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活色生枭 >

第340章

活色生枭-第340章

小说: 活色生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只拳头大小,由薄陶煅烧成形,火油关注其中后以蜡密封。

这样的罐子,扔上来一两只没什么,但番子人人精擅投绳,家乡中的火油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在攻城时,数万士兵舞动投绳,一次齐射便是数万枚火油罐子砸上城头,而且刘厚曾经听说,番兵攻城时,发动一次‘投绳’攻势中,最少会有五轮投绳齐射。

投绳射程远超弓箭,番子在投掷时守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完全无计可施,再之后番兵会派出精骑冒死冲近城楼,射出火箭。城头上已经被砸了数十万计的火油罐子,只要番子能有一根火箭射上城头……

小捕倒抽了一口凉气,俏脸煞白。自家的确有个玩火的祖宗,但是对上番兵这种霸道手段,就算火道人再多长出八条胳膊,也只有十只巴掌一起甩手的份。

自从吐蕃攻入南理以来,不知有多少小城的城墙就是被番子的烈火硬生生烧塌的,更数不清有多少南理战士葬身于敌人炮制的火海。

虽然像青阳这种大城的城墙厚重,不虞会被烈火烧毁,可是不难想象的,当城头化为一片火海,猎猎灼烧的不止是城头所有军备物资,还有守军将士的胆气……对于番兵来说,城头失火对他们以檑木冲击城门,却并没有太直接的影响。

小捕的声音有些发紧,伸手指向正被劳力们源源不绝运上城头的诸般备战物资,问刘厚:“明知道敌人会用火攻,还把东西运上来?”

刘厚苦笑着:“不运也不行啊,兄弟们空着手又怎么能守城。”

两难境地,太守全无御敌良策。

宋阳不置可否,一副听过就算了的样子,只说了句:“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有什么事情都等打仗时候再说吧。”

刘厚并不失望…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抱希望,吐蕃人的‘投绳’,也和之前的‘驱役’一样,对守军来说都是无解的题目,常春侯可能有些神奇,但毕竟不是神仙。

该布防的布防、该劳作的劳作,不管敌人如何凶悍,青阳这边都要做足自己的准备,转过天来毒药熬好,有专人负责给兵刃、箭矢喂毒,晾干后再分发回城中将士,同样是军械,但涂抹毒药的计量不同,刀枪上用药多,箭矢上用量少。箭簇上的毒药计量,基本只能用一次便告失效,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捡了守军发出去的箭再射回来,到时候自己人中了自己的毒可有些煞风景。

从封邑中过来的武装不用刘大人操心,蛮人野兽蝉夜叉各部如何驻防,早在出征前就确定好了,如今也在按部就班的准备着,一切都有条不紊。

到了青阳城的宋阳,居然和在封邑里状态差不多,依旧做着他的‘甩手大掌柜’,今天带着小捕去探望周老爷,明天又和郡主故地重游,可惜没能找到当初那个买糖果的小贩……

两天之后,前方探马回报,吐蕃的先锋军正向青阳赶来,基本都是骑兵,按照现在速度,距离青阳只差三天路程。大军几乎空手而来,随军未带攻城用的兵塔战楼、没有石臂车弩,甚至连云梯都没有,不过撞门用的巨大檑木倒是带了一根。

兵塔战楼实在太过庞大,前锋军注重速度,肯定没法子运输那些东西;而吐蕃人有‘投绳’,便于携带且效果远胜石壁和车弩,番军根本不用那些东西;至于云梯,也是因为火攻之策,用到的可能性并不大,真有需要的话南理多林,番子大可就地取材、伐木造梯。

倒是随军会带一根巨大檑木稍显奇怪,这种笨重东西完全可以像云梯那样,到了地方再选择大树现做,何必随身带着,不嫌累赘么?

