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大唐 >

第187章

混在大唐-第187章

小说: 混在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东突厥显然不会按常理出招,偷袭丰州,被黑齿常之击退。但由此便让吐蕃看出,唐朝的虚弱。
故此吐蕃大军于弓月城之外,布置三十万大军,攻打安西四镇,唐军接连失利。到十一月,安西四镇遂破,西域被吐蕃占领。军情递到武太后龙案之前,武太后久久不语,安西四镇竟然在自己的手中丢失了,难道这是天谴?但她从不认命,如何肯服,随即便想到了武清,但却摇了摇头,她想起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进言,“若边疆出事,事事依靠武清,久而久之,兵将只知武清,不知武太后矣!”遂作罢,让上官婉儿拟旨,“命河源军固守城池。”
到此时,朝中因“扬州徐敬业谋反”案牵连数千人,被杀被贬不知凡几。当年平叛的李孝逸可谓如坐针毡,因为武承嗣密告李孝逸久矣。
武清却在武清县大搞建设,他要把武清县建成模范县城,经过六个月的修建,四个区都建好了房屋,每座院子租金一年一贯,各类商铺酒店租金一年两贯。武清为修建这些房屋差不多投入了一千万贯,所以武清不得不收一点,更何况一年一贯的租金,恐怕是全大唐史上最低的房租了。于此同时,武清以每月十贯的薪资跟十名工匠签下了契约,成立了“朝阳建设工坊”,专门在武清县建造房屋和道路。
武清有一个计划,那就是如果可能,要在十年内研究出初级水泥,然后把这县城的道路都铺成水泥的。当然如果能找到天然沥青的话他不介意铺成柏油路。但找天然沥青谈何容易。所以他便用黏土和砂石混合并夯实大街小巷,如此便坚固了道路表面。铺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故而这项任务在随着四区房屋建设好后,便展开了。
主干道两旁,每日里有酒楼等各种店铺开张,这些店铺全部都是武清产业下的分店,总之从盐行到米行,从茶馆到酒楼,从绸缎布匹到成衣店,没一样不是武清的产业。当然这些人是不知道东家就是武清。
武清县的女人和男人们。必须到这些店铺中做工才能换得钱币,而后用来买生活用品。十六镇镇长都必须负责好各自镇子的就业工作。于是当各家店铺开始招工后,武清也命人撤去了各区的粥篷,让那些总想依靠施舍的胡女自动走出去,要么加入女子护卫队,要么找份活干。
最重要的是,武清县还有将近四万个单身女人。于是武清便在报纸上发出了万人招亲大会的消息,邀请大唐年纪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面容不太难看且身无残疾的光棍们前来入赘武清县。至于要求相貌。也是为那些胡女着想,毕竟一张脸太丑了也影响县容。这一重磅消息,彻底颠覆了大唐士人的认知。
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到了武清这里,却变得一文不值。于是乎,卫道士们纷纷抨击此举有伤风化,古来婚配嫁娶,谁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武清这是向圣人礼仪挑战,是必须消灭的,是必须关进大牢的。什么是大逆不道,这就是大逆不道。
