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克格勃全史 >

第92章

克格勃全史-第92章

小说: 克格勃全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荐给总统的兄弟及最亲近的顾问罗伯特·肯尼迪,这之后他们每周在某个地方见两
次面。博利沙科夫的“正派”给罗伯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他根本没想到,博
利沙科夫是克格勃的人,罗伯特说:“他是赫鲁晓夫的代表……每当他(或赫鲁晓
夫)有什么事要转告总统或总统有话要转告赫鲁晓夫,我们就去找格奥尔吉·博利
沙科夫……我能找到各式各样的理由去同他会面。”博利沙科夫使罗伯特相信,他
用不着那些多余的外交途径便可直接得知,赫鲁晓夫在想什么并且“毫不隐讳地直
言相告”。他说,“双方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他提供的秘密渠道,“应该说,赫
鲁晓夫与肯尼迪之间的对话变得日益坦白直率了”。
    但是加勒比海危机之前,克格勃建立“热线”的基本作用是希望苏联在古巴中
程导弹成为既成事实之前保守这个秘密。1962年10月6 日,博利沙科夫同罗伯特见
面,把赫鲁晓夫的例行信件转交给他。往常罗伯特出来迎接他是不穿西装的,衬衣
领口敞开着,领带也是松开的。但此次气氛异常:“和以往的会面不同,主人在家
中穿起了深色官服,平日不听话的头发也被梳理得齐齐整整。他面无表情……态度
冷淡而谨慎。一切都预示出正式会见的性质”。接着博利沙科夫叙述了信的内容:
“赫鲁晓夫总书记为美国在古巴周边制造的局势感到担忧。我们重申:苏联提供给
古巴的仅限于防御性武器,以保卫古巴革命的利益……”罗伯特请博利沙科夫慢慢
地重复一下信的内容,他笔录后交给秘书去打出来。他说:“很好,我会把赫鲁晓
夫的信转给总统,在必要时他会通过我给你们答复。”第二天博利沙科夫被总统的
密友、记者查理斯·巴特种待请去共进午餐。巴特利特通知他,肯尼迪总统希望得
到赫鲁晓夫“更为详尽的书面信件,而非他兄弟传的口信”。博利沙科夫于是逐字
逐句地把对罗伯特讲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巴特利特全部都笔录了下来并转给了总统。
9 天后约翰·肯尼迪看到了“U-2”飞机拍摄下来的古巴正在兴建中的导弹发射场。
总统顾问特奥多尔·索伦森后来回忆说:“肯尼迪总统已经习惯于依靠博利沙科夫
这条渠道,通过他经常收到赫鲁晓夫的信,因此他感到自己受骗了,实际上他确实
受骗了。”
    10月24日,巴特利特把博利沙科夫请到华盛顿的国家记者俱乐部,给他看了2O
张“U一2”飞机摄下的导弹发射场的照片。照片右上角还保留着“仅供总统参阅”
的字样。“呶,你怎么解释这个呢?格奥尔吉?”巴特利特问,“我敢打赌,古巴
有你们的导弹,这你一清二楚。”
    据博利沙科夫说,他当时回答:“我从未见过这种照片。我不懂,这上面是什
么。没准是棒球场?”第二天照片被公开刊登出来。巴特利特又打来电话,谈话是
这样开始的:
    “喂,格奥尔吉,你们在古巴有没有导弹?”
