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288章

极品明君-第288章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百章大家一起来找茬

更新时间:2012…10…81:35:45本章字数:3168

第四百章大家一起来找茬

正是因为如此,朝鲜这才会在战争之后,并没有引发什么大的风波,或者说,朝鲜如今相当的平稳,朱祁镇大量一派遣读书人前往朝鲜半岛,在那朝鲜之地大肆建造学馆,推广汉学,将那原本刚刚只冒了一丝苗头的朝鲜文字直接抹除掉。

并且大力地推行汉语,对于向来倾慕中原文化礼仪的朝鲜王国的士子而言,除了少数的顽固派认为大明是要断掉朝鲜的根之外,绝大多数的士子读书人都对此份外的热烈欢迎。

而至于朝鲜的平民老百姓,对这个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够糊口填饱肚子,这才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追求。

至于朝鲜的官员,他们已然在大明的银弹攻势和强权之下,很快就明白了各自的处境,他们明白,大明这一次是玩真格的,对这朝鲜半岛起了窥视之心。

而半岛以北之地,皆为大明所据,朝庭为了苟且残存,签下了这等条约,虽然是不得已,可也让不少的大臣们对朝庭和王室失望,而大明示之以善意,并且在朝鲜半岛北部,还大量的起用了原来朝鲜王国所任命的官员。

从一个小小的藩属之国的官员,转变成为了大明的官员,这让那些不少原本还以为自己失去了官职,更失去了朝庭的信任的朝鲜官员们怎么能不感激涕淋?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再加上石亨的铁腕手段,很快,原本硝烟弥漫的朝鲜半岛北部,在短短的大半年的时间之内,奇迹般地恢复了平静。而大明朝所迁徙来的那些军户在朝鲜半岛也很快就扎下了根来。

而今年春天,那朝鲜北部的耕地已然有近三分之一恢复了生产,至于南方,现在,大明正在全力地渗透,而一批批退伍的军人,还有那些在战场上获得了功勋的将士,他们都在那朝鲜半岛获得了许多的土地。

过去,将士立功,拿的也就是一些银子,还经常会被上官克扣,而现如今,但凡是立功者,皆可在那新的占领地获得一定的勋田,勋田在二十年之内不需要缴纳任何的税赋,二十年之后,也只需要缴纳如今大明农田税赋的一半。这让那些将士们哪里不拚命死战。

只要杀一敌,可获勋田十亩,斩一敌人七品武官,可获勋田五十亩,升军衔两级,为大明将士者,若是持勋而归乡者,见官不需跪拜,若见官员不法者,可直接向朝庭奏事……

这等于是给那些大明的官员的脑袋上套上了又一个紧箍咒,毕竟,官员不法,欺凌乡里的事情,虽然不敢说处处都是,但是绝对少不了,而今,这些退伍军人却拥有了这一项特别特权,这可是极大的提升了大明武人的志气,当然,也让那些官员心里边很不舒服。

诸多官员多次上书痛陈武人干政的厉害,可是,这些奏本一上,没有过多久,也就是三个多月的功夫,叫嚣得最为厉害的封疆大吏,山东巡抚刘进德,应天巡抚郑有智此二人的不法之事皆尽被揭出。

山东巡抚刘进德上任不过两年,在济南置宅三套,有妾十一,家中藏银十万计。

而那应天巡抚郑有智则更牛,在位不过三年,在杨州、苏州置宅五套,妾室二十七名,而家中藏银达八十七万两之巨。

朱祁镇没有二话,此二人直接诛之,抄没家产,并且将此二人的罪状公之于天下。而除了这两位权位最重的同工典型之外,上书的官员之中,共有十七名官员落马。

除了几名官员因为数额巨大而被处决之外,剩下的官员一律被发配至那朝鲜半岛。朱祁镇如此心狠手辣的手段,顿时让那天下官员都不由得胆寒,对于此事,再不敢大放厥词。

而朱祁镇又抛出了一件诱惑,或者说是勾引那些读书人转移注意力的东西,那就是,但凡是读书人,或者说是有功名者,可以通过县学、州学,直接向那朝庭奏事,当然,也是官员不作为或者是官员肆意妄为,官员或者是吏员差役胆敢鱼肉乡里的事情,都可以上奏。

如此一来,不少还在报怨那朱祁镇重武轻文的天下读书人们顿时扭转了方向,对于朱祁镇大加褒扬,歌功颂德不已,至于前面所发的牢骚,就自然当是放屁,让风吹吹就过去。

而唯一受苦受难的,只有那些官吏,昔日骑于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者,如今,都开始心惊胆颤了起来,讨好文人是必须的,讨好那些退役军人也是必须的,可如此一来,十里八乡谁不是亲戚。

有那些读书人,也有那些退役军人,反正一句话,大家来找官员的茬。

嗯,当然如此一来,官员、吏员差役的外水可就真的少多了,可是朱祁镇却又在当年,提升了官员们的俸禄,至少,也平息了不少官员的报怨。

可以说,如今的大明朝,完全就被朱祁镇拿捏在了手心,不论是武臣文官,都只能乖溜溜的听话,已经被朱祁镇给收拾得没了半点的脾气。

而以上如此种种的奖励和授田机制,倒真让那大明的军队的战斗力,或者说他们的士气,陡然一转,贪婪如虎,凶狠如狼。在朱祁镇这位野心勃勃的大明皇帝的刻意蛊惑和激发之下,大明的军队,终于又展露出了他们狰狞的獠牙。

至于那些诸多的女直野人部落,当然不能够再任由他们继续的肆意厮杀下去,当大明与朝鲜签定了最终的条约之后,大明的严旨就传到了每一个辽东部落的手中,那些已经领教过了大明的厉害的部落虽然意犹未意,但还是老老实实地退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地之内。