于是武清说道:“这些胡人女子,一无父母,二无兄长。他这个父母官不做主,谁能做主?更何况,让娶不起媳妇的光棍们娶上媳妇,为他传宗接代,难道他武清这也错呢?那些光棍们就活该光棍一辈子?”
总之这样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再次把矛头指向了腐儒们所谓的“道”。大唐的光棍们沸腾了,背着干粮,朝着武清县而来。
武清很蛋疼地把万人招亲大会放在了九月十八这一日。这一日,历史上首个“万人招亲会”在武清县举办。
武清上疏武太后,请求批准。武太后不禁对这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也是非常感兴趣,要不是自持身份,她都想去看看。所以很自然地就批准了。
于是乎。九月十七日,来自大唐各地约五万光棍,纷纷涌入了武清县。
当他们进城后,看到整齐而宽广的大街,中央那广阔的广场时,顿时感到了不同。在广场中央,三尺高台上有一座高约三丈的巨型日晷,每时每刻都在指示着时间。凡是路过广场的人,都能看到时间,似乎提醒人们,一定要抓紧时间。
因为参加招亲的光棍们有些多,所以武清命人在广场上搭起了帐篷,并让人引导他们去不远处的公用茅厕拉屎拉尿,不然将失去招亲资格。
在此之前,武清奏请太后,领了三千羽林卫前来维持秩序。有了兵卒维持,秩序才能良好,也不至于发生踩踏骚乱等事件。
第二日一早,武清命人清扫广场,在此之前,女人们被分成五十个组,每组八百女人先入场,于高台上分站一圈。男人分成十组,每五千人一组,每一组可以在场中等待十组女人入场,如果看上了,便可直接上前牵手,若女方愿意,则牵手成功,若不愿意,还可以等下一轮,如果遇到争抢,则由女方选择跟谁牵手。
如此这般,规则由清心书院的胥吏们不断说给这些男人们。
当一阵激烈的鼓声响起后,第一组八百胡女打扮地花枝招展,款款走上了高台,沿着高台边缘站了一圈,丝毫没有露出羞涩的面容。这些突厥女子虽不怎么漂亮,但也有一抹大唐女子所没有风情,她们热情而奔放。
片刻,第一组大唐的五千光棍们缓缓从台下走过,侧着头看向台上的胡女,不禁面红耳赤,比个娘们都不如。
但也有胆大的,一个倒有几分英俊的小伙子,看中了台上一个颇为苗条的胡女,而后跃出了队伍,踏上了台阶,走到那胡女跟前,递上了一个用草编的蟋蟀,那胡女一愣,看了看年轻的小伙子,便接下了,随即小伙子牵起了胡女的手,走下了台。
武清站在酒楼上,看到了这样一幕,不禁大笑道:“这小伙子不错,成为了第一个入赘我武清县的人。不错不错。”
有了第一对,便有了第二对、第三对、第四对。。。。。。直到最后一个胡女在不到半柱香的时间里辈牵走,武清也露出了笑容。这样的方式也不失为一个民族政策。
一旁的宇文素娥和姜出尘则有些无奈,这样的奇思怪想也只有武清才能想得出来。不过这样一次性便解决了武清县男丁问题,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只是这样弄,总感觉怪怪的。
武清自然知道奇怪在哪儿,人不是牲口,这样强制性地让胡女等待被挑选,如果运气好,或许还真能遇到一个好丈夫,若运气不好,说不定就是一个家庭悲剧。
但武清也只能如此,一个县城的发展,还是离不开男性劳动力的。


