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

第34章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第34章

小说: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沘水大捷之后,刘縯便开始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①一时懒于翻阅资料,日后待补,印象中或应大多在十年以下。

 第56节

日期:2009…02…2423:41:58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69

正版

的确,和赤眉相比,刘縯更具有英雄气质,用今天的话来说,刘縯比赤眉更有卖点,更有卖相。

先看赤眉,虽然众达数十万人,却管理混乱,有如散沙,至今仍无文书、号令、旌旗、部曲,也没有长远目标,只是终日四处流浪觅食,怎么看都不像一支正规部队,上不了台面。而刘縯所统帅的汉军则不同,组织严密,建制完备,首领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说,已经初具王者之师的模样。

赤眉的成昌之战,凭借人多势众,乱拳打死老师傅,花哨有余,戏剧不足。而刘縯所指挥的沘水大捷,则依靠高明的战术和超人的勇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从濒死的逆境成功翻盘,更容易让人动情和共鸣。

至于赤眉的几位领袖,无论樊崇、逄安,还是徐宣、谢禄、杨音、董宪等人,均乏善可陈,说不出所以然。反观刘縯,则有足够多的八卦,供人睡前念叨、饭后磨牙。他血统高贵,乃汉高祖刘邦之子孙,皇室后裔;他形貌不凡,体态魁伟,气度恢弘,一望便知非凡;他读过太学,有太学生文凭;他性情慷慨,广结豪杰,人皆亲昵地称其为“我的朋友刘伯升”;甚至他早期领宾客劫道的不光彩勾当,此时也得以美化,成为他传奇人生中增光添彩的部分。

总之,刘縯符合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和想像。人们认他为崇高,认他为伟大,真诚地为之折腰。他们相信,我的朋友刘伯升,很快就要变成我的皇上刘伯升。

然而,路终究还是需要一步步地走。眼下,刘縯的目标便是要攻下南阳首府宛城,荡平南阳。此刻,宛城正由岑彭和前队贰(官职,相当于南阳副太守)严说把守着。严说,严尤之弟也。

另外,对于严尤,刘縯也不得不防。严尤本来一直尾追下江兵,听闻甄阜、梁丘赐惨败,心知汉军正盛,不敢正面交锋,改为长久之计,引军北上,打算绕道淯阳,和严说与岑彭会合,共同据守宛城。

刘縯再次做出正确决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此时,刘縯威望正在巅峰,和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也处于蜜月期,因此号令通畅,指挥如意。诸将起初也有疑问,这招置之死地而后生,甄阜刚刚玩过,结果把自己给玩死了,前车之鉴啊。刘縯大笑,甄阜所玩,山寨版也,宜乎其败。今天便让各位看看,正版兵法之威力。

于是在淯阳截获严尤军,汉军奋勇争先,人人死战。严尤虽然名将,也挡不住汉军的强大冲击,阵型不久便告崩溃。汉军斩首三千余级,严尤大败,弃军而逃,眼见宛城已经无法抵达,只得退保颖川。

这是刘縯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尤其战胜的乃是新朝名将严尤,更增添了刘縯头上的光环,使其统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此战过后,汉军壮大到十余万人,于是进兵,围攻宛城。刘縯则自号柱天大将军,成为位在诸将之上的最高首领。

对刘縯来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再顺利不过。然而,在表面上团结的汉军内部,不和的种子却正在悄然发芽壮大。

日期:2009…02…2702:42:22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70

神话

世间有以讹传讹,更有以神传神。对帝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并无缘见到刘縯,他们只能凭借自己对英雄的想像,勾勒出一个刘縯的虚拟模样,于是乎,口口相传之下,刘縯的形象越传越邪乎。有的说,刘縯,巨人也,身高两米,体重也是两米;有的说,刘縯,天人也,刀枪不入,三头六臂;有的说,刘縯,妖人也,能呼风唤雨,驱禽赶兽;有的说,刘縯,狂人也,有事狮子吼,无事鬼见愁。

