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臣 >

第192章

乱臣-第192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辰早晚是个吴三桂,朝廷也早晚要削藩,将来说不准就是兵戎相见,现在给吴辰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哪里甘心。

光绪长吸了口气:“联已开了口。再收回成命恐怕会让人诟病吧。”

康有为叹了口气:“难道真让他把银子带走?”

光绪摇摇头,不再说话了。翁同酥继续保持沉默,他心里头是一点儿也不急,急有什么用,这个康有为。还指望着吴辰吐出银子来,这可能吗?真是个书生。

康有为道:“要不,  臣去找吴辰试试,便宜总不能让他都占了。”

光绪抬眼望了望翁同酥;“翁师傅什么意思?”

翁同酥笑了笑:“皇上,吴辰早就设了个套子让皇上钻进去,先前说抄家最积极的就是他,微臣预计他是早有预谋,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依着吴辰的性子,他是绝不会退还的。”

康有为怒道:“要上的话他敢不听?这大清朝是皇上还是他吴辰的?”

翁同锹原本不想掺和这事儿的。可是康有为的话倒是激怒了他,冷声道:“天下自然是皇上的,可是康大人似乎忽略了一些事儿吧,他吴辰在京城,有三千朝鲜新军,你要让皇上和他翻脸?闹大了最吃亏的是皇上,绝不是他吴辰。”

康有为道:“咱们有五六万禁军。装备的武器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

翁同酥讥诣道:“五六万又如何。就算能制住吴辰又如何?莫忘了。关外还有二十万朝鲜新军,闹将起来,哼”你以为咱们能保全吗?康大人有银子开战?”

康有为反驳道:“朝鲜新军虽受吴辰辖制,却也不一定都不忠手皇上,翁大人太涨他人士气了吧。”

翁同棘摇摇头:“朝鲜新军是吴辰一手创办,你没看到他带来的兵。哪一个将咱们这些人放在眼里,他们只看吴辰,吴辰说东,他们往东,吴辰若是死在京城,他们立即就可以自山海关入关,从关隘到北京城没有任何屏障,一旦如此。就是弥天大祸,皇上刚刚亲政 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大局,康大人这样做,只会将大清朝置于险地。”

康有为不屑的看着翁同酥:“我也没有说一定要杀死吴辰,只是说勒令他交出一部分银子来而已。”

翁同酥冷笑道:“康大人现在还不明白那个吴辰的性子,要他的银子。他宁愿和他拼个鱼死网破,莫忘了法国人。

“不要争了!”光绪长叹口气。最近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吃了什么枪药。凡事都要争辩一番,光绪心里头本就不痛快,被他们这一吵,这心底儿更加恶劣了,他重重的扶住火坑上的茶几:“这事儿就此作罢吧。翁师傅说的也没错,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不要闹的这么僵,吴辰不是说后日就回朝鲜吗?翁师傅,你代表联去送送他,尽量将他稳住。就说联很欣赏他,关外的事儿就交给他了,让他不要辜负联。”,汰前  ,米绪听康有为的话尖撕破脸皮也不是没有可能小”万吐历这一次大劫,表面集似乎他成了胜利者。一切都已经过去,可是光绪的心底却稳住的多了,也有了点儿城府心计:“还有,吴辰不是提出辽东的铁路和关内打算筹建的铁路接轨吗?这是好事儿,让哪国人来修的事儿你们敲定了吗?”

