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贼道三痴.雅骚 >

第321章

贼道三痴.雅骚-第321章

小说: 贼道三痴.雅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祁承爜留张原用饭,张原婉辞。他要去会同馆拜见老师杨涟,杨涟已备了酒菜正等着他来,师生二人对坐小饮,纵论大明国事,杨涟问道:“我听说郑养性要送你大时雍坊的四合院?”
张原苦笑道:“这真是羊肉没吃着空惹一身膻啊,郑养性的礼物,学生怎么能收。”
杨涟笑了起来,说道:“郑养性这是坏你清誉啊,我知你绝不会收,你不是那种糊涂人。”
张原道:“学生听闻京中郑氏有将不利于东宫的传言——”
杨涟立即接口道:“介子也听说了吗,空穴来风,自有缘故,郑氏与京畿一带的红封教关系密切,一直在伺机危害东宫。”
张原问:“真有红封教?”
杨涟道:“当然有,只是诡秘不为人知晓罢了。”
张原心想:“从历史上的梃击案来看,疑点甚多,宫斗出身的郑贵妃会那么脑残,简直无法理解。”说道:“老师放心,太子乃一国储君,神灵护佑,宵小之辈,跳梁而已。”
杨涟道:“皇帝圣体安康,宵小辈自然无能为,一旦——”没再往下说。
张原道:“郑氏那是痴心妄想,朝中大臣也容不得郑氏胡作非为。”
“不然。”杨涟道:“京官中郑氏党羽不少,这些人也害怕东宫即位后清算他们,所以郑氏势力不容小觑。”
张原点头称是,晚明党争可以说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的,万历皇帝若早早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那就不会有持续十几年的国本之争,也就不会形成水火不相容的东林党和浙、楚、齐三党,而今国本之争虽定,但党派之间的壁垒却已森严,那些曾经揣摩皇帝心意想拥立福王的大臣当然害怕朱常洛登基为帝,目前虽然东林党人多数被罢斥,然而一旦朱常洛即位,不用说东林党人肯定起复重用,那时三党骨干日子就不好过了——
张原当然是支持东宫的,支持郑贵妃和福王没有出路,杨涟很是高兴,张原现在的影响力远在他这个户科给事中之上,张原虽不属东林,但绝对是东林的有力臂助。
时近一鼓,张原辞别老师杨涟,雇了一辆车回东四牌楼,车轮辘辘,春风沉醉,张原看着车窗外的夜景,心想:“明日,我就要正式到翰林院坐堂了,嗯,上班……头绪有点复杂,小道要好好理一理,要写出既精彩好看又合情合理的剧情来,请书友们多支持,本月最后两天了,票票投给小道吧……另,推荐小道很喜欢的一个历史作者水叶子的《隐相》,书号2145303,这本书前一段时间因为水叶子喜得贵子太忙碌而断更,现已恢复更新,请书友们支持鼓励一下这位出色的历史文作者,谢谢书友们。(未完待续)RQ
☆、第三百八十二章 鸿渐于陆
从东公生门进去,左首是兵部,右首是宗人府,与宗人府毗邻的就是吏部,吏部乃六部之首,执掌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迁和调动,权力极大,现任吏部尚书是楚人郑继之——
张原、文震孟、钱士升这三位一甲进士今日来吏部文选司登记注册,按惯例要先拜见吏部掌印官,三人来到吏部大堂上,却见那吏部尚书郑继之鸡皮鹤发、老朽昏愦,说话声音稍轻就听不清,要大声说话、爽朗地笑,不然恐被误会是冷言冷语或讥笑,堂官如此,整个吏部也就显得特别吵闹——
一番大声喧哗过后,三人辞出,去拜会文选司郎中王大智,路上张原问文震孟:“文兄可知郑尚书高寿?”