探马还算精锐,提前就探到了真相:敌军先遣所携檑木是一根‘功勋之器’,之前就是用这根檑木,先后砸开了苦水和洪口的大门,番子觉得此物吉祥,甚至特意抽调工匠赶工,在上面刻绘了他们的佛祖和神山圣宫,如今番军要用这根‘吉祥木’再打碎青阳城门;甚至有意将来仍以此物去撞毁凤凰城门。

先遣敌军的具体数量不可知,不过根据他们扎营的规模,哨探也有个大概的判断:八万到十万之间。

青阳城中连守备带封邑武装,全加在一起才不过人家的两成!这还仅仅是人家的先遣,待主力到来时,别说青阳,就是整个南理又哪还有力量能抵挡得住。

常春侯率兵来援的惊喜早已褪去了,刘太守闻讯脸色苍白……即便早就知道敌人势大、心里早就有了准备,可是得知具体状况后,他还是觉得心惊肉跳。

不止刘太守,所有青阳人都是如此。

强敌到来必然会影响城中士气,对此宋阳早有准备,他不干活但他会支使朋友:自从敌报传来,施萧晓开坛**,为青阳祈福。本来就从妙香吉祥地带来了不俗的班底,再联合青阳城中诸多大寺,虽然战时一切从简,法事少了几分奢华,但盛大庄严之处却毫不逊色。

有尊者祈福、有佛祖保佑,慈悲禅唱沁人心脾,缓缓冲淡着人心中的恐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里,有些游散的唐楼军卒见到青阳烽烟、收到青阳信雀,陆陆续续汇聚而至,虽然人数不多,只有寥寥数百人,但对士气提振也着实有些效果……

三天时间转眼而过,守军伫立城头,遥遥可见视线尽头尘土卷扬,有些耳力敏锐的战士也能隐隐听到轰轰马蹄声响!

天空蒙着淡淡的一层薄云,不算阴霾可也绝谈不到清朗,本应清凉的微风也因远处的大军激进裹挟了细细的沙尘,变得腌臜粘稠,吹在身上让人说不出的难受。

这个时候宋阳一行登上城头,公主郡主左后相随,陈返罗冠各擎长弓,封邑中的重要人物都紧随其后,就连丰隆也不顾李公公的劝阻,头戴蒙纱斗笠登场瞭望。

敌军来得奇快,沙尘随风急掠遮天蔽日,隆隆马蹄声渐渐响如雷鸣,十万骑兵的驰骋之势,几乎要踩翻大地,整座青阳城都在巨响中开始簌簌发颤,时间稍久,城头士兵甚至已经分不清,这份颤抖究竟是天地在飘摇,还是内心恐惧作祟…或者两者兼有之吧。

号角声突兀响起,以牦牛角骨特制的吐蕃军号,惊人的响亮,三短一长反复循环,只要稍有常识的青阳士卒都能知道,这是敌人的催进号角。敌骑如潮汹涌而至,就那么一路奔驰而来,仿佛要以血肉之躯来冲垮这坚城厚墙!

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在十万番军掀起的狂澜战意之下,青阳守卒竟有些不敢否认,敌人或许真就会这么一路冲过来、冲过来,或许真的会用马蹄掀翻这座古老城池。

如果没去过荒原,宋阳也不保证自己的心神不会被敌人强冲的势子所摄,眼前的场面根本就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震撼、无法想象的压抑,但宋阳在犬戎境内曾追随沙民大军征战良久,亲身经历过可怕数不清的杀戮之战。

莫说吐蕃人现在排山倒海般的冲锋只为扬威、不过是虚张声势,就算此刻他身在城下、没了高墙庇护、独处敌人铁蹄之前,也照样不会动容。

宋阳目光清透,静静望向城下,以他的目力,甚至都能看清楚番子的狰狞表情。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第二卷百花杀第一零五章立正

更新时间:2012…8…1419:56:51本章字数:5901

第一零五章立正

正午时分,番军现身,敌骑浩浩dàngdàng,可封邑中的凶猛武装却还不曾lù面,从回鹘卫到蝉夜叉一个不见,凶鸟更不知道躲去了哪里,城头备战的都是青阳本地守军和原本封邑中驻防的南理兵马。~~

常chūn侯一行伫立城楼,几位贵人都默不作声,并无传令之意,只静静地望着敌人冲锋。宋阳稳稳当当,但城头守将等不住了,偷眼观看跟在侯爷身后的太守,目光里满是征询,后者会意对他点了点头。

