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67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67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矿藏!

    一个人口沫四溅,周围一帮野汉子听得目瞪口呆。

    I服了you!

    我在心里比了一下这小子。

    但我没有时间跟他计较,按大元律,至少打他板子是少不了的,但看在他今天那“贵重的屁股”摔得正对地方,就放了他一马。

    我正对着那堆石头流口水。

    多好地东西啊!

    居然还有几块原生态的铜!

    而其他的铜矿石杂质也极少。看上去就是一个大四个叉——爽!

    这个年我是不打算回去过了,让骑兵们把贸易城的木匠、建筑工、陶工都各给我叫上30人来。

    族长我要炼铜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没有人可以休息。后勤的人员开始在营地周围建起简单的木栅,其他骑兵都如我所料变成了矿工,而所带来的农具则用于刨开矿石上的乱石和浮土。

    我是一个真正的守财奴,每天只懂得在渐渐长高的矿石堆旁俊笑。但每找到一块天然铜,我就立即刨到我的帐篷里,每晚上陪着这些铜块睡就是香啊!

    20天以后100多人的专业技术队伍来到矿山现场,热火朝天的铜矿建设开始正式拉开序幕!听到要建筑工们开始建设土坯房,新生的“矿工们”面面相觑,猜到一时改不回行了。

    我在一旁偷笑:“还早呢!这里的建设量将不会小于建一座新城!”

 第一百零五章 … 怒急拆炉

    我感着要做的工作却不是炼铜,而是建墙。

    这个基地就算一时半会不能成为一座新城,但作为“工业基地”,基本的防御能力是需要的。这一个月里,不断见到狼群、豹子、野猪、熊,让我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极为担心。

    所以新来的技术人员主要工作首先放在基地“村”的建设上。

    很快,又一个月以后,一道墙厚达一米左右,高度2米5的围墙圈起了大约边长为200米的一个正方形,石壁成为天然的一道墙,所以这道围墙只建了三边。正方形建在一个山坡上,所以围墙的顶上也是一条曲线。

    而且由于按我的要求圈进了一条小溪,还专门在下坡方向靠近村门的地方,用山脚的碎石搭了一个下水道。

    看着紧张施工的土房,我又找回了数年前当村长的感觉。

    另一项建设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同样不是炼铜,而是烧砖!

    炼铜需要能产生高温的炉,而这样的炉应该需要能耐高温的炉壁,所以我先得烧制一批高质量的青砖!

    两座专门用于烧制青砖的竖窑也在紧张的施工中。

    还有一座专门烧制高温陶器的陶窑也已经着手在建设。

    就算用矿石炼不出来铜,我手里的天然铜也已经有近10公斤重了,只要铜炉一建成,应该有足够的温度可以融化铜块吧,我记得铜的融点比铁要低几百度,所以后世的奴隶社会匠人才会先发现铜的可冶性,铁的使用就晚得多了。

    但铜的融化温度应该也不会低于制陶所需要的温度吧!

    所以我需要能耐高温地陶器来做坩锅,才能在里面融化天然铜块。还要烧制很长的陶柄,不然没法子把融化了的铜汗汁倒出来。

    对了,我还需要大量的碳。现在煤还没有大量开采并运过来,我想先使用木碳,早期的炼铜应该就是使用的木碳。

    但这一次我采用的制碳方法要做一点改进,纯粹靠堆烧大量木柴来制碳的话浪费太大。我让负责伐木地骑兵们给我将树干砍成1米来长的段,20根左右砌成一堆,用黄泥糊在外面封成一个土堆,顶部留一个出气孔,然后在周围堆起树枝点燃。两天以后打开。除了最中心那部分以外,基本上都碳化了。

    有了这个经验,工业村里烧起了十来个火堆——我需要的碳非常多。

    工业建设在篷勃发展,后勤工作也要跟上。马齐那边已经得到通知,大量的粟米正在通过骑兵运来。现在大元四城里随便哪一个,都比我这个族长所在地太昊城更富裕。

    一晃就到了太昊三年的二月底,再过三个月,就是我到这个世界的第十一个年头了,终于能从石器时代进入到青铜时代,看着眼前风风火火的建设场面,我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隐含的恐惧。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我的伙食条件比较好,或者繁忙的工作锻炼了我的身体。应该近28岁左右的我竟然没有呈现出这个时代同龄人所应有地老态,这一点也在其他骑兵身上得到体现,骑兵们的身体状况一般要好于绝大多数同龄人。

    但我还是有一点紧张。

    要是在我挂掉之前,还没有能培养出能熟练的炼铜和铸铜匠人,那人类的青铜时代不是得又推迟许多年?

    还好,建炼铜炉所需要的青砖,陶坩锅和陶柄、陶勺(盛铜汁用的)都已经在烧制中,我下令尽快加大找矿力度,尽可能多找到一些天然铜块。

    坩锅是一个陶罐。直径20厘米左右。深度近30厘米,带有耳柄。

    现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一个炼铜炉。

    按我的记忆,后世的炼铁所用地炼铁炉是用电流产生地高温,铁矿在里面完成还原过程以后,产生的铁水是通过一个可以开关的闸门流出来的。大跃进时在农村时到处都有土法炼铁的小铁炉。那时地水平都能炼出铁来,相信炼铜应该还容易些吧。

    所以我设计的炼铜炉是一个“大砖桶”:断面是一个D字形,其中的直边大约1米2,弧边最远距离直边有一米左右,深度是1米2左右,底部是斜的,在D字形底部的圆弧顶端,也就是斜底的最低处,炉壁上开了一道“门”,高10厘米,宽20厘米,“门”外用一块活动的陶砖堵上,陶砖带耳,可以通过过长陶柄操作开或者关。