    “没有。”博利沙科夫回答。
    “OK。鲍勃让我转告你,你们在古巴有导弹。这是赫鲁晓夫说的,总统刚刚收
到莫斯科的电报。”
    对博利沙科夫来说这消息就像“晴天一声霹雳”。
    博利沙科夫名声扫地以后,莫斯科为建立同白宫的“秘密联系渠道”重新挑选
了候选人。接替博利沙科夫的是克格勃驻华盛顿的间谍头目安德烈·谢苗诺维奇·
费克利索夫,40年代末他在伦敦出色地完成了政治侦察任务,因此在总部自我感觉
颇为不错。1960-1964年他化名福明在华盛顿任间谍头目。10月26日14点30分,他
打电话给正在美国国务院的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约翰·斯卡利,费克利索夫知道,此
人是白宫的常客。从声音判断,费克利索夫很激动。他要求斯卡利10分钟后同他在
宾夕法尼亚大街“西洋风味”餐馆见面。刚一落座,他就表达了想请斯卡利传递一
条重要消息的愿望。“如果苏联撤回导弹,美国是否同意公开许诺不驻古巴?您能
不能利用在国务院的关系弄清楚这一点?”19点35分他俩又在“希尔顿”大饭店的
自助餐厅见面。斯卡利说,他同国务卿金·拉斯克联系过,他对费克利索夫的建议
很感兴趣。在这以前已收到赫鲁晓夫的一封详尽的、充满感情的信,信里也有类似
这样的建议。尽管任何正式交易都没达成,但在“西洋风味”餐厅中由费克利索夫
首先说出的建议成了调解危机的基础。10月28日赫鲁晓夫表示,将拆除古巴的导弹
发射场。同时美国保证不出兵古巴并从土耳其撤出服役期已满的“朱庇特”导弹。
    古巴危机解决之后,赫鲁晓夫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与火冒三丈的菲德尔·卡斯
特罗的关系。莫斯科平息危机甚至没跟他商量一下,这使他十分恼火。安抚卡斯特
罗的任务交给了克格勃驻哈瓦那的前任间谍头目、现在的苏联驻古巴大使亚历山大
·希托夫,因为他成功地同这位古巴领导人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后来希托夫在莫斯
科总部吹嘘说,在古巴危机时他成了菲德尔的私人顾问,对卡斯特罗来说苏联大使
馆是他的第二个家,有时他甚至同希托夫一家在使馆厨房中做饭。
    正值危机处于白热化之时,奥列格·别尼科夫斯基被捕,他提供的情报无论对
加勒比海危机的爆发或是平息都起了关键作用。第二总局是在1962年监视英国大使
馆时,无意之中发现了别尼科夫斯基的行踪。”
    1959年以前克格勃一直认为,西方侦察机关不会冒险同自己的间谍在苏联境内
直接联络,只会在国外同他们见面,而在苏联国土上,仅限于“邮政信箱”这一渠
道。然而1959年10月,6 年前在维也纳被中央情报局收买的情报总局中校军官彼得
·波波夫被捕,他就在莫斯科直接向他的上司转交情报。他是通过一个“切点”完
成这一切的:人流中两个人好像完全无意地撞一下。波波夫的案件过去之后,1960
年第二总局局长奥列格·米哈伊尔罗维奇·格里巴诺夫将军决定监视美、英两国使
馆。这些规模巨大的行动每年进行两次,每次为期两周,而且监视面涉及外交官家
属,居住在莫斯科的记者、商人,还有使馆工作人员。监视活动基本上都由七局的
行动小组完成,但却是由第二总局指挥的。在1962年初,有一个行动小组开始监视
别尼科夫斯基在莫斯科的英国情报接线人的妻子詹妮特·奇卓尔姆。当时她从大使
馆出来,想从别尼科夫斯基那里取定期提供的一批微型胶卷。在阿尔巴特区,七局
的一个监视者发现了奇卓尔姆和一个陌生俄罗斯男子“切点”式接头。两名监视人
员一直“护送”奇卓尔姆太太到大使馆,但因为他们接到命令不暴露自己,所以没
有拦住她让其交出刚到手的纸包。另外两名工作人员跟踪别尼科夫斯基,但20分钟
后且标就消失了。从这时起第二总局就知道了莫斯科有一个英国情报机构的间谍,
并且怀疑这可能是一个情报网,但暂时还没有涉及到别尼科夫斯基的证据。
    不久,别尼科夫斯基的过分自信使他处于败露的边缘。按照规定,情报总局和
