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 >

第6章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第6章

小说: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老师天天都关注着网上和电视里的非典新闻,北京的疫魔依然肆虐,几乎每天都有百人左右新增确诊病例,让人揪心不已;只有看到非典患者出院的消息,才稍放宽心,霍老师盼着他们都早点痊愈。晶莹连日来战斗在抗非第一线,不知道她境况如何,医院被整体隔离了。晶莹所在的是处于市中心的大型综合医院,并不完全具备传染病医院的隔离条件,这里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尤其对于像晶莹等第一批抗非战士。
今天,所有非典及疑似患者全部转出了晶莹那家医院。与此同时,玲玉所在医院被改造为非典定点医院,成为启用医疗战线“国家队”抗非的标志。7天7夜创造的人间奇迹——非典专科医院在北京郊区小汤山镇建成,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全军抽调1383名医护精英驰援“小汤山战役”,毛毛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加入首批333人的队伍进驻小汤山。抗击非典,战斗犹酣。
此前全市中小学业已暂时停课。近来晶莹的手机一直没开,家里也不知道她的具体消息。童心只是想妈妈,一个劲儿地问爸爸:“我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呀?”
非典患者转院的消息,是霍老师的学生方岩播报给亿万观众的,她已经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了。可惜新闻里没有提到方岩的同学晶莹。
隔离期过去,霍老师应邀到电视台演播室录制“空中课堂”的节目,方岩给老师做起了导演。她以前就经常在教育台客串做节目。一见霍老师,方岩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
“我从四川转学到咱班上,您教会我普通话,发现我的天赋又鼓励我学唱歌学播音的。霍老师,要不是您那么开明,因材施教,我哪儿会有今天这点成绩呀。”方岩真诚地笑着。
“这得靠你自己。老师只是被动的外在因素,你自己喜欢,愿意去学才会有成绩呀。最终还是要实现自主教育。孩子达到了自发和自主学习的程度,才是教育的成功呢。”
“那现在正是考验孩子们这种能力的时候。”
“孩子的自制力肯定弱一些。人的成长也就是不断走向自主的过程,教育就是提供一个成长的环境。孩子需要引导,我们才开设空中课堂。我还让我们学校给孩子刻了好些光盘。今天录完节目我就得去学校,我们的老师可一直坚守岗位呢。”
霍老师的学生总是人才济济,多才多艺,这与她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密切相关,她找到了开发孩子潜能的捷径。苛求“全面发展”是违背天性的,因为谁的兴趣和潜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些偏才怪才就是人才。所谓的“全面发展”也只是在一种狭隘的标准之下,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就不是人才了吗?
循着孩子兴趣去找教育的切入点,不必心急。孩子有特长有侧重,这是好事嘛。这表明他某一方面可能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找到了自己的潜能所在,并加以合理开发,他就会是一个成功者。只要能对社会有所作为,不论哪一方面,都是最可宝贵的人才,干吗要以种种理由限制“偏才”的成才呢?
方岩的成才就验证了这一点。由于霍老师给她补课,她小学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到了中学就一落千丈了,但她的语文和播音天赋却日益凸显。当时霍老师带她到一个著名歌唱家住处学音乐,与补课交替进行。班上的学生好多都是市少年宫兴趣班的成员,霍老师还给予热情指导。
霍老师班上的兴趣小组可多了,大家自由报名参加,什么播音小组、写作小组、数学小组、板报小组、科研小组、歌咏小组、舞蹈小组、木偶剧团、手工小组、体育小组等。比如写作小组还给全班出作文集呢,后来发展成了校刊,从刻蜡板到油印,全套都自己动手,精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很抢手呢。当然现在早电子化了。这些兴趣小组够全的吧,对于一个人来说,没必要求全责备,大家各有所长,都是各种各样的人才,组合起来不就成完整的世界了吗,不就是真正的“全面发展”了吗?
因此,霍老师一向重视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这也才是素质教育的真内涵。
录完节目,骑车赶往学校,在校前报刊亭买了份报纸。随便翻翻,霍老师突然怔住了,她看见了那个醒目的标题,竟然是晶莹的消息。
互动留言:
本段的主题,文中阐发得很透彻了。霍老师和方岩的言谈话语也都含有深意,都有真切的人生体验。玩味之余,您的体会和看法如何呢?教育实践是一种互动,不应是灌输。阅读同样如此。
这样的非常时刻,这样的人生考验,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教育啊。教育不就是为了生命的价值吗。

