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78章

武夫当国-第178章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袁肃已经掀开车帘子,正从马车上走下来,来到大门前他亲自对门内老人说道:“劳烦去通报一声,就说是从滦州来的袁肃。我与你家少爷曾是同窗同学。”

老人一听是同学,于是“哦”的应了一声,说道:“那请稍候,我这就去告诉少爷。”

又过了很久的时间,几乎杜预快要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先前的老人这才姗姗的返了回来。老人没有打开房门,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个,实在对不住了,我家少爷说若是袁梓镜袁公子到访,那就请袁公子回去吧,我家少爷不愿意见你。”

杜预顿时有些生气了,他是不知道袁肃与林伯深的关系,但好歹袁肃是大总统的侄子,又是堂堂山海关大都督,专程从上海驱车来到淞江见面,居然吃了一个闭门羹。若是人不在倒罢了,哪怕编一个谎话说人不在也行,可现在人明明在却偏偏不接见,这算什么道理。

“什么意思,你可知道我家袁大人是什么身份吗?他可是大总统的侄子,山海关大都督,北洋第二镇第一混成旅旅长……”

“杜预,休得无理。”不等杜预话音落定,袁肃立刻出言喝止道。

杜预只好把剩下的话硬生生的压回肚子里,闷声闷气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气呼呼的走下台阶,不再理会门内的情况。

袁肃着实没有料到林伯深居然会拒绝见自己,不过这也间接的说明了,他之前的猜测是没有错的,林伯深显然是对他这个“大总统侄子”的身份感到厌恶。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走上台阶来到门前,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劳烦老人家再去通报一声,就说我袁肃今日已经到了这里,无论如何都是要与林仁卿见上一面。如果林仁卿坚持不肯相见,那我就不走了。我与他之间有一些误会,但正因为是误会所以才更应该当面把话说清楚才是。”

门内的老人无可奈何的说道:“我说袁公子,我家少爷是倔脾气,您还是回去吧。”

袁肃再次说道:“老人家,你就按照我的话再去说一次,我断然不会为难你。”

门内老人又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好吧,你且等着。”

这次老人进去之后,要比之前等了更久的时间,大约都快有二十来分钟的光景。杜预和几名警卫员都很恼火,一直念叨着怨气,不过被袁肃呵斥了几声之后,所有人不再明着说话,只是依然在心里犯着嘀咕。

这时,门内传来了脚步声,之前的老人没有说话,反而直接打开了大门。

袁肃马上迎上前去问道:“林仁卿可有改变主意?”

老人点了点头,不过脸色不是很好,他说道:“是的,我家少爷请袁公子进屋。”

袁肃只让杜预跟着自己进去,其他警卫员全部留在外面。老人在前面带路,一行人穿过前院的小花园,来到主楼大门口。此时林伯深就在主楼大厅里背着双手站立,他的脸是斜对着大门口,即便看到袁肃和杜预走进来,也没有转过来相迎的意思。

老人没有进门,只是站在门口向里面说了一声,然后示意袁肃自行进去。

袁肃走进大门来到大厅,如今林伯深略微有些发福,身穿着一件青灰色长袍,就彷佛是话剧《雷雨》里面的“周萍”。对方神色十分冷淡,隐隐约约还带着几分怒气,不过却似乎又在故意克制这股冲动的情绪。

“仁卿,其他的话我不多说,我只先问你到底是怎么了?”袁肃义正严词的问道。

“你是明白人,难道这些话还需要我多说吗?”林伯深冷冷的说道。

“莫非你真的认为我是大总统的侄子就应该断绝关系吗?早先我已经说过,我家祖上与袁大总统同宗同族,按照辈份和血缘的的确确是叔侄关系。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在今年春节之前,我从来没有与袁大总统见过面。”袁肃快速的解释道。

“当初在滦州,孙谏生用枪指着你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你知道吗?过去的一年里我每晚都睡不安稳,时常在梦里惊醒过来。因为我杀了人,我杀的人还不是寻常人,而是一个有着坚定思想的革命志士。我林伯深一直以来自诩革命者,现在却成了射杀革命志士的罪人。恶梦,你根本不会明白我有多么害怕!”林伯深表情一下子剧烈起来,说话时双手甚至有几分隐隐的颤抖。

“是,我是不能理解你的痛楚。当初在滦州我也没有否认过我与大总统的身份,但实事求是的说,在那之前大总统根本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我又怎么可能得到他的认可?好,就算你现在后悔杀死孙谏生,那当时你就忍心看着他杀死我吗?我难道就真的该死?”袁肃字字铿锵的反问道。

“梓镜,我并没有后悔救你,我只是不耻你这一年里的所作所为。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现如今为了一己私利攀附权贵,死皮赖脸的去当袁世凯的侄儿,凭着与袁世凯的关系就这么一步青云、飞黄腾达。你现在已经是袁世凯的好侄儿、北洋的好走狗了!”林伯深丝毫不退让的说道。

“你……你脑子里究竟在想一些什么狗屁道理!此次我南下就是奉了我叔父的命令专程迎接宋先生北上,难道这也不能改变你对北洋和我叔父的看法吗?革命是革去清王朝的命,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你怎么还一味心思的想着革命!南北握手言和,大总统与宋先生竭诚合作,难道你不愿意看到这一幕,难道你非要中国人相互之间拼一个头破血流!”袁肃同样底气十足的喝问道。

