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韩国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中国卫生状况不好,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似乎中国什么都是错的,而韩国又是如何如何地了不起,很富裕,甚至日本人也比中国人聪明等等。如同“韩国最好”交响曲,听得我耳朵都快长茧子了。
但我作为导游翻译,虽然感到他的话不合适,也只好点头认同:“是吗?真不知道韩国那么好。”
B教授唠叨完后,便吃起中国产的香蕉来,可香蕉刚一送进嘴里,他就皱起眉头嚷道:“中国的香蕉实在难吃,我们韩国的香蕉既美观又好吃……”我终于忍无可忍了,还了他一句: “教授,韩国也产香蕉吗?”结果他无言以对。
归根到底,喜好吹嘘自己最优秀、无所不知、十分猖狂的韩国人是最无内涵的民族。韩国人只知不懂装懂,争强好胜,而不知假装不懂的技巧。心胸狭窄,性子急躁,非但直言不讳,且有严重的神经质的一面,这种毫无度量的“半岛秉性”,只有在韩国行得通吧?!
4。中国人如何评价韩国人
中国人与韩国人正相反。中国人虽说也有大陆性的主张自我的一面,但如果对方以“必胜”的气势逼来时,中国人绝不当场对抗对方,甚至克制自己,并以宽大之心倾听对方的说教,而后以柔和的态度来渐渐削弱对力的气势。
其原理正是“以输制胜”。中国武术就有“以柔克刚’’之理,即巧妙利用以破竹之势袭来的对方的力量,先柔后刚,一举战胜对方。香港武打片中的李连杰及成龙的拳法不正是如此吗?
在对方一开始就接连不断发出攻势的战术中保护自己,乍一看似平软弱无能,但盯住对方气力耗尽露出弱点时,再给对方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必定胜利。
主动采取进攻并不难。然而主动退到后面败给对方,却非轻而易举之事。中国人把只知道前进、不懂得后退的轻率的勇气嘲笑为“匹夫之勇”(“匹夫”指平庸者)。
韩国人善于向前闯而不熟悉如何向后退。胜也好败也好,都是源于他们好战而急躁的性格。他们有种怪僻,只关注结果,无视手段的多样性。根本不懂得“败则为胜”的聪明做法。结果是一旦失败了,所有的志气、价值观便彻底崩溃。
自吹什么都想赢,什么都知道,到头来落得惨败。这种肤浅的猴子式的聪明蔓延到了整个韩国社会政治、国际关系方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亚洲经济危机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
到处都是聪明人的韩国,如果真打算顺应国际潮流,以保生存的话,是否应该学—学“愚者之智”呢?我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在文化方面受中国那么大影响的韩国,为何不好好学一下中国人的“愚者之智”?中国人对韩国人的轻率行为会如何评价是可想而知的。
“听说那如巴掌大的小国韩国竟吹嘘自己优秀、伟大而聪明,早晚有一天,只要我们咳嗽一声,他们就会像患了感冒似地冷得发抖。旁若无人,不自量力的韩国!”这不足玩笑!现在正是傲慢自大、自以为聪明的韩国人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了。有句谚语说得好:“冒充优秀者必将遭殃。”
五、大蒜的臭味将阻碍韩国国际化的进程
1。对三国气味的比较
我常常在想:—个同家的文化特色是否可以用气味来下定义?比如乘电机降临一国之窗口——机场的那一瞬间飘来的气味,总能让人感受到其国家与民族的气息。
我经常来往于韩国、日本、中国之间,每到一国,在飞机降落机场的—瞬间,都闻到扑鼻而来的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我暗喜自己的确是到了这个国家。
中国的气味是闻起来让人作呕的豆油和酱油掺在—起的气味:空气中散发着炸、炒、烤等中式烹调的特有味道。
日本与中国正相反,到处充满着清爽的茶香。那清爽的气味中多少带点海腥味或鱼腥味。我眼睛近视,视力几乎等于零,但鼻子很好用,哪怕是得了感冒,也能明确地分辨出各种气味,自信嗅觉不次于犬类。正是由于日本人吃大量的鱼,又喝茶,所以这种气味自然充斥于整个日本。
那么韩国是什么样的气味?那是一种大蒜加辣椒的臭味。再准确点说,是大蒜与辣白菜的异常臭味。
从入境到离开韩国这段时间,甚至连坐在韩国的飞机里也不得不闻那让人难以忍受的臭味。我结识的许多韩国人,如大爷大婶、中年人、年轻人或感觉甚佳的美貌小姐们(伴随着她们浓妆重抹的粉香)等等,身上都散发出这种大蒜味。
韩国人几乎每天都在吃用大蒜做的菜,即便是不吃生蒜,那辣白菜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大蒜,其味甚浓,他们也许无法从这种无论何时闻到,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大蒜味中摆脱出来。到了秋天,还会看到家家户户都把成熟了的大蒜串起来晾晒。我感到这正是韩国的一个缩影,令我对韩国文化的气味不胜感慨。
2。韩国是大蒜民族
听说有一位西方人见到这样的大蒜时问道:“韩国有吸血鬼吗?”可能这个西方人以为韩国人也像他们那样用人蒜来制服残忍的吸血鬼。韩国人正是生活在大蒜的背景里。韩国是离了大蒜无法生存的“大蒜民族”。
韩围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大蒜民族”,但是他们如此这般钟爱大蒜,那么大蒜将绝对会成为韩国独特的气味。
1999年2月在汉城的某一咖啡店里,我与几年前到日本留学时结识的朋友H再次相会。记得是上午10点左右,我坐在他的对面,闻到他的口中不断地呼出令我恶心的大蒜味。对于不吃生蒜的我来说,实在无法忍受他说话时呼出来的气味。
于是我忍不住问道:“早上吃大蒜了?”他回答说:“今天睡懒觉起得晚了,所以临来之前吃了点辣白菜。”他不慌不忙地说完后,又追问了一句:“唉,你就那么讨厌蒜味?”我反而成了被迫问的对象。在国外生活过的H应该清楚外国人不习惯蒜味的事实,但他回到韩国后,就一百吃大蒜,好像已经完全没有了那样的意识。这种蒜臭味,真的有同化韩国国民的无法估量的巨大魅力吗?
