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末卫公子 >

第134章

汉末卫公子-第134章

小说: 汉末卫公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得卫宁发问,陈宫自踌若要投杨奉,必然还需要一个身居高位的人物引荐,才能衬托出他的重要性来,当即神色一肃,沉声道,“公子以为天下局势若何?”

“董卓弄权,天下共讨。诸侯逐鹿,割据地方!不出一月,群雄必起争霸天下!”卫宁微微抿了抿一口茶盏,却是淡然回道。

陈宫神色一愕,看向卫宁的眼色霎时却是一变,“公子果然眼光如炬!盛名之下,过有过人之处,陈宫佩服!”

不管是记忆还是情报的优势,不知道,那才怪了,虽是如此想,卫宁却是淡然微笑道,“先生谬赞矣,想必先生也早看透如今局势了吧!?”

自己揣摩了许久,直到中牟遇见曹操才能肯定的大略不过数息便被人道破,陈宫颇有些被挫败的味道,可他却也是有才傲之人,当即转换了一下心情,这便又道,“公子如今既为杨刺史谋,却不知倘若诸侯并起,如何处之?”

这一句话,倒让卫宁眉头微微皱起,事实上,他这几日也正在为如何进兵而烦恼。而陈宫见卫宁脸色一变,心里却是一惊,大叫自己不识大体,这是军方机密,如何能与他听。

陈宫微微颔首,有些不好意思道,“公子勿怪,在下却是嘴快了!此等大事,如何能轻易与人道!”

卫宁看了看陈宫,忽而眼睛微微一亮,但却又有些犹豫。如今曹操东逃,按照卫宁计算,最晚也不过一个月,便要广发檄文,也便是一个月的时间,杨奉也才初步整合并州大军。包括几日前,张燕已经降服的消息,数十万人的安顿和部分抽调的黑山军,以及并州九郡的军队整合起来,约有十万大军,虽少磨合,但加上诸侯联军,用于征讨董卓却是绰绰有余了。

如果要给董卓致命一击,虎牢关的参与并不重要,最好的路线却是应该出西河,直入北地,攻略凉州,又以大军南下渡过黄河,胁控函谷,潼关,断董卓退路。

其中变数太大,卫宁即便再强,也无法瞬息应变,更别提,还有李儒这个宿敌在董卓身边,手头大将徐荣的统军能力也很是厉害。

而显然,陈宫的出现,却是有可能弥补卫宁的缺憾。

但卫宁担忧……倘若陈宫的投奔,会让杨奉越来越容易脱离自己的掌控,况且……陈宫这个人,并不会甘心屈居人下……

“荐不荐他!?”卫宁很是失礼的微微闭上眼睛,神色连连变换,踌躇不定。

半晌,卫宁蓦然睁开眼睛,当即盯着陈宫,行了一礼道,“先生大才,我家将军求贤若渴,若能得先生之助,定当倒履相迎!宁愿为先生相荐,却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第二卷 黄巾乱 第一百九十一章

宁的话,却是让陈宫意想不到的。

只等他说完许久,陈宫还保持着一种愣然的姿态,仿佛没有听清说的什么,眼睛充满了不可思议。

三国时,一般谋臣之间的互相引荐,最起码也得有互相之间亲密无间的信任,或者是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初见时便相见惺惺相惜,以才华折服对方,便是如此,也是需要对方有相当大的肚量,否则,普通人如何会轻易将你捧上去分享自己的权利?

当初庄子途径梁国欲见自己的好朋友惠施,不过是区区拜访相会,却被后者以小人之心度之,以为庄子是来谋夺他的相位,而百般阻挠。庄子得知,以凤凰与猫头鹰来讽刺此事,便是两个好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关乎官职权势的时候,也会翻脸不认,陈宫乍闻卫宁出言,如此惊讶却是常情。

陈宫虽是有心投奔杨奉,借卫宁之名,来扬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也不过没抱多大的胜算,而又欲借自己对实事的看法而引起卫宁的重视,却也被三言两语所挫败,更是没了那点心思。

