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玩唐 >

第766章

玩唐-第766章

小说: 玩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都吓着了,况且是她。因此,她心中想法,是想让袁蓉蓉先上太平公主这条船,然后让她下不下来,再一步步紧逼。这个方法也征得了太平公主的同意。

袁蓉蓉没有立即同意。实际上她在心中多次起告诉李隆基。

然而她心中同样清楚,一告诉李隆基,这件事如果闹大,太上皇为了化解,必须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己就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刚才看到李隆基平和的眼神,再次想将此事说出来,然而话到了嘴边,又因为害怕忍了回去。

皇宫绿树成荫,都开始有知了在树头鸣叫。

然而袁蓉蓉丝毫没有注意,她在心中想到:我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候,她没有留心撞到了一个人,然后听到一声清脆的声响。

她抬起头,看到迎面撞到了一个太监,不认识,这个太监看着地上,又指着她说道:“你,你,我完蛋了。”

说着哆嗦地打开了锦盒,里面是一件瓷器,瓷胎薄如蝉翼,内外皆有字画,不过因为跌到地上,摔成一个个碎片。

一件瓷器,不对,袁蓉蓉脸上就流出汗来。

这么薄的瓷器,而且画在瓷器里面,整个皇宫只有一件。

如果单是一件工艺品,它虽然花费了不少钱,还没有上升到国宝的地位。因为王画写了八个字,立即使它的象征意义无限地升华,就是没有团圆的说法,这也是一个珍贵无比的国宝。

这个太监带着哭腔说道:“你是那一个院子里面的奴婢,为什么走路不长眼睛,这是太平公主向皇上特地借来观摩几天的,你让老奴如何向公主交待?”