守将立刻大声传令:弩车绞弦石壁装弹、所有弓箭手踏入垛口……将军的喊声不可谓不响亮,可前面十万骑兵奋起的蹄声、杀声、号角声,把整座天地都搅luàn一团,他的号令城头士兵根本就听不见,所有人都无动于衷,只死死攥着手中的兵刃,呆呆望向前方。

守将连喊几声,也只有身边最近的亲兵听到,十几个人立刻散去,登临更高处打出旗语,勉强把命令传了下去,城头这才动了起来,初时还有不少人被敌人大势所摄没注意到旗令,要靠带队长官的推搡或身边同伴的提醒才晓得己方军令已下;而另个方面,又有不少本不该行动的刀斧兵看错了旗号也跟着弓箭手一起跑动,一时间城头luàn成一片。

城下万马奔腾、杀气冲宵;城上士兵推搡、慌luàn万分。攻守双方高下立判。

眼看着自己手下军容如此,刘太守满脸无奈……也只是无奈吧,并无恼怒愤恨、更无责怪之意,将心比心,看了敌人的凶狠阵势,自己这个当太守都惊慌不已,何况很快就会和虎狼直接拼命的普通军卒?所幸,偷眼观看中刘厚看出宋阳、公主等人并无见怪之意。

也是因为‘偷眼观看’,刘厚发觉面对如此规模、如此气势的吐蕃大军,常chūn侯面不改sè无动于衷。

能有这样的胆量和稳重,不由得刘厚佩服,满心惊慌之中也不自觉地冒出了个太守大人自己都觉得有些无聊的念头:怪不得他能娶到镇西王的nv儿,而且还是俩。

似乎察觉到了太守的目光,宋阳转头望向刘厚,对他点头同时报以一笑,一如当年他在青阳选贤台上的笑容,轻松、善良、阳光满满。

眼中的‘空白’越来越少,只因大群敌军越冲越近,仿佛怒cháo般从天角尽头倾泻而至,城头上负责cào控车弩与投石臂的士兵已经完成准备,咬着牙死死盯住敌人,他们已经得了命令,只要对方进入shè程便直接shè击,不用再等军号。

城楼令旗再晃,列位箭垛后的弓手们将羽箭搭于弓弦,只是开始准备、暂时还不用扬弓扩弦,敌人还未进入车弩shè程,自然也就距离弓箭更远,现在还不到扬弓的时候。但不知是谁,或许因为心中太过紧张,攥着弓的手心早都布满冷汗,乍一见令旗晃动,抓起箭矢直接弯弓shè了出去,另有些箭手一见同伴放箭,根本想都不想就盲从起弓,稀稀落落几十支羽箭向前shè出、歪歪斜斜chā于地面,仿佛对青阳守军的绝大讽刺。

刘太守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当即便要喝令督军拿人法办,但宋阳对他摆了摆手:“新军入战,惊慌难免,就是一时手滑了,没惹出什么篓子,放一马吧,待会等敌人退去再教训他们几句就是了。”

宋阳声音不高,但所说的每个字都稳稳送入刘厚耳中。侯爷开口太守自会从命,不过于刘厚而言,重点却不再是那些箭手,他琢磨着宋阳的话:待会等敌人退去……敌人会退?他们不扔油瓶子了?

这个时候,被人抬于滑竿、跟在宋阳身后的阿难金马忽然用力一甩手,把怀中的一面令旗高高扔起,还不等小旗落下,大群的石头佬就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三五成群,顶着一面面大鼓luàn糟糟的集结于城mén内侧,片刻后大鼓安置完毕,石头佬一起抬头,眼巴巴地看着城头金马,等他再给号令。

金马没让儿郎们多等,挥手又投出一面小旗。见了号令石头佬欢呼了一声,他们不去拿鼓槌,而是竟套上了自己杀人的家伙:沉甸甸的实心手锤,旋即论起胳膊……做鼓。

磨盘大小的巨鼓,不知méng得是什么皮子,黑黝黝的鼓面。

手锤沉重,再加上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