而一些抢得昏了头的部落却仍旧执意妄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杨俊率众在朝鲜半岛踏平了十七个部落驻地,斩首近万,这下,再也没有谁敢再违抗大明的意志,全心安心乐意地当起了顺民。

而经历了数次大战而被收纳来的十数万众的朝鲜战俘,在那大明的军队的监视之下,开始在朝鲜半岛北部大肆地修桥建路,以此来赎回自己。只要能够干满五年,就可以回家,而且还会赐与这些战俘每人二十亩田地……

ps:更新到达,同学们也早点休息吧,明天可不放假了,嗯,我也去睡了。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百零一章兄弟终相会

更新时间:2012…10…91:46:00本章字数:3463

第四百零一章兄弟终相会

如此一来,这些战俘们的干劲十足,恨不得一天能够干过去三天的活计。而那些经历了战火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在那些再次上任的官员们的安抚之下,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

朝鲜半岛北部由于大明的各处的商贩的蜂涌而致,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以及粮食的及时到位,并没有让经历了战火的半岛北部出现任何的饥荒迹象,这至少,让北部半岛的老百姓们对=于大明的恩泽和仁慈有了深刻的感受。

再加上大明统治这些地区时,更是任用了不少原来的官员,由这些官员出面安抚百姓,自然使得百姓们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

这让朱祁镇很是欣慰,也同样让那些原本对于朱祁镇以大欺小,收拾藩属之国有怨言的官员们也闭上了嘴巴子,毕竟,有了新的土地,让那些退役的将士们获得了足够的好处,也同样让国家在获得了新的税赋来源。

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绝大多数的朝臣们已经在为朱祁镇的英明神武的决定歌功颂德,谁还敢在这个时候跟大潮流对着干唱反调?就算是朱祁镇不收拾,那些昔日的同僚也会把你当成二百五,鄙视你都是轻的,重则跟你疏离开来,甚至是成天挑你的错处,那时候下场可就不好说了。

朱祁镇当然了解李贤听到了自己的那番话后会怎么想,不过,他虽然不介意自己的大臣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但终究还是要把自己更深一层的想法给说出来:“……当然,还不光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朕身为大明的皇帝,自然要为我大明的未来作出考虑,而今,我大明四夷皆服,可是,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些原本已经摄服于我大明的湟湟天威之下的诸藩,会不会乘我大明内部出现动荡之时,暗藏祸心。”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朕深以为然,不论是强盛如汉唐,又或者是奢靡如宋……”

“朕想要让大明长久,就得让大明充满了与过去的朝代所不同的进取心和侵略性,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强大的斗志和野心,如此一来,以大明之国力,天下何人胆敢窥视中原?”

“大明强盛,则外患无忧,然我大明内部弊端从生,官员贪婪,将士怯战,政令不达,阳奉阴违之事不知凡凡,更有宗室膨胀,徒耗国力之危……”

“陛下所思所虑,实乃臣所不及也。”听到了朱祁镇所说出来的这些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忧患之语,听得冷汗淋漓的李贤不禁叹服道。

李贤向来颇为自负自己的才学,而且也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当初被朱祁镇选为内阁成员之时,李贤自然是觉得理所应当。可是越是跟朱祁镇相处的久了,就越发现,自己这等大明的才俊之士,在眼光上,在大局方向,相比起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而言,的确是远远不及。

这使得那些原本骄傲自满的诸位内阁成员也都摆正在自己的心态,做起事情来更加的兢兢业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李卿不必过谦了。”朱祁镇冲李贤点了点头,很是温和地笑道。而这个时候,大队伍已然拐过了一个街口进入了一条宽巷,朱祁镇抬眼看着巷道的尽道宽大高耸的府门,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己想要解决宗室的问题,就要从这座府邸的主人这里着手。

而这座高大的府门外,站着六名精壮强悍的士卒,看到了那朱祁镇一行人正向着这边缓缓行来,便已然有两名侍卫大步上前,朱祁镇的贴身侍卫纵马前行,向这两名士卒出示了腰牌之后,这些士卒一脸激动与敬畏地向朱祁镇敬礼之后退到了一旁。

而朱祁镇到得那宅门之前翻身下马,抬起了头,看着那府门上方的门匾上的三个大字《郕王府》。

看着这三个字,朱祁镇不禁有些失神,这是自己第一次,或者说是至那次景泰二年的宫变之后,第一次离朱祁钰如此之近。

这个时候,已然得到了消息的府内下人赶紧大开府门,跪于府内迎候朱祁镇一家人。而那李贤以及卫铭童等人仍旧随侍于朱祁镇身边。

看到府内,并没有郕王,只有那王妃汪氏和其世子朱见济,那跟随在朱祁镇身后的诸人都不由得眉头一皱,汪氏恭敬地行了一礼之后言道:“郕王殿下身体不适,正在后花园休养,未能亲迎,还望陛下勿怪。”

“快起来吧,朕微服而来,只述兄弟之情,那些虚礼就不必了。见济,见到了伯父,还不叫吗?”朱祁镇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蹲到了那长得清秀可人的朱见济跟前,笑眯眯地道。

“应该叫陛下。”汪氏看了一眼那朱祁镇,轻轻地扯了扯那年纪与朱见深相仿的朱见济言道。

“弟妹这话就不对了,陛下都说了来这里只是述兄弟之情,见济是陛下的侄儿,叫一声伯父又有何妨?”钱一娘款款行来,伸手搀扶起了汪氏笑言道。

朱见济倒也机灵,当下恭敬地给朱祁镇行了一礼。“侄儿见济给伯父问安了。”

“好,呵呵,乖侄儿。”朱祁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