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22章

军史集要-第22章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仇敌忾,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12  月28  日,新四军军分会会议作出决定:
皖南部队以临战姿态,由云岭驻地先向东南行进,绕道茂林,经三溪、旌德、宁国、
郎溪,沿天目山麓进至溧阳苏南根据地,尔后待机北渡。并进行了战斗编组:以第
1 团和新编第1 团为第一纵队,以第3 团和新编第3 团为第二纵队,以第5 团和军
部特务团为第三纵队,军直属机关随第二纵队行动。
    1941  年1 月4 日晚,新四军皖南部队由云岭分三路出发。因连降大雨,道路
泥泞,部队行军速度很慢,至5 日15  时各纵队才先后到达大康王、凤村、茂林、
潘村、铜山等地。由于部队疲劳,遂停止前进就地休息。顽军乘机紧缩包围圈。6 
日下午,警戒部队在大麻岭、丕岭与顽军小部队遭遇并将其击溃。黄昏,各纵队按
原定计划分三路继续向施德方向前进,拟于星潭会合。7 日,先头部队在星潭附近
遭到顽军拦击,遂即组织两个营对星潭展开攻击。
    这时,项英于百户坑召集会议讨论部队行动方向,会议对攻下星潭后能否向苏
南转移认识不一致,争论不休,到晚上12  时才决定部队改向西南行动,经廉岭和
高岭转向太平,待机再向苏南转移。这一决定打乱了原定的行动计划,增加了突围
的困难。8 日,当新四军军部率队向西南方向行动时,又遭顽军第79  师阻击,遂
又决定向西北茂林方向突围。这时,顽军第40、第144 师已从新四军左右两翼进攻,
云岭、茂林等地也被顽军新编第7 师、第144 师占领,退路已被切断,处境险恶。
8 日晚,当进到茂林地东南的高坦村时,又遭顽军第144 师猛攻。此时,叶挺指挥
部队进行顽强抵抗,激战一日,终将顽军击退。尔后,转移至茂林以东5 公里的石
井坑。当部队正在整顿队伍、准备继续突围时,又遭顽军第40、第52、第108 、第
144 师等部的围攻。我被围部队将士浴血苦战,固守石井坑,在打退国民党顽军的
多次围攻后,决定部队分散突围。
    11  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叶挺、饶漱石(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全权指挥,
坚决率部突围;同时,电告周恩来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厉抗议,坚决要求其
在皖南停止进攻,撤围让路。然而,蒋介石一面口头答应下令查处,一面却督令顾
祝同加紧围攻,务必“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皖南部队在叶挺的指挥下,不畏艰
难,不怕牺牲,继续与顽军作殊死搏斗,充分表现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但终因
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阵地全部失守。至14日,除2000  余人分散突出重围外,其
余6000  余人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
围后遭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中牺牲。叶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注意与
当面顽军谈判撤围让路的指示精神和组织上决定,亲赴顽方谈判时被扣。17  日,
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并声称要将军长叶挺交
“军法审判”。
    这标志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了顶点。
    新四军皖南部队的严重损失,是蒋介石集团的反共阴谋造成的。但中共中央东
南局书记项英对这次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项英在领导新四军的工作中曾经作出过
贡献,但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认识不足,对中共中央关于“向
北发展,向敌后发展”的正确方针理解不够,措施不力。
    当国民党顽固派阴谋进攻新四军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项英未能抓住北
移的有利时机。最后在向北转移中,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尤其
对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不足,致使新四军部队在皖南突围中遭受了严重损失。
                     黄桥决战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0  年春,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
被打退后,密令第3 、第5 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新四军江
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5 月4 日关于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进攻的指
示,为着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于6 月率所属主
力渡过长江,7 月初挺进苏北。7 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组建了新四军苏北指挥
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1 、第2 、第3 纵队共9 个团7000  余人。
随后,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
建立了以管文蔚为主任的通(南通)如(皋)靖(江)泰(兴)行政委员会。8 月,
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5 纵队东进淮(阴)海(州)地区,形成了南北
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国民党鲁苏战区副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拥兵10  万,他视新四军苏北部队
为心腹之患,企图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
后移兵北上,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5 纵队。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坚持有理、有利、有
节的自卫立场,在八路军第5 纵队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还击韩德勤部进攻的准备,
并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争取了驻泰州的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部和曲塘的
税警总团陈泰运部保持中立。
    9 月初,韩德勤部分两路向南进攻。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在营溪,歼其先头保