第57章,对簿一谈

“若真能南北携手合作,这种天大的好事谁人不会支持?我之所以不愿意见你,并不是因为你此番南下的公务,还是你已经不是我以前所认识袁梓镜了。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你很远见、很有思想、做事也很有分寸,可你看看才短短一年的时间,你变成什么样子!利益熏心,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跟北洋同流合污!”林伯深转过身来,正视着袁肃近乎咬牙切齿的道。

“同流合污?你竟用同流合污来形容我?”袁肃心中生出了十分失望的情绪,他一边说着一边不敢相信的摇着头,脸色显得很是纠结和愤怒。

“你若不是趋炎附势,才短短一年怎么可能成为堂堂大都督、第二镇旅长!”林伯深丝毫不客气的继续说道。

“仁卿,你别管我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是如何得来,就算是外界评论说我是靠了我叔父的关系才得以平步青云我也不反驳。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北洋又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恶行,竟值得你如此憎恶唾弃?”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尽量不去跟林伯深争吵,而是改用一种说理的语气。

他知道越是冲动越是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像林伯深这样性格倔强的理想主义者,一旦失去理智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站在靠近大门口位置的杜预听着二人的谈话,心中早憋着数不清的不满,这会儿再次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就是,我家都督自上任一来做事雷烈风行,整顿军纪、全军整训,这是履行了军人的本职。当初山海关闹灾荒时,我家都督以私人名义募集十一万赈灾款,比中央拨下来的赈灾款还要多,一分不留的全部投入赈灾。这些事报纸上都有报道过,难道还不能说名问题吗?”

关于袁肃在山海关赈灾的事情,南方报纸多多少少是有报道过,更何况过去的一年里林伯深一直都在关注袁肃的情况,自然是知道这些消息的。他今天之所以改变主意愿意见袁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清楚袁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起码不是一个反面人物。

“这些我自是知道的,可正如你自己所说,这些都是职责之内,你能做到只能说明你尽本份之职,算不得什么值得夸耀的大功劳。梓镜,大总统现在是你叔父,北洋的情况你应该比我更了解,什么南北合作只不过是障眼法罢了,难道北洋真的会心甘情愿让权吗?”林伯深意气的说道。

“你这些都是从哪里听来的讹传?我曾经跟你说过,我们军人有军人的职责,就算军人政治那也是军队内部的事情,这些国家政治岂能是道听途说就能信以为真?”袁肃语气和表情都显得很认真,同时他在心里也忍不住盘算起来,莫非林伯深是收到了什么风声,又或者是遭到一行人的蛊惑,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不满情绪。

“那你实话告诉我,你此次奉命迎宋先生北上,当真一点猫腻都没有?”林伯深没有回答袁肃的话,反而口口声声的反问起来。

“这倒真是一件奇事,你问我有什么猫腻,我还要问你能有什么猫腻?国会大选是在北京举行,环宇之内人尽皆知,国内国外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这件事,即便没有大总统下令迎接,宋先生照样也要北上而去。难道现在大总统下令迎接,反而还让你们认为另有企图?”袁肃哭笑不得,不过他愈发觉得这件事另有蹊跷。

若只是单纯的怀疑也就算了,可偏偏昨天晚上他与宋教仁在长江饭店吃饭时,还发生了投掷燃烧瓶的恐吓事件。就目前而言,要么是南方政客们普遍怀疑此次盛情邀请宋教仁北上有问题,要么是这背后另有阴谋。

不过就前者而言,国民党众人似乎并没有很明显的反应。在他刚到南京和上海的那几天里,所有国民党的元老都是一副热忱的样子,就连脾气火爆的黄兴也是如此,可见“广泛怀疑论”是不成立的。

换句话说,当北方传出消息要迎接宋教仁北上之后,已经有一些阴谋分子开始谋划一场破坏此次南北合作的诡计。这个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是革命党内部的激进分子,又也许是北洋内部的顽固派,甚至还有可能有国外势力掺和在其中。

林伯深忽然捏紧了拳头,脸色憋着一股怒火,他很克制的说道:“袁大总统是什么人,你这个当侄子的难道还不清楚?宋先生北上组阁是要推行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到时候大总统的权力被架空,北洋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会善罢甘休吗?我看,你的叔父袁大总统第一个就不会甘心。”

袁肃说道:“仁卿,不管你怎么认为,你先告诉这些消息都是谁告诉你的……”

他现在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这背后的阴谋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人在主使!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轨迹实在是万分可恶。

林伯深没有等袁肃把话说完,厉声的打断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北洋政府暗中与洋人商议借贷,陆军部和参谋本部合谋筹措军火,你说,这是要诚心合作的样子吗?打着邀请宋先生北上的旗号,就是为了让南方诸省放松警惕,等到借贷到手、军备齐全,到时候只消挥军南下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天下终归还是你们姓袁的!”

袁肃心头一震,他记得在除夕那天晚上的国府宴会上,与陆军部的几名高级军官玩牌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明确表态现阶段外交部与五国银行团磋商是属于最高机密。从那几名军官的表情来看,足以证明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也就是说磋商的过程绝不容许有任何泄露。可是现在林伯深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他愈发肯定这件事有很大的内幕,显然是有人把北洋政府与洋人商谈借贷的消息故意放了出来,而就目前国内各大报纸的报道方向来进一步推测,这个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并不是针对全国,而仅仅是给了南方一些政党政客。否则,现在的报纸早就通篇开始报道国府与洋人接待的新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