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457章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457章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琴海北面的那一部分希腊本土”;一是进攻俄国。当那天晚上和第二天希特勒接见莫洛托夫时,他除了对俄国要求他明确表态感到恼火外,在给巴尔干的保证这个问题上,也好象与俄国公开地有点龃龉。莫洛托夫抱怨说,轴心国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已经把俄国阻挡在布科维纳南部之外,其实,俄国只是暂时放弃了这个地方;另一方面,莫洛托夫单刀直入地问希特勒,“如果俄国给保加利亚这个靠海峡最近的独立国家一种保证,条件与德国和意大利给罗马尼亚的保证完全相同,德国将怎么办?不过,俄国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想同德国事先取得一致意见的。”希特勒说,既然谈到“条件相同”,那就说明保加利亚已经要求过俄国给予保证,但他并不知道保加利亚有这种要求。无论如何,他必须同意大利商议。

    在莫洛托夫离开德国之前,博里斯国王本人恰巧也到了那里(他经常有许多亲戚要拜访)。11月17日,下一个星期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接见了他,但这件事直到两天后才公布。“国王向元首说明,由于外交政策的种种原因,他不能在三国公约上正式签字,但是元首可以当它有这样一回事办理。”希特勒在新年伊始向他的军事将领讲话时,也是这样说法,而当他于1940年11月20日写信给墨索里尼时,却抱怨,不仅是土耳其方面的压力,而且还有意大利在希腊的挫折,都是造成博里斯犹豫不决的因素。里宾特洛甫则仍然轻率地打算着把俄国本身拉入三国公约,这样就有可能解决博里斯的问题,可是莫洛托夫除了提出其他要求之外,坚持要把签订苏保互助条约作为先决条件,显然,这一点是希特勒绝对不会同意的。博里斯回到保加利亚后,或许同意了他的参谋总部的看法,认为自己不得不屈服。至于他同他的那些无足轻重的大臣们谈了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索非亚的决议应当是一个谜,这样才正中希特勒的下怀,鉴于俄国人的态度,也许他宁愿在下星期内前往德国朝拜三国公约的香客行列中没有保加利亚人。

    在保加利亚国王访问后的次日,塞拉诺?苏涅尔(西班牙外长)和齐亚诺一起到了伯格霍夫,希特勒把六天前列入他的第十八号秘密指令中的一些主要决议,告诉了齐亚诺;这就是说,他宣称,他打算越过保加利亚进军希腊,虽说这一军事行动在3月中旬以前是不能实现的。当时元首对希腊和南斯拉夫特别感到兴趣,他向齐亚诺提出,要求意大利支持德国去迫使匈牙利同意尽量让德军运兵的列车过境,以使德军能够在罗马尼亚迅速集结。他直截了当地谈到马扎尔人有权提出对阜姆的领土要求,以诱使他们同意他的要求,其实,看来匈牙利无论如何是不会进行反抗的。11月20日,恰基签署了一个加入三国公约的议定书,齐亚诺留下来参加了这一次再度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举行的仪式。里宾特洛甫欢迎匈牙利是第一个有荣幸被接受参加三国公约的国家。11月21日,《外交…政治通讯》谈到匈牙利言出有信。另一方面,匈牙利人却得以拒绝签订一项有关统一改革其报刊的附加秘密议定书。对方暗示他们,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三国公约国。因此,暂时说来,匈牙利受到的影响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除了德国可以使用匈牙利的铁路,以及把1934年2月21日的秘密条约所促进的贸易货额增加以外,希特勒这时对匈牙利的矾土以及对在匈牙利中部或东部可能发现的任何石油资源都获得了类似垄断的权利,外多瑙河地区的油井当时由美孚石油公司控制。捷列基虽然不愿向三国公约国效忠,但不得不屈从于匈牙利公众的意见,特别是军方的意见。他和恰基都力图(至少在思想上)同南斯拉夫缔结一项能够提供“持久和平和永远友好”的条约——其实这个条约将招致不幸的后果——来抵销最近这一次对德国所作的让步。1940年12月12日,恰基在贝尔格莱德签订了这个条约;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包括匈牙利的最后一次未满足的要求),心照不宣地暂时被搁置起来。在下文我们将看到,这个匈南条约竟然也是德国要求它们缔结的,而且特别适合希特勒的需要。

    在此期间,罗马尼亚首领安东尼斯库于11月14日访问罗马后,启程前往柏林,这样罗马尼亚人就可以用不着再一次访问贝尔费德雷宫了。希特勒对他推祟备至,因为他向希特勒坦率地表示,对特兰西瓦尼亚的被分割,他当然是不会永久同意的;希特勒以后每逢谈到他那“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时,总是怀有钦佩之情。可是,在当时,罗马尼亚人却只得照马扎尔人的榜样去做,于11月23日加入了三国公约;24日,斯洛伐克人也跟着这样做了。德国外交部说:“不指望保加利亚会参加轴心国公约。斯洛伐克是目前这一批中最后一个签字的国家。”

