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敏儿点了点头——古人也一样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啊!
说到这里,门外传来里长的声音:“官儿,我们走吧。”
苏睿应了一声,然后对齐敏儿道:“我先走了啊——我听说村西的那个草屋暂时不动呢,咱们几家人要出钱,在你家后面造一个学堂,说是离你家近,才能丫到福气。这次福哥儿院试没中,就是因为过年时没在你家住呢!”
齐敏儿听得一愣,苏睿却已经出去了。
看着关上的门,齐敏儿忍不住笑出了声来——哈哈,这都是什么理论啊!那要这样说,齐宝儿从出生就住在这里,岂不是能考中状元了么!
齐宝儿这时对齐敏儿道:“这两日你都自己睡了,如今爹又走了,你要睡过来么?”
齐敏儿想了想,道:“不必了,我一个人睡,也挺惯的。”
齐宝儿笑道:“你不怕么?”
齐敏儿道:“有什么好怕的,我又不是第一次自己睡。”
其实齐敏儿心理年龄已经二十好几了,怎么还会怕黑,所以才会这样回答他。但是很快齐敏儿就觉得这话说得有点早——不怕黑,但是不代表不怕别的东西。
比如,老鼠!
有了汤婆子,睡得还是挺香的,但是晚上也仍是要起夜,哪怕是睡前减少喝水,但不能保证没有尿意。
于是在一次起夜时,听到了悉悉娑娑的声音。
齐敏儿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有贼,吓得动也不敢动——但很快知道不是,因为听到了磨东西的声间。
四十四章 乡试落榜
那是老鼠在磨牙!
齐敏儿终确定了!
前世的大学宿舍里也曾闹过鼠灾,所以齐敏儿对这种东西所发出的声音还是有所体会的——虽然一瞬间误以为是小偷,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齐敏儿虽然喜欢小动物,但是对于老鼠还是没什么兴趣,哪怕那有可能是比较憨居的田鼠。前世在大学的寝室里,鼠患甚至猖獗到半夜爬到一个睡下铺的同学的脸上,舔食她面上敷的面膜——当然了,那面膜是她自己用面粉和着蜂蜜做出来的,吸引老鼠也是她咎由自取了!
如今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一想到后边的小屋里,放着收上来的稻子,齐敏儿就不淡定了——当然,也不会怕就是了。
结果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了半夜,天亮时才眯了一小会儿,就被齐宝儿拉起来了。
“你今儿怎么懒了?”
见到齐敏儿睁不开眼睛,齐宝儿有点意外。
“昨晚闹耗子,吵了小半夜,没睡好。”齐敏儿揉着眼睛道。
齐宝儿道:“这可不好,我去看看。”
说着转身出门,去跟文氏说了这事。果然文氏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去堆粮的小屋看了,果然发现有老鼠出没的痕迹,不过好歹损失不大。
齐家的三间屋子,都是小屋,本来两间原属老三齐连春的屋子,可以整理一间出来存粮。但是存粮的屋子,就要睡人,不然就要闹鼠灾。齐长春本不愿睡到弟弟名下的屋子里去,更不愿动用弟弟的屋子,所以专做了一间小屋,用来屯粮。
在卖粮前,齐长春都是睡在屯粮的小屋里的,如今齐长春提前去了凤阳,文氏晚间要照顾两个刚出生的孩子,自然也不能睡到那里去。原想着也就再过个几天的工夫,就有城里收粮商家的下来,没想到却已经有了老鼠趁虚而入了。
文氏无法,只得拿了捕鼠的夹子来,放在小屋里。撑了两日,老鼠没有打到,但好歹是收粮的人下来了,收了粮去。
只是留下来的自家吃的粮食却是仍然在老鼠的威胁之下,文氏没奈何,便去隔壁齐永春家里,央着他替自己找一只猫来养。
恰好当天下午苏睿又过来找齐敏儿玩,却逢着齐敏儿午睡未起。
苏睿对齐宝儿道:“怎地今日她午睡这样迟。”
齐宝儿道:“她昨晚没有睡好,家里闹耗子,她害怕。”
苏睿笑道:“正好我家的母猫前几个月下了几只小猫,如今正大了,我且拿两只来送给你们,如何?”