 第三百五十五章 此万古新气象

万人招亲大会之后,依旧还有将近五千胡女没有选择男人,因为这五千人都是女子护卫队的成员。也不知道她们是否受了樊梨花的影响,总之是没有招到亲,这让武清也无奈,只等以后解决了。
对于已经成双成对的,武清不会让他们马上入了洞房,而是以村为单位由村长报知镇长,在镇长的监督下,男女双方签下婚书。盖了县衙大印才能正式结为夫妻,而且按照武清的构想,决定定个日子让这将近三万多对夫妻举行个集体婚礼。
武清上奏武太后,请求太后观礼,并接受参拜。武太后看到这份奏疏后,笑着对上官婉儿道:“你看看这武清,真的是胡闹,还要把朕也给牵扯进去,这不是叫那些儒生们连朕也给骂了吗!”
上官婉儿看到武太后那眉开眼笑的神情,便知太后是非常愿意去的,而且喜好大场面的武太后,只是想找个由头而已。于是心中便有了计较,说道:“太后,数个月前太后微服私访武清县,不是说过等新县建成,便要再次巡视吗?何不应了武大将军,一者让大将军承了情,二者太后也可以看看新建成的武清县到底是何模样呢。”
武太后心中对个心思灵巧的上官婉儿越发喜爱,点头道:“不错,朕当日是说过要再巡武清县,既然新县已经建成,那就传旨下去,半月后,朕巡幸武清县。”
“是,太后!”上官婉儿心中一喜,如此她也便可出去走走了。
武太后于半月后巡视武清县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洛阳城,而且武清县也传出,太后巡幸日,便是万人行婚礼之时。
如此巨大消息,震得那些腐儒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随即明白,这是武太后要表示支持理学啊,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写了几篇不痛不痒的文章,说了下如此婚礼亘古未见,置礼法于何在。
武清自然要回击,远古先人狩猎吃肉,神农第一个尝百草,此亘古未见,然今日之稻谷粟米从何而来。集体婚礼不但节约了婚礼之铺张浪费。而且也节约了时间,万人婚礼。足以写进历史。
于是腐儒们又说,武清这是沽名钓誉,以奢侈来吸引天下人望,殊不知先祖之礼法都是在合理的基础上逐渐改进而成。
武清自然不会手软,便说道:“自古变革者,都是从第一次开始,才有了改进,比如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哭喊,第一次笑,第一次撒尿,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等等,无不在第一次后慢慢改进,而后逐渐成长。难道儒生们生下来便会走路。便会嫖?
武清之言虽直白,甚至显得有些粗俗,但说的道理,确实是事实,如此这般,骂战一直持续到太后巡幸武清县。
自得了太后消息后。武清县的裁缝铺可谓是忙坏了,每一件喜服都必须像个样子,虽然是平民的喜服,但也不能马虎。所以武清不得不向尚衣局的织女们求救,以每做一件两贯的酬劳,让尚衣局五百名织女日夜忙碌,但这还不够。武清把洛阳、长安等地的裁缝铺都给包了。到十月初九这一天,才堪堪完成,运往武清县。其中长安运往武清县的三十多车喜服半道被烧了三车。好在武清早有准备,拦路强盗约五十人一个也没逃脱,杀死四十人,活捉了十人,只等婚礼完毕后,好好审问。
十月初十,是个好日子。
这一日天高气爽,第一缕阳光照进武清城,日晷上的晷针指在了辰时五刻。
鼓楼上,鼓声敲响了整个县城,四区十六镇的新人们也逐渐来到了县城中央的广场之上,前几日三万六千五百八十二对新人进行了演练。在县衙一侧,搭起了一座高约三丈的高台,最上面可供百人站立,这里将会是武太后的观礼台,第二层可容数百人,准备留给百官。
新人们身穿喜服,一对对站立,每百人都有一对新人引导,所以秩序还是相当不错,武清知道他不可能像平日里结婚一般对待这次婚礼,既然太后要来,那就何不做一场秀呢。
武清站立高台,举起了右手,而后放下,在广场四周四座鼓楼之上有士兵挥动了旗子。顿时,广场上的三万对新人开始列队,不多时便整齐站立不动,他们手挽着手,看向了高台上的武清。
自有亲卫喊道:“礼!”
新人跪倒叩拜。
看到一片片红,看着如波浪一般倒伏而后起身,武清露出了笑容,到时候鼓乐响起,当是一番盛世之象。
下午时分,武太后的车驾才缓缓而至。
武清县县城只有东西两门,所以武太后车驾来到了西门前,便看到简易的西城门上挂着横幅,“恭迎圣人巡幸武清县”,两边挂着数十个红灯,上面都贴着喜字。城头上也插满了彩旗,以及改易后的金色龙旗,一派喜庆之气。
百官看到这样的俗气的方式,不禁嗤之以鼻,但武太后挺高兴的,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利州看到平民成婚的场景。
城门口,武清带领县中官员迎驾,“臣等恭迎太后!”
武太后自然不会露面,车驾里上官婉儿挑起车帘,说道:“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