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慈光重生-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日照小国自己,一群矮矬穷觉得不安心,不自由,不幸福啊。
首先,日照国多出海寇,过了好些年掠劫过往海船的幸福日子,连现在的青王,原先的清河王都敢劫,不然青王也不会被梅容所救。
十年前,梅容这个“海神”横空出世之后,日照海寇日子就不行了——这姓梅的不光有能力,有武力,他还狠得一逼啊!但凡敢冒犯他的海寇,要么给他弄到了乱流风暴里尸骨无存,要么就被群起暴揍然后串起来吊桅杆上风干当旗子,还白吃黑直抄海寇老窝,日照国一些贵族都在他手里吃过亏。
梅容都不用上岸和日照贵族死磕。他有本事,回航率高,弄到的商品也种类丰富,物美价廉。他又大方让人跟航,船队规模巨大,选择性的和日照某些贵族交好,通商,在其港口补给,就足够捧起这些贵族,neng死得罪过他的另一些贵族了。
渐渐的,日照海寇没了什么生存空间,只能跟着红衣大食混,披着商船皮找机会干海寇的买卖,红衣大食吃肉,日照海寇喝点汤。因为日照人从小熟悉大海,有许多人直接被红衣大食雇佣成水手,虽然干得活都是最脏最苦的,生命还没什么保障,但终归比本土种地强点。
不过,红衣大食被打败,被赶出大幸海域,日照国被定海州“包了饺子”之后,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做海寇的饭碗是绝对打翻了的,支撑日照国财政的许多港口,生意也一落千丈。红衣大食船队被打跑了,大幸海商,其他胡人船队,宁可绕点路去定海州新开设的港口也不到日照港。
为什么呢?
因为定海港好啊,人家虽是大国港口,可讲诚信服务又好,还有海神军坐镇,安全!从没有霸王条款,强制买卖,以次充好,骗子遍地,海寇等在半路上的情况存在,不需要像在日照港补给那样,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否则一不留神,底裤不见还不算惨,最惨连命都要搭上。
日照国日子不好过,红衣大食派人过来,一勾搭日照就从了,想配合老主顾干一票大的,把大幸朝廷上千艘运粮运物的船队给打下来,顺便看看能不能把定海州打回来。
这样极好,一年没开张,但这一开张,足可以吃十年啊。风险和获益是成正比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干是傻子。
可惜他们得到的情报是错误的,是楚王和梅容联手布置的陷阱。在大幸本土的目光被德光帝的双生嫡子,被楚王抱养走的小五那颗飘忽不定的痣吸引的时候,在阴谋家想利用小婴儿的血痣做文章的时候,梅容秘密回到了海上,让运粮的船停了一半在楚地的九归港,开出来的船里,有一半,也就是五百艘都是战船。
是搭载了巨鹿新研发的隐藏式火炮,配合移动式火油弹投掷臂的战船。应该感谢梅家的贡献,当年把五百艘最好的船交给朝廷改造成了战船,弄得大幸的战船光从外表看起来,和商船的区别不是很大。
梅容可是海商起家的,是个老手,装模作样搞起贸易谁都看不出破绽。他从泰李朝等各处买了粮食,买了物资,上千艘船吃水很深的“商船”在两百艘海神军船队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回航了。
船都是帆船,不靠手划的,必须抓着今年最后一季信风的尾巴才能回航。梅容除了利用他自己做的海星盘,脑子里的海图辨识方位,最拿手的还是追信风。之所以喊他“海神”,也是因为海上变幻莫测的风向好像都听梅容指挥似的,他随手指的方向,总能让船队顺风而行。
抓信风,船队是绝不可能一条直线航行的,必须弯弯绕不停调整方向,只要保证总方向没错就能到达终点。
于是,梅容手一指,这位追风之神的航线七拐八拐就到了日照国附近。
红衣大食和日照联军正愁怎么吃肉,这“肉”就自动送上了门,多好的机会啊……好么,两国就这么被引入了真正的死亡陷阱,被打得落花流水没处跑了。
往哪跑呢?
