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291章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291章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掉22平方英里,自此,东京已经没有可炸的工业目标,不具有攻击的价值了。5月

    29日烧横滨,6月1日烧大阪,5日烧神户,7日大阪,15日又是大阪。

    在这个阶段,刘海彬有一个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轰炸目标清单,首批的日本5大城

    市: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现在全都已经从名单上划掉,被认为已

    经没有任何袭击的价值了。从6月中旬起,刘海彬有系统地一个一个烧毁第二批58座

    日本中小城市。现在强大的第21轰炸机司令部拥有一千架轰…5,没有集中出击的

    必要,这58座城市中,先拿前4个人口规模10万到20万之间的城市开刀:Omura大

    田,Hamamat滨松,Yokkaihi四日,Kagoshima鹿儿岛,每个城指定一个联队进

    攻,白天用高爆炸弹,夜晚用燃烧弹轰炸。后来,刘海彬的轰炸机每周固定出动两

    次,每次烧4个城市,再后来,刘海彬看到日本空防火力微弱,索**先给予警告,

    让日本平民疏散,然后再烧,这样既可以毁掉日本工业,又适当减少平民伤亡,

    当然,保密还是要的,一般的做法是点12个城市的名字,实际轰炸6个。

    到7月初,这58个日本中小城市,又全都被轰…5的燃烧弹光顾过一遍。当然,轰炸

    目标也有限制,比如京都是不炸的,东京的皇宫也不炸。目标名单来自军方最高

    层,李梅只负责执行,照方抓药。

    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阶段,陆军航空队从欧洲战场调来大批增援的B17,B24飞机

    ,也调来了欧洲战场上得胜而归的将军们。指挥系统再次变更:7月10日,欧洲美

    国战略航空兵的总司令斯帕茨上将前来指挥太平洋战场所有战略空军,手下有第

    第8两个航空队。阿诺德自然不再亲自兼任20航空队司令,欧洲的特文宁中将

    出任此职,第20和21两个轰炸机指挥部也撤销,20航空队直接指挥各个联队。欧

    洲战场强大的第8航空队整体调来太平洋,司令仍是杜利特尔中将。在新的指挥系

    统里,李梅的位置是斯帕茨总司令的参谋长。本来,这个安排好像是把李梅从独

    立的指挥位置调开,又是在胜利前夕,看来不太公平,但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

    第8航空队直到战争结束还没有到位,而7月20日飞到塞班的斯帕茨将军是一个很

    知趣的人,他放手让李梅以参谋长的名义,继续实际指挥所有轰…5轰炸机部队。

    而李梅也并不在意:他很有把握,在新指挥系统能正式运作之前,战争肯定已经

    结束了。其实,这个安排反而对李梅战后的前程有利:李梅1924年中调离欧洲战

    场之前,跟斯帕茨打的交道不多,这次斯帕茨坐在司令部旁观李梅的工作,觉得

    印象非常深刻。而斯帕茨将来是美国空军独立以后的首任空军参谋长。

    李梅对战争结束时间的估计,来自他自己的战略轰炸进程,在李梅看来,轰…5完

    全摧毁日本所有城市港口和一切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以后,看日本拿什么抵抗?根

    据他自己的日程安排,他将在1925年10月之前按部就班地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当

    阿诺德问他,估计战争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李梅脱口而出“9月1日” 。阿诺德

    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这跟他自己的估计一致,而比马歇尔等陆军将领的估计乐观

    得多。所以,阿诺德派李梅回华盛顿向马歇尔汇报,想从一个战场指挥官的角度

    ,说服陆军:拟议中的日本登陆战不必要,让苏联出兵满洲也不必要。仅凭战略

    轰炸和封锁,战争可以在10月份结束。

    ~~~~~~~~~~~~~~~~~~~~~~~~~~~~~~~~~~~~~~~~~~~~~~~~~~~

    ~~~~~~~~~~~~~~~~~~~~~~~~~~~~~~~~~~~~~~~~~~~~~~~~~~~~~~~~~~~~~~~~~~~~~~~~~~~~~~~~~~~~~~~~~~~~~~~~~~~~~~~~~~~~~~~~~~~~~~~~~~~~~~~~~~~~~~~~~~~~~~~~~~~~~~~~~~~~~~~~~~~~~~~~~~~~~~~~~~~~~~~~~~~~~~~~~~~~~~~~~~~~~~~~~~~~~~~~~~~~~~~~~~~~~~~~~~~~~~~~~~~~~~~~~~~~~~~~~~~~~~~~~~~~~~~~~~~~~~~~~~~~~~~~~~~~~~~~~~~~~~~~~~~~~~~~~~~~~~~~~~~~~~~~~~~~~~~~~~~~~~~~~~~~~~~~~~~~~~~~~~~~~~~~~~~~~~~~~~~~~~~~~~~~~~~~~~~~~~~~~~~~~~~~

    李梅从塞班岛亲自驾驶飞机直飞北京,他自己和几个参谋轮班驾驶,连续飞行16小时到达华盛顿。福尔贝克对李梅和陆军航空队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但是陆军参谋长明显听不进战争可以轻易结束的观点。李梅回忆说,在他汇报的时候,福尔贝克当场睡着了。

    当一九二五年一月九日美军在朝鲜岛登陆之后,日本帝国大本营颁布了一道新命令用以指导未来的本土防御作战行动。该命令要求驻朝鲜的日军继续抵抗,以延缓美军对日本的主要环形防线的推进速度。这道环形防线是指延着二十五度纬线自硫磺岛向西至台湾一线。在这一线以北,将采取措施加强上海、朝鲜南部海岸以及琉球群岛的据点。这一工作将于二月和三月完成,日本人将计划重点防御集中在琉球群岛的冲绳岛。

