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克格勃全史 >

第63章

克格勃全史-第63章

小说: 克格勃全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秘的身份来到英国驻巴黎使馆,那时他已有交际圆滑、沽名钓誉的坏名声。一位
英国高层外交家说,法国沦陷后,英国驻巴黎大使肯普贝尔“对麦克林突然表现出
的磨蹭和在最近关键日子中的玩忽职守十分反感。他认为,麦克林是个意志薄弱的
人。”麦克林从法国回国之后很快获得第二秘书的官衔,并被任命到重建的外交部
总局工作。总局的权势并不大,它主要同运输、供给和经济战争部委打交道。他在
局里的同事奥布利·沃尔顿认为他是个“捉摸不定而又孤独的人”。与美国妻子梅
琳达的离异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他们虽然在巴黎结婚,但到1941年秋她一直住在
美国,另外,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1940年圣诞节前夕刚出生就夭折,也使麦克林倍
感孤独。
    1941年6 月,德国人侵苏联,实际在不同程度上又使人们再次意识到了麦克林
和其他“五杰”成员的价值。对麦克林的上司安纳托利·戈尔斯基和内务人民委员
部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在1943年末美国人大批到来之前那些部署在英国的。
主要由波兰人和法国人组成的盟军之间的关系。虽然希特勒人侵后,斯大林与波兰
政府签订了驱逐西科尔斯基将军的军事协议,但苏联对波兰仍持怀疑态度。从麦克
林的报告中可看出这种不信任是互相的。1943年4 月,也就是德军在卡廷森林发现
内务人民委员部集体屠杀波兰军官地点之后不久,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要求国际红
十字会调查此事。莫斯科立即断绝与西科尔斯基流亡政府的所有联系,称他是“法
西斯分子的帮凶”,并指责了德国人的罪行。麦克林虽然向莫斯科提供了波兰人对
此的反应情况,但作为施行大规模屠杀政权的秘密间谍,他并没有体会到一丝一毫
的快感。
    1944年春,麦克林无论在英国外交部,还是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部/内务人民
委员部都得到了加官进爵。在英国外交部,他被派往驻华盛顿使馆,不久便晋升为
使馆一秘。到位后不长时间,麦克林与同事罗迪·巴克利又一起被任命为英一美制
定对意(大利)和约委员会成员。巴克利十分赞赏麦克林,认为“他善于制订方案
并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另一位与麦克林同时在华盛顿任职的英国外交家罗伯特·
赛西尔回忆道:
    “对他来说没有一项任务是复杂的,他精力过人,要干多久就能干多久。而且
胜任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待那些生病、休假或不太勤恳的同事的工作,他总能应付
自如。”
    内务人民委员部认为,英美之间进行核合作的领域是一个最危险,同时也是最
重要的政治领域,而从1945年初开始,麦克林就在此领域工作。由于他在核研究领
域拥有深厚的知识理论,1947年 2月他被调人英一美一加协调核政策联合政治委员
会。“五杰”的上司、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对麦克林的地位始终是给予应有的
承认的,他们把安纳托利·戈尔斯基直接派到华盛顿与麦克派一取得联系就是一个
佐证。1944年10月,戈尔斯基取代艾哈迈洛夫,被任命为伊丽莎白·边特丽的长官,
并受命在边特丽的帮助下监督杰科布·戈洛斯的间谍网。与艾哈迈洛夫一样戈尔斯
基很快就搞清楚了,戈洛斯的工作方式过于“业余化”,安全系数很低。于是他对
边特丽说,“现存制度充满漏洞,因此十分危险。我们的朋友戈洛斯是一个不十分
谨慎的人,我担心,由于您同他的联系,会把整个组织置于危险之中。”这样,边
特丽不得不把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暂且“隐姓埋名了半年,直到确信,联邦调
查局“未对她调查”为止。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很仔细地研究过有关边特丽的情况,
目的在于是否留用她。 戈尔斯基一直坚持要边特丽收下酬金并开具收条给他。 ‘
“让我们结束这些蠢事,我口袋里有2000美元,这是您的一部分。您现在就收下!
如果不收的话,我就会认为您是叛徒!”实际上,在边特丽收下钱之前,她就已经
是“叛徒”了。从1945年11月,她就开始为联邦调查局工作。成了双料间谍。虽然
她的间谍网早已彻底暴露,但一直受单线领导的麦克林,却留在联邦调查局的视野
之外。
    卫国战争期间,除了苏联谍报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向英一美情报机构渗透之
外,与此同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也与这些机构中最重要的部
门有着官方的联系。1941年8月,上校(后升为准将)A·希尔(那时化名为德尔)
率领英国特别行动机构联络小组抵达莫斯科。这次行程被称为“萨姆使命”。选择
希尔担负这项使命即使算不上十分段跷,也是异乎寻常的。据与他在特别行动机构
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菲尔比说:“希尔在英国人中一间属于为数不多的、惯于暗中使
绊的那号人之一。他那大腹便便的样子,看起来像个不戴王冠的秃顶国王。”就在
这次行程的十年前,希尔曾出版过一本词藻华丽的回忆录,其中讲到了以前他是如
何协助破坏布尔什维克制度的。总之,希尔根本不准备与内务人民委员部携手工作。
他刚一到达莫斯科就下令检查“萨姆使命”会议厅。正如菲尔比所说,“这次检查
表明。的确存在着大量情报流失途径。”
    特别行动机构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初期合作效率极低。1942年2至3月间,奥西
波夫让希尔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行动小组一起深人敌后,以便了解游击战术。按照
