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

第49章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49章

小说: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酷,周瑜将俘获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留吴期间,周瑜曾多次奉命进攻刘表。孙权与刘表誓不两立,一是因刘表占据的荆州与扬州毗邻,属于江东政权向西开拓的对象;二是因孙权的父亲孙坚死在刘表的部将黄祖手里,双方有世仇。孙权继承孙策的政策,不断地西进,其主帅常由周瑜担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初,周瑜向孙权举荐刘表的降将甘宁。孙权接受甘宁的建议,亲自统兵进攻屯军夏口(今湖北汉口)的黄祖。周瑜被委派为前部大部督。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江东军队终于攻陷夏口,杀死黄祖。消灭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这一时期,北方的曹操已经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并打败了三郡乌桓。他把被乌桓俘获的汉人十余万户和幽州、并州的乌桓三万余落迁入塞内,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雄心勃勃,企图乘胜南进完成统一的大业。这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刘表,准备夺取荆州。曹军未到,刘表先期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琮投降,事先没有通知住在樊城的刘备。刘备寡不敌众,不敢迎战,只好一路南退,狼狈地逃到夏口。 曹军南下荆州,给江东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曹操得到荆州的大批水师战船,又据有粮食武器储备丰足的江陵(今湖北江陵),更使江东朝廷上下十分不安。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的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拜谒孙权,极力劝说孙权、刘备两家联合破曹;同时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信中威胁说,准备以八十万水军与孙权决一死战。事态严重,江东上下十分惊恐。张昭等人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军力量强大,并以汉相的名义,打着皇帝的旗号征讨四方。抗击曹军,在名义上便很被动。况且江东的优势在于凭借长江天堑,曹操得到荆州,收降刘表的水军,获取大量的战船,天险成为双方共有的东西。实力悬殊,江东只有迎降曹操才是出路。 孙权接受抵抗派鲁肃的建议,将受命去鄱阳的周瑜召回商讨对策。周瑜反对投降,极力主战。他向孙权一再强调割据江东的可能性。他说,江东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内部安定,政权巩固。曹操名为汉相,实是汉贼。孙权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继承父兄基业,为朝廷扫除污秽。他还认为,曹操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北方没有完全平定,后方并不很稳固,特别是关西的马超、韩遂尚在函谷关以西骚扰,使曹操放心不下。除有后顾之忧外,曹军还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他的将士主要是北方人,来到南方,“舍鞍马,杖舟楫”,同习于水战的江东军队交锋,是舍长用短。由于北方人不能适应南方的水土,容易发生疫疾。曹操违犯兵家作战的大忌,不顾后果,贸然用兵,必然自食恶果。周瑜又戳穿了曹操所谓八十万大军的骗局,指出他的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久战疲敝,战斗力不强。刘琮的荆州降兵至多七八万人,也疑虑重重,士气很低。固然曹军人数略多一些,但实际并不可怕。周瑜坚决向孙权请战,表示只要拨他五万精兵,就可以打败曹操。 周瑜的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坚定了破曹的信心。孙权用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劝降的臣下说,谁再敢说迎接曹操的话,下场就和这个桌子一样。他亲热地拍着周瑜的脊背说,公瑾,你的话说到了我的心里。别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只有鲁肃和你才与我同心同德。让我马上召集五万精兵尚难办到,目前三万人马,我已选好,战船军粮都非常充裕。你和鲁肃、程普先行一步,我继续筹划兵源给养,作你们的后援。当即,周瑜、程普被孙权任命为左、右都督,分领大军逆流西上,和刘备并力,迎击曹军。 在樊口(今湖北鄂城附近),周瑜所率的江东水师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孙刘联军合计五万人左右。
赤壁鏖战 名扬天下
曹军船舻相接,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曹军和孙刘联军相遇。周瑜的推测成为事实,疫疾已在曹军中流行,生病的人很多,战斗力大受影响。结果两军交锋,曹军初战失利。曹操将大军退到江北的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上岸安营扎寨,与进逼而来的联军隔江对峙。 两军僵持的局面对人孤力单的联军不利。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说,敌众我寡,不宜在这里同敌人持久消耗。曹操针对北方军士不习水战的缺陷,采用方连战舰,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补救,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用火攻打败他的机会。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