克格勃的所有官员如果去外国使馆,都应该预先取得第二总局的同意。但别尼科夫
斯基有一次去英国大使馆,并未执行这一规定。第二总局的人很恼火,于是情报总
局局长谢罗夫将军(别尼科夫斯基的酒友)便亲自写道歉信请求不要计较这次误会。
格里巴诺夫将军表面对谢罗夫的道歉表示满意,但亲自命令在别尼科夫斯基的家和
工作单位进行监视。借助安放在别尼科夫斯基邻居家窗台上花盆里的长镜头,可以
清楚地拍摄到,他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把收音机调至某一频道,收听广播并作某些记
录的。
    1962年7 月,莫斯科来了一名英国商人格伦维尔·威恩,他是英国情报机构的
通信员。别尼科夫斯基再次违反保密规定,在“乌克兰”饭店威恩的房间里同他会
面,这足以使第二总局对他产生一定的怀疑。更可疑的是,进到房间里以后,别尼
科夫斯基打开了收音机和浴室中的水龙头来掩盖交谈声。但格里巴诺夫的技术专家
们还是分辨出一些谈话的片断,这是别尼科夫斯基从事间谍活动的第一个证据。此
后,第二总局让住在别尼科夫斯基楼上的一家去黑海度假,在他们房间的地板上钻
了一个小洞,安上一个大头针针头大小的镜头,通过它可以看到别尼科夫斯基使用
“米诺克斯”牌相机、密码和一次性密码本的情况。为了对他的公寓进行彻底搜查,
第二总局制定了一个能使他离家几天的计划。毒药专家把别尼科夫斯基的椅子用毒
药处理了,别尼科夫斯基暴病了几天。已经接到指示的情报总局的医生们,通知他
要住院治疗几天。在这几大中,第二总局的人从他家里翻出了从事间谍活动的必备
用品。但为了能通过他挖出一个大的间谍组织,并没有马上逮捕他,而是让他“逍
遥法外”。
    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大量情报都是通过电子侦察得到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有
赖于克格勃向美国国家安全局和美国驻莫斯科使馆成功的渗透工作。据说,危机过
后赫鲁晓夫甚至“向情报总局表示谢意,因为在华盛顿截获的电话交谈有助于了解
美国官方内部发生的事情和进行讨论,从根本上讲有助于最终解决危机”。但是考
虑到事态发展之快和执行委员会的保密机制,电子侦察实际上对总统及其高级顾问
们做出的那些重大决定,只提供了非常有限的情报。虽然总部一再要求,但驻华盛
顿的克格勃间谍头目费克利索夫似乎未能搞到大量可信的情报。费克利索夫当时的
情报来源同别尼科夫斯基有很多相似之处。此人是代号“萨沙”的美国军事情报人
员,1959年在德国服役时,被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沙利亚平收买。萨沙是
一名领薪金的间谍(他的女友一直靠他的钱糊口,所以在德国他负债累累)。据尤
里·诺先科说,他提供整箱整箱的文件来换取克格勃的钱。1962年萨沙调到华盛顿,
但他无权接近执委会的文件,所以只能提供些二流情报。
    萨沙成功地度过了加勒比海危机,而别尼科夫斯基却没他那么走运。正当危机
高潮的时候,安在他房间天花板里的镜头发现,他正在研究假护照。格里巴诺夫怕
他的叛逃打算得逞,便命令马上逮捕他。10月2 日,英国情报机构和中央情报局便
得知他的事已败露。当天在莫斯科的一根电线杆上出现了一个暗号,这表示别尼科
夫斯基在“邮箱”里留有资料。到“邮箱”取资料的中央情报局的人被克格勃抓获,
但他声明自己有外交豁免权。对此人的监禁引起了一场颇为可笑的第二总局各处间
的误会。此前从没有中央情报局的人去过“邮箱”那儿,克格勃误认为别尼科夫斯
基只为英国情报机构效力(当时,他是英国情报机构同中央情报局联合行动的当事
人),因此此案由二处(英国。加拿大和大洋洲处)负责,他们不愿意让负责美国
事务的一处插手这件事。当不知所措的中央情报局人员说出自己是何许人也时,二
处不得不同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