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国风云录 >

第498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98章

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激战两天两夜,秦军固然是死伤殆尽,而楚军付出的代价更是高昂。项燕以十五万主力连续攻击,斩杀秦军七个都尉,都未能摧毁这支军队的意志,相反,李信和秦军将士们越来越疯狂,一个个酣呼鏖战,不死不休。

    在阻击战场上,楚军也是节节败退。项燕以五万人阻击冯毋择,按照他的预计,冯毋择一旦救援受阻,必定会急撤离。楚军既然以主力围杀李信,李信生存的希望太渺茫,如果冯毋择不及时撤离的话,他势必被再一次包围,更严重的是,假如他也被围歼了,那中原门户大开,这场决战秦军不但大败,而且连中原都丢了。

    只要冯毋择还有理智,他就一定会放弃李信,断然撤离,然而,让项燕想不到的是,冯毋择竟然比李信还疯狂,冯毋择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竟然带着大军疯狂攻击,突破了楚军的一道道防御,誓死也要救出李信。

    战局的展完全出了项燕的预料,本来应该是各个击破,胜券在握,谁知竟然演变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血战,这样打下去,就算楚军把秦军吃掉了,把冯毋择和、李信和十万秦军将士都杀了,楚军还能剩下多少?整个淮北防线还有多少军队?这样一场惨烈的胜利还是胜利吗?

    项燕不得不佩冯毋择和李信,如果继续打下去,秦军在淮北战场上是败了,但在中原决战中却是打赢了,齐国遭到重创,楚国也遭到重创,那么当秦军动第二次决战的时候,齐楚两国怎么办?

    激战到第二天深夜,楚军阻击军队在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猛烈而顽强的攻击下丢掉了最后一道防线。五万对五万,楚军败北,冯毋择和秦军将士的“疯狂”终于扭转了战局。

    项燕无奈长叹,下令撤离战场。

    李信坚持到了最后,五万大军折损大半,但大秦的战旗依旧在风中狂舞,大秦的将士始终在战斗。

    冯毋择救出了自己的袍泽,救出了一万多个兄弟,他为此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代价,但他无怨无悔,他宁愿战死疆场,也绝不抛弃自己的兄弟。

    =

    王贲拿下了阳关,其前锋军直杀卢奇长城,但就在此刻传来了南线战败的消息。

    蒙武果断下令,王贲率军退守阳关、鲁城一线,自己率十万大军直杀彭城。

    鲁城距离陈有八百余里,距离彭城不足五百里,若想阻挡楚军攻打中原,当然是攻打彭城最为便捷。攻敌所必救,项燕若要确保淮北,就不得不回援。

    项燕已经料到秦军主力为阻截自己攻打中原,必定要打彭城,所以在退出城父战场后,亲自率主力赶赴彭城。

    两军在彭城相遇,激烈交战。

    =

    中原战局的变化迅传到咸阳,秦军战败城父,损失惨重的消息如迎头一棒,打得咸阳眼冒金星,头晕目眩。

    中原决战已经无法继续了,楚军的战斗力远远出了咸阳的预料,如果继续打下去,不但蒙武和王贲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恐怕就连东南战场都岌岌可危。

    咸阳第一时间做出决策,秦王政下令,即刻停战。王贲率军与齐军对峙,蒙武率军阻御楚军,公子扶苏撤出江淮,与公子腾、章邯撤回夏口。

    咸阳的气氛令人窒息。

    这一仗前前后后打了四个多月,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秦军在中原东线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相比折损在三个战场上近十万将士的性命,这一仗肯定是打败了,而且还是败在咸阳中枢的指挥之下,这等于狠狠地打了秦王政和中枢一个响亮的大巴掌,颜面尽失。

    咸阳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还是出现了。秦王政失语,中枢失语,文武百官齐齐沉默。

    就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刻,太傅、武烈侯公子宝鼎上奏,恭贺中原决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此仗战果显赫,秦军夺回了整个中原,扫灭了韩魏余孽,重创了齐楚两国,尤其重要的是,它为第二次决战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中原决战是个大战略,要分几个阶段进行,而第一阶段完全实现了中枢的攻击目标,可以说是一场辉煌的胜利。秦王政和中枢指挥得好,秦军将士们打得好,咸阳要马上着手部署第二次攻击,要将中原决战进行到底,要坚决实现中土的统一。

    武烈侯的奏章向咸阳清晰地传递了一个讯息,他无意利用中原决战的失利打击咸阳的威信,挑战咸阳的权威,相反,此时此刻咸阳要团结一致,要激励前线将士的士气,要齐心协力打赢中原决战,完成统一大业。

    咸阳的气氛骤然扭转,秦王政和中枢立即开始筹备第二次中原决战。

    给前线将士的封赏异常丰厚。秦王政和中枢主动承担了责任,冯毋择和李信不但无过,反而得到了嘉奖。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冯毋择和李信的确是有功无过,如果不是他们拼死作战,那中原战局完全就是一边倒了,根本就不会给秦王政和中枢赢得回旋的余地。

    =

    四月,秦王政亲自赶赴频阳看望王翦,其意思很明显,你不出山也得出山了。

    王翦还是那两个条件,六十万军队,主攻楚国,那么这一仗还可以打。

    “主攻楚国”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授予全部的军权,不但给予统兵权和战场指挥权,还要授予一定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中枢要下放军权,否则免谈。