本来就没有答应太平公主,听到这个价值连城的瓷瓶还在太平公主手里,袁蓉蓉心里面一阵冰冷。

~~~~~~~~~~~~~~~~~~~~~~~~~~~~~~~~~~~~~~~~~~~~~~~~

萧嵩来到王画家中。

虽然血营诸将,朝廷都有了分别的安派,应当安排得还不错,可是京城中,也只有萧嵩一人,其他的人皆在边关。

说到底,朝廷对血营诸将还有一些忌惮。

萧嵩得到这一安排,一是王画在那个贤臣榜上提过他,二他是出身萧家,尽管与萧至忠不是一房,可也是出身名门。所以召到朝廷做了兵部侍郎。

王画让他坐下来,看到萧嵩,他还是很开心的,毕竟是手下曾经的得力大将。

俩个人谈了一会儿,萧嵩忽然说道:“营督,属下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画在三让他不用这个称呼,萧嵩不改口,王画也只好洒脱,让他声称属下。

“说。”

“就是营督离开朝廷,也不想朝廷有一个烂摊子,不为了朝廷,营督也要为百姓着想。因此属下斗胆恳请营督在临离开前,替朝廷将朝纲安顿下来。”

萧嵩呐呐地说道。

有点不大好意,虽然说得很婉转,可分明是想让王画帮助李隆基。不过他是王画曾经的心腹,知道王画对李隆基与李旦现在很不感冒,自己这个做法,有些巴结新主子的味道。

但说良心话,一部分是为了未来的前程,一部分也是为了国家。

虽然他性格并不刚烈,但本心不是很坏。只是做事稳妥,不肯出头。

王画看着他说道:“是皇上找过你的?”

萧嵩尴尬地点了一下头。

“你将我今天的话记下来,留给你的子女。”王画说道,

萧嵩与萧至忠皆出自兰陵萧家,也就是梁高祖萧衍的后代。不过萧至忠因为自从祖上唐初著名大臣萧德言迁入长安后,再次迁移,到了山东。反过来萧嵩才是真正的兰陵萧家嫡系弟子。

而且萧嵩自己不知道,但王画却知道,唐朝有一个八叶宰相,也就是指一家出过八个唐朝宰相,也就是萧嵩这一脉。自萧瑀起,到萧高本人,然后到他儿子萧华,孙子萧复,萧华的孙子萧俛、萧仿,萧复的孙子萧寊、曾孙萧遘,皆做过唐朝宰相。萧仿的孙子萧顷还做过后梁宰相。

可以说是千古之未有之荣事。

正是因为萧嵩这种稳妥的家风,才使得后代子女平步青云,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

萧嵩心中有些愧疚,可是王画并没有戒意。

他继续说道:“就算我能求唐朝一时,却不能救一世。现在陛下英明过人,但是将来同样也不好说。也许你不相信,也许你自己都看不到,但你的子女却能看到。”

“你是说陛下将来会变。”

“我只是根据他的性格做了一些猜想,这一点我与朱先生也做过交谈。但事已至此,我不想做什么改变。再告诉你一句,当初张易之兄弟的何等的猖獗?太后还执掌着皇权,我还刻意安排了一千多血营将士拱卫太后的安全。然而五王一变,只有五百羽林军,立即将天下大势扭转。现在陛下执掌着皇帝大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不好意思,我不但不会帮助,说不定还会落井下石。”

王画在写给李隆基的信中,也提过此事。但没有对萧嵩这样说得坚决。

萧嵩得不到答复,只好离开,不能再涎着脸皮,否则真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实际上这一次前来求王画,他已觉得惭愧不安。

刚刚送走萧嵩,门房又进来禀报,说是一个宫女求见。

宫女?王画愣了一下,难道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人?

他说道:“让她进来。”

一会儿听到一阵脚步声,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女走了进来。见到王画立即伏下施礼,用清脆的声音说道:“奴婢是服侍皇上的宫女蓉蓉。”

王画说道:“你起来吧。”

但他心中还是狐疑,李隆基让一个宫女找自己干嘛?难道想用美人计,就是想用美人计,虽然这个宫女长得清秀,也不是倾城倾国。况且自己也不是好色之徒。

袁蓉蓉站了起来,她问道:“奴婢想问王候爷一件事,你替朝廷烧那件瓷瓶,想再烧出来,得多长时间?”

她没有头没有脑地问了一句,更让王画不明白了,答道:“那两件瓷瓶烧出来是一个运气。就是让我再烧,也大不易。就算不惜工本,需在许多手艺熟练的工匠协助。但现在各个匠人遣散了,而且时间也等不及,我就要离开朝廷,因此这两件瓷瓶是一个孤本。至少在以后很长时间内,再难有匠人烧出同类的瓷器。”

这也是实话实说,

“哦,奴婢知道了,”袁蓉蓉眼里闪出失望之色,又施了一礼,说道:“奴婢告辞。”

袁蓉蓉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化了重金,买通守卫城门的士兵悄悄出皇宫的。这还是她是李隆基身边的贴身宫女,否则没有其他人的命令,花多少钱,也休想离开皇宫一步。但王画说烧不出来,心中失望,但还得立即返回去。不然不管怎么说,马上就要危险了。

走就走吧,但王画心中更加奇怪。

这都是怎么一回事?李隆基在弄什么玄虚?他也往李隆基身上想了。

~~~~~~~~~~~~~~~~~~~~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一大早李隆基就起床了。

照例,又让袁蓉蓉替他研磨赤箭粉。

在五月的晨辉中,袁蓉蓉一双玉手在研磨着药末,十分好看。

阳光照在上面,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

李隆基无意地看到这一幕,他眼睛一呆,不由吟道:“擢纤纤之素手,雪皓腕而露形。”

袁蓉蓉听了粉脸儿一红。

可是李隆基心中却后悔起来,现在情况危急,自己却在想着这乌七八糟的事。

当袁蓉蓉满怀希望地看着李隆基的时候,却看到他脸上已经变得无比的端庄,心中不由自嘲地想道,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后宫之中比你有才有德有貌的宫女不知凡几,况且你出身贫寒,就象一只小麻雀一样,怎能梦想变成凤凰呢?

