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医-第6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这么一套说辞。
等宣读完了诏书,吴有仁说道:“今日大典,本应大赦天下。并封赏各位有功之臣,但皇上有旨,封赏之爵位,以及日后朝中之官位,要看各位在击败燕军之战中的表现了。”
李重九点了点头,说道:“各位的拥立之功,每人都爵位升一级,至于能不能升到更高的爵位,获得更好的官位,那就要看各位爱卿的表现了。”
事实上。对于登基大典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封有功之臣,哪怕是正常即位的皇帝,那种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直接登基的大典,再怎么没有有功之臣,可新皇帝也要给大臣们一点好处,打个比方说给三朝元老一个荣誉称号,诸如此类的。这样做属于惯例了,主要是能让大臣们尽快地归心,团结在新皇帝的跟前,好好地效力而已。
如果是非正常即位的。比如象菜菜还有李晏,还有现在的李重九,都属于不是正常帝位交接的,那么就更要大封“有功之臣”了。虽然在场的大小爵爷,还有太原的一众官员都没啥功劳,可也得意思意思。这样才能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燕军前,好好地“战斗”一番嘛!
可现在变成了,大家要好好立功,只有立了功,新皇帝才会封赏大家,要是面对一群有的少青中年,那没准这招挺好使,比方说对李秣封说这种话,那李秣封肯定要努力地去立功,可惜李秣封刚刚被严重打击过。
但现在李重九面对的是一群只想占便宜,只需要立个从龙之功的大小爵爷和底层官僚,他们对于立功并不感兴趣,那么这招就不怎么太好使了。
大堂里和院子里满满登登的人都是大感失望,他们可都听说过,杨泽在万岁公主登基的那时候,那可是大封群臣,不管有功没功,只要能跑到太极殿,能抢到个落脚的地方,杨泽就非常大方地给个赏赐,这还不算,就连那些武将的儿孙也能得个爵位,甚至就连宫里的老太监,都能混个侯爵当当!
可到了他们这里,却是先要让大家去立个功,然后再回来受赏,大小爵爷们岂有不失望之理,要是他们有本事立功啥的,他们能窝窝囊囊地活这么多年么!
不过,虽然大小爵爷们失望,可他们的儿孙,有一小部份却都挺兴奋的,他们和李秣封一样,都渴望着能立些功劳,然后给自己以后的仕途增加点光采和本钱。
可大堂的边上,李秣封却撇了撇嘴,又想要骗人了,自己立的功劳还小吗?可得到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得到啊,如果说有功劳才能受封赏,那么自己先前立了功劳,既然如此,现在就应该给自己封赏啊,为什么还没有?
所以,对于李重九和吴有仁的话,李秣封全当他们放屁,呸一下就好了,他可不打算再给李重九卖命了,相反,如果燕军那边要占了上风,他甚至还想投过去,万岁公主对大臣们,还算是很大方的吧!
吴有仁对着大小爵爷和官员们道:“过不了几天,燕军就会到达太原城外,咱们没有几天可以准备的了,不过,皇上却有办法,让燕军阵前大乱,等燕军崩溃,兵将逃散之际,各位便随皇上出太原,拥大军去往长安!”
他用非常激昂的语调说完了这番话,可下面的大小爵爷和官员们却谁都不吱声,答应之声更是寥寥,一个站得比较近的爵爷甚至小声问道:“是在燕军崩溃,兵将逃散之际?”
吴有仁看了他一眼,心想:“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可随即他哦了一声,这才明白过来,心中大骂这帮家伙胆小,真不知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他只好改口道:“你听错了,本官是说等燕军崩溃,兵将逃散之后,不是之际!”
其实,他刚才说的就是之际,而不是之后,只有之际,太原大军出城,那时才可能对燕军溃兵进行追杀,借此大胜以便提升士气,一鼓作气杀回长安,夺取皇位。
可现在却变成了之后,那就不可能提升士气了,甚至会让太原兵将们有种,只有敌人完全逃走了,我们才能出去,要不然会被打败,我们是连溃兵都打不过的呀,兵将们会有这种想法。
听吴有仁被迫改了说词,这个爵爷才松了口气,而大堂内的大小爵爷们也都跟着松了口气,甚至院子里的大小官员们也都松了口气。
面对这些贪生怕死,却总是想着占便宜的大臣,李重九当真是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他才不想要这帮家伙呢!
吴有仁也是心中叹气,他道:“各位同僚,现在就请各位同僚去城中,向百姓们宣布吾皇登基之事。另,多派人手,保护百姓的安全,以免百姓听到吾皇登基之事,过于激动,再引发前些时候发生的受伤之事!”
他说的受伤之事,指的百姓们争抢金钱那事,今天也要来一场大撒金钱的盛事,以便得到百姓们的支持,毕竟太原就等于是李重九的根据地了,这一方百姓们的支持,那就变得无比重要了,以后的兵源,还有财政收入,这里都是对李重九的重要支持,谁知去长安夺权能不能很快成功呢,要是拖上一两个月,钱财流水般的花出,那太原这块根据就至关重要了。
大小爵爷和官员们立即答应,又山呼了一遍万万岁,便都出了留守府,该干嘛干嘛去了。
李重九坐在椅子上,他也感觉有点失落,这场登基大典,未免太过草率,虽然是因为事发仓促,但实在是太过简单了,什么气势都没有,甚至连奏乐都省了,这几乎都称不上是一场登基大典,只能说是宣布一下,他李重九自立为帝了。
李重九想了想,对吴有仁说道:“吴爱卿,你看祭祖的事,是放在打败燕军之后,还是今天呢?”