齐宝儿道:“那最好了,今儿上午我娘还去央我大伯替咱家找两只猫来呢。”
苏睿听了,转身就走,不多时抱了两只猫来,都是黑白花的。
这时齐敏儿也起来了,见到两只猫,也是欢喜得紧,只是顾忌着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故此并不敢立即抱它们,只是过去摸了摸,想着等混熟了再好好调教它们。
苏睿见齐敏儿一边摸一边逗两只猫儿,笑道:“原来你喜欢这些小东西的,那两只黄鹂我如今养得也很好,赶明儿也带了来,让你听它们叫唤。”
齐敏儿道:“你家里又养猫又养鸟的,可得小心些,别让猫把鸟儿给吃了。”
苏睿笑道:“鸟笼子一直关着,哪就吃得着了。”
自从齐长春去了县里,私塾的事略略平静了一下,至于在自家后屋那边造私馆的事,文氏也推说等齐长春回来再定。
结果到了八月,齐长春托人带了信回来,说过了录科,要参加九月的乡试,就不回来了。
一家人都高兴得很,只是文氏怕麻烦,什么人都没有说,只是暗中准备去县里。为此文氏还特地关照齐宝儿和齐敏儿,不要对苏睿提起。
苏睿最近来得更多,大概是因为要跟着齐长春念书了,来得更是无所顾忌。齐敏儿有时也想——这个苏睿,为什么会喜欢跟女孩子玩呢?
仅仅是因为好奇而调剂心情么?
不会他其实是有GAY的潜质吧?
虽然齐敏儿前世并不是个腐女,但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同寝室那几个腐中极品的影响,如今看到苏睿总是往自家跑,而且总是打扮得白白净净,唇红齿白的,不免会有这种想法。
齐敏儿可不相信,一个八岁的男孩儿会对一个四岁的女孩儿一见钟情什么的——青梅竹马,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法罢了。
到了重阳节,因为齐长春还没有回来,所以齐敏儿一家又去了齐永春家里一起过节。
齐福也许久不见齐宝儿和齐敏儿了,这次相见,也是俱多欢喜。只是文氏对于高氏和齐永春对齐长春消息的打听,仍然只推说不知。
不过齐敏儿知道,文氏与齐长春其实是有书信来往的。
从盱眙到凤阳,其实路也不是很远,文氏显然是有着自己的打算。这家理的男主人是齐长春,但是拿主意或出主意的人,往往是文氏。
因为齐福最终没有通过院试,高氏的劲头也小了很多,不过在她家里,齐敏儿总算是见到了传说中的魏灵梓。
看她的样子,似乎是服侍齐福的帖身丫环。齐福是个好人,有他罩着,魏灵梓应该过得还算是如意吧——起码比在她自己家里好多了。
齐敏儿看她走路的样子,似乎还有些跛,但是也只怕是齐敏儿的心理作用了,那件事也过去大半年了,就算有骨折,现在也该都好了。
看看如今这六岁的女孩儿,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要人照顾,哪里能服侍得了齐福,想来齐福平时照顾她也多些。看着齐福与魏灵梓的样子,也知道魏灵梓是把齐福当成哥哥一样了。以她现在的年龄,大、概还没有自己是个“下人”的自觉吧。
不过从这也可以看出,齐福对她也是极好,并没有人来一直指出她的下人本份,便只是一直跟在齐福身后,有些什么事,齐福也多是自己做了,并不使她,反而更多时是让她坐在一边,自己喝茶,吃些小点心什么的。
齐敏儿故意过去与她攀谈,发觉她居然也识得几个字,说话也挺文雅,一问之下,知道是齐福教的,于是便觉得与她更亲近些了——毕竟在这个村里,魏灵梓算是与齐敏儿难得的同龄女孩儿了。
到了九月底,齐长春故意挑了个晚上回来,到家时已经是戌亥之交了,村里早就伸手不见五指,文氏将他迎了进来,忙关上了门细说。
这天齐敏儿可巧正跟着文氏学一个比较难的绣法儿,一直学得不顺,还未去睡,齐宝儿也就陪着妹妹,于是一家人都在。文氏替齐长春倒了杯热茶来,便问他考得如何。
齐长春道:“我料的是不行,便先回来了。如今的考法与往年完全不同,不但重策论,还主考时务、政论,四书五经考得越来越少了。”
文氏道:“我让你托张永宁在县里买屋子的事怎么样了?”
