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

第8章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8章

小说: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雪多么想考一个好成绩出来,向父母证明一下自己啊!可这次期末考试她的成绩还是和以前没有太大区别。她怀着巨大的失落感拿着卷子和家长通知书回到家,她多么想得到父母的一句安慰,然而等待她的依然是爸爸妈妈极不耐烦的眼神。有时,她真的不想上学了,因为心里太累了……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中等生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就可以帮助孩子驱散心里的阴云,重树信心,再接再厉,去争取下一次更好的成绩。
当然,孩子需要我们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随时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是真诚的
有些中等生在学习上不能表现自己,所以往往在别的方面表现得异常活泼。有些孩子本来就调皮好动,因此就难免会在班里制造一些恶作剧出来。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班上的“事端制造者”。只要出了不好的事情,同学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们的头上,对此家长首先要做到信任孩子。
小叶就是这样。别看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搞恶作剧的水平却是一流。没事时,他不是往这个女生的书包里塞条毛毛虫,就是往那个男生的书包上画个笑脸。在班上,同学们知道他是个调皮鬼,都不爱跟他玩。为此妈妈没少说他,但他还是那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不过,这一次小叶却成了“冤大头”。
放学后,小叶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妈妈一看,觉得很奇怪,平时都是欢蹦乱跳的,今天是怎么了?
没等妈妈问,小叶已经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原来,今天班级展示栏里的小贴画不知被谁撕坏了。同学们不知道是谁干的,就一口咬定是小叶干的。
“可我真的没撕,他们都在冤枉我,呜呜——”小叶哭天抹泪地说。
平时小叶犯了错,总是逃跑,从不狡辩。再看看小叶哭得这么伤心,所以妈妈觉得这次小叶可能真的受了冤枉。
于是,妈妈轻轻拍拍他的头,和蔼地问道:“你想过没有,同学们为什么会冤枉你呢?”“不知道。”
“因为你平时的恶作剧给同学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出现这样的事情,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你。你不能怪同学们。这样吧,妈妈明天陪你去向老师把问题弄清楚,一定还你一个清白。”
小叶这才止住了哭泣。
第二天,妈妈带着小叶早早来到了学校,向老师说明了来意。
于是,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认真地问同学们:“你们有谁亲眼看到是小叶同学撕掉小贴画的吗?”同学们都说没看见。
老师又问:“既然没人看到,为什么说是小叶同学做的?”
有个男生小声说:“因为平时班里他最爱干这种事。”
老师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件事情,不能仅凭简单的猜测,而要讲证据。那么谁能告诉我有没有人知道是谁真的撕掉了小贴画呢?”
班里安静了下来,另一位同学慢腾腾站了起来,说:“老师,我看到了,是三(2)班的一位同学把贴画给撕掉的。”
经过调查,小贴画果然是三(2)班的那位同学弄坏的。
真相水落石出,小叶同学获得了“清白”,他又露出了平日的笑脸。
从此以后,小叶像换了一个人,比以前懂事多了。在班里,他再也不搞恶作剧了,同学们也不再把他孤立起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叶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冤假错案”,尤其是在学校里,老师出于对优等生的重视,难免会先入为主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平平、表现一般的中等生。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先问清事情真相,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如果真是孩子做的,就应该让他知道哪里做错了,并且承认错误、及时改正。如果不是孩子做的,那就应该想尽办法帮助孩子寻找真相,使其获得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方法二:不要拿“撒谎”的标签硬往孩子身上贴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比较单纯的。除非万不得已,孩子是不会主动撒谎的。因此,父母不能用成年人惯用的一些眼光来判断孩子,更不能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进步。否则的话,孩子不仅会丧失努力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从而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心理上走向自闭。
瑶瑶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尤其是英语,很少有上70分的时候。后来,瑶瑶认识了好朋友成成。成成的英语成绩很好,在她的帮助下,瑶瑶刻苦学习,英语进步很快。
有一次,瑶瑶英语考试竟然得了91分。虽然预料到成绩会有所提高,但这样的成绩还是她没有想到的。瑶瑶喜出望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为了自己的英语,妈妈不知着急过多少次。
一回到家,瑶瑶就拿着试卷让妈妈看。她以为妈妈一定会大声夸奖自己几句。不料,妈妈看了分数,却有些疑惑:“这次分数怎么这么好?不会是作弊了吧?”