3。蒜味是排他文化的象征
由韩国式的蒜味,我开始关注韩国和深深浸入韩国社会的“蒜味”。中国有它特有的气味,即如前所述的豆油和酱油等混在一起的气味。日本则是茶香里带有鱼腥味。只有韩国固执地到处亢斥着浓重的蒜味。就像这种自命不凡的蒜味—样,韩国社会只承认韩国文化,这种绝对主义仍主宰着韩国。
韩国自古就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于是形成了只使用一种语言的等质的特有文化。它缺乏中国的多民族、多文化社会所表现出的广泛的包容性。而日本凭着旺盛的好奇心,贪婪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不是排斥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引进,这种多元化的思想,韩国人非常缺乏。
很久以来,韩国一直主张并标榜自己是资本主义,但是却依然被一种意识形态所束缚,缺乏自由奔放的民主主义氛围,正是由于像蒜味一样的同质性,以同—个声音、同一个色彩来统治整个社会及整个民族,所以才造成了即使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或发表不同言论、独特的思想,常常也会因“不适合我们”而遭到漠视与压制。
韩国饭菜大多是放入了大蒜的辣白菜和辣白菜做的火锅,非常单调,不值一提。与中餐和日餐相比,菜谱种类少而单一。每次去韩国,菜谱上只有火锅或烫饭之类单调的菜,为此我很烦恼。虽然也引进了外国菜肴,但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每餐吃辣白菜和其他韩国菜,过不了一个星期,就吃得让人生厌了,只好上超市买面包及牛奶宋来凑合,在韩国不可能像在日本那样享受到全世界丰富多彩的莱肴。
在讨论没有个性之前,首先来看—下韩国人的穿着打扮。韩国人喜欢穿一样的衣服,女人都是浓妆艳抹,口红的颜色也都是一样的。我原本视力就很差,结果看哪个女人都长着一样的脸。那种同一和单调令我哑然失笑。
也许因为长期置身于这种单一性和同一性中,韩国入已经习惯了妥协。衣着和化妆稍稍另类或与众不同,姑且不论周围人投来的目光,当事者本人就会觉得胆怯:是不是太显眼了?所以韩国人恐怕本来就不善于与性情不投、民族不同、人种不同的人交往。其理由非常简单,因为与“我们”不一样。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共存的思想,韩国人接受起来很困难。
4。韩国的蒜昧阻碍国际化进程
最近,韩国也打着国际化的旗号.频繁地走向海外。韩国企业不断在海外建厂,留学与劳务输出都有日益加强的趋势。但是韩国人的国际化进程与其他国家有不同之处。那就是韩国人即使去了外国,也是聚在一起生活,也就是说,在外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小韩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阪的繁华街区大黑町、东京的新宿歌舞伎町、 上野、赤坂等地区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韩国城。
我曾与朋友多次去位于大阪大黑町和鹤桥的韩国酒馆喝酒,这里总有非常鲜艳的招牌招揽客人。在日本,韩国酒馆很受欢迎。在小型韩国城中,从韩国食品店到饭店、理发店、美容院、桑拿店、摊床及服饰店,一切应有尽有,同时还有韩国录像厅、韩国卡拉OK以及面向韩国人发行的多种专业信息杂志,而且到处都有旅行社、搬家公司、房地产中介机构等,就像把汉城城市的一角切下来,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日本一样。
与在日韩国人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来到日本的韩国人,构成了自己独立的社会,主要是与在日韩国人做买卖。他们不是赚日本人的钱,而是赚韩国人的钱,据说也有同胞之间相互欺骗、敲诈勒索的事情发生。
到了星期天,韩国人就会去教堂,这里成了韩国人聚会和加深了解的社交场所。很多人来日本10多年了,也说不出像样的日语,几乎与日本人没有来往,只是“我们”聚堆生活。仍是—种锁国式的国际化。
我认识的一个韩国朋友在日本留恋辣白菜,沉浸在蒜臭味的乡愁中不能自拔(日本的辣白菜价格高且不好吃),于是他终于放弃了学业回国。后来在韩国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竟是:“还是觉得不吃韩国的大蒜和辣白菜就没法活。”
也有因大蒜味造成国际婚姻破裂的实例。—个韩国女性和日本男人结了婚,但是因为吃辣白菜的缘故,太太口中呼出的蒜味实在令日本丈夫无法忍受,结果韩国女人以没有辣白菜(可以没有丈夫)就无法活下去为理由,干脆离婚回了国。
大蒜味将会成为妨碍韩国实现国际化的屏障,这样说并不过分。只认大蒜味、只吃辣白菜的顽固的单一病和禁忌症,在今天的国际化时代,大大阻碍了韩国人世界化意识的形成。没有大蒜就活不了吗?那么,就从不吃大蒜做起,培养多元化意识吧!并以此让我们培养韩国人的气息、韩国文化之香气吧!
一、产生韩国社会悲剧的根源
1。韩国男人的语言粗鲁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前面已经多次提过,“我们”和“他们”代表韩国社会特征。 “我们”是指“自己人、周围的亲近者”, “他们”是指“外人”。在韩国, “我们”与“他们”的区别要比日本的“自己人”与“外人”的区别严格得多。韩国的“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种差别以独特的方式将韩国变成了一个畸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