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世慈光重生 >

第467章

盛世慈光重生-第467章

小说: 盛世慈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业就说,十一年前我国与四国边境贸易是开放的,结果四国狼子野心,利用得到的铜钱打造兵器,四国联合入侵中原的后果。

和强盗怎么做生意?

沐慈立即肯定了杨尚书有心,也不慵懒斜倚,而是坐姿端正,神色肃冷,做了佐证:“因为英烈祠第一批请入之后,便开始了接受申请,枢密院专司成立了一个小组,并下发申请表格委托地方协助接受申请,前期接到的入祠申请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截止昨日,涉及十一年前那场大战的申请英烈已经超过二十万,这还不包括一些家中绝户,或更远处还没得来得及提交或没得到消息的。”

众人才肯定了禁军伤亡的数字大体还是正确的。

有些官员刚才因为杨业反对楚王而捏了一把汗——谁不知道楚王和广陵王早串通了,是支持重开边贸的。可现在一看,杨业这么大力气反对楚王,楚王不仅没怪罪,还认真做了佐证……这是一个风向好吗?

几人看楚王不像要动兵把反对党人道毁灭的样子,再结合楚王一贯以来的表现,好像也从不对反对他的人生气,只要有理有据,都很宽容和气。

果然如传说中一样,楚王是个贤明仁慧,爱国爱民顾全大局的王者,又心怀宽广,肚大能容,对他更是钦佩了几分。

于是,反对党在心中正义和银子双重刺激下,胆子一下子大得撑破天,摩拳擦掌,把回家搜集到的反对的实例和证据通通摆出来。心里再次肯定,这种提前公布下一次朝会议题的做法,果然很好,让大家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反对党奋起!一定要把重开互市的路子给堵死,避免十一年前的惨剧再次发生。

五十六万多人啊,相当于两个大郡的人口,兵士还多为青壮。

大幸朝一共才十六个州,一百九十七个郡,总人口才五千三百多万好吧,青壮能有一千万就顶天,上马能战的又有多少?

边军的这种死亡率已动摇国本,若不是四国都被打残,边境没有其他大的国家,大幸只怕已经飘零。

这种群情激奋下,也有一些改革之士认为,此一时彼一时,重开边贸的好处也是很大的,比如说可以换取马匹这类的物资,缓解边境的摩擦。

说着说着……大家开始挽袖子了,说不过就开揍是朝会到现在也免不了的传统。谁说书生就不会打架?特别是楚王提升军人地位,与德光帝办的皇家明理学院再三强调书生保持良好体魄的重要性,尚武之风更为盛行。

楚王这回还挺靠谱,赶紧喊停,指挥大家说:“来来,今天咱们又改一改方式,来一场论辩。没立场的人站外围旁观,反对的人站左边,称为左方,支持的人站右边,称为右方,每方派三个代表上来说话,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驳斥对方的观点,其他人若想发言也可以高举笏板,点名发言。请用礼貌言辞,论点论据详实,数据准确,以说服对方为目标,不要说无关话题,不允许人身攻击。”

大家已经听习惯了楚王奇奇怪怪的想法,在皇帝的首肯下,纷纷站好了自己的位置。

反对者三分之一,大部分是武将和一些文官,支持的有三分之一,以勋贵为主。中立的文官武将站在了旁观处。

于是朝堂就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论辩,皇帝和两个丞相做裁判,楚王主持,反对者因为武将多不善言辞,便推出了苏砚。此人做了御史大夫后一个优点十分明显——口才超级好,劝起人来引经据典还不重样。当然,德光帝深深认为这是缺点,大缺点。

另有兵部尚书杨业和工部尚书裴衍。

支持者推出了广陵王,户部尚书卢定国,这两人有个共同特点——死爱钱,虽说一个为私财,一个为国库,但为了钱两人真会拼命。

另外为了凑人头,把刑部尚书方善悟弄来了,他这个人极其敏锐,能洞察先机,更擅长察言观色打心理战并从蛛丝马迹抓对方漏洞。不过呢,好像方善悟对北戎人没有好感,怎么会同意重开边贸呢?

