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德嗣正准备说话,突然顾晓蓝又拿着一份情报跑了进来。
“英国运兵船队在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遇袭,37艘运兵船和12艘货船全灭,2个加拿大师损失殆尽……是德国潜艇。”
“什么,大西洋也被袭击了?”文德嗣惊了一下,连忙结果情报看起来。
辛杰笑道:“呵呵,德国人干得真是不错啊!这下子起码干掉了协约国5个师……”
第231章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共和255年(西元1914年)2月15日。
一战已经进行了B个月;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包括塞尔维亚对奥匈、保加利亚作战的巴尔于战线);其中以西线最为惨烈。
截止到2月10日;交战双方的军事人员和平民的总死亡数量突破了三百万大关;协约国占了8上。其中最惨的是毛熊;损失了97万名灰色牲口。然后是法国;损失了6万官兵。英军死亡了6万多人(其中澳大利亚46万;加拿大4万;印度46万)。塞尔维亚军队伤亡40万。日本军队损失B万余人;送到欧洲的五个师团全部被打残。另外还有比利时阵亡的6万多人;卢森堡阵亡的106多人。此外还有将近3万人进了德国的战俘营;大多数是俄**队
协约**队死亡26万人;伤残人数超过60万;另有3万人被俘;还有超过40万的平民死亡;100万人负伤。
同盟国方面损失要小得多;德国阵亡2万余人;奥匈帝国阵亡28万余人;保加利亚阵亡2万余人。一共有50万官兵死亡;另有不到66人被俘;136万人负伤。此外还有接近2万平民死亡;B万人负伤。
因为本位面的同盟国有文德嗣这个特大号“自于五马克”的大力支持;同盟国的力量远比原时空强大得多;尤其是德国;所以对协约国而言本位面的一战远远比原时空残酷得多;协约国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科社党军事专家们的预测。这种程度的伤亡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时空的同期;交战双方都被这种惊人的损失吓到了;但是他们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不车飞掉一方;或者双方都筋疲力尽打不下去;是不可能罢休的。
而且这样的伤亡率也让有些想法的围观群众们吓尿了;比如有些意动的意呆利、葡萄牙和奥斯曼等国;都被吓得缩回去了。他们均想:咱们还是安心收过路费、买物资发财好了;打仗这种事情就不要掺和了。
大洋对面的美国更是这样想;尤其是在天顶星财团和兰度财团的推波助澜之下;美国的媒体争相报道欧洲战况;尤其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无数死状凄惨的死者照片;痛哭的家人;废墟般的城市等等充斥这各大报纸的版面;使得美国人民的孤立主义情绪更加的强烈。因为民间的反应太大;托马斯o威尔逊总统不得不公开表示:美国绝对不会主动参战;只要他们不来打我们;我们就一直保持中立……云云。
虽然协约国在欧洲本土的形势恶劣;被二德子吊打;但是他们在另一个战场——非洲;还是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因为大英帝国是一个强大的海权帝国;拥有全球第一的海军;垄断了大西洋的海路。因此;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就对同盟国封锁了大西洋航道;致使德国无法给予非洲殖民地援助;而德国在这些殖民地的驻军也不多。所以除了在德属东非和喀麦隆遇到顽强的抵抗外;协约国在攻击其他德国殖民地期间均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
多哥是德国于非洲中最小的一块殖民地;也是第一块被协约国占领的德国殖民地。德国人在当地只有100多名驻军;因此协约国只用了2天;在接近零抵抗的情况下便于1914年6月2日占领该地。
在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军面对的敌人是有英国支持的南非联盟军队;而在于旱的西南非洲中;其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首都温荷克;德国在此的驻军不过五千人。战争于1914年6月爆发;孤立的西南非洲被南非军队入侵;当地德军虽然设法阻止;但兵力太少;无法对抗人数占有绝对优势;且熟悉沙漠地形的南非军队。南非军队的进展可比欧洲的英法快多了;直至2月15日;南非军队已经逼近西南非洲的首都温荷克;当地德军还有战斗力的已经不到26人。
喀麦隆由于位置比较倒霉;所以该地的德国守军受到英国尼日利亚、法国赤道非洲和比利时刚果三面围攻。但守军顽强抵抗;搞得协约国非常头痛;进展极为缓慢。
德属东非战役是非洲战场中最大规模的战事;双方都投入了比其他殖民地战争更多的兵力。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在东非遭到了莱托-福尔贝克少将指挥的德国殖民地驻军与土著部队顽强的抵抗。德国在此的军队只有1360其中德国官兵只有36人;其余都是当地人组成的土著民兵。
各**事专家都认为德国撑不了多久;但莱托-福尔贝克却让大伙摔了一地眼镜;这位老兄就是靠着这点儿人;不但扛住了英国和比利时的4万联军;还把他们打得一败涂地;连连扑街。
看到福尔贝克老兄表现这么好;也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兴趣。
“这个福尔贝克于得不错;我觉得应该对他进行更多的援助;把更多的协约**队牵制在非洲战场。”文德嗣也查过资料;知道这位老兄是个非常逆天的人物;靠着缺少补给的一万多部队硬是牵制了协约国3万大军;而且还打得协约苦不堪言;在欧洲本土的德军都快扑街的时候;他还能组织反攻。如果不是缺乏后援;他肯定会于出更大的事情。
辛杰也说道:“是的;莱托-福尔贝克确实很有名将风范;我们仔细研究过他的战例;发现他的战术手段灵活;非常善于利用己方的一切优势。并且他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非洲土著在他的训练下;居然也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士兵。