安第1 旅2 个团,进而攻取姜堰,歼守军千余人。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继续向
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德勤则以新四军必须退出姜堰为借口相要挟。
苏北指挥部为顾全抗战大局,慨然允诺,退出姜堰。
    而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以为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胆怯,遂令其主力
第89  军和独立第6 旅共1。5 万人为中路,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
陈泰运部为右路军,5 个保安团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  
个团3 万余人。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决定采取集中兵力,诱其深入、各个歼
灭的战法,在运动中歼击韩部。据此,部署第3 纵队坚守黄桥;第1 、第3 纵队隐
蔽集结于黄桥西北地区,作为突击力量准备歼敌。
    10  月4 日,韩部第33  师由分界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实施猛烈攻击,一
部曾突入东门。第3 纵队顽强反击,予以杀伤,将其逐出。韩部第89  军军部率第
117 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独立第6 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
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 纵队适时猛烈出击,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 旅分割包
围,歼灭于高桥一带,经3 小时激战,全歼该敌。
    4 日午夜,第2 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协同第1 、第3 纵队,将第89军主力
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5 日中午,第1 纵队第4 团首先攻击其军部,各纵队旋
即紧缩包围,奋勇冲杀。第89  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中落水毙命。
    经火线喊话,第89  军官兵纷纷缴械,其主力于当晚被歼。6 日,第2 纵队又
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乘胜攻占海安、东台等地区。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
败,顽军左路军各保安旅团亦随之撤退。
    黄桥战役,共歼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 万余人,其中俘3800  余人。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
新局面。
                           新四军苏南反顽战斗
    苏南地处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失陷后,该地
区的汉奸、土匪活动猖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开展苏南敌后抗战,牵制日
军向华中进犯,配合正面战场作战,1938  年夏,新四军第1 、第2 支队遵照中共
中央的指示,在陈毅、张鼎丞、粟裕、傅秋涛率领下挺进苏南。6 月中旬,第1 支
队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6 月下旬,第2 支队展开于江宁、当涂、
溧水、高淳地区。新四军挺进苏南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摧毁日军车站,破
坏铁路交通,袭击日军机场,伏击日军的运输队,攻打日军据点,歼灭了大量日军,
使京沪铁路交通一度中断。苏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创,严重地
威胁着敌人的后方。敌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攻和“扫荡”,至12  月底,
苏南地区军民先后打破和粉碎敌之围攻和“扫荡”近30  次,初步巩固了以茅山为
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1  年3 月,苏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扩编为新四军第6 师。
从1941年初至1943  年9 月,新四军第6 师等部又连续粉碎了日伪军大规模的“清
乡”,坚持了苏南的抗日斗争,保持了大江南北的战略联系。1943  年4 月上旬,
驻江苏南部的国民党顽军乘日伪军向茅山地区“清乡”之际,调集第52、第192 师
及地方保安团共13  个团1。5 万余人,由东西两线逼近溧阳、溧水地区,企图围歼
新四军第16  旅于芝山、观山地区。4 月11  日,第16  旅决心以抗大第9 分校防
守铜山、观山等西线阵地,牵制西线顽军进攻;集中主力位于东线上沛埠西北和上
兴埠以西地区,还击东线顽军。12  日凌晨,顽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激战
两日,第16  旅东线部队重创了顽军挺进第2 纵队,阻止了顽军进攻;但西线部队
遭顽军主力猛攻,阵地相继失守。13  日晚,第48、第46  团分别向回峰山、小经
港发起反击,突破顽军北面的封锁线,掩护苏南党政军机关向北转移。14  日,抗
大第9 分校和第47  团一部,在芝山、和尚山阵地顽强坚守一昼夜,阻滞了顽军的
攻势。15  日凌晨,第16  旅撤出战斗,转移到溧(水)武(进)公路以北敌后地
区,这次战斗,共毙伤顽军800 余人,俘379 人,缴轻重机枪15  挺、长短枪400 
余支。
    1944  年秋,日军为确保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带,防止美军可能在浙江、
福建方向登陆,先后占领控制了浙闽两省沿海地区。国民党军纷纷西撤。
    华中区和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东南沿海抗日斗争,发展苏浙皖边,
准备实施战略反攻的指示,令第1 师主力南进。12  月下旬,第1 师3 个团南渡长
江,于1945  年1 月与在浙江长兴地区的第16  旅会合。1 月13  日,新四军苏浙
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将部队整编为第1 、第2 、第3 纵
队,并确定了向东南敌后进军的部署。此时,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企图聚歼苏
浙军区部队。苏浙军区部队被迫在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为时5 个月的自卫反击作战。
2 月12  日,苏浙军区第1 纵队进至武康、递铺(今安吉)一线,第3 纵队7 支队
进到广德以南地区。国民党顽军以5 个团向第7 支队发起进攻。14  日,第7 支队
顽强坚守广德东南上堡里阵地,第3 纵队全部投入战斗与顽军激战。同时,第1 纵
队主力西返支援战斗。18  日上午,歼顽军1000  余人,解放孝丰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