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幸福武侠 >

第573章

幸福武侠-第573章

小说: 幸福武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姓秦……”蔡京低沉的声音响起,“他便是秦仙傲!”

“秦仙傲?”

静!

整个殿堂所有人都死死瞪着蔡京,仿佛不敢相信蔡京的话一样,除却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五帝外,历史上凡是皇位继承,要么就是叛乱,要么就是带着军队杀出来的,搞阴谋诡计,或者运气等等,必须有一个名义。

那就是至少你本身就是皇家中人,就像哲宗赵煦一样,他是高太后的孙子,所以才能打败雍王、曹王继承大位。

秦仙傲是什么人?

没兵没将,说句不好听的,连官袍都没披过,就是一在野布衣,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办了个报社。很是有些名气。

“蔡大人,你刚刚所说的……是真的,那人就是……秦仙傲。”颤抖的声音响起,一双双眼睛依然死死盯着蔡京。

“臣所说句句属实。他们想要圣上将皇位禅让于秦仙傲。”蔡京沉声缓缓说道,别说众人不信,就是蔡京第一次听到叛民说出这条件也懵了好长一阵子。

高滔滔瞪着蔡京。

不是雍王,也不是曹王,高滔滔眼神似乎松一口气。而后双眼暴出刺人的冰寒光芒。

“好,好一个秦仙傲!”

高滔滔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抓着椅把的双手青筋暴突,“好一个狼子野心!”

这时

“该杀!”

“大逆不道!无法无天!”

“此人无君无父,当真可恶!”一些人怒声喝骂,整个大殿很多人这一刻都愤怒起来。

“此人如此无君无父,谋逆作乱,更还想当天子,如此不忠不仁之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警诫后人,不杀……”

“太后,此事万万不可!”

“我等即便是死,也不能让这么一个恶贼坐上皇位!……”

……

一个个喝斥起来。

高滔滔长长的吸着气,脸上怒容微微平息。

“居然是他!”

“这背后最大的主谋,居然是秦仙傲!”高滔滔垂下眼皮,雪白的玉手紧紧抓着椅把,“谋划得这么好,一下子就让汴梁百万民众群起而反之……怕是谋划了很久吧?”

“秦仙傲自己未必能做得这么好,想必你们也帮他了吧?”

“帮他。把我蒙在鼓里,可我……”高滔滔既愤怒,又冰凉心寒,“我毕竟也慈航静斋出来的人。这一次我虽然与你们反着来,可我,不也是为了门中好,为了慈航静斋的荣誉,为了天下臣民的幸福,为何?”

“为何要这样?”

……

朝臣中韩宗磊低着头。很多人愤怒稍平后眼里闪着冷冷的光芒:“原来,那个主谋,真的是这姓秦的!”

“也对,他才有这能力。”

“先前我们还以为会是雍王和曹王,想想也是,雍王、曹王若有这本事,早就当上天子了。”

……

愤怒无济于事,而答应那条件更是绝不可能,缓息了一下心情后,高滔滔再一次派出蔡京前往交涉,可是……失败,一次,两次……即便是答应三年时间,不管秦仙傲之题有没有被解开,朝廷都将免赋,可依然失败。

就在众人苦思计策时

“咦,司马相公!”

“安公公,你和司马相公怎么?”

只见安公公,司马光一身普通百姓打扮大步走了进来。

“太后,圣上,臣来迟了一步!”司马光行礼道。高滔滔眼里露出一丝光芒,点了点头:“不用大礼,丞相,你这是……”

“乱民太多,又蛮不讲理,臣只有化妆才潜入进来。”司马光沉声道。

“丞相,这一次的事你如何看待?”高滔滔询问。

“太后,这次的事情是因秦仙傲悬赏题而来。”司马光沉声,“既然根源在此,我等只需要张榜安民,告之百姓,我等将全力解答悬赏题,以使天下早日免赋,此乃其一,其二,秦仙傲《三国演义》中,曹孟德借人头以安军心,此法亦合当前……”

“司马丞相,有一件事必须先说给你听。”高滔滔蹙眉,“先前蔡元长,蔡大人已经前往安民,将你的方法使用了一遍,可是那些乱民并不愿就此退去。”

“哦?”司马光微微一愣。

“蔡大人,给丞相好好说说先前的事。”高滔滔沉声。

“是!”

蔡京连讲解起来,很快讲完。

“什么?这件事是有预谋的,是秦仙傲一手策划实施,他要以此要挟圣上及太后,让圣上禅位于他?”司马光瞪着双老眼,胡须微微颤着。

第五卷天龙寺第一百二十章放心,气数未尽

“司马相爷。”蔡京沉声说道,“老百姓就是一匹匹喂不熟的白眼狼,见利忘义,无忠无孝,得势便猖狂是他们的本性,可是这些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头不行,没有人举臂一挥,再困苦也不会起事,这一次的事情,绝不可能是他们自发而起。”

司马光瞪着蔡京。

“其实我早该想到,早就该想到了,秦仙傲做事向来一计连一计,招招有后手。”司马光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他写《三国演义》,里面但凡智者谋臣,高明者往往是计计相连,叫做连环计,他的每一手后面又岂会没有后手?”

“这一次的游行暴动,一起,便是数十起,城中处处烽火,若说没有人组织,谁信?”

“天子脚下臣民最为富有,天下百姓饿死,都城百姓也能过得不错,因此历史上向来就没有过都城百姓起义反叛之类的先例,这一次却发生了,不是秦仙傲,谁能组织得如此滴水不漏,谁能让庞大的朝廷力量事前丝毫未曾查觉?”

“只是我想不到是谁,现在想来,这不就是秦仙傲做事的手段么?”

