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古玩人生 >

第6章

古玩人生-第6章

小说: 古玩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当他拿起一本印制精良,保存完好的南岳旧稿,这种感觉非常强烈。这本书好像一下就装进了他的脑里,就连书里每一页的字迹,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对书籍,于立飞还是懂一些的,老头从小给他看的,大多就是线装书。虽然他不能判别年代跟价值,但清楚,这应该是个好东西。

于立飞翻了翻书页,书的纸张,既不是竹纸,也不是皮纸,而是典型的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纸质匀净有韧性。

“老板,这书多少钱?”于立飞问,他并不知道这书的具体年代,也有可能是现代访本,但他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书一拿在手里,比昨天拿的那个童浴牛图摆件,还让他舒坦。

“一百五。”年轻的摊主手脚很快,东西都摆好之后,顺手拿了条凳,靠着自行车坐了下来。

“一百五太贵了,这书也不算是古籍,最多算不了仿古,二十行不?”于立飞问,现在古玩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他刚才穿行其,就没见过有超过一百元的交易。

“这是我昨天晚上收上来的,品相完好,印刷精美,我收过来的时候都花了不少钱,你总不能让我亏本吧?”李轩墨说道,他有个外号,叫草鞋,是潭州的铲客大军之一。所谓的铲客,是下乡收购古玩的称呼,行内把下乡收货称为铲地皮,他们自然就称之为铲客了。

李轩墨什么都没有,既没钱,也没媳妇,上下赤条条,穷光棍一个,是一人吃饱,全家人不饿的主。他人不错,心地善良,以前做过杀猪的屠户营生,后来又开过粮油店,最终因为生活所迫,又或许是因为听说古玩界很好赚钱,所以才跟古玩行搭上界,拜师收起了古董。

也许是天意弄人,也许是命注定,李轩墨拜师不久,老师便眼一闭腿一蹬,追随马克思**去了。没学几天的年轻人算出了徒,一个人奔波在乡间地头。因为一夜暴富的活生生的例太多,可怜的李轩墨又被灌了少少偶然发大财的**汤,所以干劲特别足,每个古玩集市都能看到他摆摊。

他常常骑了辆破自行车,戴一顶破草帽,顶着毒辣的太阳来了,不顾把满脸的臭汗擦一下,就风风火火的摆摊。他腿勤,嘴甜,收来的货很丰富,好的坏的,全部混在一起,只要赚钱,哪怕只赚个修补车胎的钱,他也卖。

古玩市场的古玩商觉得他好说话,就愿意跟他交易。所以,小伙从入行开始,就很有人缘,得到大伙的青睐。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懂行,人们之所以你争我抢的买货,总能在他身上拣便宜。

其实为人处世,如果总想着占别人便宜,人缘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被归到狡诈、奸佞一类人当了。而若是能让人占自己的便宜,人缘就会越来越好,看似吃了亏,其实是得了便宜。

“这样吧,你说个最低价,我穷学生一个,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算了。这本书我很想要,算是跟你做个开张生意。”于立飞说道,他现在身上恐怕加起来也只有一百五十块,可是他还得吃饭睡觉。就算睡觉的事情好解决,但他总不能不吃饭吧。

“这样吧,八十块钱你拿走。”李轩墨说道,就算他再实在,可是在古玩圈里混了几年,也变得圆滑和世故。这本书是他十块钱收上来的,他觉得民国仿本,只能当旧货处理,跟古玩还差着一段距离呢。

“老板,八十块还是贵了些,我这是买来送人的,你看一口价,五十块钱行不行?这既是你的开张生意,也是咱们结缘,一回生二回熟,以后成了朋友,还会经常到你这买东西呢。”于立飞诚挚的说道,他觉得李轩墨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年轻人应该好说话,也不会太磨叽。

“好吧,五十就五十,以后当交个朋友。”李轩墨直爽的点了点头,对他来说,十块钱的东西,能变成五十块,已经足够了。

于立飞虽然很心疼,但还是很爽快的交了钱,把书装进包里就想走。可是他刚站起身,旁边有个年人就开了口:“小伙,你这本书转手么?”

PS:新书上传,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第九章这不是钱的事(求推荐收藏)

“苏老板,怎么,你也看上这书了?”李轩墨站起来笑呵呵的说,说话的这个人他认识,是旁边古玩城里经营古书的古玩商苏大海。苏大海瘦骨嶙峋,架一副黑框眼镜,显得跟大学教授差不多。

当然,这仅仅是显得,实际上他肚里墨水有限。虽然如此,可是他却是不多见的书迷,平时练练字,帮人写写店名,做点小广告,赚点零花钱。偶尔也被人看到读点书,仿佛专心科考的穷秀才。因为多次碰到他与读书联系的场景,又经常看到他手端古籍沉思,大家宁愿相信他爱读书,不过,他爱好古籍是发自内心的,经常购买。所以每当谁手头上了明清古籍,多跟他联系。

李轩墨跟苏大海是老相识了,如果这本书南岳旧稿不是于立飞刚发现,他等集市散场之后,就会跟苏大海联系。没想到一大早,苏大海就来了集市上。

古籍这东西,在潭州市的古玩界,懂的人不多。在古玩行里,汇聚着盲和半盲,连简化字都认不几个,别说怎么看怎么眼晕的繁体字了。所以古书相对便宜,虽然苏大海因为资金问题,每次出价不高,还是能买到充足的货源。

苏大海见的多了,对古书的价值有独到的见识,认为古书的价格是古玩行最便宜的,简直是珍宝卖的白菜价。随着对古书研究的深入,苏大海的眼界越来越高,老琢磨着买些明代以前的古书。