陈宫能在另外一个世界,凭借一人而多次挫败曹操,帮着吕布转战多年,虽然最后还是败亡,但却不可否认他确是一个大才之人。

既非常人,自然还是很快恢复了过来,但此刻陈宫看待卫宁的眼神却是变了。他已到中年,而卫宁不过区区二十风华,陈宫的年岁却是比他几乎大上了一倍,夜晚来访卫府是一件失礼的事情,但他不过临时起意,更多的却还是因为卫宁年轻而多有轻视。

卫宁一话,成了胸若大海的气量,陈宫自问,倘若两人对调身份,以一个二十岁的少年心性来说,就算不会百般阻挠。却断然不会为他仕途铺路。

“宫之来意,公子果然心如明镜……如此肚量,却是让陈宫钦佩万分!请受在下一拜!”陈宫神色复杂的看了卫宁一眼,蓦而一叹起身,对着卫宁这个可以当他侄子的少年久久一稽。

这一礼,卫宁却是神色不改,坦然受之。若他推脱,反倒会惹人小觑。而又有看不起陈宫之意,让人以为不过是种施舍。

卫宁微微咳了一下,这才起身慌忙扶起陈宫,低声道。“先生不须如此多礼。先生既为贤才,倘若云游野外,实在可惜,宁才敢自作主张,还望先生莫弃宁年幼职小,声音微弱才是!”

“公子审时度势,目光如炬;不吝擢拔,胸有万壑,古有甘罗少拜相,今有公子弱冠封侯。名躁天下,宫今日一见,才知,世人所夸,不仅未有言过其实,实则多有折贬啊!”陈宫摇了摇头,既有卫宁相扶。这才顺势起身,语气颇为敬重回道。

“呵呵……先生谬赞矣!唔……今日天色已晚,不若先生便在寒舍小住一宿,明日,宁当大宴。为先生洗洗风尘!如今天下局势诡谲多变,将军帐下唯有我一人策谋,如履薄冰,心智多为枯耗,宁之所为,实则为寻一偷懒之机啊。呵呵……”卫宁笑了笑,又对陈宫宽慰道,“先生之才,胜我十倍,倘若将军能得先生之助,实则大幸!”

对于卫宁的赞言,陈宫却是含笑受之,他虽收起对卫宁的轻视,而又多为敬服,但总不免还是有些心高气傲,自认,若得卫宁举荐,在杨奉帐下,凭他地才华,必然能够名扬天下。

同时,陈宫本来便是以卫宁这个杨奉帐下第一谋士来揣测杨奉的前途,既能得卫宁这样一个绝代人物的辅佐,那杨奉必然也有非比寻常的能耐度量,陈宫此刻才觉得来并州,实在是件正确的事情。

“实不相瞒,宫原为中牟县令,因抓捕某人,见他大志与我不谋而合,本欲弃官相随,却不想途中一事,才知其人心狠手辣,委实让人心凉。我有心匡扶大义,却奈何天下//奇书//网整//理豺狼横行,当初听闻杨刺史南下洛阳,曾与董卓相战,这才转道北上,欲一观其人。今日见杨刺史帐下竟有公子这般人物,才知此行不须!”陈宫看了一眼卫宁神色颇为犹豫,半晌才吐言道,“呵……可笑当初见那人胸中豪气大志,竟以一腔热血相随,如今却也成待罪之身。若公子今日不邀,宫也必当流落街头了……”

“哈哈……先生何处此言?古之圣贤,多有落魄之日。今日之困,实来他日成就磨砺也!”卫宁大笑一声,这才环顾左右高声喝道,“来人!速与

一间上好客房,此乃我贵客,不可怠慢!再让膳房取肴来,速去!”