“他既然抛出了那个天大悬赏,岂会就此罢休,没有后手?”

“是我太天真了!”

“以为他只是与我们争论学术,原来他的心很大,仅仅一个推翻诸家学派,开宗立派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他更想……”

“驱万民以逼天子,想让圣上禅位,更想自己当天子,好野心,好狂妄,好无法无天!”

司马光看着高滔滔:“太后,此事是我司马光之错。”

“秦仙傲一办报纸,我就该预料到的,可是我只是预料到了那种报纸违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规律,祸事必然来临,天地必然动荡,将来更可能天下大乱。白骨于野,只是……我虽然料到了这一点,却没料到……”司马光咬牙切齿。

“司马大人,别说你,我们又尝不是如此。秦仙傲办报,我们又何尝不是战战兢兢,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

“是啊,虽然知道这报纸一日不取缔,迟早会骟动民心,至使天下大乱,可是没想到,天下虽然没有大乱,秦仙傲只是在汴梁城。在天子脚下……”

“好一招直接斩首,根本不用天下大乱,便能……”

一个个官者感慨,虽然恨秦仙傲入骨,可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秦仙傲之所以非要办报纸,而且非要用白话,现在我们是明白,用白话才能骟动底层百姓,倘若是用文言,有几人看。只是士子阶层……”

老话‘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众人都明白,如果这报纸不是白话。根本不可能什么大的效果,甚至再给秦仙傲一百年,也未必做成今日之事。

“太后,秦仙傲如此处心积虑,恐怕在办报之前就已经把一切设计好了,如今事态严重。要想轻易打发他们,恐怕不是易事呀!”韩宗磊沉声道。

高滔滔沉脸看着司马光:“丞相,你有何主意?”

司马光双眉一扬:“太后无需担忧,诸葛孔明算无遗策,尚且抵不过大势,秦仙傲又岂能算到一切,若是他真算到了一切,外面的厢军和乱民也不会只是将我们包围在这里,而是直接砍杀过来,既然他算有遗误,我们就有机会。”

“如今之计,一则安抚好乱民,倘若能退去最好,即便不能退去,只要安抚住了,而后我们来个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

“对,此地不安全,我们需得秘密转移开来,但另一方面,也得留人在这里主持大局,以造成我们依然还在此地的假象,与他们周旋,同时向天下发布消息。”司马光说到这,嘴角露出冷笑,“太后,我大宋气数未尽,天下民心依然还在,这次的事只能算一个小意外,所以,只要消息泄露,各地勤王兵马必然蜂拥而至,只要勤王兵马一到,此地危机必然轻易崩解。”

“勤王兵马?”

一个个眼神大亮,确实此时大宋虽然有着各种积弊,可是要说已现亡国之兆,众人却未见半分,反而大宋正值盛年,只要不是寿终正寝,民心还在,气数还在,只要保住了皇家血脉,大宋就亡不了。

“既如此,就照丞相所说办吧。”高滔滔沉声。

……

汴梁城所发生的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个意料之外不仅仅是司马光、高滔滔、哲宗等人,就连汴梁城的参加游行的老百姓自己也是瞠目结舌,感觉莫名其妙,我们本意不过是想游游行,喊喊口号,逼官府快点解题而已,怎么游着游着就这样啦?就身不由已开始打砸,身不由己的冲向皇宫。

最怪的是居然把威严森沉的皇宫给攻下了,居然逼着圣天子禅位让贤。

做了这些事后,虽然有一些老百姓极为后怕,可更多的是兴奋,是一种仿佛做了大事一样的荣耀和激动。

“痛快,居然攻下了皇城?你掐掐我,是不是在做梦?”

“既然如此,反不如让秦仙傲做皇帝,秦仙傲的才华,可比那皇帝老子,还有些那些窝囊大官们强多了。”

“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谁怕谁!”

“我们自己推选皇帝,那《神仙国游记》里的国家,不都是自己选总统的么?他们那里这叫民主,我们为什么不能实施民主?一旦成功,我们都是开国功臣,就是创历史……”

……

人就是这样,无论多么违法犯忌,大逆不道,甚至荒谬透顶的事,一旦所有人都在做,就没人怕了,而且越是大事,就越是兴奋开心,就算有些人特殊也是各种投机的想法层出不穷。

而且很多人更明白,怕有什么用?

都已经做到这份上,就是骑虎难下,还想抽身当什么事也没发生是不可能的。

……

汴梁城发生的一切太过突然。而且外面其他城池也在发生游行示威,自然汴梁城的这一切,外面还无人所知。

汴梁报社。

“好家伙,让东家当天子。这……这……”

“太疯狂了,做为一个记者,我先前本是要去观察的,学着写新闻稿,以备将来东家所说的发布新闻。可是……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加入进去,最后……”

“快,这种事一定得最快通知东家。”

“电报,快给洛阳去电报!”

……

报社人员记者亢奋的不停向着洛阳发送着电报,讲叙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洛阳报社。

接电报的人员看着汴梁发来的电报,也是眼睛瞪得比牛还大,而后兴奋得浑身发抖,不过秦朝此时并不在报社。

洛阳大街上。

“自作孽,不可活。”秦朝看着庞大至极。甚至偶尔有些打砸抢的人群,心中叹息,本来古代百姓最为温顺,对言论也禁得最严,可是这不包括宋朝。

终大宋一朝,大小起义不断。

而且最有特色的就是宋太祖立下的祖规‘不以言论而治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因此宋朝当官的虽然说话要小心,可百姓反而有些肆无忌殚,可以怦击朝政,褒贬皇帝大臣的是非。这好处是巨大,可是凡事有个度。

本来一件好事,偏偏上一次程颐等人为了对付秦朝,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