齐长春笑道:“你还真有信心啊,倒是破釜沉舟了,万一我中不了秀才那便如何。”
文氏道:“既然他们都铁了心要让孩子跟你念书,便到县里去又如何。那些书院不也是吃住都在一起的,索性多收些钱,让他们的孩子跟着一起去城里。”
齐长春道:“只怕有些乡亲拿不出这许多钱吧。”
文氏道:“把咱的五亩地给他们,让他们替咱们种,就算束脩了。”
齐长春道:“一共只有五亩地,也不过交给一家人罢了。”
文氏道:“这念书考学的事,本便是十个有九个不中的,穷苦人家如何供得起,趁早断了这念想也好。”
齐长春道:“岂不是得罪了乡亲?”
文氏道:“去了城里,也就少了来往,又能得罪了多少。再说你中了秀才,本就是要入县学的,他们能怎么怨你。难道真叫你过个一二年便被革黜?”
齐长春道:“邻县的俞秀才,不是一直使钱,也保了秀才的功名么。”
文氏道:“他都那把年纪了,难道还能去考个举人回来不成!”
齐长春笑道:“那你还指望我考个举人么?”
文氏道:“你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考个举人有什么稀奇。听你说如今四书五经考的少了,那不是正对你的胃口?”
齐长春点头道:“说的也是,若早知如此,我何必费那个劲去背这些个东西。”
二人说了一会儿,文氏又道:“那张永宁有没有替你看到好的房子有典让的?”
所谓的典让,大抵就相当于抵押。就经济上来看,如果没有钱买下房子和地契,那典房显然比租房要划算。租房的话,每月都要交租金,而典房,只需要把一笔典房款付给原房主,就能按约定期限,住上很多年。等到了期后,典房款一文不少还是自己的。
虽然需要押上一大笔典房款,但如果到期后,房主拿不出钱来,那这房子就有可能以低价完全卖给典房的人了。
齐长春道:“倒是有两处,只是都小了点,一处只有一间小院,两间屋子,一大一小,若其中一间做了私塾,难道我们一大家子都挤在另一间里?”
文氏道:“那另一处呢?”
齐长春道:“那一处更小,连院子也小,只有一间中等屋子,两间房连在一起的。”
文氏道:“便都买了吧,把那处只一间的,做了私塾,把那院子也封了,再添一间屋,让跟着你去城里的孩子们住。”
齐长春道:“这如何使得?一群孩子,怎么能不跟我们住?”
文氏道:“雇个婆子呗,要不然就在村里挑一个,看谁家的女人闲着的,便带了去。”
齐长春想了一回,然后道:“这两处宅子都是典十年的,一处要十两银子,一处要七两,咱家里如何有这许多钱。”
文氏道:“前年你给了三弟十两银子,咱自家还剩十二两,今年过年来往多些,反倒赚了几两,再加上前些日子几家送了东西来,凑在一起,也有个三数两银子,如今你拿了去,正好典下这两处房子。”
齐长春道:“城里开销不比乡下,全都使着用了,怕是不妥。”
文氏道:“地里的稻子起了出来,这一季又有三二两银子的入项,我们且先去,那张永宁家里曾是做官的,总能替我们再找些活计。”
齐长春道:“何苦要如此劳累自己,便在这里,不好么?”
文氏道:“这村里的人,流言蜚语的,谁耐烦听下去,我宁愿苦着些,也不要在这里。而且如今家里添了升儿和芸儿,只有五亩薄田,如何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