在这走形的描摹之中,寄托着人们天真的英雄之梦,也带给刘縯被神化的苦痛,害得他每次照镜子时,都为自己真实的形象惭愧不已,觉得非常对不起观众。

神话的写就,不仅来自百姓,同样也来自敌人。荆州官吏,坐看刘縯横行,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能夸敌以自重,誉敌以自保。在上奏朝廷时,不惜曲笔,将刘縯吹得天花乱坠,古今无匹,言下之意,不是官军无能,只怪刘縯太狡猾。

王莽接到奏章,陷入恐慌。赤眉兴起之时,他不曾恐慌;绿林军作乱时,他也不曾恐慌。而如今刘縯成了气候,他却不得不开始恐慌。赤眉和绿林军,乃是帝国的内部矛盾,他们只是为了活下去,并非要推翻他。而刘縯则是敌我矛盾,一心要和他死磕,非把他赶下台不可。王莽虽然已经称帝十四年,但他心中清楚,他的统治基础依然薄弱,汉朝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依然遍布天下,只等一个合适的汉室后裔出现,便将群起响应、翕然从之。现在看来,刘縯便是这个众望所归的汉室后裔了,王莽又如何能够不恐慌?

王莽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开出一个有史以来最慷慨的价码,下诏全国,不管谁,只要能取刘縯之头,立即封邑五万户,赏黄金十万斤,赐位上公。诏书虽下,却效果全无。这也难怪,刘縯毕竟只有一颗脑袋,而且自己看得很紧,因此注定了有价无市。

一计不成,王莽又祭出他惯用的厌胜之术,命令在长安官署及天下乡亭,都画上刘縯之像,每天以箭射之,企图通过这种迷信手段,让刘縯无疾而终。

刘縯闻知,大笑不已,王莽所耍的这些伎俩,只能透露出他内心的虚弱。刘秀乘机进言道,“长兄之忧,不在王莽,而在萧墙之内也,不可不防。”面对刘秀的提醒,刘縯并不以为然,他现在是柱天大将军,地位远在诸将之上,声望又正如日中天,就算汉军内部有人打小算盘,又哪里撼得动他?

然而,刘秀的预感并非没有来有。对刘縯的不满,正在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的首领中蔓延。起兵至今,所有的风头,都被刘縯一人抢去,这让首领们倍感失落。在一开始,大家的地位相差无几,而现在,刘縯和大家的地位差异已经拉开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他成了汉军唯一的旗帜,在外界,也是只知有刘縯,不知有他人。

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已经足以让首领们难以平衡,再加上刘縯军纪严明,更是让首领们感觉处处受制,不得自由。而在追随刘縯之前,他们的日子是何等的逍遥快活,好生叫人怀念。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规模虽然小些,但却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听人号令,想抢妇女就抢妇女,想抓壮丁就抓壮丁,金钱粮食,更是想拿便拿,想扔便扔。这是怎样的快意,仿佛是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放足狂奔,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在膨胀,都在咆哮——做自己的主人,而欲望神圣!

对于首领们的不满,刘縯并非毫无察觉,但他习惯于不沟通、只强迫,因此并不顾忌。一想也是,凡有井水处,皆唱柳永词;凡有人烟处,皆挂刘縯像。人一旦出名到这份上,确实容易迷失方向。

再说刘縯率众围攻宛城,岑彭和严说紧闭城门,一边死抗,一边苦等朝廷援兵。刘縯在小长安曾大败于岑彭之手,对岑彭又敬又惜,一心想收为己用,于是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奔赴城下,意图劝降岑彭。刘縯道,“王莽篡汉,天下共愤,今海内溃烂,英雄并起。诚愿与君共扶汉室,同安黎民,无谓以刀兵相见也。”

岑彭在城头上冷笑道,“反贼刘縯,命在旦夕,还敢大言!皇帝画汝之像,命天下人共射之。人咒天怨之下,汝还能有几日好活?”

