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傲唐 >

第296章

傲唐-第296章

小说: 傲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李璘更是黯然,也让李玢松了口气。

年节时候,需要喜庆,任何争斗都会先放下来,至少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示什么。要知道年内大唐又有重大的喜事,对南诏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朝廷在洱海道大军班师后,以此胜利为由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李玢和李璘都不敢在普天同庆的年节时候,将争斗表面化。

不过两个人都知道,接下来的一年对于他们来说都会很关键。

李隆基的身体明显比上一年差了很多,老暮之态让人看着很是担心。

过年时候,因为受了次风寒,并且长久不愈,李隆基的身体更差了,让所有人都忧心忡忡。

“四郎,陛下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姑姑真怕他……”年后某一次偷偷的激情后,杨玉环不无担心地对杨晞说道:“要是陛下身体再也好不起来了,那该怎么办?”

虽然此前对此有预料,但事情真的临了,杨玉环有些不知所措。女人天生就是柔弱的,遇到这种事,总希望自己当作依靠的男人能有主意,能将这些事都处理好。

李隆基的变化杨晞当然了如指掌。宫中的情况他不只从杨玉环那里打探到,而且他还暗中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一些自己训练出来的人,这样宫中的情况慢慢地掌握更清楚。许多事不需要杨玉环告诉他,他也知道。不过有些事,安插的人是打探不到的,需要杨玉环告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听出了杨玉环口气中的担心,杨晞也赶紧安慰:“姑姑,你别担心,这段时间四郎虽然没插手朝事,但也一直在关注着事,而且,再过不到一个月,替父亲守孝的时间也到了。想必到时陛下一定会让我复所有职务,继续行那些职司。所以姑姑不必担心,即使陛下马上就……不行了,或者是想将皇位传给谁,只要形势不对,四郎都马上可以做出应对。”

“对啊!再过不到一个月,你为父亲守孝的时间也到了,你也可以出来做事了!”杨玉环也醒悟过来,稍稍少了点担心,但依然有点不太踏实,“四郎,这段时间太子与永王的争斗一直没停歇,姑姑可是有点担心他们会越陛下身体不好时候,将一切事都挑明。如今的情况姑姑也是知道,要是太子没有你的支持,那他还不一定斗的过永王,所以……姑姑想知道你是什么想法!”

“姑姑,这你不必有任何的担心,太子与李玢斗的不分上下,那是最好了!”杨晞笑着安慰杨玉环,“姑姑,只要不出意外,一切都是稳妥的!”

当然这是杨晞安慰杨玉环的话,他不想杨玉环太过于担心。至于稳不稳妥,他不敢保证。许多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牵涉很广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杨晞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排周详,争取不出差错。

杨玉环可能也感觉出了杨晞这话中只是安慰她,实际并不是这样的,想了想后,也不无担心地问道:“四郎,其实,姑姑很想知道假若陛下将皇位传给了哪个皇子后,你要怎么应对!”

杨晞从杨玉环问询的言语中感觉到了异样,注视了杨玉环片刻,又想了想后,这才回答道:“姑姑,只要太子将我的身份陈明,让我变成了李家子嗣,变成皇子,那我就有办法夺取皇位。”

这可以是杨晞对现在的李玢唯一期盼他做的事。

“你有这样打算,那还算是好!”杨晞的话让杨玉环心里轻松了一下,但又马上说道:“四郎,姑姑有点想法,只是不知道你想不想知道!”

“姑姑有什么建议请尽管吩咐吧,四郎洗耳恭听!”

“四郎,姑姑觉得,如果陛下传位于永王,那在永王即位后,你要马上行动,不能让永王有机会布置,甚至夺你手中的权力,”杨玉环脸上露出杨晞不曾看到过的凌然神态,非常严肃地说道:“四郎,永王说不定会知道你与太子之是的真正关系,要是他当了皇帝,决不会容你,所以你要先下手为强,不然你就可能再也没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非常惊讶,他想不到一向以文弱未人的杨玉环,竟然也有这般杀伐果断的心思,是自己一直看错了,杨玉环本性就是如此?还是杨玉环太担心,所以就串唆自己铤而走险行事?

不过杨玉环说的还是不错的,杨晞想了下后,也马上点头表示认同,“姑姑说的不错,四郎听你的劝,要是陛下真的将皇位传于永王,那四郎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要是陛下传位于太子,那你为了大义,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或许可以等到太子将皇位传于你。但要是太子当了皇帝后,没这心思,处处提防你,连名份也不给你,那你也无须忍耐,可以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杨玉环说到这时,也住了口,眼睛不眨地盯着杨晞。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心里更是骇然,他怎么都不到,杨玉环今日竟然这样蛊惑他。说到底,无论是李玢当皇帝,还是李璘当皇帝,杨玉环给他的建议最终都是通过兵谏的威胁,夺取皇位。

也就是在杨玉环的心里,他是等不到任何一个人将皇位传给他的,都需要主动去索取,以有违天下大义的举动去争取。这个女人,性子还真的果决,以往一直看不出哪。

杨玉环的话当然也给了杨晞很大的鼓励,他在稍稍想一下后,也马上认同的杨玉环的所说。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全记着了,到时一定不会让姑姑失望的!”

其实杨晞自己早已经想到了这些,不然他也不可能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的。(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皇位传于何人为好

(感谢邓爽本人书友的打赏!)