希尔后来的说法,他一回莫斯科就帮奥西波夫起草了一份有关游击战术的正式报告。
但对此需慎重对待,不可全信,因为在此之前他还大言不惭地讲过,是他在1918年
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反间谍处’飞到过德军敌后东线几个地方后,希尔产生了把内
务人民委员部间谍派到西线和中东前线的想法。1942年夏,他前往伊斯坦布尔和开
罗讨论特别行动机构与内务人民委员部联合行动的细节。然后他与空降在比利时的
内务人民委员部间谍一起飞往伦敦。实际上在此之前,希尔的那股促使内务人民委
员部在西方展开积极活动的热情已有所减退。在准备向比利时空投间谍时他在日记
中写道文‘见鬼去吧,我并不很喜欢这玩意儿”。特别行动机构驻伦敦和开罗的参
谋部禁止在土耳其领土上开展联合行动。 。 特别行动机构的档案称料证明,当时
“只有一小部分”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间谍在英国人的援助下被空投到欧洲国家,而
且主要是在1943年一年。空投行动由于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战役情况几经耽搁本内
务人民委员部甚至怀疑这其中有英国人的阴谋,感到十分气愤。特别行动机构曾向
内务人民委员部提供过一些有关爆炸装置的资料,但作为交换,它们并没有收到太
多的回报。战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在伦敦的组织由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奇恰耶夫领
导,他是在希尔被派任莫斯科后不久来到英国的。除了正常的领导工作之外,奇恰
耶夫当时还身兼在英国的各沦陷国流亡联合政府顾问一职。奇恰耶夫长于交际,身
体健人而且对内务人民委员部来说极不寻常的是,他滴酒不沾。一起初,奇恰耶夫
同时行使组织联络和领导谍报机关的双重职责。一但随着苏联在英国的间谍网与日
俱增以及作用日渐突出,1943年,莫斯科中心把具有外交掩护身份的康斯坦丁·米
哈伊洛维奇·库金派往伦敦担任机构领导。库金长期以来一直沐浴在“五杰”带来
的荣耀的光辉里。现在,在第一总局的荣誉室还可看到他的肖像,肖像旁边是注释,
把库金称为40至为年代最优秀的情报人员之一。库金到任以后,奇恰耶夫便把自己
的主要精力彻底转向流亡联合政府工作上来。随着胜利的即将到来,奇恰耶夫对这
些政府施加压力也随之增大。捷克流亡政府情报机构领导弗兰季舍克、莫拉韦奇将
军是如此评论奇恰耶夫的:
    “刚开始时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友善的、性格温和的人,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
似乎每个俄国人的脸上都失去了笑容。随着战局的好转。奇恰耶夫对我们的态度也
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前他每天都来我这儿,对我提供的每份情报都表达谢意,
可现在他开始批评我们,向我们提要求,甚至威胁我们。”
    奇恰耶夫经常对收到的情报大为不满,他要求直接参与地下活动,并且索要一
些莫拉韦奇认为无法弄到的情报。他还开始搜集有关流亡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情报,
并且搞出了几份“不可靠者”名单。战争结束前,奇恰耶夫开始索要有关英国情报
部门活动情况及流亡政府首脑爱德华·别涅什的情报,并逼迫莫拉韦奇与他断绝关
系。
    虽然,英国特别行动机构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合作成
效甚微,但在1943年末,即“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第一次会见之
前,美国战略情报局(其前身为情报总(一局)头子多诺万将军却又产生了与苏联
情报机构广泛合作的想法。1943年圣诞节,多诺万与美国大使加里曼在莫斯科与外
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进行了谈判。两天后多诺万又同国外局领导菲京和内务人民委
员部爆破专家奥西波夫见了面。当时的美方会见记录写道:“菲京对多诺万有关美
国战略情报局的组织和活动情况的叙述听得非常认真。仔细,然后又就向敌国领土
输送间谍的‘可行方法’以及其他一些技术细节等提了几个问题。”“奥西波夫将
军,——记录中这样记载,——对塑胶炸药的潜力十分感兴趣。多诺万将军应允把
战略情报局战役工作人员使用的成套小型无线电发射机提供给菲京将军。”
    以这种方式吊起苏方的胃口之后,多诺万建议战略情报局与内务人民委员都在
莫斯科和华盛顿互设代表处。双方代表处将相互交换情报(多诺万认为,每一方都
有使另一方感兴趣的敌军情报),彼此协调行动,以避免间谍工作的重复,相互通
告行动计划。多诺万的建议在苏联以苏一美关系中少见的热情原则上获准通过。这
个建议非常合菲京的口味,因为他早就渴望得到战略情报局在东欧和巴尔干的活动
情报、以及战略情报局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及技术潜力。另外,国外局当时正在犯愁,
如何控制伊丽莎白·边特丽这个不可靠小组的活动。现在问题解决了,菲京完全可
以用官方代表处来控制并巩固华盛顿的间谍机构。而且自身也可以开展一些间谍活
动。所以,菲京对多诺万表示,“他衷心地欢迎他的建议。虽然一些细节尚需由高
层讨论之后决定,但战略情报局驻莫斯科代表处的问题可以认为已经解决,情报交
换应立即开始。”美国大使卡里曼和菲京一样对此事十分赞同。他天真地写信给罗
斯福: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试图打人苏联情报部门,可一事无成。现在我们第一次打
人了苏联政府情报部门。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我相信,这会为将来与其他部门
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辟道路。”
    但华盛顿对此反应冷淡,罗斯福因为害怕选举会出现什么不测,于是采纳了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