分数教育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发育
我没有勇气对晓桐说明真相,我之所以回头不语,是因为我家还没有电视机,她列的电视剧我一部都没看过。晓桐的家境很优越,爸爸是镇上的干部。贫穷就这样撕扯着一个孩子的自尊,然而我相信长大后自己一定有能力改变这一切,我会实现我的抱负。从小我就不甘于平淡,总想在某一方面成就一番事业。受二姐的影响,我小学时喜欢上了画画。这也是因为我在三年级的第一堂美术课上,就有过成功的体验。凭着儿时看过的小画书中的形象记忆,再加上我的想像,画了一个英武的神话勇士,像模像样的,得到了老师的夸赞。对于一件事或一门学问的喜与厌,往往就取决于这可贵的第一印象。
二姐也挺多才多艺的,可惜没有好的成长环境呀。她当然也曾经有过太多的梦想,每一个青春少年都会有梦的,可是无情的现实让梦想从云头跌落,摔得支离破碎。二姐和三姐都回家务农了,也出去到本地的厂子里做工。
本想长大报考美术学院的,可上了初中环境变了,也没时间再画了,兴趣就悄悄转移了,也许是我更大的潜能不在绘画上吧。我喜欢上了写作,初二时老师总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念。还有一个考高分的女生,我们俩的作文好像也都是最好的,她的作文也常被念。这种赏识激发了我的兴趣,师长的赏识对于越小的孩子来说越重要。因为小孩子人格的独立性尚未发育完整,他们格外渴望大人的认可性评价。
晓桐听我说以前爱画画,就给了我一个图画本,“这是我的本子,你在上面画吧。画完了还送给我,我替你保管着。”我很感激,很卖力地给她画。
晓桐的鼓励和支持,重又唤醒了我对书画的兴趣,而且这种动力是前所未有的。晚上回到家里,虽然已经九点多了,可我还是兴致颇高地泼墨挥毫,用毛笔在大纸上题诗作画,夜里晾干了,早上好拿给晓桐看。她有滋有味地欣赏一番,毫不客气就把它们收归己有了。我虽然没说过给她,可她这样做正中我的心意,有点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了,或者叫“心有灵犀”什么的吧。积攒多了,她拿出来一块儿品评,正看着其中一张《春江小景》呢,别的被同学们瓜分了。不巧上课铃响了,晓桐便急着喊起来:“都给我拿回来!那都是人家凤亮给俺画的嘛。”
下午自习课,发下一本语文教辅资料和第六册课本,晓桐一拍我肩,说:“给我写上名字。”
我很想给她写到最好,可适得其反,手中的笔走起来越发不听使唤了。用心写下她的名字,写完我觉得字形不太满意。她拿过去反复地看了看,“嗯,比我自己写得好。”
晓桐放下资料,拿起课本,对我说:“下面咱们预习课文吧。我当老师,考考你,你给我背一篇古文,我看你多长时间能背熟,我这儿戴着手表呢,给你掐着时间。就这篇《岳阳楼记》吧,以前你看过没有?”她翻到这一课给我看。
见我摇头,晓桐又说:“那就好。把你的课本也翻到这儿。现在开始!”
我欣然从命,开始看这篇古文。“好了,停,我背过了。”
晓桐瞪大水灵灵的眼睛,惊问:“你说什么?可别骗我!这会儿就背完了?还不到五分钟呢,我还没看完一遍。”
我微微一笑,“我能骗得了老师吗?老师不是要考我吗,我背给你听就是了。”
几乎一字不错字正腔圆地给晓桐背诵了一遍,赢得她的连声惊叹。“不过呢,我凭什么相信你以前没背过。再给你找一篇,这回才是真正的考验呢。就找刚发下来的第六册上的,你捣不了鬼了吧。就你那点把戏,还想跟我玩呢。”
这回她选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结果大同小异,晓桐这才不得不心服口服了,“原来你真能过目不忘呀。怪不得天天玩还考那么好,我就不行。”
“你是不喜欢学习,做你喜欢的事,肯定就不一样了。”兴趣常常是潜能的表征,喜欢一件事,很可能是在这方面有潜力可挖。在我眼中,晓桐的完美形象不会因为她成绩平平就削减几分。
晓桐点着头,我接着说:“你给我当完了老师,下面该轮班了吧。我想给你讲一堂课,你爱听吗?”
“凤亮老师请讲吧,我爱听着呢。”晓桐莞尔浅笑。
我给晓桐讲了一个故事,我俩一起笑个不停。同桌金英没有听清我的故事,还以为我们是笑她呢。我便随口说了一句话,金英竟然趴在桌上哭了起来。
互动留言:
了解孩子的生活,可以说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渴望的。但这种渴望必须是出于善意、理解和尊重。面对无邪的孩子,天性和谐的纯真感情,谁又能否认甚至毁灭它的美好。其实任何真情都可以成为进步的动力,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无情的打击。一旦无情还谈何教育。
本段的标题应该算个悬念,分数至上的片面教育,究竟会带给孩子怎样的心灵扭曲,成长路上留下了太多见证。

灾难是一种生存方式
走近校门,迎面出来的却是童心和爸爸,还有班主任菲扬。
“您也看到这张报纸了。”童心爸爸冲霍老师说。他是一所名牌高校的老师,和霍老师素有交往。
“这篇《护士病危,急寻血清》的报道,我刚看了。我们得想办法救晶莹。”霍老师说,“有找血清的线索吗?”
“是菲扬老师让我们来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赶来出主意。可必须得是非典痊愈者的血清才有作用啊,血型也得匹配。如果需用量较大,就只能去广东采集。”他有些伤感。
菲扬补充道:“这件事只有医疗系统出面才有希望办成呀。”
霍老师沉吟片刻,“让我和玲玉商量一下,看她那边有没有渠道。大家都进来坐吧。”
重新回到会客厅,霍老师马上和玲玉通话。她刚从ICU病房即重症监护室抢救完SARS病人,回到办公室。“我这就和院方联系,建议把晶莹转到我这里来,毕竟这里的医疗支持设备是最好的。发病时间再长,血清疗法在目前来说也同样最为有效,千万不能放弃。而且用量并不需要很大。”
方岩也看到了晶莹的消息,将之紧急安排在当晚的电视新闻播出。一场寻找血清、救助晶莹的行动,在市民当中传递展开。
播完新闻回到家里,丈夫黎明给做好了饭菜等着她。方岩的心情稍微舒展了些,“等我回来你才吃饭,不觉得饿吗?”
“嘿,晚饭不怕晚,和你一块儿吃那才叫晚饭哪,要不跟没吃一样。”
方岩想笑又收住了,“知道吗,我们同学晶莹病得很厉害。”
“什么病,不会是非典吧。哎,那天我们还跟霍老师一块儿去春游呢。”
“不是非典就不怕了。就这么快,一会儿就能染上,她们医院有不少人都倒下了。救治病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