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智典-腾迅读书 >

第18章

影响一生的心态修养书:处世智典-腾迅读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能够不要求自己完美,你能够放下自己千金重的面子,那么,你会活得更像自己、更快乐,甚至能像戴安娜王妃一样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应用之道:
“人生”是每个人必须走过的一条路,在路途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活着还是生活。”
活着还是生活?虽然没有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那么沉重,也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可是两个词的含义的确不同。“活着”嘛,上班下班、有吃有睡、有人吆喝就玩一把,没有就闲呆着。这是比较被动、消极的活法,说是消耗生命也不过分;“生活”就不同了,生活注重精神的需求,采取主动的、积极的生存态度,与“活着”相比,“生活”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举个例子,这几天我特别郁闷,刚好没有一个朋友在身边,“凑合活着”的人会躺在被窝里看影碟,或者无所事事混过一天;“享受生活”的人不会赖床不起,他会马上跟自己说:这样下去心情可好不起来,一天算是完啦,赶快设法改变!
心态这玩意儿,是靠自己调整的,依赖别人(朋友也好,恋人也罢)调整你的心态,只能暂时管用,人家走了你不就垮了?很多人失恋、失意仍能振作,最终靠的是自己;我们身边也有就此不得志的例子,最后不仅是精神垮了,身体健康也摧毁了。同是“人生”这条路,这样的走法岂不太不值得?
“生活”显然是高于“活着”的活法。我们面临很多问题: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和人之间感情的淡化,对大自然的疏远,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宅短缺与高层化等等。“生活”让我们拥有物质享受的同时,情绪越来越紧张,心理压力越来越重……“活着还是生活”?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变化,避免陷入“背负重担”的困境。
                  第45节:真我本色(5)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快乐。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儿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很哲理:“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记住,朋友,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
□ 离群的黑雁
一只黑雁从小生长在雁群中,但是后来它觉得自己和其他伙伴越来越格格不入了。因为随着它的不断长大,黑雁的身躯变得比一般的伙伴都要庞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它一身黑色,这样看来,它简直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了。
虽然同伴们并没有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排挤它,但是黑雁却瞧不起自己的同伴。
“它们一个个那么瘦小,真是可悲,而且颜色还那么难看,哪有我这种黑色高贵!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真是太不幸了,我本来应该和黑色的乌鸦生活在一起的……”
黑雁觉得乌鸦的生活很有情调,就像一位高贵的黑衣妇人,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闲的时候还可以唱唱歌。于是,黑雁一心一意想要搬去和乌鸦同住。可是,乌鸦发现黑雁长得和自己不一样,而且声音也不一样,因此不想让它和自己一起住。
乌鸦带着厌恶的口气说:“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和我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你再怎么高贵也只是一只大雁,我不会喜欢你的……”
吃了闭门羹的黑雁无可奈何地只好回头去找它原来的伙伴。
“你不是看不起我们吗?和我们在一起会给你丢脸的,你还是走吧,这里没有人欢迎你!”
于是黑雁只好孤单地离开了雁群,在天空中发出凄凉的叫声。故事解读:
众叛亲离是对爱慕虚荣和忘本之人的惩罚。清楚地认识你自己,莫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否则你会到处遭到人排斥。应用之道:
一次聊天时,有位朋友颇有感慨地说:“人啊,别拿自己不当人,也别拿自己太当人。”乍听起来,此话似乎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然而,大凡明显荒谬之言往往反有深意。
有“拿自己不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在当权者面前像个童养媳,眼皮儿都不敢抬一下;有的人在有钱者面前像个刘姥姥,眼角上都堆出花儿来;有的人在有名气者面前就像个孱头,眼仁儿都呆滞了。这种人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好像生来就不如人,时时不如人,处处不如人。
有“拿自己太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刚当上个小小的什么官,就仿佛自己做了皇帝;有的人刚发了一点小财,就仿佛自己成了亿万富翁;有的人刚有了点小名气,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
有趣的是,某些人有时候“拿自己不当人”,有时候又“拿自己太当人”。他们或者在发迹之前“拿自己不当人”,在发迹之后“拿自己太当人”;或者在飞黄腾达之时“拿自己太当人”,而在穷困潦倒之时又“拿自己不当人”。还有的在比自己更“火”的人面前“拿自己不当人”,而在不如自己“火”的人面前又“拿自己太当人”。
“拿自己不当人”与“拿自己太当人”,情况不同,表现各异,但其“精神实质”却是相同的。他们都以他人的法码称量自己,都以权力、金钱、名气这些身外之物来衡定自己,都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评价自己,是另一种“胸中装着全世界,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两类人,无论他有权无权,有钱无钱,有没有名气,都同样缺乏自知之明,都失去了自我,都有人格缺陷。
其实,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不必拿自己不当人,也不应当拿别人不当人。
在这方面,葛优是个明白人。他在谈到他自己的时候说:“演员嘛,观众喜欢你,你是明星,可你要干了点什么坏事观众照样臭你,你不演戏了观众照样会忘了你。我心里特明白,我呀,大概就能再火十年,五十岁一过,一定是一天不如一天火。我有危机感,预先想明白了,到那一天想想自己没糟踏自己,对得起掏钱看我戏的观众,就心安了。”他没拿自己不当人,也没拿自己太当人,更没拿观众不当人。他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所有人:正“火”着的人不必大张狂,未“火”的人也不必太灰颓。
                  第46节:真我本色(6)
大家都拿自己当人,也都拿别人当人,我们的世界将多么和谐。
□ 两只罐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代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挖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故事解读:
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盲目自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应用之道:
你我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屑一睬一顾。也有一种人,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一个人这样迷恋自己,对本身如此崇拜惊叹,很可能确有出人头地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是让与他相对的人很难承受的。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动不动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不忧不怨,是属于知足常乐的一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在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和平渡过。
那些态度骄横言词夸张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依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地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第47节:真我本色(7)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今天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