关内、辽东铁路接轨的事儿吴辰确实提过不止几次,光绪亦是认可的。他想借助朝鲜、辽东来继续推行新政,如果能够吸引一些商人通过铁路的影响到关内来做生意那更是再好不过,而吴辰则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朝鲜、辽东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输入关内去,迅的抢占市场。双方各自打着小算盘。

对于铁路的事儿,翁同酥是反对的。不过康有为和维新党支持,他孤立无援,这也是翁同酥不满康有为的原因,原本翁同酥代表的是清流党,为了投光绪的所好,翁同酥转而支持维新,结果奕垮台之后,整个朝廷插满了维新党的官员,他翁同酥成了孤家寡人,他和康有为交恶。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帝师,许多事他反而在光绪说不上话儿了。

康有为道:“请的是法国设计师。在欧洲修建过不少铁路的,此人还有法国政府的背景,微臣觉得,让他来担当这个责任倒是不错

“法国人?会不会引起吴辰的不快?”光绪有些个担心。

吴辰与法国人的龌龊事这些界稍微看报纸的人都知道,铁路要接轨。难免要和辽东方面的官员磋商,让法国人去似乎有点儿不合适。

康有为却笑了起来:“皇上没有现,最近法国人和俄国人和咱们接触的很频繁吗?”

光绪颌点头:“是有点儿,总理事务大臣那边现在都是你来主持。你怎么看?”

康有为道:“吴辰与法俄是彻底的交恶了,法国人、俄再人急于一雪前耻,从前他们对咱们大清朝恶语相向是因为老佛爷还在,他们以为老佛爷是吴辰的靠山,前些日子臣亲自向两国公使解释,他们才愿意和咱们冰释前嫌江并且愿意和咱们合作,英国人支持吴辰,法国人、俄国人则愿意给咱们最大的支持,要遏制住吴辰,单靠咱们是不成的,的多些朋友不是。”

“铁路接轨这事儿,是吴辰提出来的,他是最热心不过,这事儿请法国人来也不会黄,咱们趁着这个机会,和法国人加深友谊,将来若能与吴辰和英国人一样,和法俄两国饰结盟约岂不是好?”

光绪若有所思:“这事儿联觉得有点儿玄,法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康有为道:“法国公使有句话微臣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吴辰与法国是不可化解的仇恨,可是大清朝与法国却能因利益的关系走到一起,法国人胃口是大,可是在除掉吴辰之前。他们甚至愿意给咱们提供些帮助。譬如”帮助咱们刮练军队。并且加深与大清朝的贸易。”

光绪笑了笑:“这事儿你去办吧。联信得过康先生。还有,联不是下旨东南沿海开禁吗?那些督抚们没有留难吧?”

康有为道:“他们巴不得如此呢。只是开禁之后,有电报说许多洋人涌进来,惹起了不少的麻烦,一些乡仲们不满,还有人围了衙门

光绪叹口气:“为什么这新政的推行总是这样的难,鼓励士仲办厂的事儿恐怕也不易吧,联这几日睡不着,想得就是这个

康有为道:“这事儿倒是没有阻力,皇上允许私人办厂的事儿传到各地,一些士伸都活动起来了,虽有些人抵触的,却也不甚激烈,倒走出乎了臣的预料。”

“有这样的事儿?。光绪总算开朗了一些:“联还以为他们和旗人一样食古不化呢,有这局面就好。不过这事儿还得督导,不能让他们胡乱一气,得让一些钦差到沿海各省去。”

康有为见光绪的心情好,道:“这事儿说起来还是那个吴辰的功劳。前些年不是有许多乡仲跑到朝鲜、辽东、南析去吗?都是听说能赚银子蜂拥去试一试的,想不到几年以后。不少人了大财,东南沿海那边民风要开阔些,这事儿许多人都在传,说是什么一千两银子的本金,在乡下也就是买十来亩地,一辈子都不准能赚回本来,可是去开厂,三年就能收回利润,许多人都心动了呢,皇上这道旨意下去,正中了他们的下怀。”

“这倒是光绪饮了口**,绽放出笑容:“得让他们赚了钱。才会真心的拥护维新,旗人靠不住了,联就争取这些乡伸的支持。”

光绪和康有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眉飞色舞,翁同酥在边上就显得像个木桩子了,也不知他是喜是怒,阖着眼,纹丝不动。

来晚了,两章合为一章。见谅!涧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阅读好去外

招揽

亍馆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宪兵们也整好了行装。只等屠出,这个、夜便出关回汉城去。正房的一间一进屋子里挂着几盏马灯,吴辰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点儿深沉。