文震孟道:“天官高寿八十有六。”吏部尚书又称天官。
钱士升笑道:“郑尚书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高寿的天官。”
张原心道:“万历皇帝是准备让六部尚书都空缺啊,现在户部、工部、刑部都是由侍郎代署部印,从各京官堂官到地方正印官都是缺官很多,万历皇帝把这一块蛋糕做得很大了,诸党虎视眈眈啊。”
吏部是六部之首,文选司又是吏部下辖的四司之首,文选司正五品郎中的职权比三品侍郎还大,现任文选司郎中王大智与郑继之同为楚人,深得郑继之信任,言听计从,王大智遂成楚党核心人物,见到张原三人来登记注册。王大智甚是热情,诸党对新科进士都是竭力拉拢啊,更何况这三位是一甲翰林,张原又是在士林中影响力很大的翰社首领,最主要的是张原现在党派倾向暧昧不明,出身浙党世家,娶了浙党御史商周祚之妹。却与东林党魁亲善,却又把亲东林的董其昌彻底搞夸,却又被浙党的吏科给事中姚宗文视为仇敌。张原的交际关系很混乱,似乎只要对他好那就来者不拒,对他坏那他就果断还击。这样的人应该是可以拉拢的——
王大智让属下文吏很快为张原三人办妥相关手续,发给相应牙牌,这牙牌是官员的身份证明,张原的牙牌为象牙制成,拇指大小,上面刻着张原的名字、官职和所在的衙门,悬在腰带上,以后进出衙门就可畅通无阻——
王大智殷勤问:“三位翰林都分到工部的住宅没有?哦,还没有,那我领三位去。工部营缮所的吴所正是我同乡,且看看这皇城大明门附近有什么好一些的宅第,三位翰林自当优先。”
张原并未拒绝楚党王大智的好意,工部本来就应该分配他们住处,王大智出面帮他们挑到好的住宅算是锦上添花。不象郑养性要送他四合院那样非拒绝不可,既入官场,做人行事就不必那么至清至察,要的就是这种暧昧,万历末年的政局混乱,有的是机会可左右逢源、浑水摸鱼。他们翰社现在是各方都要争取拉拢的重要力量,而反过来说,各党势力也正是他张原需要团结争取的,不要有成见,减少内耗、齐心救国才是大方向——
工部衙门与吏部隔街相对,王大智找到工部营缮所的吴所正,说明来意,那吴所正即命所丞取簿册来,一一翻找,说到:“李阁老胡同有一处四合院,虽然是小四合院,但位置好,通风向阳,住十几口人没有问题,始建于正德十一年,去年重新修缮过,以前此宅居住过的有潘季驯、焦竑、孙承宗诸位大人——这处就分配给张修撰如何?”
张原喜道:“焦老师也曾在那宅子住过吗,太好了,多谢,多谢。”
王大智笑道:“焦太史是万历十七年的状元,张修撰万历四十四年抡魁,三十年间,师生二人同为状元,千古佳话啊。”
文震孟和钱士升分到的四合院在太仆寺街,与李阁老胡同相邻,也都是工部在册未分配出去的空宅当中比较好的宅第——
吴所丞道:“三位翰林还要去翰林院报到是吧,等下请再来一趟,下官让人带三位去看房子,若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缮的话尽管说,这都是工部的事。”
这虽然是工部的事,但一般留京的进士显然没有这样好的待遇,张原三人谢过吏部的王郎中和工部的吴所丞,持吏部开具的执照和勘合,出东公生门往右行数十步就到了翰林院——
翰林院大门三间,正对东长安街,此前张原在这大门前经过多次,这次终于走进去了,过三重门,到正堂拜会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淐,翰林院掌印官由礼部尚书刘楚先兼任,刘楚先很少来翰林院署事,都由从五品侍读学士郭淐总理院事,翰林院只是一个正五品衙门,品级不高,但尊荣清贵,是培养阁臣的部门,非翰林不得入阁嘛。
郭淐五十来岁,河南人,是个忠厚长者,与张原三人寒暄数语,便实话实说道:“皇帝罢经筵多年,东宫出阁讲学亦废,《世宗实录》也已修订完毕,翰林院现在实在是太清闲了,张修撰、文编修、钱编修,你们三位先跟着周侍讲熟悉一下国朝典章制度,学习制诰文字,考议制度、详正文书,过一段时日再专门负责一事。”然后带着三人去见周侍讲。
翰林院临玉河一侧有一处小院,堂屋三间,屋内却没有板壁相隔,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十余人在此通堂办公,翰林院侍讲是正六品,比张原的从六品修撰高一级,郭学士说的这位周侍讲就是三年前癸丑科状元周延儒,周延儒会元、状元连捷时年方二十一,是大明开科取士以来第二年少的状元,第一是成化年间的状元费宏,中状元时年二十,而现在,丙辰科状元张原年仅十九岁。一下子就把周延儒的光环给夺去了——
周延儒少年成名,恃才傲物,在翰林院熬了三年,从修撰升到侍讲,依然只是一个清贵闲官,颇不甘寂寞,见到初次相见的张原三人。尤其是对张原,周延儒隐然有妒意,待郭学士走后。他没什么话说,自顾看书、写字,把张原三人晾在一边——
张原、文震孟、钱士升面面相觑。张原上前作揖道:“周侍讲,我等三人今日院中还有何事?”
