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韩国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不断遭到背叛的“兄弟”
在韩国,结拜“兄弟”结果被最亲近的朋友、“兄弟”背叛,已是家常便饭。在政界就不必说了,连离职的总统都遭到了“背叛”、“讨伐”,受到蔑视。正因为韩国是这样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所以只好高举“人情”、“信义”的招牌以求生存,延缓寿命。
煞有介事地高举“信义’招牌,装作是一个有胆量的男人而接近对方,口口声声地称兄道弟,以这种拙劣的表演来松懈对方的戒心。一日达到了目的,自己就站到了更安全更安心的位置。之后便是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巧妙地利用并欺骗对方,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但是韩国人在利用“信义”招牌时也要“快! 快!”,急着尽早得到结果。如果不能很快得到结果,就一定背叛对方,并匆忙地去寻找其他目标。
4。我的个人经历
没见过像韩国人那样很快就改变主意的民族。1998年春天,我为了处理合同事宜去了韩国。事先我与某出版社已说好了在日本或韩国签订合同,当然同时也明确了定金额度及版税等合同条件。
但是,在见到出版社的M社长之后的招待酒席上,推杯换盏后,这位与我初次见面的社长突然说了这样—番话:“以后不要叫我社长,就叫我大哥吧!我也不叫您金先生,就叫老弟吧。版税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最近是经济危机时期,我们也得吃饭,版税就定为5%吧。我们韩国人不喜欢像机器那样机械生硬,我们更重情义。你看,我们现在不已经是兄弟了吗?另外,版税的定金再等一等, 下次付。我们就这样签约吧。”就是说版税比约定的减去了很多,而且还要不如期支付,突然听到这样荒唐的话,我的心情恶劣极了。
“你不是说合同约定全部交换完毕,才让我来汉城的吗?我是相信了我们之间的约定才来的。成为兄弟当然好,但我们今天是初次见面,还没有开始工作。‘情’也好‘理’也罢,它的产生是需要过程的,初次见面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快成为朋友?我看这样吧,我们就按传真上的约定条件签约,从现在开始谈工作吧。在工作之前讲信义,毕竟有点不妥。您刚才说了韩国人很看重情义,我想就从签这份合同开始吧。”
听了我的话,社长板着脸不说话了。最后只说了句:“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社长没有再联系我。我也认清了这种人。因为我遇到的这样的韩国人太多了,也许是我太了解韩国人了。
我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同样的原稿,造访了其他出版社(这本书不久之后在韩国出版),这叫“有备无患”。 仔细想想,韩国人既无情又无义。那么韩国人有什么呢?只有嘴,只能凭嘴生存,大讲特讲“情”与“义”。
一、自称“文化国家”,其实竟是“粗口大国”
1。韩国人脱口而出的“杂种”
一天,我与来自中东的留学生朋友Y一起去南大门市场购物。南大门市场是一个任何时候都会令你切身感受到韩国人四射的活力及明快性格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去汉城,即使不买东西,也要去那里走走。人们拥挤在一起,熙熙攘攘的情形,集中地反映了韩国人的活力。
在日本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情形,在南大门市场,我甚至不止一次地忘记了自己身在韩国,还以为是在中国。
那天,当我因为想买一个旅行包而向一家卖包的店内张望时,一个看上去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猛地抓住我的手腕:“同学,要买包吗?这里有好的!”尽管是大白天,这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的男人口中,却喷着浓浓的酒气。在旁边放着的椅子上,有空洒瓶和明太鱼片以及盛辣白菜的盘子。
喝了酒之后招呼客人,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日本都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于是草草地看了一下包,没有中意的,就客气地笑笑,想去别的店看看。当那男子明白我不打算买他的包时,面部表情瞬间僵硬了:“喂,你以为这里是随便参观的地方?”他口中那酒味与辣白菜混合在一起的臭气扑面而来。看当时的气氛,如果我也是韩国人那种好斗性格,我们立刻就会打起来。但因为我是特别不善于当面与人发生冲突的人,所以没有向他解释不想买的原因是什么。
“杂种,没有喜欢的为什么还要进来看?”
站在旁边的身材魁梧的中东朋友Y忍无可忍,便开了口:“你这人,买不买是客人自己决定的,不是你决定的吧?你有什么不满的?而且,不是你让我们进来的吗?不是你硬拉,我们能进这种店吗?不懂得服务,就在家喝烧酒吧!”
面对留着胡须、身高一米八并以流畅的韩语滔滔不绝地发表言论的Y,那个男子一边说“算了算了”,一边不停地挥手向外赶我们。而最后听到的依然是那句“杂种”。“韩国可真是十八层天堂(十八在韩语里与杂种一词谐音)”,Y以中东人特有的幽默口吻说道。
韩国人用得最多的“十八”一词,正是这个“杂种”之意。来到韩国的留学生,充满讽刺地将韩国戏称为“十八层天堂”。
2。在金浦机场入境审查时受到的粗暴待遇
金浦机场是韩国的大门,然而从机场出入境审查人员的口中,也会非常自然地说出“十八”这个词。1997年夏天,我和弟弟手持出版社的邀清函,到达了汉城金浦机场。因为那天飞机晚点,想到出版社的部长已经在机场等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心里非常着急。
办理入境审查手续时,对日本人和韩国人都很容易地盖了章,只是对拿着中国护照的我们兄弟俩,像审问似地盘根问底,花了好长时间。与我年龄相仿的30岁左右的审查官,在电脑上查着我们的名字。因为花的时间太长了,我就用韩语问了一句:“姓金的那么多吗?”可是这句话问糟了。那个审查官随后说出的话让我非常吃惊。
“你这混蛋,开什么玩笑,少废话!”