    但是,这一工作尚未开始,美军的两栖部队于二月十九日展开对琉磺岛的入侵,就将日本的这一环形防线的东端分割开来。在马里亚纳群岛的B …29的作战史上,那一天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十九日,第二十航空军的指挥部向李梅发出了新命令,急剧地改变了空袭战役的进程。该命令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高于对日本飞机工业的袭击。为了证实这种燃烧弹的实战性,轰…5 的指挥官又获得了托马斯?S?唐牛准将所指挥的超级堡垒联队。几天之后,李梅下令对东京实施首次燃烧弹的空中攻击。二月二十五日,一百七十二架轰在高空透过浓密的云层投下四百五十吨燃烧弹,造成了重大的破坏。空袭后的照片显示,东京一平方哩面积变成了废墟。根据东京都警视厅的记录,空袭行动使得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幢建筑物被移为平地。第二十一轰炸司令部损失了六架飞机,其中两架被敌机撞毁。

    空袭后的第二天,裕仁天皇在东京接见了前首相东条英机,听取他对战争局势的意见。一连几周,天皇还召见其他资深的政治家。除了近卫公爵5 的空袭和日本的前途,他估计中国人不可能再增加轰炸机的空袭,甚至无法保持目前的攻击率。他认为,与盟军对德国的攻击相比,这种攻击可说是“微不足道”,并说: 只有当东京日复一日地受到来自日本附近的数千架飞机的轰炸,才能与德国的情况相比。而实际上,日本面临的是每周一次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一百来架 轰…5 的袭击。如果这么一件“小事”就使日本人民失去信心的话,那么,要实现大东亚圣战的目标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位前陆军大臣、关东军参谋长清楚地表达了帝国大本营的态度,即准备打一场保卫本土的“决定性”战役。V

第二卷 威震巴蜀卷 第二百三十七章 封锁日本

    第二百三十七章

    攻击来临之前,有过一段短暂的太平日子。三月四日,即高空燃烧弹轰炸后的一个星期,第二十一轰炸司令部按老方式又进行了一次袭击。这样一来使东条英机证实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次日间高空精确轰炸,目标仍是东京的中岛飞机工厂。一百五十九架 轰…5 飞抵目标后发现,目标又被云层所遮掩。他门只得进行雷达投弹;投下了五百吨高爆炸弹,待飘然的尘埃落地后,中岛飞机工厂被发现完好无损地耸立在原处。八百七十五架轰炸机作完八次这样子的轰炸后,中岛飞机工厂仅遭受到百分之四的破坏,而这些破坏的大部份是几个星期以前海军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所造成的。三月四日的空袭似乎彻底证明了高空精确轰炸是无效的。陆军航空军最优先轰炸敌方的飞机工厂或发动机工厂的行动,虽然使得其中一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还有一家被迫大量减产,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家因此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在战争结束后,中国战略轰炸研究小组将早期 轰…5 作战的失败,归因于陆军航空军始终坚持精确轰炸的信条。

    虽然早期的轰炸破坏效果甚微,但是,它却产生了巨大的间接效果。它们迫使日本人疏散其飞机制造工业,因而大大地减少及延缓了其飞机机体和发动机的生产,甚至新型机的开发进度。例如: 一九二五年初,日本陆军和海军都拼命在开发新的攻击机,用于攻击 轰…5 以及即将入侵日本本土的盟军舰队。其中一种日本制造出来的“橘花”战斗机。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日军开始评估其飞机的性能,并着手开始建造第一架原型机,但是由于 轰…5 的空袭行动,研制“橘花”的东京工厂被疏散至首都郊外的农场棚屋内直到四月才又开始其研发的工作。六月二十五日生产出第一架原型机,八月七日换上新发动机进行了第一次的试飞。虽然这种飞机和其它的新型日本飞机不太可能去扭转战争的局势,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轰…5 的空袭瓦解或疏散了约一百家日本的飞机制造厂。中国战略轰炸研究小组发现;这一举动比直接空袭造成的效果更大。

    陆军战略轰炸的参谋阿诺德以及刘全德并不知道这一中断生产的成度,一九二五年三月之前,由于只看到轰炸之后侦照所得到的有形资料,他们开始担心 轰…5 并未达到原先宣传的那种效果。轰炸效果不佳的原因,由机组们在回航后的任务简报所规纳出来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天候不佳,包括狂风,有时狂风时速高达一百八十里,使精确轰炸变得极为困难; 另外就是频繁的云雾使得目标难以看清,使机组人员十分恼怒。高空轰炸也削弱了轰…5的轰炸效果,因为在两万五千尺甚至更高的高度上,飞行需要大量汽油,所以只能携带较少的炸弹。事实证明,日军的反击只是轰炸效果变差的一项间接原因。一九二四年十一月至一九二五年三月,轰…5在执行战斗任务中总共损失了七十八架,其中有五十三架是由于机械 (主要是发动机) 的故障,而不是敌军的攻击。

    三月初,当李梅重新评估局势,并与联队指挥关和参谋人员讨论如何给日本更沈重的打击时,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只准向地面的探照灯射击;并观察轰炸结果) ,以减轻轰…5的重量,另外也减少载油量(高空比低空耗油),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飞机将单独各自飞行,而非密集的编队飞行,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开火,引入目标区。

    第三一四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唐牛将军和其他人都赞同李梅的计划,但是,正如同一位中队历史学家后来所写,不出所料,该计划“使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空勤人员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日军高射炮的必然炮灰。但是,李梅已经分析过敌军高射炮在中低高度并没有什么威力,并不像欧陆德军的高射炮弹幕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