看运气了。

“刘家军来源的将领是柴青源和胡立,此二人乃是刘涚手下的心腹,虽说那两万士兵的情况了解的不是很深入,但相信既然是刘涚的心腹,那么配备的队伍,应该是他们的主力军队才是。”

“未必!”

金兀术听到这里,一皱眉头就打断了手下的话,“尔等可还记得当初刘涚去拦截金弹子时,所动用的就是火器兵,那个时候,他手下才能武装多少士兵呢?三五百人而已!”

在金兀术的印象之中,火器这种东西好像并不是很容易制造的。其实当世并非只有刘家军才在研发火器,包括南宋朝廷和金国,同样也开始注意这种全新的兵器。

但不管是金国自己目前的研究水平还是他们安插在南宋朝廷里那些探子返回的,南宋朝廷在这方面的进度,都远远不如刘涚那边,这也是让金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照理说,刘涚最初的资源,仅仅只是一个高家庄,后来也是在机缘巧合之后,将一个益州掌握在手中而已。区区一个益州,看似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但放眼天下,又能算的上啥?

或许,用“弹丸之地”这四个字就可以用来形容益州,可刘涚就硬是能够以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不足五十万人口总数的情况之下,研究出让金国和南宋,如今就连西夏等势力都异常眼红的,威力巨大的实战型火器,怎能不让大家吃惊呢?

这其中的道理,金兀术是想不通的。但他明白,任何一样新武器的出现和投入实战运用,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就拿当初在牛头山上用来对付“高宠”的铁滑车,每一台都凝聚着大量的资源,要运用这种东西,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故而,金兀术始终认为,哪怕刘涚已经掌握了火器的研发技术,可是想要达到高产量,那应该是非常困难的,大散关上有刘家军两万人,绝不可能人手一把火器。

金兀术甚至于认为,号称“火器军”,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噱头,其中能够有十分之一的士兵手中有火器,那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剩下的应该都还是常规兵种,用以掩护那些火器兵而已。

“大人的分析也有道理,如今大散关我们难以渗透,只能通过外围来了解情况!”

对于金兀术的评论,下面的人自然不好反驳,只能是顺着金兀术的意思往下说,军营之中上上下下谁不知道,如今狼主殿下的心情,可正是糟糕的时候,正要是惹火了,那就得小心自己的脑袋。

“狼主,咱们下一步。”

营帐里一阵沉默,之后终于还是有个参将,忍不住开口问道。

“下一步下一步!你们就知道下一步!怎么,锦衣玉食的惯了,让尔等在这荒山野岭住上几日,就浑身不舒泰了?”

不等那参将把话说完,金兀术铜铃般的双眼一瞪,立马就破口大骂起来,惹的那参将赶紧低头,却还是躲不过那漫天横飞的唾沫星子,好在金人对个人卫生不是太在意,否则光是头发上那些花白的痕迹,看了之后就足以让人吃不下饭去!

“都听好了,每天坚持训练,撩拨儿郎们的士气!打不打大散关,那是本王说了算,尔等要做的事情,就是时刻准备着听候命令,明白了?”

“是,我等明白!”

对于金兀术的命令,众将岂敢有半点的迟疑,纷纷单膝下跪领命,随后,金兀术就将众人给赶出了营帐,只留下了两个最为贴心的老将。

“狼主,末将心中还是认为,久围不攻,乃是兵家大计,这儿狼们的心气,光是依靠操练,那是很难维持的!”

当金兀术问道于两位老将时,其中一将拱手而道。

“哦?”金兀术听了之后也事眉头一动,道:“那照你的意思,咱们还是应该打一打咯?”

“狼主,既然南宋已向我朝递交了投降书,其实我们也未必先要打,末将心中有一计,可说于狼主参详。”

“好!你且说来听听!”

第473章打雄城,守雄关(下)

第473章打雄城,守雄关(下)

金兀术麾下能打的将领不少,可是有勇有谋,而且一直对金兀术忠心耿耿的,却是不多。

倒不是说金兀术这个人就如此的不得人心,以至于身边连几个信得过又可以用的人都没有,实在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哪怕就是金兀术这样的大元帅,也未必就能保证自己就一定能够从一场接一场的战斗之中活下来,遑论是那些需要冲锋陷阵的将领?

也就只有实力不凡外加运气不错的人,才有资格活着去评论别人,不过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哪怕就是活下来的将领,身上大多都是伤痕累累,上了年纪之后,当真是艰难度日。

此时向金兀术献策的将领,早些年只是亲卫兵中的一员,凭借着上天的眷顾走到今天,也算是混出头了。

而他提出的建议,就是让金兀术先礼后兵!

何以说是先礼后兵呢?

概因为如今,金兀术都已经知道南宋跟金庭已经达成了协议,从名义上来说,当有赵构亲自画押并且盖过大印后的文书,送到金庭之后,南宋,就已经正式成为金国的一个藩属国。

虽说金兀术心中对此十分不满,然而木已成舟,哪怕就是金兀术,此时也找不到正当理由来驳斥这件事情。双方既然已经有了从属谋略,以金兀术在金国的身份,完全可以命令大散关的守将,敞开关卡,让金兀术经过大散关,从而直接攻打刘涚。

刘涚的大本营在巴蜀,益州。

而朝廷已经对外公布刘涚是反贼,益州是被刘涚所率领的反贼所占领,既然如此,身为宗主国的金国,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帮藩属国“平叛”。然而,到目前为止,大散关名义上还是掌握在南宋朝廷手中,若是直接对大散关发动攻击,等同是进攻藩属国,失去了大义。

如果说,现今统领大散关的吴璘愿意放金兀术大军过去,那么金兀术就能不损一兵一卒的进入巴蜀,直接围攻益州,从而将刘涚军上上下下尽数掌握在手中,何乐而不为呢?

反过来说,要是吴璘坚持不让金兀术的大军过关,那就是吴璘不遵守两国协议,不尊敬上国,也就等同是谋反,如此一来即便金兀术最终还是决定要发动对大散关的攻势,那在道义上,也是说的过去的。

对此建议,金兀术到时听的连连点头,他总觉着自己麾下就是少了这般有心计的人物。

说起来,金兀术之所以对汉文化如此的推崇备至,其中之一就是在于像这种有“心计”的人物,在金国实在是少之又少。要说打仗冲锋,此类人才在金人之中层出而不穷,但要论这种歹毒心计,那就是凤毛麟角了。

“说的好!就照你的意思,马上拟一封文书,射到关上去!”金兀术本就是个急性子,此时又哪里按耐的住,立刻就要按计划行事。那提出此计的将领心中欣喜不已,当即就去操办起来。

虽说金人之中能够识字的少,但一支军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人才,要拟定文书并不是什么问题,草拟的文书经过金兀术审阅之后,就让神箭手射到了关上去,随后,这封火漆封口,注明吴璘亲启的书函,被官上的士兵所获,直接送到吴璘的手中。

而此时的吴璘,正在跟柴青源和胡立两人商议,金兵若是迟迟不退,该作何取舍。金兀术的书信送到,吴璘也没有在两人面前见外,当即拆开一阅,看不到一半,他就已经忍不住怒火中烧,拍起桌子来!

“太过分了了!朝廷这么做,怎么对的起祖宗,怎么对得起黎民百姓,怎么对得起我们这些苦守边关的将士!”

“何事让将军如此动怒?”柴青源和胡立都觉着有些奇怪,要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