刘縯大笑道,“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王莽戏弄神祇,为厌胜之术,徒能自欺,安能欺人?”

岑彭守城之心已决,也不多话,命士卒高悬刘縯之像,手一挥,高呼道,“放箭。”令下,百箭齐飞,立时将刘縯之像射个稀烂。

城下的刘縯,起初还笑吟吟地看着,慢慢笑容便变得僵硬起来,忽然手捂胸口,大叫一声,栽下马来。

 第57节

日期:2009…02…2801:36:15

光武皇帝卷一“努力”NO。71

无标题

且说刘縯有如玉山之崩,一头栽下马来,其随从诸将皆惊慌失措,就连城头上的岑彭也是一头雾水,暗暗纳闷:莫非伪科学果然管用,刘縯还真就给咒死了?

岑彭曾在《太公金匮》一书中读过类似的神迹:周武王伐纣,丁侯不肯参与,姜子牙便画丁侯之像,以箭射之,丁侯果然大病,不得已臣服,姜子牙这才拔去像上之箭,丁侯随即病愈。岑彭当时读罢,只是一笑置之,以为荒诞不经。至于民间的鄙夫愚妇,总喜欢扎小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把真人扎死,如此行径,岑彭更是嗤之以鼻。

岑彭根本就不信什么怪力乱神,他一直认为,射刘縯之像,纯属扯蛋。然而,既然岑彭不信,为何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命令士卒对刘縯之像大射特射?殊不知,这正是岑彭的苦心所在。宛城孤悬,人心惶惶,他身为守将,必须要给城中的人们以希望,麻醉他们,催眠他们,让他们能继续坚守下去。射刘縯之像,便是要给他们一个虚幻的希望,让他们相信,刘縯随时有暴毙的可能。很多时候,对绝望中的人们而言,诅咒也是一种生存下去的力量。

严说在城上见刘縯倒地,先是大惊,继而大喜,便欲率众冲出城去,擒拿刘縯,生要得人,死要获尸。岑彭力言不可,刘縯身边只带了十几骑兵,就敢来城下劝降,其背后必然有大军埋伏接应,况且,刘縯现在只是坠马而已,是生是死,尚不得而知,万不可贪功冒进,反中了敌人奸计。

严说大笑道,“岑将军何懦也!”抓住刘縯,便意味着封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居上公,天上也掉不下来这样大的馅饼,岂可坐失良机。严说募得敢死队百人,大开城门,直冲刘縯。

刘縯侍卫将刘縯负上马背,打马而逃。严说紧追不舍,追出五里,马背上耷拉着的刘縯,忽然挺身而起,张弓搭箭,一箭射来,正中严说之冠。汉军伏兵前后夹出,围住严说厮杀。严说带来的敢死队,最终变成了赶死队,一百骑兵,只剩五人生还。严说败回城中,紧闭城门,从此再不提出击之事。

刘縯见劝降无效,非强取不可,于是日夜攻城。

当时汉军的兵力部署是这样的:刘縯领主力攻宛,其余兵力分为数股,四处攻城略地,扩张地盘。汉军大本营则设在淯阳,居中统筹。当刘縯在宛城前线浴血之时,汉军大本营内,却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大事变。

此时汉军总兵力已有十万多人,兵多而无所统一,客观上便需要尽快拥立一位最高元首。在汉军内部,尽管各派势力错综复杂,但有一点为大家所公认,那就是这个最高元首必须来自刘氏。人心思汉,乃是大势所趋,只有拥立刘氏子弟,才能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号召天下,笼络民心。

对南阳众豪杰来说,最高元首是明摆着的,除了刘縯,根本不做第二人之想。而新市兵、平林兵、下江兵的首领们却看法迥异,他们更希望这个最高元首个性软弱,易于摆布,可以为他们所左右。首领们所要做的,便是找到这样一个人选,然后让他取刘縯而代之。

然而,留给首领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刘縯的威望正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