为了能靠近大幸海域,打劫这上千条商船,远道而来,船数有限的红衣大食,已经分出一半兵力和定海州驻守的海神军交火了,算是故布疑阵,吸引目光。另一半则化整为零,在日照国掩护下悄悄潜入。
被揍了之后,红衣大食意识到不妙想跑,可一没风助跑,二没航路——被定海州的战场堵死了啊,陷入了腹背受敌的情况。
梅容就一路高歌猛进,也不管什么活口不活口的,“轰轰轰轰……”把敌方的船都打沉了。又兵分两路,真正的商船在心腹李三的带领下回航,他带着五百战船和定海州的海神军汇合,让红衣大食的远征军有来无回。
这还不算完,这位姓梅的狠人,借着“日照国伙同外人欲对大幸不轨”的理由,用楚王给他的皇子玉,拟王诏宣战,也不管日照国主和贵族哭天抹泪说“这只是部分人的个人行为,不关国家啥事啊”的话,只沿着日照国海岸一路“轰轰轰……”
梅容的战船之所以吃水深,纯粹是因为他亲爱的王给他的炮多啊,借着泰李朝送粮食去大幸,租借了他们回航的船,给秘密运到和泰李朝的边界地区(不敢真运到泰李朝境内),就等梅容的空战船去取的。
这么一路轰下来,把日照国的家底都轰没了。因为日照国是狭长的海岛国,除了王城在内陆,大部分靠打渔为生的百姓都住在海岸,所有海港和比较繁华的城市也在海岸。梅容专挑这些地方打……
日照是有人在大幸留过学的,控诉梅容祸及平民的行为,梅容笑眯眯的,把他亲爱的王——楚王殿下的规矩转达给了日照国,转达给了所有邻国知道。
战争的归战争,不允许波及平民。
但是!
若有任何敌人波及大幸的平民,必不远万里,十倍百倍报之!
日照国竟然敢恶意掠劫大幸商船——商船上可都是平民啊。他这正是在十倍百倍报之呢!
日照国:……
日照国王心知肚明,只能下令奋起反抗,但这命令太迟了,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得到战报的德光帝立即下发兵符,楚王、定王施压,常山王及镇北公一起盯着,征调了两个番号——潜规则被称为孙家军的忠毅、忠节两军,用回航卸了粮食的商船,从海路运到了日照国领土上。
在大幸算装备一般的两个番号,在日照国就是十分犀利的了,一番收拾,只花了不到十天,配合海神军能装轮子移动的火油弹投掷架,一路“轰轰轰……”
攻陷了王城!
梅容这个狠人是真狠啊,对日照国一些烂事了然于胸,联合了几个对老国主不满的贵族,一起进行了一场公开审判,把国主和拥趸都定为反动派,反人类罪,砍了头。又挑拨国主残余势力,清洗了其他贵族……
日照国就变成了无主的领地,合法合情合理并入了大幸版图。
话说,日照国的面积可不比定海州小,又一次开疆拓土之功啊。
德光帝为怎么封赏梅容,愁白了好几根头发。
而秘密先一步回到楚王府的梅容大人,则一手搂着他亲爱的王,一只手逗弄摇篮里呼呼大睡的小宝贝蛋儿,笑眯眯道:“爹厉害吧,已经给我家小五打下了一处封地!咱就不点痣,照样横着走!高兴不高兴啊?”
没错,两夫夫就是敢这么横,已经商量好了不给小宝贝点痣,大幸容不下,小宝贝有个强力的爹和爸,害怕没地方去?
另外,梅容宣战用的不是国家名义,而是沐慈的王诏。虽然朝廷派了兵,但发挥关键作用的船和炮都是楚王出品,梅容这个总指挥呢,也是属于楚王哒。
所以啊……
呵呵,打下的日照国,到底是属于谁的,还得另说!