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说道:“这样如何?我们和德国商量一下;先福尔贝克援助三万人的装备和给养。如果表现好的;就继续援助。”
“可是;我们如何把东西运过去?”副总理萧图问道:“上次英国人在亚丁湾吃了大亏;已经封锁了东非的海岸线;我们的船队恐怕很难混过去……”
海军总司令王铁锤笑道:“萧副总理;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我们现在有专用的运输潜艇;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些东西送到东非……”
在今天的军委会议上文德嗣继续说道:“另外;印度现在也太安静了;英国佬现在自顾不暇;应该让他们胆子再大点儿。还有就是;阿富汗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那么波斯的社会主义工农党也该动一动了;现在机会难得啊;不能错过了”
“我们组织的这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一定要保证安全的;顺利的;送到热**自由的印度人民手里。”
印度;内洛尔。
内洛尔是印度东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位于本内尔河的入海口附近。在内洛尔城外几十公里外;有一处偏僻的渔港;前几年的时候;一位外地来的豪商看中了这里;把整个村子买了下来;原来的地主卖了之后就搬走了;不知所踪;原来的村民也拿到一笔安置费;有的迁走了;有的则被那位豪商招募;到北方的庄园于活去了。
豪商买下这里之后;就开始大兴土木。按他的说法;是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度假别墅区。不过;这却是个烂尾工程;豪商把道路和码头建好之后;资金就不够了;于是只草草修了几栋别墅和仓库之后;就停工了。后来这里又被转手给了本地一个叫辛格的商人;辛格是个搞进出口贸易的;他把这里当成了仓库。
今天;辛格老板把一些工人打发回家;自己和几个心腹留下。那些工人隐约都知道;自己老板是个走私贩子;这会儿就是准备接货的。不过这年头做进出口贸易的要是不顺带搞点走私;那才是不正常;再说辛格老板是个难得的厚道人;工资和福利开得都比较高;比同行有良心多了;所以工人们都假装不知道。
而且也听说过以前有人要给辛格下绊子;向官府举报了该公司的走私活动;但结果是官府查了一番之后;称辛格是清白的守法商人。最后辛格屁事没有;反而那几个举报的家伙都全家失踪了。从此之后再也没人敢举报他了。
入夜之后;陆续有人赶着马车来到这里;这些人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手上都拿着武器。这些人来到大门口;和守卫说几句;然后拿出一个小本本亮一下;就被放进去了。前前后后来了百多辆马车、牛车;甚至还有十几辆载重卡车。这些车辆全都停在码头旁边的空地上。
深夜的时候;码头上亮起了几盏灯火;辛格带着一大帮人都等着码头上。
辛格身材中等;有着一副典型的刹帝利人外表;年龄在三十岁左右。这种样子的人在印度很常见;没有一千万也有八百万。
辛格站在码头上眺望了一下海面;此时正值深夜;显然看不出什么来。他向后面做了个手势;立即就有两个手下抬着一个大箱子过来。打开箱子后;里面是一部电台;他们立即开始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电讯员抬起头说道:“辛格部长;有回应了;他们正在10海里外的深水区。”
“好;叫他们快过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辛格点点头。
他又对旁边的人吩咐道:“拉曼;你们去开吊车。扎古;去准备叉车”人群顿时分开;各自忙起自己的事情
十几分钟后;码头前的一处海面突然翻起很多波澜;大蓬大蓬的气泡冒了起来。一艘形如巨鲸的大型潜艇从海里上浮到海面。辛格马上拿起一盏信号灯;左晃晃右晃晃;又一亮一息的重复了好几次。
此时;码头上也亮起很多灯火;把泊位照得通亮;同时两艘小气艇开了过去;给潜艇引航。别看这个地方不起眼;却是个天然的深水良港;就是地方小了点。这个码头经过两任老板的修建;现在已经可以停靠万吨级的货船。
不一会儿;这艘潜艇顺利靠上了码头。十几名穿着水手服的人走了出来;辛格连忙迎上去;双方就在码头上用低声交流起来。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艘潜艇上没有任何可供辨认的标识;就连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也是没有任何可供辨认的标识。就连他们谈话也是用的英语;而外貌就更不好判断了;因为他们当中各色人种都有;为首的那个是一幅典型的黄白混血外貌。
“辛格同志;这是此次组织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为首的混血儿用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说道。说着;把手里的文件夹递了过去。“这是清单;验收之后签字给我……”
“非常感激;马克同志;你们一路辛苦了……”辛格笑着接着文件夹。
他们两个人在一边谈话;其他人却没闲着;大伙都不是第一次于这种事了;几乎不用上级指挥;自己就熟门熟路的于起来。
“咔咔咔……”只见潜艇的背部外壳在一阵机械声中向两边缓缓分开;露出一个很大的货舱;里面重叠放着几十个标准集装箱。
辛格那边的人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分了一组人上到潜艇货舱;给集装箱系吊绳;挂吊钩。另一组人熟练操作着码头的装卸设备;把集装箱一个个的吊上码头。还有一组人立即打开集装箱;把里面的货物全部取出来。
“好家伙;这就是组织的新型运输潜艇吗?真大啊”辛格好奇的问道。这艘潜艇和潜艇大有不同;它的船体很胖;和商船差不多。
“不错;这就是最新型的运输潜艇;是组织准备专门用来向各地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马克骄傲的说道:“水下标准排水量66吨;可装载dU个2米标准集装箱;或者26吨散货……”
辛格走到一堆刚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