我惊得目瞪口呆。在国际窗口,代表国家的公务员,对访问自己国家的外国客人(并且是同胞),用这种大韩民国最高级的恶语来“欢迎”,令我无论如何无法理解。恐怕世界上任何—个国家都不会有这样骂人的审查官,况且我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
我真想将护照朝着他的脸扔过去,“你说什么?你这个混蛋!你不能好好地说点人话吗?”可又一想,跟素质这般低下的人生气,不值得。
一个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不富裕的中国的同胞,问一句话都令他无法容忍,只能理解为是韩国特有的官僚主义歧视病的产物。我将这番遭遇讲给了在候机厅等着我们的部长之后,当过军人的部长非常气愤:“怎么这么混蛋,我去教训他一顿!杂种!”这位部长也脱口而出“杂种”。
3。世界第一的“粗口大国”与世界第一的“粗口小国”
韩国人在骂人时和中国人如出一辙,中国人日常使用的国骂“操”,将其直译就是韩国人常说的“十八”。和中国一样,韩国也是世界上粗口格外发达的国家。相反,日本人很少说别人不好,所以粗口词汇极为贫乏。如果说韩国有什么比日本发达,那么当数粗口了。当然,我这样直率地评论,韩国人又会骂我: “这个杂种!”
我有一个中国朝鲜族朋友,曾在韩国、日本、美国及塞班岛出过劳务。除了日本,即使工作做得很差,也从来没有被骂被打的时候,唯一在韩国从事体力劳动时,数不清有多少次被韩国人骂得狗血喷头。
来到韩国的中国朝鲜族异口同声地说:为什么韩国人会那么性急、骂人?在韩国与故乡同胞见面时,经常是一边喝着烧酒一边听他们这样谈论。
读渎韩国和中国的报纸、杂志登载的朝鲜族同胞的杀人事件,以及去过韩国的朝鲜族同胞写的亲身经历,就会发现韩国人在贬损朝鲜族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低俗的粗口:“这个杂种!”“这个混蛋!” “傻瓜!”“这个畜生!”等等。
曾经轰动一时的佩斯卡马号杀人事件,就是因为中国朝鲜族不堪韩国雇主的非人待遇,而将韩国人杀死。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我并不感到意外。最近在韩国,过去经常自我吹嘘的说法:我们是“东方礼仪之邦”,换成了“我们是文化国民”。虽然“文化国民”这个词代替了“礼仪之邦”而招摇过市,但他们的行为与“文化国民”太不相配,叫做“粗鲁国民”也许更贴切。喜欢骂人的高丽人在全世界恶名远扬。韩国人是不是该停止“十八歌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二、不读书的“文化国民”
1。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不再读书的韩国人
最近在频繁往来于韩国和日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有趣现象。因为从事比较文化的研究,所以我对中日韩三国的出版业尤其感兴趣。在日本一周总要光顾几次书店。去韩国时,最感兴趣的也是书店。只要去书店转转,就会对一个国家的读书情况及文化形态一目了然。
我发现尽管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但书店的客流量并不见减少,书籍销售量与以往一样。而在韩国,自从经济危机发生后,书店的顾客骤减,据说书根本销不出去。
由于我在韩国出版过几本书,因此与某出版社的社长和编辑交往较频繁。1998年去韩国时,我参照日本的情况,认为韩国虽然经济不景气,但书的销量应该不错。听我这样说,他们认为这是个好消息而满心欢喜。 满怀着期待,他们精心策划并出版了很多好书。可是仅仅半年后,出版社社长打来电话,声音非常消沉无力:“现在韩国出版业情况非常糟,书店根本卖不出去书。如果说过去能卖十本的话,现在能卖一本就不错了。国家崩溃了,我国国民与书绝缘了。”
当年8月份我去韩国亲自验证了那位社长的话。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糟的。市场不再期待有什么畅销书,书店和图书馆冷冷清清,与日本形成了显明的对照。日本即使在持续不景气的今天,仍然出现了不少畅销书,国民将因工作减少而多出的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日本人没有工作就钻进书店,而韩国人没有工作就钻酒店。一个是通过读书来抚慰心灵,一个是借酒精来麻醉神经,对比多么鲜明!
2。比较日韩电车中的读书情况
在《没有日本》一书中,田丽玉写道:“在电车中没有一个日本人读书,都在打盹。”从我的经历来看,这完全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种骗人的日本见闻,污染了韩国的出版界。
以我在日韩两国间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来看,田丽玉的话不如说是韩国的真实写照。如果在韩国的地铁中实地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一个车厢中虽然有看报纸和杂志的,读书的人却非常少。与日本相比,比例要小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1998年夏天,来日本广岛观光的汉城女子高中学生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曾经在书中读到日本人在电车中打盹,其实有很多日本人在读书呀。”韩国人的“看不起人”在国际上恶名远扬。经常有去过中国的韩国人对我说: “中国人根本不读书。”最后一定会加上一句:“韩国人是喜欢读书的文化国民……”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读书状况。乘坐列车时,中国人肯定会携带两样东西:一是喝茶的茶杯,一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