周延儒看书头也不抬,口里吐出两个字:“无事。”
张原道:“既无事,那我等三人先去工部看住所,明日再来。”
周延儒鼻孔出气,“嗯”了一声。
张原向堂上诸位翰林拱拱手,转身便出去了,文震孟、钱士升随后跟出来,钱士升不悦道:“这位周侍讲怎么回事,我们哪里开罪他了!”入翰林院第一天就遇上这么个嘴脸。当然不痛快,他们可都还在一甲及第的兴头上呢。
张原并不在意周延儒对他们态度冷淡,微笑道:“可能他自有烦心事吧,日久见人心,且慢慢相处了看。”
三人又转回工部。营缮所的吴所正和两个所副便领着张原三人往西长安街,从皇城根下的石厂街绕到李阁老胡同,李阁老就是弘治年间内阁首辅李东阳,李东阳的宅第在这里,故名李阁老胡同,分配给张原的那座四合院坐北朝南。比商周祚在东四牌楼的四合院略小,但也有外院、内院,虽是百年旧屋,经去年修葺后也还整洁,在工部所剩的房子里算是宽敞的了,张原比较满意,前些日子他让来福打听过,在皇城附近要租赁这样一座四合院,年租金应该在三十两银子以上,现在免费住着,还有何话说——
张原收了钥匙,跟着去太仆寺胡同看文震孟和钱士升的房子,那两座四合院还要小一些,但也算清净整洁,交接完毕,吴所正和两个所副回工部衙门去了,文震孟和钱士升此前一直住在会同馆,他们两个很快就搬到这里来住,而张原暂时还会在内兄处先住着,等下半年澹然入京再搬到这里来,房子是要先占到的——
座师吴道南的住处就在这边,既然到了这里,当然要去拜见,却听那应门老仆道:“我家老爷入阁当值去了。”
张原大喜,万历皇帝定是下诏挽留吴阁老了,内阁好不容易添了一个人,万历皇帝自然不肯让其轻易罢去,不然又要重新会推阁臣,党争更要激烈起来。
……
这样,张原便开始了他的翰林生涯,每月领笔墨纸、朝暮馔、烛火费,折银一两八钱,另外还有月俸银四两,说起来大明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少得可怜,靠这点俸银过日子那是相当的清苦,寒窗数十年好不容易当了官难道是来做牛做马的吗,所以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清贫,既当了官,那发财之途很多,这不必说,有些官员为了要前程和声望,不贪污不受贿,可他在京城中的排场如何支撑,那就得靠家族支持,家族或经商或务农,少不了要仗着他的权势,若朝廷相关政令有损于其家族利益的,那他肯定是要反对的,所以很难有公正,即便是能守清贫、品行正直的官员,但为了意气之争,也往往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为排除异己不顾大局,东林官员有不少是这样的,另外三党更不必说——
张原虽不喜奢华,但寒酸也受不了,按他现在的开销,在京一年大约要用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