…………………………………

天宝二十载三月初,杨晞的守孝期尽了。

魏国公府及杨晞、杨暄、杨昢、杨晓四兄弟的府中都除去了孝幛,几府中主人及下人身上的孝衣也都剥去了,府中的沉闷气氛也很快就消除,各府上下,也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朝廷也在杨国忠的孝期尽了后,下发了褒扬杨国忠忠烈的诏令,诏令的内容不外乎盛赞了一番杨国忠在朝多年为大唐做出的贡献,然后再赞扬了一番杨国忠几个儿子如何为父亲尽孝道,也称赞了他们的才学不同一般,是大唐的股肱之臣等等一类让人看着汗颜的话。

死了快三年的杨国忠从此以后也将被人慢慢遗忘,但他的死却惠泽了他的几个儿子。

长子杨暄自然继续了杨国忠的魏国公爵位,并在守孝期满后被晋了职,任检校户部尚书。杨昢和杨晓也得了功萌:杨昢任太常卿、工部侍郎,杨晓任鸿胪卿。而杨晞的所有职务也都恢复,朝廷的诏令中以杨晞为武部尚书、龙武卫大将军,并被晋爵了宁国公。

可以说,在表面上,杨国忠的四个儿子都在朝常上任要职,风光无限。

不过明眼人也都看出来,杨国忠的四个儿子当中,最有“前途”的只有杨晞。

复任的诏令中将杨晞原本“守武部尚书”中的守字也除去了,变成了实任的武部尚书。前几任武部尚书都是同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许多人在猜测,复职的杨晞很可能会被授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成为大唐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

不过因为杨晞太年轻了,许多大臣不希望才二十几岁的杨晞就位列政事堂。朝堂上比他立下功劳大的人不多,但比他资历老的人比比皆是。任何时代,功劳与资历同等重要。没有功劳只有资历的人,不一定能混到很高的职位,但功劳大。资历不够的人,也很难挤身于朝堂上最高层官员的行列,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唐朝时候这种情况还好一点,要是后来的明清时代,这些更讲究。

但杨晞非常希望自己的官职后面能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位于政事堂,成为大唐宰相的话,那他在朝中的威望日益渐长,任何人也不敢小视他了。

守孝期满,复杨晞所有的职务后。李隆基第一时间召杨晞进宫长谈了。

长安的春天已经到来。天气虽然转暖了。但李隆基的病情却并没太多好转,大多时候依然卧在榻上,起不了身,更不要说处理国事了。太子李玢在年后再次被委以监国务。代皇帝处理朝事。杨晞在走进李隆基的寝宫时候,看到躺在榻上,须发皆白,没有一点生气的李隆基,心中不禁涌上一阵怜悯。

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盛世…………开元盛世的君主,年迈之际也是这副样子。此时的李隆基,再也没会有丝毫当年的英气,与寻常一个老暮的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区别?

在对病榻上的李隆基作礼时候。杨晞涌上一阵心酸的同时,也有些内疚。这可是他的亲祖父,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但李隆基在病榻上黯然神伤之际,他还几次与杨玉环偷情。挺是对不起李隆基的。这是杨晞刹那间心中起的内疚。

不过他也很快就把这份内疚之意排遣出去,恭敬地站在李隆基边上,听候吩咐。

“四郎,你坐下说话吧!”李隆基依着宦官们所垫的靠枕半躺着,示意杨晞在一边坐下。

杨晞道了声谢后,也听话地在李隆基身边坐了下来。

“四郎,你父亲病逝已经快三年了,你守孝也结束了,时间过的真是快!”李隆基说着,幽幽感慨一句,像似在回忆往事一样,出神地看着前面,“唉,你父亲去逝,朕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倾心交谈的人了,这两年,朕过的很孤单,除了玉环,连个能好好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晞心中一动,赶紧回了一句:“陛下,臣建议,将高力士召回来服侍陛下吧!高公公跟随陛下多年,熟知陛下的习性,陛下对其也挺信任。虽然当年他犯下了错,但几年过去,他的错也已经受到了惩罚,可以将其赦免了。臣觉得,不若让高公公回来陪伴陛下,天天陪陛下说说话!”

李亨起叛后,在处理高力士的问题上,杨晞强烈建议将此人杀掉,甚至不惜让杨玉环去劝,但最终李隆基还是赦免了高力士的死罪,将高力士流放到海南岛上的崖州。

李隆基做出这决定的时候,还曾让杨晞黯然了一下,不过今日看到李隆基这副样子,他马上庆幸当日没有将高力士杀掉还是件挺幸运的事。李隆基现在非常老了,可能过段时间就要一命归西,这种时候,都是一个人最怀念以往时光,以往熟悉人的时候。要是有个与他非常亲近的人相陪伴,能让他勾起更多对以往时光的回忆,那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

杨晞的建议让李隆基眼中一亮,眼睛直直地瞪着杨晞,他想不到杨晞心思竟然这般细腻,能马上想到这一点。这几天李隆基确实在想念对他忠心耿耿,陪伴他多年的高力士,很想召其回到身边来陪伴,但却没有与任何人说。今日召杨晞进宫聊事,原本就打算与杨晞说说高力士的事,问询杨晞他想将高力士的罪行赦免,让他从流放地回来,再陪伴他一段时间。却没想到他还没将话说出来,杨晞主动提起此事了。李隆基心里竟然一下子有点感动,也欣喜于杨晞的善解人意。

“如此也好,让朕也有个熟悉的人陪伴!”李隆基也马上听从了杨晞的劝,嘴角露出一点苦涩的笑容,“高力士去后的这些年,朕身边再没有如他那样贴心的人陪伴了,每每想起来真是有点遗憾。要是当年高力士没有参与这事,那该多好?”

“陛下,相信高公公回朝后,再不会过问朝事,而是一心一意服侍陛下的!”

“四郎,那此事就你去操持吧,最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