伺候在旁的家仆得卫宁出言,当即恭声应诺,退下忙碌而去。见卫宁如此慎重,自然看待陈宫的神色也是不同。

…………………………………………………………………。。

陈宫在此前接近四十的年岁地却才是区区一介县令,弃官跟随曹操,其实也不过是一场对未来的赌博,既然能够走出这冒险的一步,陈宫不甘寂寞的心也似乎年轻了起来。

次日大早,便告别卫宁,拿了他地荐书,北上直往晋阳而去。

送走了陈宫,卫宁却也是松了一口气,当然,在陈宫来拜访他的同时,卫宁的心里却也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六年前,似乎也是这个月份,在酒轩之中,与另外一个智谋之士的交谈,便奠定了他以后不在太平的人生,而便是这六年的时间,他花的心思,也几乎在如何抗争董卓带来的威胁。

陈宫的到来,也意味着曹操地东归,意味着董卓的势力即将从司隶退缩回去,意味着天下纷争兵戈起。河东虽然不会再受这个喜怒无常的杀人魔王所威胁了,卫宁却是几乎很少考虑将来如何面对天下群雄的逐鹿。如今,陈宫这个在三国知名的谋士已经浮出了水面,看透了天下的智谋之士何止几人,不论是各奔明主,还是未来诡谲多变的天下,卫宁势必也会面对那远比李儒还要磅礴浩瀚地心里压力。便是陈宫,已经让卫宁如此小心,更别提贾诩,郭嘉,诸葛孔明算死人不偿命之流了……

茫然的看了看天空,卫宁无奈的泛起一丝苦笑,“人生啊……似乎走错一步,以后想回头,太难……”

是的,卫宁已经没有了回头的路了,日后势必将会面对一个比一个还要恐怖地人物。无论名将,智者,盖世枭雄,甚至是同僚之间的明争暗斗……

便在北门处,卫宁又发呆了半晌,这才缓缓上车向着郡守府而回。

却是过了晌午,手下一干从事吏满头大汗的忙碌者,唯有卫宁一人在那悠闲的品茗读书,这几乎便是整个郡守府的一道风景了。

卫宁整日里的无所事事,算是很有幸地让他跻身与昏官之中,事实上,安邑一众大小事物,在六年里几乎已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完善,一干能吏多为卫凯提拔,便是卫凯北上之时,还是卫宁厚颜让他将未来几个月的规划统统弄好,他才得以如此偷闲。

薪水小偷一直是他向往的无上境界,尤其在没人敢开除他的同时……很可惜,又有谁知道看似白拿俸禄,散漫慵懒的太守大人,其实脑袋里却是一刻未停的考虑未来的大略呢。

卫五手拿一封书绢直入府门,很快便找到了卫宁的所在,就在他以为卫宁正在聚精会神的时候,却见卫宁打了个眼色,卫五点了点头,这才悄然退入府中内室。

卫宁打了个哈欠,放下书卷,伸了个懒腰,这才起身向内室走去。卫五早已恭敬的候在里面,一封未开的书函放在案几上,等候他的拆封。

“公子……河内消息。”当初跟随卫宁南下游学的五名忠勇壮士,唯有卫三,卫五两个兄弟留下,卫三生性豪爽洒脱,性情火烈,而卫五却是少言寡语,性格沉稳,一场生死,卫宁却早将两人引为心腹,在发现两人迥然不同的性格时,卫三成了他的贴身护卫统领,而卫五却掌管了卫宁苦心建立的情报机构。

虽然这个情报机构还很是简陋……但并不妨碍,一些并未隐藏太深的东西有所收获。

“呵……好大的阵仗……四千人?呵呵,想必老典定然杀得万般畅快才是吧!”卫宁一把扯开信绢收尾缝上的丝线,展开后,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但看到后面,却神色有些凝重,“哦?王匡有意打压柳氏,掌控河内?而且……这样的动作,莫非是想将柳氏连根拔除……?”

卫宁确实是借蔡》|。成为卫家的附庸,以作为日后谋夺河内的重要跳板。王匡本来便是袁绍一系的人马,看情况下来,恐怕也是得了袁绍谕令,要稳定内部而后举兵会盟了……

第二卷 黄巾乱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典韦伏柳

峻山谷脚下,一支数目不小的车队趁着夜幕还未拉近来。东南两簇树林,一曲弯溪,潺潺流水,却是上好的隐秘扎营之地。

无数篝火一个接一个的点燃,蒸腾跳跃起火红的颜色,整个营地有了这无数的光耀,终于抵挡住了夜色带来的迷茫。同时,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