“没有。”瑶瑶心里一下子变得冰凉,急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然而,无论她怎么说,妈妈都打消不了内心的怀疑。
瑶瑶感到自己委屈极了。从此,她再也打不起精神来学习英语。结果好不容易提起来的英语成绩,又一次落下去了。
瑶瑶的情况,完全是由于父母的不信任造成的。本来她可以一步步成为一名好学生,但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极大地伤害了瑶瑶的自尊和自信,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在学习上,家长不仅要无条件地相信中等生的智商,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而且还要通过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让孩子明白:他现在是个中等生,并不意味着他将来不能成功。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意愿,理解孩子的付出,这样孩子才能学得更用心、更出色。
细节11 多和中等生孩子谈谈心里话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有效沟通是理解孩子的桥梁。”父母要理解中等生,就要和中等生进行有效沟通。只有在沟通中,才能了解中等生心里的所思所想,从而及时地帮助其度过成长中的种种心理关口。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中等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并不畅通。
前不久,有人对某地10所小学的中等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当被问及有心里话一般都向谁说时,有35%的学生选择跟好朋友说,28%的学生选择写进日记,27%的学生选择闷在心里,而选择跟父母谈心的只占了10%。
也就是说,在心里有话时,主动选择与父母进行沟通的中等生只占了十分之一。这其中还包括了那些沟通之初就遭到了父母以各种理由严词拒绝的情况。由此可见,沟通上的阻隔已经成为影响中等生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等生与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成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等生自身心理上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中等生在向父母提出建议时,父母的反应常常是接受不了,有的是表面接受,却不改正,这样的表现自然会让孩子大失所望。有时候,孩子对某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时候父母总以蔑视的态度去评判孩子,不把孩子的感受当回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不假思索地否定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解释也很少听得进去,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父母的行为都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道的阴影,使得孩子再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把自己的心灵世界向父母敞开。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事实上,孩子的建议和想法未必就不正确,只是家长平时表现得太强势了,难以接受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一丁点儿的建议。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就形成了。
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态,父母就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双方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无所不谈,而不应该仅限于讨论学习和分数,孩子也不应该只是听父母的话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营造一种亲和、宽容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愿意向自己吐露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要教育孩子,就必须先了解孩子。”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孩子,才能把握孩子的心灵,进而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和孩子充分自由地交流。
小凯是某市重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活泼好动,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果自然很差,作业更是写得乱七八糟。这样的学习状况自然无法取得好的成绩,几次考试一直是中等偏下水平。老师找小凯谈了几次话,想让他端正学习态度,但效果并不理想。
没有办法,老师只好专门到小凯的家里进行家访。原来,小凯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长辈都十分宠他。因此,小凯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很强。而最主要的是,小凯的父母都在外地经商,很少有时间照顾小凯。因此,小凯平时有什么心事就很少有机会跟父母说。再加上父亲对他的教育一贯奉行严厉的“棍棒”教育,小凯就更不愿意跟父母聊心事了。
郁闷之余,小凯就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交往,经常跟他们在一起玩,自然就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等恶习。
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所以直到老师家访,父母才知道小凯在学校的表现。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呀!我在外边挣钱不都是为了你吗?你居然不务正业。”听了老师的讲述,小凯的父亲一时火冒三丈,又要教训孩子。
平时不注意及时与孩子沟通,等出了问题再想起要教育孩子,这就是现在许多家长的做法。虽然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如果父母能够及早与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结果岂不是要远比这好得多?
方法二:要平等沟通,不要居高临下
父母希望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是好事。但如果不能放下姿态,与孩子平等地沟通,到头来就会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件事: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她和女儿聊天,女儿突然问她:“你知道我怎么对付那些总是取笑我的男孩子吗?”
还没等妈妈想一想,女儿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我掀起裙子就把他们吓跑了!”
听了这话,妈妈当时就一惊:“真的!你怎么能这样?”
正在高兴的女儿发现说漏了嘴,像犯了什么错误一样,再也不说话了。
这位妈妈事后好后悔,她本来是想跟女儿真心交流的,但她惊愕的神情所流露出来的一点点生气,使她失去了一次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机会。
许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十分天真,即使有时他的想法不太妥当,我们也不要马上指出来,应该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第二章 激励中等生,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而对于孩子的富有主见的想法,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