对于皇帝登基这种大事,如果不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不向祖宗说一声,那就算是不合法,所以李重九对这个还是很在意的。
吴有仁微微一皱眉头,祭祀这种大事是绝对不能避开的,好在太原是大方帝国龙兴之地,李家祖庙就在太原,祭祀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要比长安都方便举行。
对于皇帝的合法性,这个万万马虎不得,吴有仁咬了咬牙,道:“等大臣们向百姓宣告皇上登基之后,便由皇上带着文臣武将,还有一众城中宿老,咱们便去祖庙祭祀祖先吧,只要行动快一些,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燕军没法这么快就到!”
李重九微笑着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虽然祖庙是在城外,可是如果行动得快一些,趁着燕军还没到,就把祭祀的事情给办好了,那还应该是没什么危险的。
一刻不祭祖,一刻心里就不踏实啊!
第七百一十八章朕先逃一步
李重九和吴有仁坐在留守府里,这里还算是安静,可此时的太原城里,却是欢呼的海洋了,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对着大小爵爷们欢呼,而大小爵爷们则开始撒钱,一筐一筐的铜钱,仍旧是诚亲王和靖德郡王提供的,比上次的数量还要多。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也豁出去了,反正李重九的大事要是成功了,他们就会有花不完的钱,可是失败了,他们就得全家完蛋,所以也不用想着留点养老钱了,就花吧,千金散尽还复来,小钱而已,身外之物。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并没有离着留守府太远,具体的事情也不需要他俩去办,两个人是在留守府边上的一座大宅子里,训示着自家的儿孙。
院子当中,诚亲王看着自己二十多个儿孙,虽然儿孙们以前都被他“赶出家门”了,可私下里还是可以偷偷见面的,但象今天这么光明正大的见面,却还是二十多年来的头一回,他双眼中几乎全是泪花了,没法不激动。
靖德郡王则好些,他的儿孙只有十来个,而且世子还一直都跟在他的身边,没有被赶出去过,但他也挺激动的。
诚亲王平稳了一下心情,说道:“李家的好儿郎们,咱们的苦日子到今天就算到头儿了,太子殿下已然登基称帝,我们皇族后裔又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不必再害怕女皇的迫害,但为了不让另一个女皇出现,我们一定要反抗,一定要清君侧,清太上皇的君侧,这不光是为了我李氏皇族,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理由相当地高大上,反正这年头只要是想造反,或者起义。都会加上一句为了天下苍生,这样也是给他们自己增加点信心。
靖德郡王也点头道:“杨泽已经身亡,算是恶贯满盈了,可万岁公主李菜菜还活着,她就是那个想当另一个女皇的恶女人,咱们李家的好儿郎,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一定要击碎她的邪恶阴谋,还我大方帝国一个朗朗乾坤!”
他们的几十个儿孙同样也是激动万分,他们终于可以对别人说。他们是皇族成员了,不用再偷偷摸摸地,总是怕别人发现他们的身份了。
诚亲王又道:“这些年来,虽然咱们忍辱负重,可却也没有闲着,没有什么都没做,太原城以及周边五成的生意都是咱们的,而且军队里也有咱们的亲信,可以说太原就是咱们的天下。只要咱们跺跺脚,那么太原就得颤三颤!”
靖德郡王也连忙点头,说道:“刚才,我家的儿孙都随我去了军营。得了相应的军职,你们以后就要替皇上把握好这支军队,以后你们就会是禁卫军的大将军,所以一定要好好做。替皇上守好这花花江山!”
诚亲王家里有钱,对于文官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而靖德郡王则是自认为掌握了军队。文臣武将,还有财富他们都有了,没有理由会失败的。以太原一地,当然是无法对抗长安朝廷的,但可是如果出其不意,在长安朝廷还没做出反应之前,他们就挥军打到了长安城下,那么成功的希望至少有八成,其余两成听天由命,这已经是很高的胜算了。
对自家的儿孙又做了些训示,诚亲王转身对靖德郡王说道:“老兄弟,咱们一在内,一在外,为兄年纪大了,禁不起折腾,就占个便宜,留在皇上的身边,想办法控制住文臣,而老兄弟你辛苦一些,留着孩子们去控制军队,咱们一起为皇上夺取这个天下,一起努力!”
这其实就算是划分势力了,以后诚亲王就会专门管文官这一块,在文官里面有势力,而靖德郡王则管武将这一块,势力在军方,两个人想得都得长远的,虽然大事还没有成功呢,就先把地盘大概地划分了一下,这也是两个人的共识,谁也不要侵占对方的利益,如此才能长久的合作,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有共同的目标嘛!
靖德郡王立即点头,道:“老哥哥说得对,咱们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说着两个老王爷眼中都是泪花涌动,两人竟然握手在了一起,互相勉励一番,而下面他们的儿孙也是如此,大家都感好日子就要来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表现。
互相勉励一番之后,两家人便分头行动了,诚亲王带着自家的儿孙回了留守府,而靖德郡王则带着他的儿孙,又去了军营。
现在军营里面只有杜大下巴一伙人,靖德郡王有点儿不放心,他深怕杜大下巴利用这段时间,把所有的实权都给掌握了,不给他留下点啥,那他忙乎一通,该有多亏啊!
太原城的街头一直乱到了中午时分,道路才算是重新畅通了,李重九在吴有仁的陪同下,坐着一辆豪华马车出了留守府,诚亲王则带着文臣们围在李重九的豪华马车旁,而靖德郡王则带着他的儿孙还有王府里的侍卫,充当羽林军,再外围就是杜大下巴带着的三千太原兵了。
百姓们见了这阵势,连忙上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