作者有话说:所以说,那颗飘忽不定的痣的作用,就要把有敌意的人的视线黏住,以为这里有机可乘,忽略了来自大海的敌人。毕竟在古时候的华夏人眼里,大海不重要,内陆才重要。
第460章 婚礼醉酒
梅容回来休养了一天就又离开,然后大张旗鼓和凯旋的海神军代表一起骑马进了天京城。因为冬日河流都冻住了,没有办法行船。
梅容一公开亮相,就引得众人瞩目,德光帝派大皇子代表自己迎接,楚王也亲自迎接海神军凯旋。德光帝本该当日宣召梅容入宫的,可是他还没和沐慈通气,不知道该怎么封赏梅容,所以以准备冬至节很忙为由,并没有第一时间宣召梅容入宫。梅容也以“大战疲惫,需要休整”为由申请了两天假期。
因冬至节正好是梅皇后所生嫡皇子满月,又有嫡皇子的舅舅梅容打下了日照州几十万顷土地,又运回无数金银财宝,必定为冬至节增色不少,今年的节庆已经决定了必须大办。不为别的,单为这征西大胜,海神军的开疆拓土之功也值得大贺,对邻国也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因梅容功劳太大,朝臣都不敢随便评价了,不看德光帝,也要顾及楚王的脸色啊。所以大家没有刻意把梅容抬高,御史也不敢使劲踩,只针对他杀敌比较多有伤天和小小弹劾一下,根本不敢提他随便使用楚王王诏宣战的事,更不敢影射他功高震主——他背后可是楚王啊,你说他震主是几个意思呢?
大部分报纸也很有节制的报道海神军此次的功绩,重点围绕梅容抛出的楚王宣言——战争的归战争,不允许波及平民,但若有任何敌人胆敢伤及大幸平民,必不远千里,十倍百倍报之。
这宣言引起了广大百姓的共鸣,支持率极高,在一边倒的民意下,御史抨击梅容杀敌多,就显得十分苍白。
不论外界如何纷扰,沐慈和梅容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
沐慈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也没闲着,不仅要管海战,还要管私事。
——牟渔的婚礼。
为着朝阳郡主的名声着想,双方结婚进度条都是拉快了的,纳采问名一套上,由定王选了今年最后一个黄道吉日,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婚礼。
朝阳郡主第二次出嫁,依旧是十里红妆。定王发了狠,不仅买了几个报纸的版面宣布女儿成婚的消息,还给全天京城的百姓都发了喜饼喜糖,在几条街上都摆了流水席请大家沾喜气。
比朝阳第一次出嫁的排场还大。
因一场婚礼,整个天京城像过节一样,充满了欢乐的氛围,简直就是节前的一次预热。
牟渔身穿喜服,绑着大红花,坐着高头大马,志得意满对两旁围观的百姓挥手致意,笑容满面,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情场得意。锦衣卫则跟在后头,向道路两边大把撒钱,引得一片欢呼抢夺,再壕不过。搞得大理寺都不得不出动衙役,再请出侍卫六军和御前六军的人联合维持秩序,才没有发生事故。
朝阳坐着花轿,前面是特制小马车开道,敞篷的小马车上站着王梓光和牟弑,还有两个亲戚家的漂亮小姑娘充当花童,大冬天的撒着鲜花。后面跟着鼓乐队,还有绵延几里的嫁妆队伍,绕了整个天京皇城一圈。结果迎亲队伍没有去护国公府,竟然进了定王府旁边属于朝阳的开悟园。
来喝喜酒的,还有围观群众面面相觑,这护国公娶亲,男方竟然进了女方的院子,这是几个意思?
上门女婿吗?可人家定王府最不缺就是儿子啊。
一打听,得,没走错。定王和楚王在开悟园里已经坐上了高堂席。在开悟园门口迎接宾客的贤世子和定海将军梅容一脸淡定,看来是一早安排好的。
一些心思阴暗的还以为护国公野心大,左手把着楚王,右手还要“卖身”笼络定王,殊不知完全是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