    此仗之所以失败,其实就败在中枢过度集中军权,不但拿走了全部的决策权,连前线统率的指挥权都要干涉,结果不言而喻。

    秦王政可以接受。此次他和中枢的威信遭到了沉重打击,若想重振威信,就必须打赢中原决战,所以这个军权不放也得放。

    至于六十万军队,秦王政却是不敢一口答应。

    中原目前还剩下二十五万可战之兵,东南还能凑出十万,满打满算三十五万,距离王翦的要求太远了。

    秦王政得到了王翦的承诺后,马上返回咸阳,向武烈侯公子宝鼎求助。

    =

    =

    =



    第一卷 崛起 第380章 否

    小说巴士 更新时间:2011…7…16 21:07:23 本章字数:7938

    第380章否

    北方战场尚有二十万大军,这二十万大军镇戍代北和燕南数千里的边疆,以目前的北方局势来说,也是捉襟见肘。

    现在是非常时期,战争太多,战场太大,兵役的征发已经是常态,像关中、晋中等地的壮勇从河北决战之后,基本上没有回过家了,造成的问题不仅仅是国人自身生活的窘迫,更严重的是关中和晋中等郡县无兵可征,无役可调,由此受到影响的不仅仅局限于农耕、赋税等方面,也影响到了京畿和本土的安全。

    兵制不得不改,而兵制的基础是兵役制度,中土诸侯国基本上都是实行征兵制,比如大秦的兵役对象就囊括十七岁和六十岁男子,但如今因为实际情况,兵役制度名存实亡,十三四岁的少年和六十多岁的老者在战场上随处可见。

    现在统一进程加快,常备军的数量暴涨,随之而来的就是国防策略的变革,军权架构的变革,军队编制的变革,等等,这些变革无一不牵扯到中枢和军队、军队和地方、中枢和地方等各方利益,所以博弈激烈,混乱在所难免,而混乱的结果就是功臣们拥兵自重,中央权威遭到削弱,而中央为防止军队和地方势力坐大,又不得不集中军权,不遗余力的控制军队,于是矛盾层生,由此也就有了中原决战的失利。

    中原决战的失利是各种矛盾纠缠在一起激烈碰撞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利益关系没有理顺,而根源则是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若要缓解矛盾,理顺关系,那么就必须在国策变革上形成决议,各方互相妥协,在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上达成一致,这样大秦上下才能朝一个方向前进,才能赢得中原决战的胜利和统一大业的成功。

    然而,大秦的国策变革方向正处在不断的摇摆之中,武烈侯虽然暂时妥协了,但他绝不会放弃国策变革的主导权,为此他要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实力决定一切。

    武烈侯在稳固了北方战场后,便把全部精力投到了代北和燕南两地的稳定上。

    稳定的前提不仅仅是边疆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民众吃饱穿暖,所以发展农耕是第一,兼顾畜牧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发展工商业,但无论是发展农耕畜牧还是工商业,都需要高效而忠诚的地方府署和地方官吏。

    大秦官吏储备的严重不足就此暴露。虽然宝鼎很早就警告过秦王政和中枢,并献计献策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中土太大,需要的官吏太多,仅靠大秦本土力量根本不够,所以最终宝鼎不得不面对现实,只能从军队中抽调军官去地方郡县任职,而地方掾吏则基本上从地方征募。

    这种地方官吏的组成所蕴含的隐患之大可想而知,但短期内没有办法解决,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改变,就像发展农耕和工商业一样,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上正轨并有所成效。

    北方局势稳定的基础是打造一支庞大而精悍的军队,尤其在统一前后的几十年里至关重要。北方因为生产力落后,财赋严重不足,如果常备军数量过于庞大,必将给中央财赋带来无法承受之重,所以实施在征兵制基础上的轮换更戍是保证北方拥有一支庞大军队和强悍战斗力的唯一办法。

    武烈侯和军政官长们经过一次次商讨,拿出了构建北方防御体系的一系列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长城是第一道防线,太行山是第二道防线,事实上也就是把当初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防御体系整合为一体,除了连接三国长城,修缮和加固烽燧要隘堡垒,拓宽和开辟交通要道,加大垦荒屯田的力度外,就是军队建设,而军队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骑军建设和地方壮勇的训练。

    这一综合防御体系牵涉到方方面面,其工程量貌似“宏伟”,其实不然。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秦赵燕三国在北方防御上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在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已经非常完备了,武烈侯不过把它们融合到了一起而已,耗费不多,但事务却非常繁杂,其主要就是协调各边郡、军队和地方、中土人和北虏诸种之间的利益而已,而协调中央和北方边郡、中央和北方镇戍军之间的利益是最为艰难的。

    武烈侯一次次上奏,与秦王政和中枢大员们私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是异常频繁。

    秦王政和中枢在此事上并没有设置过多的障碍,一则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原决战上,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武烈侯所要构建的这个庞大的北方防御体系,二则北方镇戍直接关系到统一大业和中土安全,如果武烈侯和北方三地的军政官长们能在数年内完成这个防御体系,其意义就太大了,所以从秦王政到中枢,到中央府署,基本上都采取了支持态度。

    年底之前,武烈侯请奏咸阳,恳请把中山的军政大权暂时授予自己,以便集中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这个防御体系的构建。秦王政和中枢不想在中原决战的关键时刻与武烈侯激化矛盾,所以给了一些限制后,也就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

    正月,武烈侯一边恭贺新年,一边请奏,在北方防御体系中,利用农闲时间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