    保加利亚显然从两方面都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德国的“旅游者”和各种各样的代表团都在那里活动频繁。11月19日,即保加利亚国王从德国回去的那一天,一项以往曾经审议过的反犹太人的法律,又在保加利亚议会重新提出,并于12月21日通过。在这之前,保加利亚首相和外相于11月21日接见了返回土耳其途中的德国驻安卡拉大使冯?巴本。另一方面,博里斯于11月25日接见了索波列夫,后者是俄国出席当时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多瑙河会议的代表。就在这一天之后,即11月26日,英国发表声明,只要保加利亚坚持立场,它就支持保加利亚的领土完整。12月3日,保加利亚外交大臣波*夫发表演说,主张继续保持中立;12月26日,议会外交委员会一致反对前首相特桑科夫主张加入三国公约的提案。上面讲到过,希特勒已经决定要采取行动,他根本不认为保加利亚有可能进行抵抗,他只是在等待严冬过去后就采取“马里塔行动”,这个行动的内容也包括在外交上使南斯拉夫屈服,这样就有可能击溃希腊,使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无法再保留据点。他的计划间接地使保加利亚多少有点动摇起来,因为许多保加利亚人都有点嫉妒地在担心,生怕南斯拉夫抢在自己前面赢得德国人的欢心。这就有可能损害他们在马其顿扩张的机会,对保加利亚人来说,马其顿正如特兰西瓦尼亚在1919年到1940年间对马扎尔人来说那样重要。

正文 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

    1941年1月1日,保加利亚首相菲洛夫教授离开索非亚到维也纳去“就医”,在那里从1月2日逗留到7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将于1月8日到9日在上萨尔斯堡举行的德国元首会议之前,秘密地接见了他。此后不久,马季斯特拉蒂(当时是意大利驻索非亚公使)就告诉齐亚诺,他认为,保加利亚虽然不肯公开参加轴心国,可是它会听任自己受到侵犯而“不作多大抵抗”。但当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于1月19日到20日访问伯格霍夫时,里宾特洛甫却告诉齐亚诺,“特别由于博里斯国王的优柔寡断的性格而造成的”种种困难,现在都已克服了,他说,大概在2月底的时候,保加利亚将加入三国公约。俄国人毫不掩饰他们的懊丧。他们通过塔斯社连续发表了象1月12日发表的那样的公报,声称,如果德军已经渗透入保加利亚领土,那就大大违反了俄国人的意愿。1月17日,莫洛托夫在提到德军在罗马尼亚集结的情况后,向舒伦堡提出抗议说,苏联政府已经一再“要求德国政府注意,苏联把保加利亚的领土和把海峡看作是它的一个安全区域”,因此,不论有什么外**队在那些地方出现,都将被看作是侵犯了俄国的“安全利益”。里宾特洛甫在伯希特斯加登责备了意大利人后,又在1月21日从富施尔发给苏联一份措词粗鲁的复文,他说,“德国政府自然毫无意图去侵犯苏俄的任何安全利益,即使德**队通过保加利亚的话,那也丝毫无此意图”。

    接下来的情况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保加利亚这时的局势扑朔迷离,谣言四起,不是说德**队已经开到,就是说保…俄条约已经签订了。德国人越来越象是保护者,去保加利亚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陆军元帅李斯特,他于2月初到了保加利亚。2月8日,他同保加利亚参谋总部进行会商,保方同意为德军提供粮食和运输工具,以换取德国的保护。保加利亚的将领们要求德国在占领他们的国家十天之前通知他们。会议结束时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先进攻希腊,最后进攻土耳其”,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协定,但是保加利亚军队“将不承担进攻上述两个国家的义务”。双方谈到,保加利亚即将加入三国公约,并经双方同意,军事行动将在“伪装”下立即开始。因此,保加利亚就在1941年2日17日同土耳其缔结了一项新的互不侵犯和友好条约,德国的报纸和亲德的报纸都为此事欢呼,十分恰当地称之为德国外交的胜利。

    最后,舒伦堡于2月28日接到指示,要他在当天晚上通知莫洛托夫,保加利亚将于次日加入三国公约。保加利亚的代表、首相兼外交大臣菲洛夫于3月1日到达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向德国作最新的效忠表示时,受到里宾特洛甫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舒伦堡把保加利亚驻莫斯科公使已经通知了维辛斯基(当时任副外交人民委员)的内容,再通知莫洛托夫,即德**队将立即从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俄国人听到这消息后非常恼火,但又无能为力。继“马里塔行动”之后,必然会采取“巴巴罗萨行动”。哪里还有时间去营救海峡呢?

    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和占领保加列亚都说明了德国外交的特点,因为在上文我们已经看到,这两件事都是依靠出其不意地进行威胁与玩弄诡计双管齐下的传统手法来达到目的的,这种传统手法确是经过希特勒…里宾特洛甫的巧妙运用而登峰造极。每一次,与其说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不如说新的争论又被制造了出来。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暂时仍保留着一种附属于别国的独立地位,但是在德国的敌方看来,这样反使两国遭到的损害更大。当墨索里尼模仿希特勒的做法时,却引起了希腊的反抗;当德国元首自己企图用计谋来智胜南斯拉夫时,尽管那里的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有着世仇,他的外交手腕也还是失败了。

    '加为好友'

    108楼 中国龙魂 武警 少校 发表于 2006…7…8 20:02:54

    第五节 战争头两年内英联邦的反应

    到1940年底的时候,对英伦三岛的进攻已经被挡住了,这就使英**队有可能转而至少采取一部分攻势。可以进行反攻的地区首先是北非和东非,1940年和1941年的几次大规模战役就是在那里展开的。这个战略因素将给英联邦带来一些间接的然而是重大的后果,因为立刻可以用来增援这一中东地区的部队,大部分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在西部沙漠、希腊、克里特、叙利亚、伊拉克、阿比西尼亚和波斯等地作战的部队中,联合王国的军队虽占不小的比例,但基本上却是英联邦的军队。这些军队都在联合王国将领——先后有韦维尔和奥金莱克——的指挥下作战,但是,在整个这段时期内,英联邦各国的军队保有其国家独有的特点,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