宋元的古书,在清代民国的古玩商时代,就是抢手货,达官贵人更是趋之若鹜。所以上百年前的价值就高得令人咂舌。买宋元书籍,自然也就成了苏大海心的梦。他默默的在自己的小角落里观察着,等待着,早积聚了足够的宋元书籍的鉴定知识。刚才他远远的看到李轩墨来了市场,就慢慢踱了过来,可是还没等他走到摊前,于立飞跟李轩墨的交易就已经完成了。

虽然只是远远的一瞥,但是那种惊艳的感觉,让他好多年不曾感觉过的肾上腺素,一下冲进了大脑。就连多年的近视,好像突然就好转了,古籍上的字,甚至纸张的材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草鞋,这书你什么时候收上来的?”苏大海急切的问,他一直都关注着李轩墨的摊,只要有什么关于古籍方面的新货,他肯定是第一个上手的。

“昨天下午去收了趟货,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就没跟你联系。”李轩墨见苏大海着急,一脸歉意的说。买古籍的人少,他哪想到才刚摆出来,马上就被人买走呢。

“小伙,刚才这本书能不能给我看看?”苏大海急得直跺脚,顾不上责备李轩墨,他现在就是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刚才的惊鸿一瞥,是不是眼花了。

“好吧。”于立飞看到苏大海眼渴望而期盼的眼神,心一软,就这本南岳旧稿又拿了出来。

看到于立飞拿出古籍的时候,苏大海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让自己狂热的心平静下来。他虽没见过宋版书,但眼前的东西特征很明显,跟他脑里背的滚瓜烂熟的知识完全吻合;在他的老经验库里,这本书确实与所有见到的书不同,那字体仿柳体,符合宋版书的时代特征。从纸质和雕刻印刷的精美程度,也否决了后代摹刻的可能。

苏大海仔细的从头翻到尾,完全能确定是本好东西,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宝贝。苏大海虽然没考取大学,可后期比较爱读书,肚里有货,心眼也够使,他深吸几口气,把激动的心情暂时压抑下来。用尽量平淡的口气问:“小伙,这本书你转卖吗?”

“对不起,不卖。”于立飞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苏大海眼的狂热,他还有些紧张。他虽然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惹麻烦。这本书他是用来送人的,价格便宜,最重要的是东西不错,用人送人最是合适不过。花小钱办大事,是做人的金科玉律。

“我可以加钱,草鞋,这本书是多少钱卖的?”苏大海转头问李轩墨,虽然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合规矩,可是现在他什么都顾不上了。

“五十。”李轩墨说道,现在他隐约觉得,这本书确实是个好东西,只不过自己眼拙,没有看出来。

“小伙,我出一百,你能转卖给我么?”苏大海说道,并且马上掏出了一百块钱。

“对不起,不卖。”于立飞还是那句话,对他来说,哪怕苏大海出再多的钱,他也不会转卖的。这是是自己用来还吴古的人情而选的礼物,他觉得非常合适,再让他去找一件这样的礼物,一来时间不够,二来也未必能再碰到让自己有感觉的。

“五百!”苏大海不死心,他虽然把精力都投在古书研究,可是看人的眼光也很准,于立飞的生活条件并不太好,应该可以用钱,让对方放手。

“对不起,我得走了。”于立飞不为所动,他确实很需要钱,但相比钱来说,他更需要的是还吴古的人情。欠别人的钱,有一个数字可以衡量,欠了多少心里有数。但是欠别人的人情,那是无法估量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回报,这是他做人的原则之一。

“五千!”苏大海咬着牙喊了一个天价,在地摊市场,超过一百的物件就屈指可数了,上千的物件,更是凤毛麟角。如果这些摊主有好货,一般也是主动送到店里,或者请人到家里去看货,根本不可能摆出来。

李轩墨一听苏大海喊出的价,心时咯吱了一下,刚才他只是报价一百五,最后五十成交。现在听到苏大海喊出了五千的价格,那心就像被扎了一刀似的,滋拉拉的喷着血。

“五万我也不会卖,这不是钱的事。”于立飞停住脚步,转过身来,说道。确实,他现在经济非常紧张,昨天晚上买了七十,加上现在的五十,身上不过百来块钱。但这并不能让他把这本书变现,因为他通过苏大海,已经基本确定,自己对于有价值的古玩,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看到于立飞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苏大海悔得顿足捶胸。如果自己早点过来、如果以前能多出点价,恐怕李轩墨都会把这本南岳旧稿转给他的。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看于立飞的样,肯定不会再出手。

可是刚才他喊“五千!”的时候,已经惊动了其他人。古玩市场,传得最快,也是最让人眼热的,就是这种捡大漏的故事。虽然捡漏考验的是眼力、财力还有智力和运气,可是哪怕万出一,也能成为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苏老板,刚才那人捡了个什么漏?”有认识苏大海的话,马上凑过来问。

“看那本书的品相和材质,不会是宋版乐读?”

“现在哪有什么宋版书,最多清朝仿刻的。”

……

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这让苏大海更是郁闷。也不理众人,背着手就踱回了自己的店铺,连早市也不想逛了。

第十章逆天的运气

虽然苏大海没有跟别人解释,但是古玩市场发现宋版书,而且还被人捡漏的消息,马上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古玩市场传了开来。只要是行内人,都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于立飞拿起那本南岳旧稿,就走了,至于古玩市场传出的传奇故事,他是一句也没有听到。

当于立飞走进昨天那家米粉店的时候,吴古还没有到。于立飞找了张没人的桌慢慢等。他拿出刚买的那半块砖头,倒了点水在上面,拿出残墨,很快就磨了墨汁。抽出一张纸,裁好之后,沉吟了一会,心有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