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极品阴阳师 >

第130章

极品阴阳师-第130章

小说: 极品阴阳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圈是因为路口过路鬼怪多,所以怕抢,由生人画个圈,在那边就证明这乃是有主之物自有阴差护持。
    但是必须留出口,不然亡者是收不到的。如果祭祀远方的先人,开口的方向是先人坟茔的方向。由于辽西位于黑龙江东南方,出口自然也是东南方向了。
    秦天把一张张蜡黄的纸钱在圈里点燃,一会儿夜色沉沉的大地上,有了一堆一闪一闪的火焰,嘴里念叨着爸妈收钱。
    虽然知道父母的滚混很难出现,毕竟这里距离祖坟比较远,而且并不是所有鬼魂都自由出入阴间的,但秦天心里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缓缓睁开了阴阳眼。
    不料他睁开双眼的时候,竟然真的看见一个黑影,带着顶高高的白色帽子,站在在火堆旁边,就是出口的位置
    秦天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反应过来,知道对方可能是鬼差。
    那鬼差不时用手从出口伸进去,摸一把什么东西出来,然后塞进斜跨在身上的一个闪着邮字的白色口袋里。
    想来地上的圈可能就像阳间的邮筒,至于那个口,就打开邮筒的门。
    这一刻,他竟然突然冒出一个荒诞的想法,以前整个中国也就是一个邮政局,现在快递公司到处都是,简直遍地开花,是不是阴间也有如此变化呢!
    秦天默不作声,想仔细再观察,但很快眼睛开始发疼,赶紧闭上了阴阳眼。
    当再次睁开肉眼,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心里暗叹一声,知道还是自身法力不强造成的。别说和牛头马面那样的阴神打交道,就连打量这样的小鬼差都受不了。
    纸钱越烧越旺,这时的风刮得也很奇特,本来是北风,哗地一下风向转了,一张张燃烧着的纸钱便向西南的天空飘去。
    可能是鬼差走了吧!秦天心里暗叹口气,颇有一丝遗憾。因为他知道如果运气好的话,亲人的鬼魂是可以看见的。
    孙大伟说过,他小时候跟父亲去烧纸,就遇到过奶奶的鬼魂!
    对于仙佛堂这位唯一的伙计,也是自己的同事兼好友,秦天知道他的人品,知道他不会和自己撒谎的。

    