“张老哥,这事儿全怪我,吴家人连招呼都没有打,否则也不至于让张老哥落到这步田地吴辰的声音极难得的显得诚挚,朝对面穿着青衫的张之洞道歉。

张之洞如今是一介平民,被朝廷革了官职,不止如此,天津新军上下的军官都换了一茬,这还真是拜吴辰所赐,若不是吴辰和他虚晃一枪。最后又出来这么个变故,张之洞现在还是练兵大臣,说不准还能入军机呢。张之洞不算是个豁达的人,可是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他除了报之以苦笑还能做什么?这个愣头青还真是阴险狡诈啊,看着傻乎乎的。怎么就有这么多心计?

“王爷就不必再说

。张之洞也没说原谅的意思,摇摇手,只希望吴辰再不提起这事儿。他对吴辰有气,却又不能作。这个月生了这么多事儿,许多事他看明白了,也厌倦了,他现在是打算好了,过些日子就回老家去,闭门读书,这样还悠闲自在一些。

吴辰苦笑道:“张老哥越是这样说,吴家人就愈不安了,这事儿真是吴某的错吴辰适可而止的停止了歉意,关切的道:“张老哥今后有什么打算?”

张之洞喝了杯茶:“张家人这辈子也值了,还能有什么打算,心灰意冷,解甲归田,回乡读书去,也不失为乐事

吴辰摇摇头:“张老哥满腹的报复和学问就这样荒废了?这些年张大人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不说办洋务,就是练得新军也有模有样,天下督抚,除了李中堂、左中堂,还有谁能和张老哥比肩?”

吴辰的话倒是勾起了张之洞的愕怅无奈,他抿了抿嘴:“王爷不必再说了,张家人清楚自己的斤两。朝廷永不录用,张某没什么话说,愿赌服输。”

吴辰笑了笑:“吴家人的意思是。张老哥为什么老想着一棵树上吊死?说实在的,以张老哥做事的老辣。就没有想过到吴家人这里找份差事吗?”

“张老哥是不知道,吴辰表面上风光,其实心里头有许多事放不下呢。譬如辽东,这辽东够大吧,连绵千里、广阔无垠,现在吴家人又在那里办了不少的厂,修铁路,还要吸纳流民,这么一大摊子事儿,偏偏找不到一个能主掌全局的人物出来,朝鲜什么都缺,缺的就是似张老哥这样的人,所以嘛,,嘿嘿”,吴某有个,不情之请,若是张老哥愿意。就到辽东去吧,做个没有朝廷敕封的辽东巡抚,如何?”

对于辽东的定个,吴辰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如果说朝鲜、南折是私人工厂的摇篮,那么辽东则主要兴建官办的工厂,官办这个词虽然被李鸿章弄得有点儿臭,却又不能不说没有它的益处,资本家是靠不住的,他们今天在这里财。说不准明天就拍屁股走人了,况且私人追求的是最大利益,在很多时候与吴辰的当局有着共同的目标,可难免也有冲突时候,吴辰得防着一手。将某些军工、重工这些投资大,但是回报时期长的企业容纳到他的官办体系中去,而辽东明显有着它的优势。

利用私人资本去吸纳技术,再利用官办资本去稳住局面,两种资本可以相互依赖,也可以相互钳制。吴辰自信不是什么办洋务的料子,让他订立方针。明确展的方向还行,让他自个儿去管这些事。非出事不可,张之洞却不同,人家办了十年的洋务,经验是有的,只是眼界欠缺了一些,这倒没什么,谁都有井底之歧的时候,况且人家从前就是督抚一级的大员,许多事聆的清。关内和关外虽然不同,说来说去,也不过是管理的差别而已,凭着张之洞对新事物的热诚多半很快就能适应。

这年头,其实什么新思想是没有用的,再新的思想,也不能改变录 削和原始资本积累的现实,所以康有为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