想到这里,她不小心,将药捧捣到自己的手上,痛得“啊哟”一声。

“蓉蓉,你怎么了?”虽然李隆基对蓉蓉没有什么想法,毕竟是他亲自挑过来的宫女,多少有些感情,走过来,捧着她的手察着伤势,关切地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蓉蓉看到李隆基关切的神情,心中再次闪过一丝希望。

“以后要小心了,”李隆基看到袁蓉蓉眼中闪过一丝春情,立即将手放下来,这个动作做得有些暧昧。

袁蓉蓉低声答道:“嗯。”

她低下头,准备鼓起勇气,将真相说出来。

可在这时候高力士走了进来,在李隆基耳朵边说了一句。

李隆基立即离开,是张说送来一样东西。

接到李隆基的信后,张说并没有立即回信,他派了人,悄悄将长安的消息打听了一番,然后才将这个东西送过来。

李隆基打开了锦盒,脸上神情很古怪。

里面一封信也没有,只有一把佩刀,躺在丝绒里面,闪着冰冷的寒气。

第一百五十四章 香消殒

这是张说经过仔细斟酌后,提了主意。

意思是当断则断,不然必有后患,劝李隆基下定决心,提前发难。

李隆基将锦盒盖上,嘴角却露出一丝苦笑,谁不知道早断早好,晚断自己就有危险。可是力量呢?

郁郁不乐地上了殿,开始早朝。

现在他早朝,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决断一些小事情,连宰相的权利都不如。唯独一点,所有大臣对他施以礼貌性的恭敬。

散了朝后,太监进来禀报,说荆州刺史崔日用入朝奏事。

这是李隆基心腹中最早倒霉的人,在讨灭韦氏后,权知雍州长史,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现在唐朝封户泛滥成灾,不但有实封,还是两百户的实封,已经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况且从实职到虚职再到散职爵位,都达到了顶尖行列。

不过因为太平公主产生了野心,看崔日用不满意,于是让薛稷与他对牛,将他转为雍州长史,停知政事。接着又出为扬州刺史,又历婺州、汴州刺史,荆州长史。

薛稷在太平公主提拨下,官职复原,越做越大,而崔日用反过头了,官职却越做越小。

当然他心中十分不甘,因此这一次用入朝奏事为借口,返回京城,想激励李隆基重振旗鼓。实际上这一次进京,也是十分危险的。这时候正值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磨刀擦枪之即,如果李隆基不听从他的建议,那么他将迎来太平公主毁灭性的报复。

对这个人,王画也十分看不起。

就是养条狗吧,看到主人回来了,还能摇了摇尾巴。但他专门以出卖主子背叛主子,来谋取上位。

这一点很象后来的袁世凯。

但这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文才过人,虽然王画十分不情愿,因为他在文坛上的声名,九州之鼎上他依然名列一席。同时这个人才辨过人,见事敏速。因此朝廷数次有事发生,他都靠敏锐的直觉,站在最后胜利者一方,转祸为福,以取富贵。

这不是王画开了金手指,就凭借这份直觉,也远远超过有虚名虚权的萧至忠数倍。

当然,每一次谋变,他心中也很不踏实,因此对人说过一句话:“我一生行事,皆临时应变,不必重视专诸从始到终,每一次变动之即,不觉芒刺在背。”

赤luo裸地说出他每一次豪赌的本质与心理活动。

进了内殿,崔日用对李隆基说道:“太平公主图谋已久,陛下以前在官府,想要讨捕,因为名分是臣子,还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是全国之主,只需要下一道制书,有那一人敢抗拒不从?请陛下不要犹豫不决了如果时间拖长,万一让奸邪之徒阴谋得逞,到时候后悔则晚。”

李隆基心中苦笑,都在劝我诛杀太平公主,可我用什么来诛杀。

但是他脑海里忽然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