    “门”外还紧接着放了一个50厘米长陶制的明槽,用于导流将要流出来的铜汁,明槽出口下将用来安放坩锅。

    3月10日,青砖和陶制炼铜工具都已经做好,我也早已经让骑兵带信到太昊城,让风余和木驼负责今年的春播工作,特别是选种工作继续加强,看看这边的工业生产,我是没办法这时回去了;两座按我设计施工的铜炉很快建设了起来,并在3月21日完成了内部的硬化烧结。

    22日早上,近200斤木碳倒入一个铜炉,数十块矿石投了进去,再铺上近200斤木碳,我从活动陶门的地方点上火,把陶门保持打开。

    很快,“轰隆隆”的火声从炉中响起,所有人都立即退后,1米外都能够感受到炉体发出的灼热。

    我和木壳一人拿一根陶柄,前面勾住那块陶门,就等看到铜汁产生,然后把门关上。

    可是等到近两个小时过去,碳已经烧得差不多了,按我的经验,也已经应该达到高温陶所需要的温度了,铜矿应该能够炼出铜汁了吧?

    可是就是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出来。

    到中午时,火已经烧尽,余热未消,我让人给铜炉浇上水,跑到炉边往下一看:

    靠!所有的矿石全堆在炉底部,的确是出现了凝结的铜,却是将这些矿石都粘结在了一起,甚至跟炉壁也生了根。

    这下子我傻了眼。

    烧也烧不动,取也取不出。

    两天以后,几名浑身碳黑的骑兵傻乎乎地站在我面前,看今天还要不要下到炉子里去刨那几夫该死的石头。

    我脸红了半天,气急败坏地吼道:“拆炉!”

 第一百零六章 … 开天铜斧

    炼铜炉很快就拆开了,青砖被很快用于重建另一座炉子。/

    面对拆开以后仍凝在一起的铜矿石,我仔细地观察了半天。的确能看到上面有还原出来的铜,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出现流动后重新凝结的比较纯的固定态的铜汁。

    这说明我们的炉温应该是达到了还原铜所需要的高度,但为什么会终止?

    时间不够?

    那么是碳少了?还是矿多了?怎么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

    矿石在不断增加,我的烦恼也在同步增长。

    对了,我不是还有一点天然铜块么?

    炼不出铜来,先试试铜块好不好用总行吧!

    融铜之前我开始伤脑筋——这个世纪的第一块铜用来做什么好呢?

    我得选择一样既好看又实用的东西?

    兵器?一把铜匕?一把剑?

    农具?铜犁?

    木工具?凿子?

    ……

    不!这些东西都不具备足够的原始风味。

    最后我选择了铸一柄铜斧!盘古开天地,不就是用的斧么?那把斧是谁给他铸的?呵呵!不会用的是我将要铸的这把吧!

    一柄15斤的铜斧应该看起来有点视觉冲击力了吧!

    在建筑工人们修复炼铜炉这段时间里,我开始做铸造用的浇铸模,没有后世的条件,专用的型砂我是不打算去弄了,直接用粘土做的型腔,而且由于分模精度难以保证,我把整个斧头型腔都做在同一块粘土里。

    过程还是比较简单,我用四块木板拼了一个上下通透的“箱子”,把粘土倒进去夯实。表面刨平,趁粘土还没有干的时候挖出一个梯形,长边约有30厘米,短边约有15厘米。但断面是三角形的,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梯形,梯形地短边比较深,达到约8厘米,略微倾斜:长边直到粘土表面。形成锋刃。

    这样子,一把斧子的形腔就有了。

    为了美观,我还特意将梯形的两腰修成弧形。不过这样还不够,还得为这把“原始第一斧”装上柄不是?

    为此还得铸出装斧柄的位置。我用一根木棍裹上一层厚厚的粘土。再用木刃修成直径约5厘米的泥圆柱。

    将这根泥柱小心地安放在斧头形腔中斧柄所在的位置,并用粘土压紧,以免被冲下来的铜汁冲走。

    接下来是做浇铸系统。

    我让木工另做了一个差不多大小地箱子,也是只有四个边框,上下通透,装入粘土前先在里面按我指定的位置插入两根直径约3厘米的木棍,等粘土压实后轻轻摇动并取出木棍,再把这个泥箱放到做了型腔的泥箱上——刚好,两个通孔正在斧腔地正上方,靠近柄的位置。

    其中一个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为漏斗形。做为浇口,融化以后的铜汁将从这里倒入,另一个孔将作为“冒口”,多余的铜汁会从哪里流出。

    融化铜块不需要那么大的铜,我在地面挖了一个直径约80厘米,深60厘米的土坑,点起大火烧结硬化,再放入一层20厘米厚的木碳,将坩锅安放在正中间。里面放入铜块。估计融化的铜汁将能装满我所做的型腔还稍多一点。

    点起火后,纯碳火的威力很快将我们逼得距离一米以外。

    但由于这个结构添加木碳比较方便,我们不断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温度地不断上升,一个小时后。面上的铜块出现了往下陷的迹象,说明底部的铜块已经开始融化了。为了加快速度,我让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积的高度达到坩锅的颈部。

    火势愈大,一米外都不断有热气袭来,我和几个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让开一点。

    坩锅中的铜块加速融化,已经能看到铜汁从面上的铜块间漫上来。

    但这时面上地铜块却顽固地坚决不融化!

    木碳我不缺,但这坚决不融地东西我却无法可施。

    气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树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