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孩别打鬼

   按照孙大伟所说,那事情发生在中秋节。
    虽然中秋节和鬼节令没有多大关系,可这是个家人团圆的节日,也算是传统大节,很多人家习惯给先人烧些值钱,就是和逢年过节儿女提着礼物看望双方父母一样。
    孙大伟他父亲把常年在外面修水库,那年中秋节当天才赶回来,由于白天没有时间上坟,所以选择晚上给他爷爷奶奶烧些纸钱。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处于浩劫时代,谁敢上坟烧纸呀!那是搞封建迷信!当然了,孙大伟年龄小,也不知道这些!
    按理说,一般上坟烧纸都不带着小孩,那时候孙大伟也就五六岁,具体年龄他记不大清楚了,一年和父亲也见不到几次面,自然喜欢缠人。
    见父亲提着纸钱出了门,他非得吵闹要跟着,生怕父亲又偷偷出差走了。
    没办法他父亲就把他带上了,出了门不远就是个十字路口,他父亲找了个小木棍在地上开始画圈分纸。
    孙大伟就站在一边看着父亲,等父亲点燃了纸钱之后,怪事出来了。
    他模模糊糊的就看见两个老太太出现在了火堆旁边。一个有些富态的,一个瘦高个的,富态的那个就低着头在地上捡着什么。
    而瘦高个的那个就奔孙大伟走了过来。当时天也黑,即使离得近,孙大伟也看不清她的脸,只知道她当时摸摸自己这拍拍自己那的。
    因为孙大伟比较小,而且顽皮不懂事,没想那么多,就以为那瘦高个老太太在和我玩。
    于是随手攥了个雪球一下子就打在了她的肚子上。这时父亲忽然大喊,说你干啥啊?这火都打灭了。
    孙大伟那一看眼前哪有人啊!那一雪球正好打在烧的一堆纸上。
    他父亲重新点燃了纸钱,烧了后才领着他回到家里,一路上一直叮嘱不许回头看。
    但可能是人小都比较好奇,孙大伟当时就是,偷摸地回头看了一眼,就模糊的看见两个老太太在那里打架。
    回到家里后就进了屋,父亲带回来一些瓜子还有月饼,孙大伟就和妹妹照着要,然后在炕上就吃了起来。
    孙大伟说他妹妹那时候就二三岁,闹一会儿就睡了。
    他父母也上炕了,一边磕瓜子一边聊天,就听见院子里哗啦一声,他父亲立刻跑出去看,不一会父亲回来说:没事,晒红薯干的草筛子翻了,都捡起来了。
    大家也没当回事,以为是邻居家的猫跑来偷嘴。
    那时候北京都是野猫,满胡同乱窜。听说外面有野猫,孙大伟好奇心又来了,他一扭头,忽然发现窗户外面有个人在往里看。
    他就喊妈妈快看,有人趴咱家窗户。妈妈看了一眼说竟瞎扯,哪有人呀!
    孙大伟就梗着脖子说真的,就在哪趴着呢,一个老太太。
    这时他父亲有点坐不住了,对我妈妈说,媳妇你去把窗户挡上吧!
    正好外面是明晃晃的月亮地,可以透过窗户,为了省灯油,屋里并没有电灯,所以孙大伟妈妈不情不愿的去把窗帘拉上,点上了灯。
    可他妈妈刚拉上窗帘点上灯的时候,孙大伟就抱着肚子喊疼,而且疼得特别厉害,他妈妈以为他吃月饼多了涨肚,就把手放在他肚子上给他揉肚子。
    很快他妈妈说,老孙你快来看你儿子咋啦?肚子这么凉都拔手。他父亲听了急忙给他拉开衣服一看,肚子上赫然印着一个清晰的紫印子。
    这时爸爸也觉得不对劲了,就跟妈妈小声说了刚才烧纸的事。
    那时候孙大伟都疼得在炕打滚了。可是当时政治环境是破除一切迷信,打倒牛鬼蛇神,烧点纸都要偷偷摸摸的,更何况找人驱邪了。
    那些阴阳先生或看仙的,正在整天被批斗得欲生欲死,要么关进了牛棚改造。别说找不到,就是找到他们了,谁也不敢给看呀!
    没办法,孙大伟对着窗户跪下连连嗑头说:妈,小孩不懂事,冲着您了,您别和他一边见识的,毕竟是您孙子不是。你看给孩子折腾的,您忍心啊想孙子也没您这样看的是不?快走吧,有时间再给送钱去。
    话刚说完不久,孙大伟肚子就不疼了,掀开衣服一看,那紫印子也没了。
    后来孙大伟长大之后,才听爸爸说起,他爷爷有两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也就是他爷爷的结发夫妻张氏。由于不能生养,那年代传宗接代是大事,虽然他爷爷很疼爱张氏,但还是娶了一房姓王的小妾,也就是张大伟亲奶奶。
    要说这张氏也算是出身很好,父母之前也是当地有名的商户,只不过后来落败了,才嫁给张大伟爷爷的。
    娶过门之后,他爷爷对张氏疼爱有加。即便王氏给他生了五个子女,包括孙大伟父亲,张大伟爷爷疼爱大房张氏丝毫没有改变。
    可是解放之后,政府要求一夫一妻制,这一下没办法了。
    在两个老婆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按照规定应该休了小妾,可是王氏是孩子的亲娘,这时张氏主动提出离婚,说孩子不能没有妈!
    后来张氏改嫁给一个老的伤残军人,可谁知道天意弄人,这伤残军人是个酒鬼,那时代当兵的大部分是大老粗,虽然是革命军人,但喝多了,稍有不顺就拿这张氏出气。
    这张氏本是心高气傲的女人,一气之下就上吊死了。
    那伤残军人没钱发丧,其实就是不爱管!他们也没有结婚几天!张大伟爷爷便把张氏迈进了自己的祖坟。
    他爷爷跟每个儿子都说了他大奶奶的事,告诉他们上坟烧纸的时候给她带上点,从此张大伟他父亲哥几个都要给他大奶奶烧纸钱。
    张大壮说他大奶奶去世的时候,他父亲年龄还小,所以记不清长相,但是他两个伯父见过,经过描述,他遇到的那个瘦高个老太太,应该就是他大奶奶的鬼魂。
    至于孙大伟能看见鬼魂,可能是小孩子先天之气未泯。因为孩子出生身上带着先天灵气的,但随着年龄变大,先天灵气也会随之消失。
    所以说秦天今天烧纸,真希望见到老爹和老妈一面,可是天不遂人愿。只能带着一丝遗憾,和姥姥回到家里。

    

第二百一十七章 过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转眼一年春来到,新春佳节,万象更新。
    时值大年三十,三舅家屋外楼外,包括楼梯走廊,早早就收拾得一尘不染。
    门前也是焕然一新,新贴的对联,新挂的一对小红灯笼,在这热闹的日子里,显得是那样的耀眼。
    黑龙江的春节也有在除夕守岁的习惯。除夕这天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在守岁之前,还要先吃一顿及其隆重的除夕大餐。
    一般来说,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鸡取“吉”的谐音,代表着吉祥、吉利;鱼自然要越大越好,不但为了美味可口,还要取一个年年有余的口彩,就是没人吃也要端上摆在中间,好像餐馆用来装饰桌子的纸花。
    吃饭之前,要放几个双响炮,俗名叫做二踢脚,随着炸开的红色纸屑,送走上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除了除夕大餐,守岁的午夜时分还要吃顿像模像样的饺子。
    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
    有的人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
    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姥姥说,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这样的说法,辽西一带好像没有,反正秦天不知道。
    看见姥姥和三舅妈在拌饺子馅和揉面,秦天抽空给大舅和二舅家打过电话,又给方振东、郑涛和孙大伟打了电话。
    至于其他人也分别发了一条祝福短信。
    虽然手机丢了,幸好他习惯用大脑记号码,还记得大部分人联系方式,当然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号码,他没有专门记,都存在手机了,所以也就失去了联系。
    原本秦天想直接复制一张原号码的手机卡,这样自己虽然无法主动联系那些忘记号码的人,但那些人一旦给自己打电话,以后就联系上了。
    结果到了营业厅一问,营业员说是原来手机号码是外地卡,需要到原地才能复制,所以他只好临时又买了张手机卡!
    当打完一通电话,秦天刚想放下手机,突然又想起了在火车上认识的楚灵。
    原本自己说好到哈尔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