黄盖按照与周瑜制定的计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归降。曹操没有识破这是诈降计,答应接受黄盖。黄盖预先将几十艘小船内塞满薪柴,灌上鱼膏,外面用帷幕、旌旗遮掩好。然后,他选择了一个东南风猛烈的夜晚,率领着船队向江北冲去。在离北军二里的水面上,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火。火猛风烈,船行如箭。由于曹军以为是投降,没有防备,结果小船点燃了他们的战舰。刹时间大火腾空而起,火舌向对岸舔去,很快延及曹军的营垒。江北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曹军将士乱作一团,被烧、淹死者难计其数。曹操猝不及防,无心迎敌,索性命人把未被点燃的战船和不便带走的军需付之一炬,带着残部向北败逃走。联军在刘备、周瑜的带领之下,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曹操不愿在荆州久留,遂任命曹仁把守江陵,自己则撤回北方去了。赤壁一战,曹军损失严重,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战死之外,还有大批将士因饥饿、疫疾而命丧黄泉。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也使刘备避免了覆亡的危险。赤壁一战,周瑜的英名传扬天下。 周瑜到达南郡后,以数万大军围攻江陵城。江陵城内粮草充足,加之曹仁防守严备,周瑜一直未能取胜。周瑜为分散消耗曹仁的兵力,派甘宁西上攻取夷陵(今湖北宜都)。甘宁一战得手,曹仁果然分兵,企图以五六千众夺回夷陵。周瑜采纳吕蒙建议,只留下少许人继续围困江陵,自己亲率大军去救甘宁。周瑜行至中途,发现江陵到夷陵之间有一处险要的必经之道。他便忙派出三百余人,用砍伐的树木将险道阻塞。周瑜赶到江陵,当日即与曹仁在城下激战起来,围城的曹军被消灭一半以上。曹仁抵挡不住周瑜的攻势,又担心江陵有失,连夜撤往江陵。曹军行至险道,发觉陷入困境:前面有树木拦路,后面是周瑜穷追不舍。为了逃命,他们只好丢掉马匹,越过路障,步行遁逃。这一夜,周瑜截获曹军战马三百余匹。 不久,周瑜在长江北岸建起营垒,准备长期围攻曹仁。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两军一直在江陵相持。双方进行过多次较量,彼此各有胜负。每战,周瑜必身先士卒,跨马入阵。在一次混战之中,他不幸为流矢射中右臂,受了重伤。曹仁听说周瑜伤重行动不便,认为有机可乘,立即召集军队前来骂阵。周瑜忍着箭伤,挣扎而起,到各营鼓舞士气。曹仁讨不到便宜,只好退兵。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守江陵的曹军伤亡过重,曹仁被迫放弃南阳。把曹军赶出荆州后,周瑜以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的职务镇守江陵。同年,孙权为表彰周瑜的功劳,特别把下隽等四县封作他的奉邑。
志在荆益 英年早逝
曹操的势力北退后,刘备乘势占据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他自号左将军、领荆州牧,设大营于油江口,易其名为公安。刘备为巩固同江东的联盟,冒险东去迎娶孙权的妹妹,并向孙权提出借南郡的要求。在借与不借南郡的问题上,江东政权的内部存在分歧。周瑜不但不同意鲁肃借南郡与刘备的意见,而且主张把刘备软禁在江东不放。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他上书给孙权说,刘备是个心怀大志的人,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辅佐,绝不会久屈人下。周瑜认为,应把刘备弄到吴郡,广筑宫室,多置美女,用腐化的生活消磨他的意志。把关、张两人,瓦解分散,各置一方。然后派出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去攻打他们,事情就可以解决了。相反,割借刘备土地,再放任三个人聚在一起,这好像蛟龙得到了云雨,他们怎么会甘当池中之物。孙权考虑到曹操的威胁仍然严重存在,江东需要孙刘联盟,况且刘备也不是美女珍玩就能上钩的人,所以没有听取周瑜的建议。刘备返回公安,听说此事,心有余悸地说,我险些死在周瑜的手里。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去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计划。益州在荆州的上游,相当于今四川省地区。这里形势险塞,易守难攻,沃野千里,稻香鱼肥,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割据益州的刘璋暗弱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占据汉中一带的张鲁又屡次与刘璋发生战争。周瑜以为,曹操受到重大挫折后尚未复原,又有心腹之患,不敢轻易举兵南下。益州局势不稳,正好乘隙而攻。占据益州后进而消灭张鲁,再与反曹的马超结盟,这样就形成了反曹的包围圈。周瑜答应夺取益州后,他还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对抗曹操。他乐观地说,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消灭曹操,统一北方是可以办到的。在征得孙权同意之后,周瑜立即启程返回江陵,作攻取益州的军事准备。但是,周瑜走到巴丘(裴松之注云应为巴陵)的时候,突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临终前,他上书孙权,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周瑜语重情长地劝诫孙权“先虑未然,然后康乐”,除要防备北方的曹操,还要警惕占据荆州的刘备。 这一年,周瑜三十五岁。
孙权对于周瑜的病逝,悲痛万分。他流着眼泪说,周瑜有帮助我夺取天下的才能,现在突然病死,让我依靠谁呀?他亲自穿上素服主持丧礼,进行哀悼,并动身到芜湖迎回用瑜的棺椁。后来,孙权经常与别人追忆周瑜的功绩,称赞“公瑾雄烈,胆略兼人”,“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还说在“腹心旧勋”之中只有周瑜的主张常常和他一致,对江东政权的功绩任何人也无法同周瑜相比。
孙权高度评价周瑜,除表彰他为建立江东政权所立的汗马功劳之外,还有感念周瑜对孙氏兄弟耿耿忠心的成分。孙权继位之初,年轻无威,臣下对他不大恭敬。功勋显赫、把握重兵的周瑜极力树立孙权的威信。他反复对同僚宣传孙权能“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是个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并带头像对待孙策一样地尊重孙权,忠诚地履行臣下的礼节和职责。赤壁战前,曹操欣赏周瑜的才干,曾秘密地派遣著名的说客蒋干去劝降。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后,请他参观大营,行视仓库中的粮储军备,又在酒宴上摆下服佩珍玩。然后他对蒋干说,大丈夫一世,为的是能遇上个知己的君主。我与主公从外人看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我们亲如骨肉。这种言听计从、祸福与共的情份,就是像苏秦、张仪这样的古代辩士复生,也不能把我说动,何况你蒋干呢?对于孙权的命令,周瑜坚决执行,从不打任何折扣。他反对借地给刘备,但是孙权一旦作出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