双方就重开边贸的利弊,展开了唇枪舌战,纷纷例举了各自的理由,论点例证数据尽量精确。否则会被判无效。

沐慈高兴地不行,听得津津有味,整个人坐正,身子还微微向前倾,很有兴趣的样子。

沐慈还注意到,所有的论述都符合初步的精确标准。虽然这种精确还没达到沐慈的变态标准,可这说明“精确法则”开始生效,大家已经有了精确的意识,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

苏砚从民族大义一直讲到了家国情感,真的口才好得不带重样的,把各国互市的曾经后果和未来隐患剖析地条理清楚,感情充沛,把众人说的满目羞愧,甚至有些哭出了声。杨业就立即摆出一份又一份伤亡数据和损失数据来支撑苏砚,还有几个失去家人袍泽的将领现身说法,一个身带残疾的前锋营士兵讲述敌人的野蛮,怎么开膛挖人心肝,怎么奸淫妇女,连小孩都不放过。

可见早有准备了。

德光帝早拉着楚王和自己坐一块儿了,倾身侧过去问沐慈:“我瞧着那前锋营士兵有些眼熟。”

“当然眼熟,是我的门卫官。”沐慈道。他王府雇佣的人大多是残疾军人及家属,这前锋是安远的副手,看不出口才挺好的。

德光帝为了保持帝王仪态,好容易才忍住要惊掉的下巴,眨巴眼问:“他怎么在这里?你到底站哪边啊?”不是说好要重开边贸的吗?怎么你让你的人站在反对阵营,还现身说法?

沐慈十分理所当然道:“我站在事实这一边。”

“今天要是辩出来不适合重开……”德光帝问。

沐慈更理所当然:“那就表示不适合重开。”

德光帝简直惊奇地看向沐慈。他们两兄弟说话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多数官员也一脸“你耍我?”的表情,于是有几个旁观者甚至支持者,悄悄蹭到了反对者的阵营。

广陵王倒是气定神闲,也没和沐慈对眼神,直接用数据讲起了边贸的需求情况,又提出新的交易方式,把沐慈曾和他说过的定点互市,官府只卖互市茶引等代替赋税,以茶易马,不直接用金属货币交易,避免邻国利用交易所得铜币熔炼成武器。同时管制盐、铁,不允贸易。

——这明显就把反对派最大的担忧给消除了。

户部尚书卢定国更是摆出了长长的国库空虚的数据,国库虽然有钱,但架不住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哪哪都需要银子,有银子多好,可以进行义务教育,免费医疗,鳏寡孤独都有所依,受灾有钱赈灾,军队也有兵马粮饷。

对了,战马!

一个专管马匹的兵部侍郎立即倒戈了,从袖子里拿出他统计的战马的数据交给卢定国。艾玛,朝廷的战马可是越来越吃紧了,西河平原产马越来越少,再不多多补充,过三两年骑兵就得靠自己的双腿打仗了,这可不得了。

这意味着西北要处于弱势,局势不稳。

不过卢定国有心眼,并没有当朝这么说,暴露自己的弱点,只把这个数据交给反对派的三位大臣看,又给了楚王和德光帝看。

要改善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重开边贸,多多增加国库收入,还可以换回马匹。又列出不开的话,会有走私泛滥,逃了多少多少税款,甚至可能有人夹带铁器出境。

总之,堵不如疏。

德光帝听着那高额的预估税款总额,差点流下口水,问沐慈:“这数据准确吗?”

“当然,是我让人统计的。”沐慈十分的坦白。

嗯,走私数据是楚王友情提供的,预计税款总额也是他帮着计算出来的,自然是十分精确的。

朝臣:“……”楚王您到底站哪边啊!!!

作者有话要说:

茶马互市开始了……铺垫了好久啊。

沐慈说过的茶马互市。

首先,朝廷列出禁止贸易的物品,如铁,武器等,称为贸易管制品,不允许贩售。只有茶叶,瓷器,布匹,等日用品可以交易,也只交换我们需要的马匹、皮毛等实物,禁用铜钱。这种以茶易马可称‘茶马互市’。

不在出境时收税,税款在国内先行收取,但要换个方式。朝廷下发定额的互市茶引、瓷引和丝引等至各地州府,商人至各府衙门购买,凭此才能获得许可,带货入互市点进行交易,违者按走私论处。但朝廷不干涉茶马交易的价格,随行就市,由商人自由贸易定价。而购入马匹等朝廷急需的战略物资,入境交易也一律免税,其他非朝廷急需商品则收取一些入境税款。、许多资料,参考自古代宋朝的茶马互市。本文许多设定也仿照宋朝,我很喜欢宋朝,宋朝灭亡之后,再也没有真正的华夏了。

第400章 吊打北戎使

方善悟看楚王一脸坦然,光明正大两边偏帮,掩唇忍下笑,知道楚王只是针对事实,没有偏向哪边的意思。就像他自己,虽恨不能灭了北戎,但从家国大局来说,重开边贸的利更大于弊端,所以他才支持重开,针对苏砚说的茶马互市的曾经后果和未来隐患,逐条对立剖析,相互对比。

特别是广陵王提出的以茶易马,并不交易金属银钱,就少了隐患,算是总结陈词,口才也杠杠的,必须点赞。

反对派再也说不出其他的反对理由。

有好些旁观者和反对者,走到了支持阵营。

最后,由太师兼左丞相赵咎总结了辩论的结果。

反对党认为:重开互市,会重演十一年前的悲剧,让邻国强盗化铜为武器,可能再次对大幸朝构成威胁。即便控制铜铁,但也会有不法商人浑水摸鱼,借茶马互市夹带禁物,不如一直严禁,狠狠打击走私。

大部分官员是支持党,他们细细研究了广陵王“以茶易马”的办法,认为只是以茶叶、瓷器、绸绢类交换马匹,再设置关卡,结合严格的检查,控制铜铁流入邻国,不会有什么危险性,而且可以增加税赋,增加国内战马数量,缓和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大部分大臣还是有些意动的,特别是家中多少曾经参与过走私,获利颇丰的人家。

反对党最大的理由也没有了,虽有些后继无力,但却坚决不肯妥协,这是基本国策,也不可能一个朝会就讨论决议。皇帝命楚王与广陵王负责搜集重开茶马互市的各方信息,征调民意,最终决定是否重开。

众臣:“……”

阿喂,皇帝你叫这两位负责,基本就是定了基调,要准备重开了好伐?

德光帝的确就是重开的基调,他和楚王也没有对外说北戎西凉遭灾,必会大举侵犯的事,必须借由重开互市的谈判让两国没那么快狗急跳墙。大幸今年也遭了灾,缺粮。就算能买进口粮食,可西北边境的粮道还没修缮完毕,需要的也是时间。

当然,具体操作还需要从长计议。并非四国同时全开。和哪些国家先洽谈?什么时候开?以什么形式开启?开启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都需要好好研究。

鸿胪寺卿方如远适时上奏疏:“陛下,各国派出的使节俱已抵达,递交国书希望参加瑞阳节的圣寿庆典。”因为德光帝生日是五月初六,也没必要办两个庆典,就以节约简办的名义,把圣寿与瑞阳节合并庆祝了,共三天。

“准奏!”德光帝应下。

之后就是其他政务,最后半个小时,又是御史例行炮轰各位官员权贵的时间。御史特别喜欢炮轰楚王。反正不管怎么说楚王,楚王最多不理会,但从不会打击报复谁。

要知道,御史每个月是有弹劾任务的,在德光帝即位后,与楚王兄弟齐心,吏治清明,能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